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5338000000029

第29章 科学调整自己,让躯体等等你的意志力(4)

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工作与休息

对于休息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时间很宝贵,为了在工作上获得更高的成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工作;而有的人却认为,会休息才会工作,休息与工作应该合理安排。

持有前一种观点的人,在工作上非常努力,人们经常把这一类人称为工作狂。而持有后一种观点的人,会分配一些时间在休息和娱乐上。他们认为,过度的工作不但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使工作效率降低,决策发生失误等。因此,他们认为与其因为过度工作对身体造成负担而妨碍下一步工作,还不如调节好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也让自己更有效地工作。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们的自我控制和休息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自我控制过度导致的意志力耗竭状态会造成个体智力水平暂时下降,认知任务的完成质量降低。因此,心理学家建议人们合理地调节自己的工作与休息。

在对自我控制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意志力会在自我控制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当个体在完成一些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之后,意志力就会处于一种耗竭状态。当个体意志力处于耗竭状态时,个体对自己各方面的控制力会下降,在很多方面的表现都会变差。在近期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自我控制过度时,个体的智力表现也会变差。

2003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迈歇尔发表了一项他的研究结果,指出当个体的意志力资源耗竭时,个体的认知加工能力下降,显示出的智力水平会降低。

实验者先是招募了一些被试者,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实验者要求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些会消耗意志力资源的自我控制任务。而控制组则没有。实验者的目的在于让实验组的被试者在参加下一个任务的时候,意志力处于耗竭状态,而控制组被试者则处于正常状态。

当实验组被试者完成自我控制任务之后,实验者让被试者完成13道从CRE测试(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抽取的解析题。实验者告诉被试者,他们完成题目的时间只有10分钟。假如10分钟之后,被试者依然没有完成题目,那么实验者将强行结束任务。

最后,实验者对两组被试者的解答进行评分,并进行时比。结果实验者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的被试者,实验组的被试者答题的正确率明显偏低;意志力处于耗竭状态的被试者的答题正确率低于意志力处于正常状态的被试者。

根据实验结果,实验者得出:意志力的耗竭,会导致个体认知任务的完成质量明显下降。

心理学家对实验进行分析,认为意志力的耗竭会使个体显示出来的智力成就水平下降,从而导致个体在完成对智力有要求的任务时,任务的完成质量降低。

从实验的结论和心理学家的观点来看,当意志力处于耗竭状态的时候,是不适合进行认知任务的。在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需要个体用意志力控制自己抵制某些欲望(比如休闲欲、交往欲、睡眠欲等),拒绝诱惑,控制自己坚持学习与工作。因此,学习和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消耗体力的过程,还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程。

从上述实验可以知道,当个体的意志力耗竭时,个体的认知任务的完成质量就会下降。而学习和工作一般都是与智力相关的认知活动。因此,当学习或工作过度时,其效率一般也会下降。由此可知,当意志力耗竭时,我们不应该再继续完成某些和智力相关的任务,而应该适当地休息,使自己的状态尽快得到恢复。

首先,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自己陷入意志力耗竭状态。其次,我们应该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不要将重要的认知任务放在意志力耗竭时进行。我们可以先将一些难度比较大、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安排在状态好的时候进行。然后再将剩下的工作任务,按照紧急和重要性安排在剩余的时间里进行。这样,不但可以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还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得更好。

放松可以恢复你的意志力

心理学家发现,虽然自控力资源会在自我控制过程中被损耗,并在损耗过度的时候进人耗竭状态。但是自控力资源可以通过放松和休息得到恢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补充。

1984年,帕拉苏拉曼研究发现,在连续的任务中周期性地插入一个带有放松性质的间隔,将清利于提高个体在后续任务中的表现。后来,图克在研究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

这些研究结果说明,休息和放松能够帮助个体恢复自己的意志力。为了进一步研究休息放松对意志力耗竭的影响,很多心理学家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2008年,泰勒和彭斯的一系列实验证明,在两个任务之间进行一定的放松活动,可以抵消一部分意志力耗竭的负面影响,让意志力耗竭的被试者在自我控制任务中的表现与意志力水平正常的被试者表现相当。

这一系列实验研究都证明;放松可以有效地抵消意志力耗竭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又开始研究什么样的放松方法能够有效地抵消意志力耗竭带来的负面后效。其中,关于冥想放松的研究最多。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实验者先将被试者随机分成三组:情绪抑制组、非情绪抑制组和冥想组。

然后,实验者让三组被试者观看一些可以引发某些情绪的短片。实验者要求情绪抑制组和冥想组的被试者在观看短片的过程中,抑制自己的情绪表现;而非情绪抑制组的被试者则没有这个要求。

短片观看完后,实验者要求情绪抑制组和非情绪抑制组的被试者马上完成一个自我控制任务。而冥想组的被试者则先通过冥想练习放松自己,然后再参加自我控制任务。

实验者在比较三组被试者在自我控制任务中获得的成绩后发现,非情绪抑制组和冥想组获得的成绩都明显高于情绪抑制组。而非情绪抑制组和冥想组之间的成绩则差别不大。因此,实验者认为冥想可以有效抵消意志力耗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于冥想的作用,哈佛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们进行了相关研究,不过大多集中在运动员身上。比如2002年,哈飞等人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的实验和调查,发现冥想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自行车运动员降低其心态中的消极因素,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水平。

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应该适当地安排一定的放松时间,让自己能够通过放松训练来恢复自己的自控状态。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放松自己,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闭上眼睛休息几分钟等。而本节的实验也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有效的放松方法,即冥想放松法。

生活中有很多人利用冥想来放松自己,而且人们冥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冥想放松法就是靠想象自己在舒适的海边休息来放松自己。

利用这个方法放松自己时,你首先需要以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或者躺在椅子上。然后,闭上眼睛放松自己。你慢慢地深呼吸,每深呼吸一次,你就觉得放松一些。(深呼吸3一5次就行。)

接着,你想象自己正躺在海边的一张躺椅上休息。想象海水很清澈,很平静。微微的海风吹来,让你感觉非常舒服,带走了你的疲惫。柔和的阳光照射在你身上,你感觉到非常温暖,浑身的疲惫也被温暖的阳光赶走。你感觉身体越来越舒适,越来越轻松……

冥想放松所达到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很容易通过冥想得到放松,而有些人达到的放松效果却比较差。这跟个体的受暗示程度、想象力以及使用冥想放松法的熟练程度相关。一般来说,越容易受暗示的人,通过冥想放松法得到的放松效果越好。所以,那些想象力比较差、接受暗示的程度又比较低的人可以通过其他的放松方式得到更好的放松效果。

因此,关键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并达到放松的目的,恢复自己的意志力水平。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在工作和学习中,每两个小时闭上眼睛休息10一20分钟,什么都不想,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放松效果,可以让自己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假如你想要保持一种良好的意志状态,那就应该在自我控制过程中合理地调节好休息的时间,以适合自己的休息放松方式并快速地放松自己,让自己的意志力水平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