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规在军事上进行部署,他分出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到江陵外围打游击,军事上完全自主,可以相机而动。众人对他的决定大惑不解,本来部队就少,又分兵出去,不能直接指挥调度他们,万一他们看敌人势力强大,退避三舍,游而不击怎么办?刘道规一笑置之,命令按要求从事。
刘道规留下的部队实力很弱,与敌人的第一次战斗就大败,城池的防守压力剧增。刘道规却从容淡定,不慌不忙。就在敌人全力攻城的当口,刘道规派出的游击部队拦腰横击徐道覆的部队,他们奋勇杀敌,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趁此时机,刘道规迅速组织反攻,内外夹击之下,敌人溃不成军,死伤一万多人,徐道覆仅坐一条小船得以逃命而去。
荆州的胜利,稳定了全国的战局,东晋王朝最终平定了叛乱,刘道规功不可没。
事后有人向刘道规提出自己的疑惑,何以兵无精兵、将无良将,却能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呢?刘道规意味深长地回答说:“信人者,人恒信之。”
诚信是生意人门上的招牌
同样是做生意,但有的地方生意就兴隆,有的地方却做不起来。比如,晋商、浙商、徽商就强于其他商人。其秘密在哪里呢?
就在于一个“诚”字。
安徽徽州是朱子的故乡,受朱熹的影响,这一地区儒风特别兴盛,有“村村均有读书声”的美称。因而这一地区的商人深受儒学影响,在商业活动中,坚持良好的商业道德,出现了许许多多以诚待人、诚信无欺、舍利取义的商人。现辑录几个故事,以飨读者。
清代乾隆年间,安徽婺源有个名叫詹谷的商人,对于典当业甚是精通,因为家境贫寒,便离开家乡,外出谋生。这天他来到上海崇明岛,适逢岛上有一姓陈的老人开设的当铺需要雇请伙计,詹谷听此消息后,便去应聘。陈老板见应聘者虽年近三十,但有一股精明的气质,问及典当业的许多知识,应答如流,当即拍板接受。詹谷上班之后,不仅办事能干,接待顾客也非常热情,不论顾客来典当之物能否成交,他都是既诚恳又耐心,所以深受顾客欢迎,每天来典当的人络绎不绝。半年下来,获利丰厚,陈老板庆幸自己找了个好帮手。这年秋天,陈老板在四川万县老家的妻子患病,闻讯之后,心急如焚,便将店铺拜托詹谷料理,自己则匆匆乘轮船赶赴汉口换船回到万县。谁知,不久太平军起事,攻长沙,破岳州,占武昌,在南京定都。由于长江江面经常发生战斗,道路梗塞,行旅受阻,崇明岛孤悬海外,与外界音信不通达十年之久。在这期间,詹谷一人从不回家探望,守在店铺里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中,使得当铺大大发展,获利数万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后,战火平息,陈老板的儿子来到崇明岛,寻到了父亲开设的典当铺,并会见了詹谷,谈及父亲已于三年前病故。詹谷得知老板已病故多年,想起当年结识后的知遇之恩,痛哭一场。哭后,从封存严密的木柜中取出历年的账簿,账上收支两项,记得清清楚楚,涓滴无私。陈老板的儿子大受感动,除算清薪俸外,另加四百两银子作为酬劳,但詹谷却坚辞不受。交清银钱、账目后,詹谷在临行前,殷勤地叮嘱、布置以后的业务,慨然返回阔别已久的婺源。消息传开,崇明岛人无不敬佩他的诚信与公直。
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因此,每遇灾荒年成,一些昧心的粮食商人往往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以获取暴利。但是不少徽州米商却不是这样,吴佛童就是一例。
吴佛童是休宁人。他家世代经营米业,因为经营得法,且又诚信不欺,家业很快兴旺起来。吴佛童致富后,对社会公共事业非常热心,遇有助残、赈灾、兴学、惜婴等一些慈善事业,慷慨大方,每次出手都是成千上万,受到时人称赞。有一年,休宁大旱,田土龟裂,沟渠干涸,稻谷欠收,市场上米贵如珠,而吴家仓库却贮存十多万担大米。有人劝他暂时不要出售,待到米价再上涨时抛出,而吴佛童却笑道:“还是让我在年成好的时候获利吧!如今是灾年,如果囤积粮食不卖,以邻为壑,这是幸灾乐祸,苍天和百姓都不会答应的。”他将家中存粮全部以平价出售,还兴办粥厂,救济灾民。在他的带动下,全休宁米商都纷纷仿效,加上官府的赈粮救济,使得灾情大大缓解,救活灾民无数,吴佛童这一义举,受到时人赞赏。
清代雍正年间的一个夏天,安徽全省连降暴雨,平地水深数尺,淮河水位猛涨,沿河堤烷多处溃决,淮北平原一片汪洋,淹死百姓无数。幸存者逃入河堤或迁入高坡之上,依靠官府发放粮食充饥。在严重灾害面前,徽州知府何文甲连夜召集府行属官紧急会议,商讨救灾问题。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粮食问题,要解决数十万百姓的吃饭,一是迅速上奏朝廷,调拨银、粮救灾;二是筹集资金,到粮食丰收地区采购粮食,以救燃眉之急。何知府是个敢于任事的官员,散会之后便向徽州城豪绅巨贾发出呼吁,要求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踊跃捐资,救济灾民。大部分富户申明大义,慷慨大方,三天时间就募得资金二十万两。
但是,粮款募集到手了,派谁外出购粮呢?一时间,又成为救灾中的难题。因为其时灾荒严重,盗贼滋生,路上很不安宁,携带巨额银两外出,实属危险;再者粮价经常浮动,购粮者人品不好,也易从中捣鬼,获取暴利。何知府思虑良久,终于确定米商詹元甲去担负此项任务。詹元甲是婺源人,他家世代以收米为生。他从小天资聪明,父亲将他送到私塾读书,一读就是三年,三年中他读完四书五经,还读了一些诗词。家庭对他期望甚殷,希望在科举中取个功名,光宗耀祖,谁知时运不济,十六岁时在县里参加考试,却连个秀才也没考上。于是他一气之下,弃儒学贾,在父亲米店当了掌柜。他为人精明能干,性情耿直,遇有社会上公益事业,他踊跃参加。这次接受知府委派去丰收地区购粮的任务,慨然携带巨款来到湖北武昌,一到就住在城里一家名叫悦来的客栈里。店家姓冯,也是安徽人,听说客人来湖北购米,接待得十分热情。詹元甲住下后,先向冯老板打听当地米市的行情,冯老板悄悄地对他说:“詹老板,今年湖广丰收,武昌城米店家家仓满。但有个秘密,你需要注意。”
詹元甲是精于此道的人,听后笑笑说:“是不是秤上有毛病?”
“不是,不是!”店家摇摇头说。
“购米数量多,成色不一,以次充好?”詹元甲又问。
“也不是。”店家又摇摇头,半晌,凑过身去,低声说:“你是外地人,不懂这里的规矩,这里头有‘回扣’!”
“回扣!”詹元甲听了,有些惊讶。他走南闯北,对各行各业的生意经颇为娴熟,但这“回扣”之说,却是第一次听到,便很恭谨地说:“店家,感谢你的指点,但是这回扣如何扣呀?”
店家笑笑说:“所谓回扣,就是买卖双方购物成交金额的一百两银子中,卖方从银数中扣除五钱银子给予买方,作为酬谢。”
詹元甲想了想,恍然大悟,他笑着说:“那就是说成百上千两银子中,我可以得不少的好处。”
店家拍着手笑说:“客人一点就明,如购十万两银子的米,就可得回扣五百两。那可是一笔大数目呵!”
詹元甲听了,沉吟着没有作声,脸上虽然很平静,但心中却思潮起伏不平。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幼承家教,虽然没有踏入仕途,在商场上也要清清白白地做人。经商为的是赚钱,但不能赚昧心钱,要公正的以本求利,五百两白花花银子的回扣,确实诱惑人,但自己却不能要,不能为这些钱而玷污自己的一生。想到这里,他一脸正色,神态严肃地对店家说:“感谢店家的好意,告诉我这样一个生财之道。但是,敝省灾情严重,饥鸿遍地,多取一钱,饥民就少吃一勺。我不会干这种损人利己的事。”
店家听了,既敬佩又感到惭愧,红着脸连连说:“詹老板这样实实在在为灾民办事,实在令人敬佩,令人敬佩!”停了停又说:
“在下久居武昌,对各家米行都很熟悉,如有用我之处,也为家乡救灾工作尽点菲薄之力。”
詹元甲拉着店家的手,激动地说:“好,好,有老兄相助,事情就会办得更快更好了。”
一连几天,詹元甲在店家的协助下,跑遍了武昌城几家大米店,米店老板听说购米者不要回扣,主动以最低廉的价格将最好的米出售。经过半个月时间,三十万担大米都已下船装好。启程的那天,店家又亲自到码头送行,两人竟在异乡结成了莫逆之交。
从以上几个小故事中,我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诚信在经商中的重要性了呢?想必为什么有的商人挣钱,有的商人赔钱的疑问也得到答案了。
如何守信有讲究
人的信誉就像人的名声,是需要自己刻意维护的。你的名声好,人们就会更尊重你,并愿意与你交往;你在职场中信誉高,同事就愿意与你合作,上司也会格外高看你。
信用的力量是巨大的,你如果在对待别人时能信守承诺,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从而信赖你、支持你,使你更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你也许会发现,恪守信用、信守承诺的做法,有时会使自己吃亏。这时,你千万不要太在意,不要改变自己信守承诺的做法,因为吃亏只是暂时的,所谓有亏必有盈,偶尔因守信而吃亏或经济利益受损,却会给你的事业带来积极长远的影响。
有人说过:“信用仿佛是一条细线,一时断了,想要再接起来,难上加难。”所以,你在使用信用这笔人生存款的时候,千万不要透支。当你的信用值为负数时,你可能会变成一个无人敢信任的“穷光蛋”。
平时,你一旦许下了什么诺言,就要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你的言谈举止必须给人一种遵守诺言的印象,这种印象将使你受益终生。
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相当困难,你只要稍有疏忽,就可能无法做到。不信,你可以想一想,你是否轻易地许下过承诺?你是否总是忘掉别人委托之事?你的工作是否总能按时完成?你主动请缨的事情是否总能圆满交差?
这么一问,你可能会大吃一惊,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严格守信的人。那么,应该怎样做到恪守信用呢?
你在许诺之前要先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客观地回答:“我真的能履行诺言吗?”如果不能,就不要拍着胸脯说大话。
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的字眼。上司交代的事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因为许诺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答应别人就跟欠别人一样重要。如果你感到自己做不到,或觉得得不偿失而不愿去办时,千万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
对于已经许诺的事,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而不要认为,成事在天,不成与我无干。要知道,你的承诺价值千金,你必须慎重,如果你失信于人,即使把理由说得头头是道,极为充足,别人也会对你产生不信任。这自然会破坏你的形象,影响你的事业。
如果你兑现不了曾许诺过的事,或是发生了意外的情况,一时无法兑现承诺,就应该及时地通知对方,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并有可能取得对方的谅解。如果你不这样做,把它看得无所谓,那结果会极其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