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德修养读本
15333800000015

第15章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德无才难为用,有才无德必成殃(4)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

武帝死后,昏庸的惠帝继位。石崇出京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史书中记下了这样一笔:“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短短一语,总算使后人明白石崇是怎么富起来的了。刺史是一州的最高长官,商人路过荆州,石崇对他们实施了明火执杖式的抢劫,这种勾当绝对是亦官亦盗,至此才可明白他是如何白手起家而成为巨富的。这个大富豪的原始积累,可谓是充满了“原罪”,“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石崇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中的权力斗争,他在朝廷里投靠的是贾谧,他为逢迎贾谧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贾谧出门,他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待后来贾谧被诛,石崇因为与贾谧同党被免官。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暗慕石崇的爱姬绿珠,现在石崇一被免职,他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坚持不给。

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临死前他说:“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财!”押他的人说:“你既知道人为财死,为什么不早些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石崇无言以对。

当今社会的某些腐败官员如石崇之流者似也不乏其人。其实,导致一些腐败官员下场悲惨的不是别人,不是老百姓,甚至也不是高悬大堂之上的法律之剑,而是他们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是他们自己道德和人格的不检点,不自律,不自省。可以说,腐败官员从滋生贪婪之念、伸出腐败之手的第一天开始,便踏上了自铸毒箭进行自我毒害的慢性自杀之旅。从这一意义上说,为官者拯救和保佑自己前途和性命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道德水平,是自己的人格高度。当然,社会文明环境的治理,健康价值观念的建树,道德教育的深入,思想文化的熏染,法制监督的完善,也同样是官员前途和性命的保护神。

9.官员应警惕“特供奢侈品”

特供官员的奢侈品经过环环周转、层层过滤而变现,这个过程已经在一次次实践中衍生出了日渐完整的腐败“产业链”。

2011年4月14日,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一案,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此前,文强收受赃物曾公开展示,堆成小山的钞票之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名烟名酒、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69幅字画,曾被人称为“超级震撼”。

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起,结案132808起,给予政纪处分37581人,其中省部级干部和中管企业主要领导10人,厅局级干部220人,刷新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年度纪录。

解读高官落马原委,大都是文强式“朝中有人做官,市场有人经商”的故事。除了赤裸裸收受现金,还有相当部分贿赂是通过一些特殊礼物的馈赠实现。

北京一家媒体曾随机抽取该市法院2005~2007年间审理的100件受贿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官员过年时收受的礼单中,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

改革开放以来,贪官接受的“贿物”历经三变。

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贪官家称金银、数钞票,要当会计师;世纪之交,去查贪官家外有几个家,办案需要“狗仔队”精神;收藏热和文物市场量价齐升之后,去贪官家搜古董字画,得成为文物鉴定专家。

字画古玩对应着某些干部“知识化”的需要,领时尚潮流的国际顶级奢侈品则对应着“年轻化”的需要。登喜路中国区总裁瑟里加尔说:“登喜路一直是广受中国商人和政府官员喜爱的品牌。”

2004年德国人斯蒂芬把90副LOTOS眼镜带到北京王府井投石问路。斯蒂芬说,在LOTOS最大的市场日本,很多政府官员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主顾。他坚持认为,在中国,“这将是一块潜在市场”。

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务实创新”。

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古玩店有自己的洗钱流程。“关系官员”把收到的古玩字画放在古玩店或拍卖行代售,送礼者再以真品价格买下。古玩真假难辨,市场价格弹性极大;新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主观性极强。正是基于此,古玩艺术品以其容易变现又相对隐蔽的特点,成为高端贿赂的“新宠”。

烟杂店里寄售名烟名酒则是“小打小闹”。中国民用航空江苏管理局原局长崔学宏曾说:“我有个春节情结,过年除了收红包,还收名烟名酒,拿到民航餐厅卖,一个春节就能收入10万元。”

古玩店、拍卖行是高层次贪官的变现银行,烟杂店是低层次贪官的ATM机,各有各的生财之道。

还有旁门左道: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原总经理聂玉河收到藏在鱼肚里的1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培训部原副总经理魏湘滨则在“好猫”烟里发现巨额礼金;给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张伟华的月饼盒里装的是1万美元;一名官员将礼品干货篮摆在阳台长达一年,待纪检人员登门,他才发现篮子里是百万现金。

据反腐部门统计,节日、婚丧嫁娶、生日、搬家、生病,是给官员送礼的最常用借口,其中春节、中秋的节礼尤为“丰厚”。披上人情外衣后,那些有贪心的官员就往往在收受礼物的性质是否是受贿上分辨不清,而贪官则“抗辩”不已。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说:“都是礼尚往来,怎么是受贿?”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在“忏悔书”中写:“有180余人每逢年节给我送钱送物,不好意思拒绝。”

遭遇“抗辩”最厉害的是“雅贿”,一句“我以为是不值钱的赝品”,贪官们据此瞒天过海。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克霆说,贪腐官员不仅是普通奢侈品的终端消费者,而且是拉动奢侈品创新的一个原动力。诸如虎骨酒、天价烟和文物等,几乎是为权力“量身定做”,可称为“特供奢侈品”。

特供官员的奢侈品经过环环周转、层层过滤而变现,这个过程已经在一次次实践中衍生出了日渐完整的腐败“产业链”。

10.官场“高危”源于“德危”

今天的官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危岗位”毕竟不同于古代了,但封建官场文化的胎毒和烙印,在短时间内还挥之不去,我们必须进行一场较量,官员们也必须经受一场洗礼。

近年来,有人提出当官也高危,据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认同“做官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并认为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分别为国土局长、交通厅长、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组织部长、建委主任、安监局长、市委书记、国企老总、房管局长。

这些岗位可谓“位高权重”,是为人民服务很好的岗位。其成为高风险岗位的背后,反映了怎样的官场生态和社会生态?

为什么这些领导岗位会成为高风险岗位?

这是问卷调查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些领导岗位都属于公共资源密集的行业或部门,项目密集、资金密集、权力密集。有的握有巨额的财政、信贷资金,有的可以决定重大投资项目和工程花落谁家,有的掌握着高回报行业的准入权。因此,包括私人老板在内的一些市场主体,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资源优势,便把收买公共权力,作为最主要的经营手段之一。在猛烈的糖弹攻击下,意志不坚定者很容易被拉下水。

对一些“出事”的领导干部的调查表明,在权力高度集中、缺乏制约监督上,都惊人地相似。例如作为行政部门领导的交通厅长,经常同时兼任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部的总指挥,或高速公路建设总公司的董事长,作为后两个机构的“法人”,决策可以避开交通厅党组的监督;而后两个临时机构的班子成员,更没有能力制约唯一的政府代表。

在现行体制下,公安部门是行政与司法的结合体,权力很多,也非常集中,优势是打击犯罪效率高、力度大,但若主要负责人贪赃枉法,制约监督难度也很大。而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如同一个小社会,企业领导人拥有财权、经营权、人事任用权在内的广泛权力,想“捞钱”非常方便。至于县委书记和市委书记,主持一方全面工作,权力更大。特别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县一级,家长制的封建文化更容易复活,为什么在个别县市,买官卖官竟发展到半公开化、批量化的地步,卖官者本人还边卖边升,就说明在其管辖范围内,制约监督他的力量很微弱甚至不存在。

因此,诱惑巨大,权力集中、制约监督乏力、制度执行不到位,是导致这些领导岗位成为“高风险岗位”的三个最重要因素。

(1)“风险”是官员自己造成的

相对于冒着生命危险的一些高危岗位,这种“官场高风险”体现在关键岗位上,比如县委书记、组织部长,这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这种风险的特征是:当一种权力很大的时候,可能把一个好人都变成坏人。绝大多数县委书记、组织部长等所谓的“官场高风险岗位”人选,都是优秀人才,如果不够优秀,也不可能把他们选到这些岗位上去,共产党选人用人还是有着很高标准的。这些人有着相对比较高的学历,有理想和追求,甚至有的人还出身贫寒,有着奋斗的欲望和精神,但是当他们的权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难免受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金钱、美色。而当这种诱惑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就有可能使一个好人走向反面。在这个时候,犯罪就是一念之间,他们第一次走向偏差之后,以后就慢慢地麻木、习惯这种腐败方式,走向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