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如能从你“切入”式的谈话中获取教益,双方会更亲近。适时切入,能把你的知识主动有效地献给对方,实际上符合“互补”原则,奠定了“情投意合”的基础。
——借用媒介。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媒介物,以此找出共同语言,缩短双方距离。如见一位陌生人手里拿着一件东西,可问:“我能看一下这是什么吗?看来你在这方面一定是个行家。正巧我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对别人的某方面显出浓厚兴趣,通过媒介物引发他们表露自我,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留有余地。留些空缺让对方接口,使对方感到双方的心是相通的,交谈是和谐的,进而缩短距离。因此,和陌生人交谈,千万不要把话讲完,把自己的观点讲死,而应是虚怀若谷,欢迎探讨。
(4)自我推销:有好印象后再套关系
初次见面时让人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①要做好自我介绍
和陌生人见面时,要先做好自我介绍。
当你们见面,目光相对,互露微笑之后,接下去就是“我叫……”的自我介绍,这种介绍的要点就是要讲清楚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如果对方因没有搞清你的名字而叫错你,彼此一定会觉得很尴尬,很容易造成不愉快的场面。因此,自我介绍时,除了要讲清楚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外,最好能附带一句比如说“张,弓长张。”这样不但不会使对方发生误解,还可以加深印象。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记牢对方的名字,最好的办法就是找机会说出对方的名字,帮助记忆,在讲话中时常提到对方的名字,让对方一定会觉得你很重视他而感到愉快,促进感情交流。
②抓住机会自我推销
如果有满腹经伦,而又怀才不遇,那么改变自己境遇的惟一的办法就是学会推销自己。在中国历史上推销自己的故事很多,毛遂自荐便是一例。
赵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公子平原君计划向楚国求救,打算从门下食客当中挑出20名文武兼备的人物与他随行,结果精选出19位,还差一位无法选出,平原君伤透了脑筋,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要求加入。
平原君大为惊讶,就对毛遂说:“凡人在世,如同锥子在袋子里面,若是锐利的话,尖端很快就会戳穿袋子,露在外面,而人会出人头地。可是,你在我门下三年,一向默默无闻,是不是你没有展露锋芒的机会呢?”
毛遂回答说:“我之所以默默无闻,就是因为我一向没有机会,如果把我放在袋子里面,不仅尖端,甚至连柄都会露出外面。”
平原君认为这话不错,就让他加入行列,凑足了20人,前往楚国求救。到了楚国后,毛遂大露锋芒,协助平原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其余19人都望尘莫及,自愧弗如。
(5)随机应变:想出办法后再把事办
开口托人办事毕竟是件难事,但如果掌握了技巧和分寸,难事也就变得容易了。
①用虚话套实话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应是为人的一条准则,但直炮筒子未必处处受欢迎,特别有时连自己也不明白要说的是不是实话,那该怎么办呢?
张某托好友王局长为自己办件事,忽然听说他被捕“进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张家探望。确实只有局长夫人在家,满脸愁容。张某开口道:“老王怎么没在家呀?”果然张夫人长叹一声:“唉!心脏病又犯了,昨天送进医院了……”
原来如此!如果张某实话询问王局长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场面如何?张某是这样设想的:如果王局长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会实情相告。虚虚实实,转换自如,毫不唐突。
②用轻松幽默的玩笑话说实事
轻松幽默的话题,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悦;庄重严肃的话题会使人紧张慎重。只要有可能,最好能把庄重严肃的话题用轻松幽默的形式说出来,这样对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个年轻打工者在一家外资企业打工,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两次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生产成本分别下降30%和20%。大鼻子老板非常高兴,对他说:“小伙子,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
这青年当然知道这句话可能意义重大,也可能不值一文。他想要点实在的,便轻松一笑,说:“我想你会把这句话放到我的薪水袋里。”
洋老板会心一笑,爽快应道:“会的,一定会的。”不久他就获得了一个大红包和加薪奖励!
面对老板的鼓励,青年人如果不是这样俏皮,而是坐下来认真严肃地提出加薪要求,并摆出理由若干条,岂不太煞风景,甚至适得其反。
③绕个弯子套对方说话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准备借助于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豪气冲天,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络那些门路;困难不小还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④要学会客气
托人办事既然有求于人,因此开口说话就需要客气一些,那么把握怎样的分寸与人说话才算客气呢?
以商量的口气把要办的事说出来,如:
“咱这事儿能不能加点紧给办一下?”
“咱这事儿应该差不多了吧?”
装做自己没把握,把请求、建议等表达出来,给对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
“你可能不愿意去,不过我还是想麻烦你去一趟。”
在别人或者向别人提出建议时,如果在话语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备有关条件或意愿,那就不会强人所难,自己也显得很有分寸。
先提出部分要求,以便对方顺利接受,然后再步步深入。例如:
“你帮我解决这一步就可以了,其余的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确实经常发现,人们在提出某些请求时往往会把大事说小,这并不是变着法儿使唤人,而是适当减轻给别人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使自己便于启齿。
谦逊便是礼貌,通过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方法把有关请求等表达出来,显得彬彬有礼、十分恭敬。例如:“您老就不要推辞了,弟子们都在恭候呢!”
请求别人帮助,最为传统有效的做法是尽量表示虔诚,使人家感到备受尊重,乐于从命。
有些办事要先把问题的难度说出来,让人觉得你是不得已而为之,明知自己知道不该说但还得说。例如:
“真不该在这时候打搅您,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只好麻烦您一下。”
“我知道你手头也不宽裕,不过实在没办法,只好向你借一借。”
如果把托人办事的原因说出来,先向对方交个底,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信赖他,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令其欣然接受。例如:
“隔行如隔山,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规矩。你是内行,就替我办了吧!”
如果表示请求对方谅解,然后再把自己的愿望或请求等表达出来,以免过于唐突,则叫起来更觉得容易接受。例如:
“恕我冒昧,这次又来麻烦你了。”
请求别人原谅,这是礼貌语言交际最有效的方法。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显得比较友好、和谐。
(6)说幽默话:取悦对方后再论是非
幽默,并不仅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笑话”、“滑稽”,更主要的是指其中最富审美价值的那一层精神现象,即指一种作者或作品的风格。
幽默,是一种行为的特性。它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让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同时,幽默的力量还决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而已,它能润滑人际关系,祛除忧虑愁闷,提高生活涵养,针砭某种社会弊端以及营造一个办事的宽松氛围。心理学家凯瑟琳说过:“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只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幽默语言还能够显示你的机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某西餐馆内顾客和服务员之间的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顾客:“我要的菜还没有做好吗?”
服务员:“你定了什么菜?”
顾客:“炸蜗牛。”
服务员:“噢,我去厨房看一下,请您稍等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