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先生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的做人原则,用永不言变的精神坚守了自己的节操。生命诚可贵,但从瞿秋白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做人气节,我们不能不感到,保持原则地做人比生命更为崇高。
可悲的是,许多人正是缺少应有的做人原则,立场不坚定,意志不坚强,在酒色财气面前不能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更不用说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做人原则了。这样的人在失去自我的同时,也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让自己的心保持一种无垢的状态,让自己的心永远拥有这样的保持原则,就会使自己的生命更加灿烂,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在这个世界里,除了利益和金钱,我们还有许多更为可贵的东西。高尚的节操、善良的品性、执著的追求、友善的处世之道,都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原则。做人将会因为拥有保持的原则,而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丰富多彩和功成名就。
伟大的成功者无不拥有自己的做人原则,也决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做人原则。周恩来保持了一生的节俭美德,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一致尊敬。美国前总统林肯说:“我的成功来自于不停地失败。屡战屡败让我屡败屡战,保持坚强的斗志,终于清除了全部的失败而获得了成功。”保持自己的原则,就是保持做人的品性,保持不懈的追求。可以说保持原则不仅是水的天性,更是成功者的法则。
把自己的追求变成人生保持的原则,不停滞,不改变,直至成为一种自觉行动,成功将不再遥远。让自己的人生也拥有保持的原则,我们的生命将会因此而精彩。
管理者应做守规则的表率
我国经历的封建社会的时间较长,因此封建意识还有很多留在人们的大脑中。比如领导说的话就是对的,领导犯了错也无人敢管,这种思想在广大私营公司中极为泛滥,很多私营公司的管理者任意违反公司制度,“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对公司发展非常有害,必须要改正。私营公司“掌门人”要以身作则遵守制度。
很多私营公司管理者乐于去炫耀特权,他们潜意识里有那种不搞特权显不出自己是老板的思想。其实,通过大量调查显示,公司员工在看到公司管理人员“知法犯法”公然违反公司管理制度还洋洋自得时,大多会嗤之以鼻,心生反感,在自己违反制度而受到惩罚时,嘴里不说心底也会存有怨言。时间久了,员工心理会与公司产生离心力,对私营公司十分不利。
私营公司管理者应该树起“规则意识”,企业管理者们是制定规则的人,同时也一定要学会遵守规则从自己做起。否则,规则就难以维持下去。
经贸部前副部长龙永图讲了一个故事,谈到瑞士人的规则意识。他说:“有一次我们大家在日内瓦湖上划船,我们代表团有个成员喝完可乐以后,顺手把可乐瓶扔到湖里了。这在国内司空见惯,可是同船的一个同事的孩子是从小在瑞士长大的,小孩子当时脸色都白了,告诉他的母亲,好像投可乐瓶的人犯了很大罪恶似的。他的这种规则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像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一样。”
一个人没有规则意识会被认为素质低,一个私营公司管理者没有规则意识也绝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有一次,美国IBM老板汤姆斯·沃森带着客人去参观厂房,走到厂门时,被警卫拦住:“对不起先生,你不能进去,我们IBM的厂区识别牌是浅蓝色的,行政大楼的工作人员识别牌是粉红色的,你们佩戴的识别牌是不能进厂区的。”董事长助理彼特对警卫叫道:“这是我们的大老板,陪重要的客人参观。”但是警卫人员回答:“这是公司的规定,必须按规则办事!”
结果,汤姆斯·沃森笑着说:“他讲的对,快把识别牌换一下。”所有的人很快就去换了识别牌。
规则是给别人定的,也是给自己定的。如果一个私营公司管理者自己都不遵守规则,如何要求你公司里的其他成员呢?
私营公司中,最容易破坏制度的往往就是制定制度的人,大厅中明明写着“请勿吸烟”,可是烟瘾上来了,老板抽一支,别人也不敢讲什么。很多私营公司老板口口声声说要搞团队建设,自己却没有照团队精神去做。
规则就是规则,确定下来的规则就要坚决执行。
我们不缺乏规则,缺乏的是不折不扣地贯彻规则的决心和行动。
所以,老板要切记:管人的制度不只是给员工定的,也是给你自己定的,作为私营公司的管理者同样应该遵守公司内部的制度,为员工作出表率。
明白是非才会懂得情理
坚持是非原则的人一定是一个真正通晓情理的人。对此,查理先生确信不疑。一个明朗的日子,查理开车途经南卡罗来纳州。查理已经连续驾驶30个小时了,便决定在此休息几日。查理去当地一家汽车旅馆办理了入住手续,那天查理足足睡了24个小时。
第二天醒来,查理在街上闲逛,向鱼店老板打听最近的钓鱼场所。查理得到一张详细的地图后,便购买了一份三天期限的钓鱼执照,带着渔具鱼饵来到了湖边。
查理小心取出鱼竿、椅子和工具箱,挂上诱饵开始钓鱼了。一个小时以后,阳光直射大地,空气变得潮湿而闷热,查理将一块毛巾浸水后盖在头上,全然进入了垂钓的意境。
“上午好!”突然有人在查理背后说话,查理回头看见一位渔猎监察员手持写字板向查理走来。
“上午好!”查理冲他点点头。
“钓了多少?”监察问。
“不,先生,只不过想轻松一下,虚度一会光阴。”
“可以看一下你的钓鱼执照吗?”
查理伸进衬衫口袋,把从鱼店购买的钓鱼执照递给他。
“再看一下你的驾照好吗?”
“哦,驾照上的名字是:Deam,钓鱼执照上的名字却是:Dearn。”监察员说。
“一定是鱼店的先生写错了。”查理解释道。
“嗯。不过,我必须登记你持有无效钓鱼执照,同时没收你的所有渔具。”
“你在开玩笑吧!”查理立刻火了,一脸惊讶表情。
毫无疑问,查理被记上黑名单了,还被告知交纳罚款,渔具将择期拍卖。
查理站在那里欲哭无泪眼巴巴目送他的卡车开远了。天啊,那些鱼竿和鱼线对查理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许多年来查理一直用它教孩子们钓鱼,它们伴随查理20年之久,查理曾经手握它们与亲戚朋友们在加州三角州垂钓,而如今那些人都已经过世了。这三支鱼竿能让查理回忆起过去的美好岁月。
回家之后,查理立刻致电南卡罗来纳州渔猎部门解释情况,但是没有人肯听,据说渔猎部门对钓鱼违规者一律采取“零”宽容。
最后,查理放弃辩解,含泪上交罚金。
大约9个月后,查理意外收到了一封邮件,寄信人没留地址,上面写着:渔具将在本周六上午11点拍卖。星期六上午六点,查理开车直奔南卡罗来纳州,10点钟便到拍卖现场,那里陈列着数以百计的来复枪、脚踏车、卡车及各种渔具。就在那杂乱的一堆里,查理发现自己的三支鱼竿,它们被横七竖八地扔弃在那儿,仿佛一文不值。查理跑过去,把它们从杂乱的物品里捡出来,轻轻擦拭。
“这里有3只鱼竿和卷轴,将它们一起拍卖。”拍卖开始的时候,查理才发现钱包里只有27元。
“50元!”人群中有人出价了。
“51元!”另一个人高喊。查理站起来,心痛地离开座位。
“60元!”
“65元!”
“66元!”查理听到拍卖还在继续。
“100元!”有人出高价了,现场立刻鸦雀无声。
“100元一次!100元两次!100元三次!”拍卖师击槌定音,“100元成交!”
查理默默地走向自己的车,头趴在方向盘上,就那么一直呆坐了好久。直到有人敲车门时,查理才猛然一惊,探出头去,只见一位男士正把查理的三支鱼竿和工具箱放进车的后备箱里,他转过身来时,那人正是一年前查收查理渔具的渔猎监察员!
查理从车上跳下来,他立刻伸手对查理说:“猜想你没有带够钱。”他又补充道,“我没有错,那是法律的问题。”
查理紧紧握住他的手:“我会把钱寄给您!”
查理的车奔驰在公路线上,一路上全是对过去的回忆,查理突然哭了,不禁脱口说了一句:“谢谢你,为我赎回记忆的朋友,你是最讲情理的人。”
是非如同规则不可不坚持
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绝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但在此之前,有名学生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结果不经意间,这本书就成为哈佛图书馆250本书中的唯一珍本。怎么办?是神鬼不知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这名学生终于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房间,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对于学生的这番举动,霍里厄克校长先是对他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又坚决把他开除出校。
这个结局看起来有点荒唐的故事说明了欧美人对既定规则的重视,他们的思维排序是先法后理再情。而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则是合情合理,将情排在了理之前,甚至对法不屑一顾。所以,在规则面前,中国人与欧美人的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有一位中国小伙子在美国留学。有一天晚上,他开车带着一位美国女朋友,路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遇到红灯,因为夜深人静,除他们之外路口一辆车也没有,于是他一踩油门就冲过去了。第二天,女朋友就和他拜拜了,原因是她认为一个不守规则的人太不可靠。
两年以后,小伙子学成回国。有一天,他开车带着新找的本国女朋友,路过一个路口又遇到红灯,他规规矩矩地踩下刹车,他的女朋友大声叫道:“警察不在,你快闯过去!”他说:“现在是红灯!”
他的女朋友恼怒地说:“你真是迂腐!太没劲了!”自然,这位女友又吹了。
这则笑话反映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很多人做事不遵守游戏规则,甚至将逃避规则、对抗规则视为能力与荣耀。在我们身边,小到闯红灯、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大到随意违约、坑蒙拐骗以及走后门、拉关系、行贿受贿等现象处处可见,就是因为很多人不按游戏规则办事。
所谓游戏规则,就是规定出来让大家遵守的做事规程和行动准则。而所谓的规则意识就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规则意识不是对规则的简单的遵守,而是要将规则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性的东西。很多人不遵守游戏规则,是因为头脑里面没有规则意识。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中国代表团访问德国慕尼黑,在一家餐馆里就餐时,想带走一个造型艺术品位很高的啤酒瓶,就想向店主索要作为纪念。店主表示难以割舍之后,中国人又提出愿意付钱购买。店主想了想,摇摇头说:“这不属于零售商品,出售后是无法纳税的。”中国人对此解释感觉莫名其妙,而这莫名其妙的背后就是因为规则意识的缺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旨在教育人们,做人要守规矩,做事要有规则。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记住这句话,而是常常将另一句话挂在嘴边: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因此,很多人遇到问题时,考虑的不是如何按照规则去办事,而是习惯去找关系、说人情,或者干脆直接钻规则的空子。
一个人不遵守规则虽然可以先得到优势,但如果所有的人都因此而不遵守规则,那么就肯定会形成混乱的局面。
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基本元素。
开车有交通规则,踢球有竞赛规则,做游戏有游戏规则,以及那些多如牛毛的法律法规、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形形色色的守则准则,全部都是规则。规则虽然多,而且无处不在,但它并不是束缚我们手脚的绳索,而是引导我们进入文明世界的途径。
如何才能按照规则办事呢?那就要承认规则、熟悉规则、遵守规则,运用规则和维护规则。如果混淆是非,钻规则的空子,受害的也终将是自己。
有名律师买了一盒极为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投保了火险。他在一个月内慢慢地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理由是“雪茄在一连串的小火中受损”。
保险公司当然不愿意赔偿,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法官在判决时表示,虽然此项申诉非常荒谬,但是既然保险公司同意承保,而且保单中没有明确指出何种“火”不在保险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赔偿该律师1.5万美元。
律师得意洋洋地将支票兑现后,保险公司马上报警将他逮捕,罪名是纵火案疑犯!因为由他自己先前的申诉和证词,证明这名律师“蓄意烧毁已投保之财产”的罪名成立,所以判他入狱服刑24个月,并罚款美金2.4万元。
作为律师,他当然熟悉规则,但他不遵守规则,反而要求索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法院先是承认规则,认为合同有效,所以让保险公司赔偿;而后又运用规则惩罚了律师,最后维护了规则。
因此,在规则面前,我们更要有平常、平静的心态,要老老实实地遵守,规规矩矩按规则办事。如果谁自以为是去挑战规则,不仅不能成功,还会像那位自做聪明的律师一样,最终受到规则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