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40

第40章 道德重建,从我做起——重建社会道德应先从重建官德入手(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代的领导者:一定要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

万事皆有初。守不住第一道防线,将会毁其终生。贪官落马无不与最初的不慎有着直接的关系。正如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领导者如果想为自己的人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就必须“守住第一道防线”,不能迈出危险的第一步,一旦迈出了危险的第一步,就会“不复顾惜”,最终就不得善终。

领导者不仅要慎始,还要不怠慢地终结,这样才能没有困窘之事发生。

事实上,有些领导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腐败堕落行为的,有的一开始还是很清廉的。但由于抵不住诱惑,慢慢地走上了腐败堕落的犯罪道路,甚至是不归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临终前给他的长子,也是皇位的继承者刘禅的遗言。

刘备用这句话告诉他的儿子刘禅为官做人的道理: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

集腋成裘,聚沙成丘。积德也如此。小善积多了,也能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作多了,也能成为毁天下的大恶。

刘备的这句话虽然历史久远,但警示作用依然存在。那些落马的领导者并非一开始就“病入膏肓”,而是一点点沦为阶下囚的。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勿以恶小而为之”。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一些领导者就是因为生活小节不检点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他们认为“吃点、喝点、拿点、占点”算不了什么,打一点擦边球无所谓。岂不知就是这吃点、喝点、拿点、占点最后毁了自己。正如北齐的刘昼所说:“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绁突,改灰千室。”小小的蚯蚓,能穿透河堤,于是,决堤的河水能淹没一邑;从烟囱里发散出来的丝丝烟尘,久而久之,就能把成百上千洁净的房屋污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开始的“小”,就会变成将来的“大”。久而久之,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冯玉祥将军对此认识深刻。

上个世纪20年代,冯玉祥将军曾经率领部队在内蒙古五原县驻扎。当时,部队生活困难。

一天,五原县县长给冯玉祥送来了两只鸭子,说让冯玉祥补补身子。

冯玉祥看到鸭子很生气,对五原县县长说:“士兵吃糠咽菜。我坐在司令部吃鸭子,士兵能和我一条心吗?”

身边的人劝他,两只鸭子没什么了不起,收下吧!冯玉祥大怒,说:“有人送鸭子,我收下了,就有人送猪,就有人送牛。我成了什么人?拉下去,打20军棍。”

结果,五原县县长拎着两只鸭子狼狈地退了下去,还被打了20军棍。

因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在悔过书中,曾经把有所企图腐蚀拉拢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12个“一下”,即“逢年过节看望一下,住院治病慰问一下,家人生日祝贺一下,出国考察支持一下,家有丧事凭吊一下,乔迁新居意思一下,孩子结婚(升学)表示一下,已提拔者感谢一下,想提拔者争取一下,关系好的加深一下,关系一般的亲近一下,暂无求者铺垫一下”。

这12个“一下”,每个“一下”都是严峻的考验,每个“一下”都是关口。领导者不能不谨慎。

清朝康熙年间,素有天下第一清官的张清恪,因政绩卓著,被提拔为督抚。一时间门庭若市,拜谒者纷至沓来,携礼相访,张一一谢绝,分毫不纳。并手书一禁止馈送檄,张贴于堂上。其文如下:“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此文现今读来,也令人心生敬意。

7.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领导者要提升公信力,不能忽略这“基本而又基本的政治真理”,谁忽略了它,准就会为此而付出代价。

《领袖政治学》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领袖人物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你怎样应该高瞻远瞩地考虑明天的事情,可是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今天的利益;不管你怎样合理地考虑外部的事情,老百姓只关注他们内部的繁荣;不管你怎样从政治上考虑,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衣食住行。而作为一个政治家本应该看到这就是最大的政治。”这一观点是作者通过戴高乐晚年执政的失败教训而得出来的。

夏尔·戴高乐(Charlesde Gaulle),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上个世纪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自称他的使命是“为后天的报纸制定政策”。

戴高乐的传记作家布莱思·克罗泽在《戴高乐传》中写道:

“戴高乐在执政的后期,在对外政策方面着迷似的兴趣,削弱了他在国内的权势,甚至当这种政策显然毫无成功希望时,他依然执迷不悟。戴高乐对法国的富强梦寐以求,而对老百姓必须生活于其中的法国本身却很少在意或漠不关心,老百姓对于他的做法却看得一清二楚。对于当代一个掌握大权的人来说,像这样基本而又基本的政治真理是不可忽略的。戴高乐忽略了,结果垮了台。”

领导者要提升公信力,不能忽略这“基本而又基本的政治真理”,谁忽略了它,准就会为此而付出代价。

领导者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正视人民群众的力量、愿望,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身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赖,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毅将军就是处处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的典范。

孙毅将军功勋卓著,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而是甘当人民群众的公仆,自觉地把群众置于自己之上,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北京也受到了波及。此时的孙毅将军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安全,而是人民群众的安危。

他把家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我们家人少院子大,怎么都好办。可周围的群众房子挨着房子,楼挨着楼,一有震情,他们往哪里躲呀!我想,一旦有震情,就把咱们家的大门打开,让群众进来躲避。”

听了他的话,一个孩子担心地问:“那安全保卫怎么办?”孙毅将军见儿子有想法,很生气,大声地说:“这用不着你操心,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准备为人民掉脑袋!”

“我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就准备为人民掉脑袋!”这是铮铮誓言,也是把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崇高精神品质。

对比孙将军,一些领导者应该感到汗颜。因为有些人虽然天天讲服务群众,日日说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但对于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漠然置之。这是与服务群众的意识背道而驰的。

8.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人

领导干部管好自己的家人,既是老生常谈,也是常谈常新的话题。

领导干部应当管好群众,带好群众,这是尽人皆知的领导责任,为何还要求他们管好自己的家人?

答案大概不外乎两点:一者,往大了说,为党的事业;二者,往小了说,为一家人平安。

现在极少数领导干部的家人,仗着领导干部的权势,或巧立名目,收受贿赂;或打通关节,替人说情;或挥金如土、奢侈浪费;或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我们早就有领导干部家人不得经商办企业的规定,但仍可见个别领导干部的家人在做买卖,牟暴利,发横财。

尽管这样的事不是很多,但影响甚坏。如此行径,损害人民利益,败坏党的形象,对党的事业非常不利。“学会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样的顺口溜已然反映出了老百姓对这种歪风邪气的憎恶。

正因为看到领导干部家人的所作所为对党的事业影响很大,所以,无数忠贞热爱党的事业的共产党人,都非常重视教子管家。

像毛泽东,他一直惦记杨开慧的家人,但从不失原则。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建国初期曾抱很大希望给毛泽东写信,想得到某种关照,毛泽东回信:“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对待子女,毛泽东则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许搞特殊化,无论对待毛岸英的婚姻大事,还是李讷的上学问题,都是如此。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周恩来生前则为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包括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等。这既是对亲属的具体要求,也是严格自律的真实写照。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管得好管不好家人,全看领导干部怎样做了。像毛泽东、周恩来那样做,就没有管不好的。只要心中有人民,不光有家人;只要心中装着大家,不光放着小家;只要心中牵挂党的事业,不总惦记一己私利,就一定能管好自己的家人。

反之,置党的事业于不顾,把小家、亲情看得比什么都重,以至不惜丧失原则立场,默许、纵容、袒护家人的不正当行为,当然就谈不上管好家人了。

舐犊之情,人皆有之。领导干部关爱儿女也属常情。但绝不能搞“亲情大于王法”那一套——唯恐亲情崩裂、儿女反目,却不怕丧德枉法,误党害民。领导干部若想管好家人,非过好亲情关不可。

近年来曾听到一些落马贪官这样说,由于家人的贪赃枉法,才殃及了自身。这属不属于恬不知耻地推卸责任寻找借口暂且不论,只想说的是,贪官时为家人累,确有因管束家人不力,进而把自己带进沟里去的人。这种领导干部,有时尚知自己应廉洁,甚至能拒绝拉拢侵蚀,但对家人却放松了要求。于是,有的妻子在外打着丈夫的旗号恣意妄为。想从我老公那得到好处,得先把我喂足,我想要套房子,你就得乖乖奉上,否则我一吹枕边风,保准叫你的美梦泡汤。有的儿女仗着老子的权势,到处伸手、揩油,你不要拿下什么项目吗,好啊,我爱打高尔夫球,爱洗浴桑拿美容健身,你先送过来几张会员卡再说,否则,我跟老爸一嚼舌头,让你没戏。精明的行贿人,哪能不知道这一点,先买通领导干部妻子、儿女,便成为常用手法。也许身为领导干部你没直接捞钱,但你明知家人在这么干,却碍于亲情遮遮掩掩,明批暗保,制止不力,或想为家人多积累点财富,有意默认他们这么干,直至帮助他们打电话,批条子,施加影响,打通关节,也就不可避免地被牵累到违法犯罪的漩涡之中,难脱干系。最终一家人的平安荡然无存矣。于是乎,人们便看到了父子同受审、夫妻俱为囚的一幕。为一家人长久平安计,领导干部还是严于教子管家为好。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之前,可见齐家之重要。是啊,齐家都做不到,遑论治国平天下?

当今亦然。领导干部连家人尚管不好,又何谈其他呢?

领导干部手中有权,而行使好它,自当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还得教育家人做得端,行得正。这个道理,身为领导干部,也须臾不可忘记。

9.勇于担当是一种可堪大任的官德

如果官员犯了错误之后敢于担当责任,并诚心诚意地向群众道歉,那么,你的官德就会得到挽救,得到平慰,得到新生,从而使你虽然失误但不失信,虽然丢丑但不丢人。

官德体现在为官者言行和作为的方方面面。乐于为人民的事业负责是一种官德,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一种官德。当官员把事情做对了,做好了,做得让人民群众满意了,既是官能使然,是官员才能高、水平高使然,也更是官德使然,是官员的德行好、心肠好使然;当官员把事情做错了,做糟了,做得让人民群众不满意了,官能可能由此受到了拷问,官德也可能由此受到了拷问。这时对其官德最大的考验就是能否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为自己的过失进行道歉,这种道歉或许也是为自己的官德进行及时拯救和补伤。人民群众不会不原谅错误,只是不原谅腐败的错误,不原谅恶意的错误,不原谅缺德的错误。如果官员犯了错误之后敢于担当责任,并诚心诚意地向群众道歉,那么,你的官德就会得到挽救,得到平慰,得到新生,从而使你虽然失误但不失信,虽然丢丑但不丢人。

巴拿马总统里卡多·马蒂内利·贝罗卡尔从2009年7月上任以来,一直觉得自己国家的护照不够精致,决定要对其进行一次大整改。

2010年5月,里卡多下令重新设计护照的图案和颜色,并由他亲自审批。历经两个月,巴拿马的国家护照管理局终于按总统的意思,设计并制作了几本护照样品,上交到了总统府。这几本护照样品博得了里卡多的赞赏,他要求护照管理局用最快的速度印制投用。

2010年10月3日,稍有点空闲的里卡多又把那几本护照样品从抽屉中取出来欣赏。突然,他发现护照上有一个错误:巴拿马的国徽中有一个十字叉是铁锨和丁字镐,然而这些护照上所印的却是铁锨和长柄方锤!

国徽出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里卡多决定要为自己所犯的这个失误负责。他先是要求护照管理局立即更正,并用最快的速度赶制新护照,同时要求护照管理局统计出这些护照的投用数量,竟然高达4万份!

里卡多要求护照管理局用最快的速度把这4万个人的名字打印出来,他要在第二天发表电视讲话,向这4万个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