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5338000000030

第30章 学会主宰自己,让超强意志力为成功发力(1)

意志力对人生的意义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意志力,但很多人的问题在于,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发挥自己的意志力效力,让意志力为成功服务呢?其实,让超强意志力为成功发力,是一种对自我的主宰,只要做好自己,意志力就会发生作用。

世界随你的信念而发生裂变

超强意志是一种精神食粮。人不吃东西就会饿死,对于某些有超强意志的人而言,离开了他们依赖的“精神食粮”,他就会无所适从,甚至生不如死。

就“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而言,信与不信,在关键时候完全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两个身陷绝境的人,其中一个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生存,而另一个则自暴自弃,从而丧失了求生的机会。一句话:信则生,不信则死。

意志往往就这么神奇,由不得你用逻辑以及科学道理去验证它。意志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可能。但这两个字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不可能”让千千万万的人丧失了无数次成功的机会;“不可能”让许许多多本可以活下来的人,早早死去;“不可能”是所有不思进取的人最常用的口头禅。

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著名桥梁工程师约翰o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认为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劝他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o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o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o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建成这座他们父子俩费了很多心思的大桥。一天,他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也许用他唯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可以和别人进行交流。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这听上去就像一个天方夜谭。奇迹就这样诞生了,尽管是如此令人难以相信。但意志就是如此创造了奇迹。

有一位王子,长得十分英俊,但却是一个驼子,这个缺陷使他非常的自卑。他常常想,宁愿不做王子,也不要这个驼背。

老国王非常心疼这个孩子,他决心利用一种“信念疗法”治愈王子的驼背。有一天,国王请了全国最好的雕刻家,刻了一座王子的雕像。按照国王的指令刻出的雕像没有驼背,背是直挺挺的。国王将此雕像竖立于王子的宫殿前。

当王子看到此雕像时,他心中产生一种震撼,老国王对他说:“孩子,这就是以后的你,一个挺胸直背的王子!”

几个月之后,百姓们说:“王子的驼背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当王子听到这些,他内心受到了鼓舞。于是,他更加苛求自己的姿态和举动,无论坐、站、行走,甚至睡觉,都要竭尽全力去做到“挺直,挺直,再挺直!”

奇迹出现了,当王子站立时,背直挺挺的,与雕像一样。

他在一个坚强的超强意志支撑下,努力去改变自己。而老国王、百姓们的要求和鼓励,更是对他极大的鼓舞。所以,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王子对于自己未来的样子丝毫没有怀疑,他确信自己会成功,所以,他成功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说你像他,你就有可能成为他。如果你没有受到这样的鼓励,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自己鼓励自己。

摆脱厄远的办法是不向它认输

意志力的运用大都是从精神和心理层面入手的,换句话说,意志力的运用更多是心理的调节。哈佛大学教授李·科维奇认为,意志力合理的运用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在多方面,比如坚持、韧性、毅力,不屈服等,当个体拥有这些心理的时候,意志力就得到了运用。

二战中,一位美国海军军官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双腿无法站立。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舰长派一个海军下士驾小船将他送往战地医院。在黑暗中,小船漂流了4个多小时,不幸迷失了方向。掌舵的下士失去了信心,要开枪自杀。正在流血的军官却很镇定地劝说他:“你别开枪,我有一种神秘的预感,我们一定能够靠岸。千万不要放弃,绝望的时候更需要一点耐心!”那位下士被他的话所打动了,他缓缓放下了手中的枪。

话音刚落,突然向敌机发射的高射炮火光冲天,他们发现小船离码头不远了。

与其说是高射炮的火光救了二人,还不如说是绝望之中对生命渴求的欲望救了他们。

是的,那个军官拒绝在死亡判决书上签字,也不准下士那样做,所以,死刑暂时无法执行!

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发挥出自己的意志力呢?当你遭受厄运的时候,坚强与懦弱是成败的分水岭。懦弱的人选择放弃,当然,放弃再容易不过了,只要不再挣扎,不再努力,随波逐流就可以。但是,坚强的人却不肯向厄运屈服,他们要坚持到底。尽管坚持要比放弃艰难一万倍。他们顶风而行,跌倒了再爬起来,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坚持到底的人总是很少,但正因为坚持着顶过了困难,他们的结局也非常辉煌。

发挥意志力的前提是矢志不渝的信念,而信念则需要更持久、更顽强的意志力来维持。坚持、信念、耐心,对于一个想走出困境、迈向成功的人来说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农场里,黑奴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一天,一个黑奴的女儿推开了农场主的房门。

农场主很不高兴,恶狠狠地问她:“什么事?”

那女孩子理直气壮地回答:“我妈让我向您要一块钱。”

“不行,你走吧。”农场主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是”。女孩答应着,可是一点也没有离开的意思。

农场主很生气地说:“我叫你回去,你听不懂啊?再不走,我让你好看!”

女孩依然应了一声“是”,但却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农场主大怒,他气急败坏地抓起皮鞭朝女孩走去。

然而,那个女孩毫无惧色,不等农场主走近,反而先迎着他踏前一步,以坚定的眼神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凶恶的农场主,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妈说无论如何都要拿到一块钱!”

农场主一下愣住了,细细地端详着女孩的脸,缓缓地放下鞭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钱给了女孩。

当一个人发挥意志力时,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他,更没有什么可以吓倒他。无论陷入什么样的困境,他都能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个名叫保罗的小伙子从祖父手中继承了一片森林庄园,可是,没过多久,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就将其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但是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

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日渐消沉,他甚至后悔当初不该从爷爷手中继承这份遗产。

一个多月过去了,他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

保罗在外祖母的劝说下,一个人走出庄园,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他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家庭妇女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保罗雇用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分装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一抢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出现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又渐渐恢复了它原有的生态。

人要是不让自己的意志力发挥作用,就会表现出一种懒惰态势。这种懒惰表现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当人们习惯了风平浪静、按部就班的日子之后,他们甚至不想去做一丁点改变,不愿去承担风险。他觉得日子平安而满足,他不会去想更多的新问题,对日渐逼近的危机也不太在意。然而,一旦大难临头,事业全面崩溃,他便感受到了绝望。他不肯相信平淡的日子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所有的依赖、满足和美好的指望统统被删除了,他只有认输。所以,发挥意志力是一个保持自我的前提。

倔强的骆驼,成功的驼骆

发挥你的意志力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很多时候,只要你拥有一份耐心就可以了。哈佛大学校园内有个哲理墙,有学生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

“认准目标,耐住性子,一步一步向前挺进。就这样!”这是一头已近垂暮的老骆驼,第99次穿越了号称“死亡之海”的千里大沙漠,凯旋之后,应邀为其它畜类做讲演的全部内容。

“就这些吗?”

“是的,伙计们。就这样!”

这段话被永久保留在哲理墙上,也成了哈佛大学校园文化的经典之作。它告诉千千万万哈佛学子,一个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他有没有耐心。

成功就是这样,听上去十分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成功没有侥幸,没有捷径。想靠找窍门达到成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如果害怕艰苦,想要偷懒,你就很难成功。老骆驼的话虽简单,但是,它所谈到三项基本原则,一旦做起来将会是无比的艰难。

很多时候,耐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想一想,千里大沙漠,一两个月的行程,干燥的热风,烙铁般的烈日,缺水,没有青草,一日复一日身负重物在滚烫的沙子中前行。一旦你动摇了,失去了耐心,你就会被茫茫大漠所吞噬。一步一步地向前挺进,这是所有成功的必经阶段,就像铁链的环节,缺一不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任何成功都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当然,要做到这些,你必须具备骆驼般优秀的成功素质。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一个优胜劣汰的世界,这是自然规律。地球自30亿年前出现了生命之后,曾经产生过25亿种动植物,到1990年时已灭绝了其中的99.9%,被灭绝的物种的一半则又是在300年内消失的,这一半中的60%则又是在20世结束前完成的。

目前,世界上的物种正以每天100种的速度走向最后灭绝。有无数的物种在和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走向了灭亡。物种的进化就像是一次对于生命成功素质的修炼,成者生存,败者覆灭。

恐龙失败了,剑齿虎失败了……一个又一个物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并没有进化出更适合环境的特性来,而是宣告灭亡。而骆驼,则练就了一副适合于恶劣环境下生存的钢铁意志和顽强不息的工作精神。它既耐寒又抗高温,可以长时间不喝水,而且脚掌心非常适合在沙漠上行走,所以,它成为沙漠之舟,成为最能够抵抗恶劣环境的斗士。

这是一种成功。它并不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怨天尤人,也不是坐等着救星的来临,它知道要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存活下去,只能靠自己。于是,它渐渐长成了适合沙漠中行走的脚掌,用高耸的驼峰储存足够的水分和能源,在千里大沙漠中一步一步向前。

这就像是一个人的成功不能等和靠,只能凭借自己。没有坚实的脚掌,要靠自己去磨练;没有抗击恶劣环境的准备,只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没有坚强的意志,只能靠生活给予的训练。

成功的素质就是靠着这样的一点一点地积累慢慢形成,可以说,成功是炼就出来的。就成功而言,根本就没天生那回事,没有一个人是天生就拥有成功的素质的。有的人的成功看似很容易,但他背后的艰辛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所谓天生拥有成功的资本,不过是一些懒人的借口罢了。对很多人来说,成功的资本,恰恰就是拥有耐心。

其实,每个人都是成功的材料。一开始,成功者也只是一块粗坯,只是在生活的磨练中,一点点去掉了不成功的痕迹而已。有耐心雕琢自己的人,走向了成功,练就了成功的本领。而那些只会向命运感慨不公的人,则是无限度的放大了自己身上不成功的痕迹,他们不肯雕琢自己,永远没有成功的可能。

坦然地面对失败你才能成功

什么时候最能检验你有没有超强的意志力?什么时候做需要你有超强的意志力呢?告诉你,就在你遭遇失败的时候。那么,在面临失败的时候,如何做才能让彰显出自己的意志力呢?哈佛大学心理学专家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坦然地面对失败,就会滋生出超强意志力,并且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知道走向成功。为了验证这个结论,哈佛大学曾经对全球50位成功人士的成功经历进行研究。野口诚一就是他们研究对象之一。

野口诚一是日本的一名企业家。他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

野口诚一在25岁那年创建一家玩具公司,经过了22年的经营后宣布破产。在破产之前,野口诚一曾被称为实业家,相当受人瞩目,甚至还担任了大学的理事。所以这次事件对他来说算是从事业巅峰一下子跌入了人生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