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应变力。这是一种在事物发展的偶然性面前善于随机处置的能力。客观事物是复杂的,领导者的认识能力和预见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完全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所有可能性。偶然性总是存在的,突发事件也常常是难免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具备处变不惊、临危不惧、随机应变的能力。所谓随机应变,可以是调整力量,顽强实现既定目标,也可以是修正决策,重新确定新的目标。这要依情况而论。总的原则是,要最大限度地将突发的偶然因素变成实现创新意图的有利因素。
⑥辩材力。这是指善于识别和起用人才的眼力。古人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这是说的知人之难。所以世上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说法,也表明遇上识才、爱才的人确实不易。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有大批人才,领导者能否做到知人善任,发挥出每一个人的才能与智慧,这同样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2)领导者的综合能力
“领导”一词中;“领”字,应该还含有“统领各方”的意思,即能够将各个组织、机构、系统以及各种利益与力量整合成为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能力是领导者的又一个最基本的能力要素。当然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指组织能力,它还包含有许多具体内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信息获取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领导者的决心和政策,是在对详尽周到的情况了解,和对于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后才形成的。在这里,充分地占有信息是基本前提。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组织行为的复杂化,领导者在决策时所面对的选择变量也日益带有多元、多维、多层的特点。对于带有全局性的重要决策来说,领导者特别需要具备广泛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加工的能力。
②知识综合能力。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各学科间相互交叉与渗透。领导者要具备科学的头脑和较高的知识素质,就不能不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要对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有深刻认识,还要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于具体的实践之中。
只有这样,领导与决策才能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③利益整合能力。广大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仍然会因为地域、民族、文化、性别、年龄、职业等等因素而形成利益差别。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利益的多元化是值得注意的趋势。领导者的重要职责,是要把分散的,甚至有冲突的利益要求整合为利益共识,并据此制定政策。利益共识不是各种利益的简单相加,但必须顾及到各种利益要求。所以领导者要具有利益整合能力,善于进行利益综合。这是领导学,特别是政治领导研究中应该特别注意到的一个问题。
④组织协调能力。现代系统科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所以能够实现,关键在于整体内部的结构合理以及结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调。而这正是领导者的职责所在。就是说,领导者的重要工作,是要保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处于良好的配合状态,以获得高一层次的整体合力。这就要求领导者在具体工作中必须指挥有方,层次分明,还要善于团结各方,清除障碍,化解矛盾。
这种组织协调能力,本质上就是将各种积极性综合在一起的能力。
4.心理素质
领导者个体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与心理品质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人脑的各种具体的活动,如感知、思维、情感、反应等等;后者,则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大脑的某些能力与特点。心理品质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智力品质与个性品质。智力品质是指人的聪明程度,人们在观察、学习、记忆、想象、表达等等方面的差异,都与智力品质有关。个性心理品质则是人的心理面貌的稳定性倾向的总和,主要包括性格、情绪、意志、兴趣、气质等等。
我们这里讲的领导者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领导者应该具有的个性品质类型。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分析表明,具有创新精神,能够打开工作局面的开拓型领导者,他们在气质、意志、性格等等方面,都会有一些相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敢于决断的气质
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心理学通常把人的气质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①胆汁质——这种气质的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兴奋性,因而在行为上常常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挑战性。具备这种气质的人通常富于冒险精神和创意精神,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工作,不怕困难。
②多血质——有这种气质的人常常精神愉快,性情活泼,头脑灵活,有较高的工作热忱和工作积极性,也容易适应变化的客观情况,可塑性较强。
③粘液质——这种人性情温和,头脑冷静,处事讲究条理,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喜欢遵守既定程序。
④抑郁质——这种人的特点在于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比较敏感,为人比较内向而不易与人沟通,但常常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敢于决断的能力。从这个要求来看,第一二种气质较佳,第三四种气质则有许多不能胜任之处。心理学上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的意义是,在培养和选拔领导者的时候,可以将气质作为一个参考因素;领导者也应该针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修养,做到扬长避短。
对这一问题必须要补充的是:
在现实生活中,高度典型地表现出一种气质特征的人并不多见,大多数人是两种或三种气质的混合型或者中间型。所以不要机械地套用这些模式而把人定型化地看待。
气质类型的划分没有褒贬的含义,每一种类型都有其优缺点。
例如胆汁质的人可能脾气暴躁,一旦犯错误也不肯轻易回头。多血质的人在原则的坚定性上可能不如粘液质的人。
气质类型对于领导的决断能力来说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正如一个人长得漂亮不等于能成为好演员一样。
(2)竞争开放的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人、对事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心理学研究中对人的性格有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区分。典型的内向型者,爱沉思,沉默自恃,喜欢独处,较专注,对外界回避介入。典型的外向型者则开朗乐观,坦率随和,善交际,好介入,愿冒风险,喜欢变化。此外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现代条件下的领导者,一般都要求具有竞争开放型的性格。这是因为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组织所面对的环境挑战非常严峻。凡不能迅速适应客观环境和外界变化的组织与领导,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此外,不论担负哪一种具体职责,领导者都必然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并且要随时介入各类矛盾中去。这就决定了领导者不可能是隐士,他必须是以开放的心态去不懈地竞争。从这个要求来看,领导者一般都应具有外向型的性格,或偏重于外向型的性格。
(3)坚韧不拔的意志
意志是人所独具的一种心理现象,即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且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种种困难,进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理性的优势不仅在于能够通过感觉和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和自身,而且还能够在明确的目的指导下,积极地控制外界事物和控制自己。前一方面是理性的思维能力,后一方面的能力就是理性的意志力。
现代社会的复杂特性,使领导者在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也空前增加。因此,领导者的意志素质也变得格外重要。领导者必须锻炼自己具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才有可能将理想和信念付诸行动并创造出超乎常人的领导绩效。
三、领导人才与竞争
在现实生活中,人才分为学术人才、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四类。他们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术人才和技术人才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管理人才的作用则是条件性和途径性的——以组织性、整合性和整体性为主要内容,领导人才的作用则是关键性和决定性的。这些领导人才各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彼此互补、配合,在劳动中释放能量,发挥作用,创造价值,共同构成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在这个火车头中,领导人才是司机,是最要紧的关键性因素。领导人才处在社会系统最中心,对全局的把握和影响最为实际、深远和重大;其所做工作是一种要统驭其他所有领导人才的工作。因而,领导人才是关系重大的特殊角色。领导人才的竞争最主要还是领导人才之间的较量和竞争,从根本上说应归结为领导素质之间的较量和竞争。
从领导者是群体或组织的代表这个角度说,群体、组织、民族、国家或社会相互之间的对比、竞争和较量,还更多地表现为领导者之间的较量,所有这些较量的结果不管是优劣强弱还是胜负成败,均受领导素质运动的影响,最终取决于领导素质的水平和质量。
显然,不同质量和品位的人,尤其是其中的领导人才各具有不同的作用——对己对人对组织对社会都有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能够直接影响人、组织和社会的存在质量与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这些行为主体竞争较量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人的命运、组织的命运和社会的命运;进而对民族对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提高领导素质、发展领导素质是事关竞争力提高、事关竞争成败的根本性大事。
不同的领导素质质量和品位以及不同的领导素质组合即造就了不同的领导人才。领导人才的能量、作用、品位和价值均决定于领导素质质量。这实际上是领导素质决定领导人才,也决定人的实力和竞争力;并由此进而也决定一个群体、组织、民族、国家或社会的实力和竞争力。
领导素质不全面只能给领导人才带来欠缺,而且还将极大降低领导人才的能量、性质与品位,进而内在地削弱一个组织、民族、国家或社会的实力和竞争力,并使之在相互对比较量和竞争角逐中处于劣势。这即是说,人与人、企业与企业、社会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领导素质之间的较量和领导人才之间的竞争。特别是新世纪到来之际,这种领导人才竞争的实质就显露得更加突出。竞争的成败主要取决于领导人才的交锋;而实际是取决于通过领导素质运动凝结成领导人才的领导素质整体之间质量和能量的较量。
因此,领导素质是组成领导者或领导人才的材料。领导人才是领导素质运动的结果。领导人才和人力资源均是随领导素质的运动而不断变化发展的。领导素质的变化发展直接关系到领导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一个群体、组织、民族、国家或社会的前途和命运,领导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而显得尤其意义重大。人和群体、组织、民族、国家或社会需要高度注意、监测、控制和引导领导素质的变化动向,使之按照有利的方向发展;需要全面优化各种领导素质,提高其品位,强化其能量,全面发展和优化领导人才,尤其是领导者要全力抓好领导素质的建设——这项工作非常基础,但却是抓到了要害。
四、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
领导人才培养是人类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在基本的培养方式和途径上,它与其他人才培养是大致相同的。但它在实质上却很特别,即特别依赖于领导实践,又完全取向于领导实践;这是说要结合领导实践才能达到提高领导素质、培养领导人才的目标。这个过程既要靠领导者自觉努力,也要靠领导组织及相关机构共同努力。
1.素质培养的途径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相当广泛的内容。但就素质的培养或修养来说,始终不外是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毫无疑问,亲身参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环节。领导活动不同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它必须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够形成和提高。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要“躬行实践”。它完全可以作为对于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一条基本要求。“纸上谈兵”不仅是兵家之大忌,也是所有领导者修养的大忌。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这也是强调了亲身参加实践的极端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