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36

第36章 当官信佛莫若信德,官德保你一世平安——从官员的沉浮中看道德的神奇力量(4)

(3)有“官升待遇长”的。

报载,一副局长提拔到另一个单位任局长。新局长甫一上任,便做四条规定:一是办公室必须“两大通间”外加一个“休息卧室”;二是前任用过的办公家具一律不用,全部重新购置;三是单位已预备下的专车新桑塔纳不用,非“奥迪”不坐;四是专门设置了三人服务体系,即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和专职司机。刚一升官就如此要待遇的,绝非报章披露的这一则,不客气地说,这么做的官员,似并不鲜见。

(4)有“官升学问长”的。

某些官员一升官就长“学问”。官不够大时坐在台下听讲,官升得足够大时就坐到台上给别人讲了。学问与升官同升,学问随着官位长,盖因在其当“一把手”的一亩三分地里,自然学问也就最高了!大有“舍我其谁”之势!

(5)有“官升赌瘾长”的。

或许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巨贪——首都机场集团原总经理李培英,他的当官史就与赌博史密切相连。他当小公务员时,小赌而已;升任公安局长后,经常大赌;待成为执掌数百亿元资产的总经理时,则发展到不去公海上的赌船豪赌已不能满足赌瘾了。升官能让一个人赌瘾疯长,并最终因而丧命,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除这些外,还有“官升酒瘾长”、“官升舞瘾长”、“官升色瘾长”等等。可见,一个官员如果不注意官德的修养,做官不但不是一种什么荣耀,反而是让自己走向自我毁灭的开始。因为,我们还是要再一次提醒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常想想自己做官的职责是什么。

官员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官员与售货员、清洁工、农民工一样,都是为社会服务的,可没听说后者总像某些升官者那样这“长”那“长”的。关键在于一些官员被权力冲昏了头脑,以为手中的权柄越重,自己就了不得了,就高人一等了,就不可一世了,就可以挥霍享受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那样下去的话可真的危险了。

在我们中国,官升上去,个头一般不会再长了,但其他很多东西都会跟着“长”起来,比如工资“长”了,房子面积“长”了,专车档次“长”了,说话腔调“长”了,出行气派“长”了,办事风度“长”了,要不然,人家怎么一升官就开始叫什么什么“科长”、“处长”、“局长”、“部长”呢?其实不管这个“长”或那个“长”,只要是名正言顺的“长”都不可怕,就怕他们的官德没有“长”。要是他们的官德也跟着“长”起来,以其德之厚,才之高,行之远,其他东西“长”一点也是情有可原或理所应当的,只可惜,不少官员的“德”不但没有“长”,反而还比原来更糟糕了,这或许意味着原来的“德”都是装出来的,原来的“善”也都是伪善,可能都是用来蒙骗群众蒙骗上级考察干部的法眼的。一个人升官是好事,但德也要跟着升上去才相配。倘若官升上去了,德没升上去,这个官员脚下的根基是踩不稳的,仕途也不会走踏实的。这就是说,官升一级,德升一丈。官越高,对其道德水平的要求也越高。如果积德不高、不厚、不到位,最好就别琢磨着升官,即便硬着头皮升上去,最终只能丢人现眼。所以,升官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德行够不够,升官之后,再拿捏一下自己的德行配不配,如果自己所积的德的分量不足,就趁早让贤,明智地把官位让给有德的人,免得害了国家,害了社会,甚至最终也会殃及自己。

9.懂谦退之道,防失德之忧

一个人要真正读懂“谦退”两个字,做到身居高位还能懂得自我约束,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官德修养。要知道,官德清廉而淳朴、谦退而敦厚既是一种进路,也是一种退路。

古时候的皇亲国戚,往往给人留下恶劣的印象。不过也有例外,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舅子阴兴就是给人留下好感的一位。

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刘秀因为贵人阴丽华(此女因德行好,后来被立为皇后)的母亲和一个弟弟被强盗杀害,封阴贵人另一个弟弟阴就为宣恩侯,又召见阴就的哥哥侍中阴兴,想给他也封个什么侯。

自从西汉降低封侯标准之后,皇帝给亲属赐爵已是件寻常事,阴兴却坚决推辞说:“我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人当中已有好几个得到封爵,让天下人有意见,这确实不是我所希望的!”刘秀欣赏他的做法,尊重他的意见,就不再勉强他了。阴贵人颇感不解,问阴兴为什么要这样。阴兴说,皇帝的外戚家往往被不知谦退所害,其实,富贵有极限,人应当知足,张扬奢侈必受世人指责。

阴贵人深受感动,因此很注意自我抑制,始终没有为亲属谋求官爵,成为一个出色的贤内助。(见《资治通鉴》第四十二卷)阴兴所说的“谦退”这个道理,普通群众较容易读懂,身在福中不知福的达官贵人就未必了。历史上,像阴兴这样明智的外戚不多见,仗着靠山飞扬跋扈的却比比皆是。

仍以东汉为例。汉和帝时的大将军窦宪,是窦太后的哥哥,位高权重,专权骄横,不可一世。他的门客崔!曾经劝告他要学习前辈阴兴的克己守礼,并说外戚之所以被后人批评,就是因为权势太盛而不知退让,官位太高而仁义不足,还给出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从汉朝建立以来,直到哀帝、平帝,皇后家族共计二十,而能保全家族和自身的,只有四位皇后。崔!希望窦宪“鉴于有殷”。

然而,窦宪哪里听得进这些道理?窦宪的权欲日益膨胀,发展到后来,朝廷任命的高官,一定要到他的大将军府报个到,才敢去上任。窦氏父子兄弟同为九卿、校尉,遍布朝廷各个要害部门,这些人甚至密谋杀害汉和帝。汉和帝获悉其阴谋后,先发制人,结果,窦宪等被勒令自杀,窦氏家族倾覆。窦宪得道而失德,害人害己也害了整个家族。

还是东汉,比窦宪更有名的外戚更在后头。汉桓帝时的大将军梁冀,一家前后有七个侯、三个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夫人和女儿享有食邑而称君的有七人,男子娶公主为妻的三人,其他担任卿、将、尹、校等官职的五十七人。汉桓帝的前任汉质帝是个年幼但聪明的小皇帝,曾经在一次早朝时说梁冀:“此跋扈将军也!”结果得罪了梁冀,被他下毒害死。梁冀把持朝政近二十年,独断专行,德行丧尽,坏事做绝,各地向皇帝进贡,要先把好东西送给梁冀,然后才轮到皇帝。桓帝是梁冀一手迎立的,只好老老实实做傀儡,但心里却一天比一天愤怒。

终于,机会来了,桓帝联络内宫的亲信扳倒了梁冀,在收缴其大将军印信的当天,失去权力的梁冀和妻子孙寿双双自尽,梁氏家族和孙氏家族,包括在朝廷和地方的亲属,不论男女老幼,全被押往闹市斩首且暴尸于街头;受牵连被诛杀的高官有数十人,因与梁冀有关而被免职的达三百多人,铲除了梁氏一班人之后,整个朝廷都快空掉了。

真是“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着他宴宾客,眼看着他楼塌了”。

历代得道失德的贪官们不但贪权、贪财、贪色,而且还害人、害国、害家,并最终害己。由于贪官们不懂得自我节制,不注意德行修炼,在位时不可一世,倒台后惨不忍睹,下场之可悲,有时真让人觉得还不如做个平民百姓平安过一生的好。几千年来,这种惨剧在历史上反反复复上演着,可惜能吸取教训的又有多少人?

阴兴和窦宪、梁冀,真是一薰一莸,形成鲜明的对比。权力是柄双刃剑,幸运与不幸蕴藏在两端,关键看“持剑人”如何把握。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站在权力的巅峰,多数人是无法保持理智的(特别是长期做到头脑清醒),“得意忘形”之事总是在所难免。

因此,要像阴兴那样克己守礼,还真得从头开始——在还未进入权力核心圈的时候,就对权力这柄双刃剑有正确的、清醒的认识;更要懂得以史为鉴,时时用历史上那些血淋淋的事实来警醒自己“谦退”。总之,一个人要真正读懂“谦退”两个字,做到身居高位还能懂得自我约束,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官德修养。要知道,官德清廉而淳朴、谦退而敦厚既是一种进路,也是一种退路。

10.清廉为官是福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但凡清官,都非常地坚信这句古老的中华民谚。因而不管反腐败的形势多么严峻、风声多么紧张,你都可以街头巷尾闲庭信步,可以起居有序出行无忧。

在职场上确实有一些人,一门心思地想当官,而且这类人多数看中的是当官的威风和权势以及名利。其实,要真正的做好官,并不是轻松和尽是享乐的事,正所谓好官不轻松,轻松的不是好官,这是因为不论你这官做的是大是小,都要在或公或私的事上遇到或大或小的这样那样的烦心事。特别是面对腐败,你得从内心深处时时警惧着法纪的惩处,你得无情地承受着道德的审判,你得非常小心地防范着或明或暗、或正义或不正义、或可预知或不可预知、或精神或物质的打击报复……你不安心、不安宁、不安全,因而你可能不得开心,你可能活得很烦、很累、很没情趣。这种情况下的清廉执政,可能还是缘于比较低层面的“怕受到惩处”的心理使然,意即你并非不想,乃不敢也。而更高层面的清廉,则应缘于高尚的官德修养,包括崇高的信仰,远大的理想和甘于为民请命的人生价值观念。

就是说,德行高尚的清廉之官则完全不会有那些自忧自扰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