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信念的力量
我们常常把信念看作是一种教义,多数信念确实如此,不过从最基本的意义上看,信念就是能给生命提供意义与方向的指导原则。
信念是我们选择对世界看法的过滤器。
信念与信心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领导者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对自己的事业确信无疑,他才能迈出坚定的步伐,才能产生克服任何困难的雄才大略,才能随时迎接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自古以来,凡是可以称得上有信念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具有超人的实践能力。可以说,有信念的人和全力行动的人是可以划等号的。这就是说,任何愿望或目标,必须通过立即行动和全力以赴的拼命努力,才能变为信念。否则信念是不会产生的。没有信念,人就会完全失去力量,就象一条机动船没有马达一样。事实上,在人类行为中,没有什么能比信念具有更大的引导力量了。
在人们的心里,形成信念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坚信“事在人为”,专心致志地付诸行动。人们都无可争议地承认,丘吉尔、罗斯福等人都是有信念的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付诸彻底行动的缘故吗?约翰·斯图尔特·米尔曾说:“一个有信念的人的力量相当于99个只有兴趣的人的力量。”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信念是打开通向成功大门的钥匙,是引导我们向最终目的努力的向导和指南,并能随时告诉我们努力的程度;信念是一种选择,尽管我们常常不以为然,但确确实实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成功的诀窍就是选择那些有益于你成功和促使你达到目的的信念,将有碍于你行动的信念全部摒弃掉;信念是一种引导行为的内部想象,作为一种状态,它既能使人充满力量,也可以使人感到泄气。这两种信念都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关键的问题是能否相信有利的一面和如何战胜不利的一面。我们说信念是一种状态,主要是指信念在人的生理状态上所起的控制作用。比如,大多数人都知道宽慰药剂的作用。有人在一些病人身上做了一种著名的安慰药试验,将一定数量的病人分为两组,告知一组的人所服用的是新研制的特效药物,肯定能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和效果,同时告诉另一组的人,他们将服用一种新生产的试用药,治疗效果如何目前尚不清楚,该试验的最后结果是,被告诉服用特效新药的一组人中有75%的人体验到治疗效果很好,而被告知服用试用药的一组人中,只有25%的人有同样的感觉,而实际上,这两组人所服用的都是同一种毫无医疗价值的药。这个试验就说明,由于两组人的信念系统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南非的黑人领袖曼德拉以信念坚强而著称于世。他出身于腾希人王族,父亲是腾希人大酋长的首席顾问。按照大酋长和他父亲的愿望,是要把他培养成酋长,而且他自己的志愿是梦想成为一名律师。王族的生活使曼德拉耳闻目睹了酋长的权力及统治手段的残酷。但他决不能违背父亲和酋长的意愿,当他认识到自己的梦想已难以实现时,他便以逃跑的方式来拒绝将来当酋长。22岁那年,他逃到了约翰内斯堡,在那里,他有了自己的政治态度和信念。
对曼德拉影响最深并坚定了他决心为黑人解放而献身的信念,是他在逃亡的日子里,亲眼看到生活在城市里的白人和黑人在生存环境上存在着天壤之别。宽阔优美的城市和繁荣兴盛的市效都是白人的天下;黑人则被限制在“郊区土著人乡镇”或城市贫民那里。那里的居住拥挤不堪,生活条件艰苦,环境非常恶劣,并且还不断地受到警察的抄查。曼德拉将黑人的这种生存环境称之为“疯狂的种族隔离。”他决心要为消除这种白人统治而进行斗争。他参与了“青年联盟”,并开始组织领导黑人进行反抗运动。于是,从1952年起不到10年间,他同妻子因领导全国蔑视种族隔离制度而多次被捕入狱。
1962年,他以“叛国罪”被南非当局判处终生监禁。曼德拉的身体虽然被监禁,与世隔绝起来,但他的坚强信念却没有被琐住。面对监禁,他毫不畏惧:“在监狱中受煎熬与监狱之外比算不了什么。我们的人民在监狱内外正受苦难,但是光受苦还不够,我们必须斗争。”
他不妥协,不退缩,不动摇,面对当局的释放条件——只要放弃斗争就给他自由,坚定地回答:“我的自由同南非人民的自由在一起。”曼德拉被南非当局监禁了28年,而他以顽强不屈的意志和不可动摇的信念,同当局进行了28年的艰苦斗争,对理想的追求矢志不移,使他最终获得了胜利,曼德拉为南非黑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非凡的经历、传奇的色彩、超人的魅力和英勇顽强的意志,成为南非民族解放的象征,因而备受全世界瞩目和尊敬。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自己的信念支配的,有了信念,你就有了力量去创造你所希望的世界。要改变人的行为,就必须要从改变人的信念开始,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信念发展的历程。一些曾经改变了历史的人,不论是克顿斯特还是穆罕默德,也不论是爱迪生还是爱因斯坦,他们的成功改变了我们的信念,而我们要获得成功,就应该或者说必须学会模仿他们的信念。
在把你的愿望反复不断地告知你的潜在意识的过程中,你也就变成了一个有信念的人。只要你每天花上15分钟的时间,专门向你的大脑输入自己成功行为的生动情节,并坚信这些情节能够反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你就会有更大的可能达到自己想象的成功目标。
仔细观察你身边那些达到了成功顶峰的人,从字里行间你就会发现,都是自我信念驾驭着这些胜利者,信念的力量就是这么伟大。
三、领导的情感魅力
随着情商理论从国外的引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在领导活动中的作用。领导者良好的情商,能够营造出良好的组织氛围和健康的组织人际关系。这就是说,领导者不仅应该是被领导者的上级而且应该成为被领导者的朋友。当领导者以谦和的态度和心情对待下属时,下属便会感到领导者可亲可敬,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无形的气质和有生的力量。有研究表明,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有20%的因素来自于智力方面的影响,80%因素来自情感方面。由此可知领导魅力的培植当然就更离不开情感的力量了。
1.情绪的几种形态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迈尔(John·Mayar)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人类情绪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种,他对三种不同的情绪特征作了这样的描述:
(1)注意型
这种人是自主的,心灵健康而且大部分都有正面的生活准则。
这种类型的人时刻都在察觉自己的心情,并且能不断地修炼以处理自己的感觉生活,注意力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情绪定型。
(2)接纳型
这种类型的人对自己的感觉大多很清楚。他们倾向于接受自己的心情,并且察觉之后并不试着去改变它,接纳型又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大多心情很好,而且很少有什么动机想要去思索自己的心情问题,另一种则是被十分恶劣的心情所击倒,虽然他们深受其苦,可是却能够接受它。所以说忧郁的人甘于和其所处的情境妥协,他宁可被不良的情境所折磨,也不打算离开这种情境,于是便更加忧郁,终日忧郁。
(3)被征服型
这种类型的人经常觉得被自己的情绪所征服,或是陷入情绪中而感到很无助,他们常会被突发的、强烈的心情转变所击倒。由于他们并未特别注意自己的感觉,因而无法保持明白的观念而迷失其中。
尽管如此,他们也不采取任何行动以抗拒或改变恶劣的心情,因为他们始终认为,抗拒也好,顺从也好,都对他的感觉生活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情绪和压力研究者劳克斯和韦伯曾密集地研究过克服气愤和恐惧的例子,他们找出了战胜情绪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在研究中,他们特别发现情绪反应的三种等级:有表现力的反应关系到感觉的表达,和自己的感觉状态有关的反应关系到行为的反应。行为研究者可以获得以下的情绪克服反应:
——社会的支援(“我向我认识的人求助,并和他说,这件事让我多么不愉快。”)
——自我评价之提升(“我不能因为他的批评而受影响。”)
——开放的表达感觉
——自我控告(“我要是没接受这个邀请,那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正面的重新评价(“我一定可以再办得到的。”)
——社会性的比较(“其他人可能也不确定。”)
——退却
——感觉的压抑
——敌意的反应
——感觉的预设(“我这么做,一定会令自己高兴。”)——感觉的隐藏
——感觉的暗示(我得做一些批评,以表现出我生气了。)
——幽默感
——简约(“我对一切并不觉得特别重要。”)
——转移目标(“我试着将话题转移到其他的方面。”)
——喝酒
2.控制和改善情绪的若干方法
情绪在多数时候直接影响人的表情,有人说过,整理表情比整理仪容更重要。而整理表情当然要从整理情绪开始。
人的七情六欲是不能隐藏的东西,这种心理经常都是不经意地、自然而然地通过面部表情流露出来。注重自身形象的领导者总是特别细心地注意调整修饰自己的心境和表情。
有这样一则故事,可以让你体味到作为领导者调饰情绪的细节程度。
有一位实习记者决定去见某位部长,约会的时间到了,首先来的却是部门的秘书,他向这位实习记者抱歉地说:“对不起,请您再稍等片刻好吗?”记者以为部长的会议大概还没有开完,便很耐心地等了一会儿。
几分钟后,这位部长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地走出来与他握手寒喧,并带着歉意地说:“我刚刚主持完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情绪很紧张也很严肃。我觉得带这样一副表情来见一位还不很熟悉的人,担心会给你留下一个不好接近的印象,而且也有失礼貌。所以,散会后,我坐在镜子前休整了片刻,等心情和面孔都基本恢复正常后,才出来和你见面,让你久等了,实在抱歉。”
这虽然是个小故事,但意义却是深远的。作为领导者,人人都经常遇到此类情况,你是否也注意到这些细节性问题呢?小事往往也会给领导者自身形象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改善是领导者不容忽视的。
一般而言,控制和改善情绪的方法主要有:
(1)扭转心情的良方——运动和音乐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们的试验报告显示,运动乃是除去烦恼和恶劣心情的最好办法,谁要是心情不好,就应该尝试一下舒松筋骨的各种运动,其运动结果对那些没有运动习惯的现代人来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大多数人常靠看电视来抗拒压力和情绪的低潮,这不但对缓解心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使心情更加糟糕。试验证明,即使是逛街、采购、写东西、阅读、睡觉等日常用于管理压力的王牌,与活力充沛的运动相比较,其效果也是相形见绌的。
除了运动性的活动之外,应该说音乐韵律也是管理个人心情的妙方之一,音乐会使诸多事物变得更加美好——不管是听莫扎特的名曲还是达维斯的经典,也不论是听振奋力极强的摇滚乐还是充满活力和士气的现代流行音乐,谁要是能发现最能让自己平静下来或是鼓舞心情的旋律,那就已经证明他找到了最旺盛、最有效的调控心情的源泉。
(2)以情绪智慧管理压力
时间、工作、休息;思维、社交、精力等等诸多方面形成的错综复杂、五花八门的各种关系所产生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往往使人不堪重负,对人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造成人的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或丧失,并导致天生贮能的滥用。越来越多的人于心情情绪上遭受着痛苦,感到恐惧或是精疲力竭而躺倒。心理学教授欧透·柯鲁色所下的结论是:“压力的概念于情绪观念中是可证实的。”新情绪健康心理学的发现,进一步显示出了情绪智慧管理压力的最佳效应——今日情绪上最有智慧的行为,乃是以聪明和压力打交道。为了情绪的健康,人们需要一定的压力,现代压力医学倡导的压力“平衡”说明,于紧张和恢复之间找到毫无压力的健康尺度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说,压力平衡才能体现出无压力,才能体验到满足和幸福等愉快的感觉。
情绪上的长期压力和危害健康的负担过重,并不是由于身体功能抗拒而形成的,也并非是内在功能的中止。压力研究者将压力区分为“恶性压力”和“良性压力”两种,这两种压力的结果截然不同,“恶性压力”会使人耗尽全部精力;而“良性压力”则会使人始终保持精力旺盛的状态。如果调整情绪且缓解或减轻压力,加强情绪智慧的修炼,其中有很多技巧,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人们应该再度学习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