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哈佛趣味心理学:最神奇的意志提升课
15338000000023

第23章 优化行为方式,将软弱意志拒之门外(2)

想象拖延恶果,节制拖延行为

每当寒暑假结束,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哈佛大学学校的老师总是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都在埋头写作业,不过,他们所写的是本来应该在寒暑假里就完成的作业。显然,大家将作业都拖延到最后一天来完成了。

拖延,就是迷信“明天”和“等一会儿”,在无止境的自我安慰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今天。殊不知,时间在不停息地奔走,当你把今天应该完成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时,这个“明天”就足以将你送人坟墓。

一个深夜,一个危重的病人迎来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分钟,死神如期来到他的身边。但是,他却请求死神说:“请再给我一分钟,可以吗?”

死神奇怪地问道:“你要这一分钟干什么呢?”

病人说:“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天、看一看地;我想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我的朋友和家人。如果运气好,我还能看到一朵绽放的花朵。”

然而死神却说:“你的想法不错,但我不能答应你。我曾经留给你足够的时间,让你去做这些事,但你都没有珍惜。现在,我给你看一下你的时间账单。在60年的生命中,你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剩下的30多年时间里,你做事经常拖延;你曾经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的次数达到一万多次;上学时,你拖延完成作业;成年后,你抽烟、酗酒、打牌,虚度光阴……”

“从青年到老年,你做事拖延的时间共花去了36500个小时,合1521天;做事有头无尾,令事情不断重复,共浪费了300多天;由于无所事事,你经常坐着发呆;你经常抱怨、责怪别人,做事找借口,推卸责任;你常常利用工作时间与同事聊天,将工作丢在一旁;你参加了无数次无用的会议,并常常在会议期间昏睡,这让你的睡眠时间远远超过了20年……”

死神的话还没说完,危重病人便断了气。死神叹了口气,说道:“如果你活着时能不这样拖延时间的话,你就能听完我给你整理的账单了。真可惜,世人总是这样,都等不到我动手,就自己后悔死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当拖延成为一种习惯时,死神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你可以给自己时间,但生命不会给你时间。拖延往往会生出许多悲惨的结局。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的拉尔上校正在玩纸牌,忽然有人递来一份报告,说华盛顿的军队已到了德拉瓦尔。但他只是将来件匆匆塞入衣袋中,等到牌局结束才展开那份报告阅读。然而等他调集部下出发应战时,已经太迟了,最终全军覆没,拉尔自己也因此战死。仅仅是几分钟的延迟,就使他丧失了尊荣,自由与生命!

在普通人的身上,拖延也会带来许多不好的结果。比如,拖延可能会令我们丧失很多好的工作和学习机会;经常拖延的人,对自己往往缺乏信心,不愿意、不敢面对现实,结果导致很多失败;面对压力、挫折时,拖延者往往会产生更多的消极情绪,让自己处于烦躁、焦虑和恐惧当中,难以自拔;拖延还可能令我们的人际关系受损,如本来答应别人的事没按时做到,本来该我们负的责任没有负等,都会影响我们的人际交往……

由此可见,各种习惯中最为有害的,莫过于拖延,世间有许多人是被这种习惯所害。想象一下拖延可能给我们带来的恶劣后果,我们难道还有理由不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节制自己的拖延行为吗?

事实上,拖延就是一种缺乏意志力的外在表现,也是吞噬我们的时间和生命、让我们的时间和生命白白浪费的可怕敌人。所以,要想成功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就应将盗走我们的潜力、机会与自由的拖延当成我们最可怕的对手,并勇敢地战胜它。

如果你现在有正在拖延的任务或工作,不妨将其当作新的一天中的第一个任务去完成,从而迈出战胜拖延的第一步。早上醒来后,或者刚刚着手第一项工作时,强行要求自己马上做你必须首先要做的事情。如果有必要,所有的电话都不要接听,也不接待他人的拜访,直到完成这个项目或任务为止。完成任务后,适当给予自己奖励,以鼓励自己战胜拖延所迈出的第一步。

如果实在不能马上改掉拖延的毛病,那么,为什么不试着利用这个坏习惯为自己服务呢?利用创建拖延任务列表的方法,便可以达到战胜拖延的目的。创建一个拖延任务列表,在这个列表里,罗列我们平常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如学习园艺、看一本有意思的书、学唱一首歌等。这个列表里面的内容要是很有意义且不令人反感的小事。

当我们实在不想继续做一件事时,便打开拖延任务列表,从列表中挑出一件事来做。这样,既满足我们想要拖延的心理,又能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去做的事。做完拖延任务列表中的事后,再整理思路,返回来继续完成之前没有做完的事情。

在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拖延带来的后果。不要一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也不要因为觉得这件事不重要就半途而废,要知道,你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手中的这项工作,更重要的是改正自己拖延的坏习惯,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这个目标远比完成一项工作本身更重要、更有意义。

“决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惊醒你的自动启动器。任何时候,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向你靠近,或已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就需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为自己要做的事设定一个期限

有没有意志力完成一件事,很多时候是对自己要求的结果。比如为自己设定一个期限,从某种程度上就会强化完成事情的意志力。缺乏意志,做事就会出现拖延现象。

“拖延”二字,本身就包含着难以达成目标的意思。拖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以致我们几乎无法完成所设定的目标。即使我们最终终于完成了目标,其间也经历了很多痛苦的挣扎。

经常拖延的人,很难确定奋斗目标,因为他们经常忙着设定目标,但所设定的目标又总是模棱两可,或者缺乏时间期限。比如,“今天我得做完一些事”或“我准备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项工作”。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设定目标,不仅目标含糊不清,完成的时间也没有限制,反而更容易引发拖延的问题。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伟大诗人之一柯勒律治,本来可以取得辉煌的成就,但本该属于他的荣誉却被授予了与他同时代的威廉o华兹华斯。

柯勒律治的悲剧性缺陷就是拖延,甚至是一种病入膏肓的拖延。他会延迟作品的写作以及承诺的履行,有时长达几十年之久。他的诗篇中最著名、至今仍在英国文学课堂上被广泛学习研究的篇章,都显露出了拖延的痕迹。《忽必烈汗》、《克里斯德蓓》等,最终都以残篇(即未完成的作品)的形式发表,而发表时距他动笔已经有20年时间了。虽然《老水手行》是完整的,但也推迟了5年才付印。

拖延也给柯勒律治带来了很坏的影响。作家莫莉,雷菲布勒在《鸦片的束缚》一书中这样描述:“他的存在变成了一长串连绵不绝的拖延、借口、谎言、人情债、堕落和失败的不快经历……”

同时,财务问题充斥着柯勒律治的生活,尽管大多数项目计划周密,但却很少启动或完成。他的健康状况也一塌糊涂,而鸦片成瘾又加剧了健康的恶化,而他整整拖延了10年才去接受治疗。日益逼近的截稿期限所带来的压力,也消解了工作本身的乐趣。他说:“一想到我必须加快步伐,写作时最惬意的时光就会戛然而止。”因此,他也失去了仅有的几个朋友,他的婚姻也因拖延而告吹。

本该是一位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伟大诗人,却因拖延而失去了许多成功的机会,甚至还因此失去了财富、健康与幸福。可见,要想不让自己步柯勒律治的后尘,我们必须要有意志力战胜拖延。

做事缺乏意志力而拖延,说白了就是搁着今天的事情不做,而留待明天去做,在这种拖延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足以将那件事做好。整理以前积累下来的事情,可能会使人感到非常不愉快。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本来当初一下子就能轻松愉快地做好的事,拖延几天、几周之后,就显得惹人讨厌与困难了。所以,拖延不仅是完不成事情,而且还会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当时就完成呢?哈佛大学罗伯特教授为应对拖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设想:对那些喜欢拖延的人来说,给自己设定一个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并且要求自己严格遵守,不可超过这个期限。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正在渐渐远离拖延这个坏毛病,自控力也一步步地不断提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期限内完成任务呢?罗伯特教授提出以下建议:

1.计划好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

准备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时,提前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规定最晚在什么时间完成。否则,我们可能要花费比实际需要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不仅不利于工作或任务的顺利进展,还会加重拖延现象,不利于意志力的培养与提升。

计划好自己的时间,要将工作或任务之外的事情都考虑进去,如休闲、运动或陪家人的时间等,不要将这些因素作为借口进行拖延。

如果没有空闲时间,不妨随身携带一个未完成任务的列表。如果有空闲时间,可以做一些有计划的休闲活动,或进行一些思考。

不要在没完成任务时进行毫无计划的放松,尤其是在给接下来的工作确定了截止日期的情况下。如果不好好控制时间,就可能打破截止日期,浪费时间。

2.设定专注时间,让工作更高效

当我们在工作中出现拖延迹象时,不妨给自己设定一个专注时间,并开始倒计时。这样,我们的心理上就会产生紧迫感,从而促使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这种方法很有效,也更易于操作,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思想。

设定20分钟为一个工作的专注时间段。在这20分钟内,必须专注于眼前的工作,不受任何干扰,直到20分钟的闹铃响起。

休息5分钟,可以做做深呼吸,或到户外活动一下,让自己的身心适当放松,然后再设定下一个20分钟的专注时间段。

如果20分钟还是让你感到无法承受,那么可以先设定较短的时间段,如10分钟、5分钟,甚至1分钟的期限。如果在这个期限内能专注工作了,就试着适当增加专注时间段的长度。

当我们在工作时间段内被干扰或无法继续下去时,可以看一下工作时间段的剩余时间,然后暗示自己再坚持几分钟就结束了,从而锻炼自控能力,不让自己拖延。

3.尝试“创造性拖延”

所谓“创造性拖延”,就是在完成工作的期限之内,重新调整需要优先处理的短期工作(或步骤)。比如将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工作(或步骤)提前完成,而将自己不喜欢的那部分推后完成,这样也能够实现总体的工作目标,并且还能避免精力的耗费。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优先处理的短期工作必须与我们的总体工作目标有关,不能是其他的无关工作。

决不拖延,现在就开始行动

根据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统计,每个人每天大约会产生5万个想法。如果你拥有积极的态度,那么你就能乐观、富有创造力地将这5万个想法转换成正面的能源和动力;相反,如果你态度消极,你就会显得悲观、软弱,缺乏行动力,同时也会将这5万个想法变成负面的阻碍和阻力。

拖延是消极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可能有人会说,在适当的时候,拖延一下也是有好处的。例如,在疲倦、沮丧或愤怒时,中断工作比勉强继续的效果更好,这样反而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场情绪。事实上,拒绝拖延并没有对合理的等待提出异议,许多优秀的人也不会因此而为自己的拖延寻找借口,不会因此逃避真正需要马上行动的工作。

2004年4月5日,《商业周刊》评出的50家表现最佳的公司中,埃克森美孚公司名列第23位,并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中排名第二。2003年,公司利润为215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91%。

在这家公司管理者的办公室中,几乎都悬挂着一个数字电子白板,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决不拖延!如果我拖延下去,我将会怎么样?如果将工作拖到以后再去做,那么会发生什么?”

“决不拖延”是这家公司员工重要的行为准则之一。公司的负责人对此解释说:“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娱乐。而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没有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果依赖,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半秒钟时间的奇迹。”

事实上,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拖延的习惯。虽然我们经常因为拖延时间而懊悔不已,但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认为这是人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本性。

然而,看似是人的本性的拖延,其实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一种阻碍行动、有碍于我们的意志力发挥作用的恶习。要知道,设立好的目标、有好的想法固然重要,但比它更重要的是行动。有了想法、有了计划而不去执行,就会令计划成为一场空,这对于我们自身的潜力发展也有不良的影响。有想法和计划并努力实施,才能增进我们的执行能力。想法不算什么,付诸行动才可贵。没有行动,再美的空中花园也只能是虚幻的。因此,要想顺利地完成工作或自己所设立的各项目标,就要要求自己做一个“行动主义”者,凡事拒绝拖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