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忱是进取之路上的助力器
一个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必定是一个对生活对事业热忱满怀、激情四射的人。一个人有了热忱之心,那他就无往而不胜。现实中,有许多看似不可能办到的事情,但经过人们的全心努力,不懈争取,奇迹竟然出现了,这往往是热忱的力量所产生的。
在欧洲历史上,奥地利与拿破仑帝国有过一场战争。战败的奥地利人不得不由衷地赞叹他们的对手拿破仑和他率领的神勇的军队。
让奥地利人目瞪口呆的,正是拿破仑过人的热忱。别人发动一场战争可能要用一年来准备,而拿破仑只要两周时间。这位战神在第一次远征意大利的行动中,只用了15天就打了6场胜仗,缴获了21面军旗,55门大炮,俘虏15000人,并占领了军事要塞皮德蒙德。
在拿破仑取得这场辉煌的胜利之后,敌军中的一位将领愤愤地说:“这个年轻的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简直一窍不通,用兵完全不合兵法,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但拿破仑的士兵却完全理解:正是有那位根本不知失败为何物的热忱的司令官,才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作为军队的统帅,拿破仑最有力的武器不是大炮,而是热忱。
一个人的热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
热忱和梦想、信念一样,都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很难想像,一个失去热忱的人,会是一个好学生,一个好员工,一个好领导。
生活需要热忱,因为热忱是温暖的阳光和希望。
只有热忱的人,才能把快乐的阳光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只有热忱的生命,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不朽的篇章。凭借着热忱,伽利略举起了他的望远镜,最终接近了人类与未知领域的距离;凭借着热忱,哥伦布才克服了艰难险阻,领略了巴哈马群岛的迷人的晨曦;凭借着热忱,梵高留下了他不朽的画卷。
纽约的一位小姐说她曾以热忱的心境为自己赢得了工作。她从秘书学校毕业出来,想找一份医药秘书的工作。由于她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面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后,她就开始运用热忱的原则,鼓励自己。
于是,她给自己来段精彩讲话,“我要得到这份工作,”她说,“我懂得这份工作。我是一个勤快而自律的人,我能够做好这份工作。医生将会视我为不可缺少的人。”在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后,她变得更加从容了。
在去办公室的路上,她一再对自己许诺,于是她充满信心地走进了办公室,并且热忱地回答问题,希望医生能够雇用她。结果她出色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几个月后,医生告诉她,当他看到她的申请表上列着没有任何经验的时候,他决定不用她。但是,经过了那一次谈话,只是一次礼貌性的谈话而已,她的热忱便征服了医生,并使他决定给她一次机会,让她试试看。她把热忱带进了工作,同时也带进了她一生的事业,成为一名很好的医药秘书。
欧登·阿摩尔说:“若想成为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怀热忱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
石油大王盖蒂也深知热忱的重要性,他的名片印着:“保罗·盖蒂。热忱的创业者。爱情的经济人,接吻拥抱是顶尖的天下第一高手。”这不仅体现了他幽默的一面,又表明热忱是他的事业和人生的坐标。
把热忱作为坐标的人,他生命的航船必定驶得更远。
正是凭着对事业的热忱,盖蒂从一个仅有5000美元的小生意人逐渐奋斗成为一家拥有十几座大油田,8座炼油厂以及汽车、房地产等多元化跨国公司的大老板,总资产达数十亿美元。
“在才华不相上下的人群中,谁比别人拥有更高的热忱,谁就能更快地脱颖而出。”一位成功人士这样看待热忱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幸运女神和恋爱中的男女一样,更青睐热烈的追求者;成功和幸福之果,很大程度上是被热忱之手摘取的。
有一次,英国的三位记者做了一个小游戏,他们分别在纸片上写下一个朋友的名字,这个朋友必须是他们所见过的人之中最具热忱的人。
结果第一个人这样评价他的人选:“每次他走进房间,给人的感觉都是让人藐视一切困苦,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的印象。”
第二个人解释说:“他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情,都是尽其所能、全力以赴。”
第三个人的理由是:“他对一切事情都尽心尽力。”
巧合的是,他们在纸片上写的是同一个他们都曾经采访过的一位历经磨难创业成功的残疾人。
一位作家说:“只有宗教般的信仰和初恋般的热忱,才能成就某种事业。”
让我们以热忱为利剑,劈开人生路上的荆棘,开创美好的明天。
拖延是进取之路上的绊脚石
今天该做的事拖到明天完成,现在该打的电话等到一两个小时以后才打,这个月该完成的报表拖到下个月,这个季度该达到的进度要等到下一个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处理的态度就是拖延,这是一种明日待明日的工作习惯。拖延是进取之路上的绊脚石。
令人懊恼的是,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拖延过。拖延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轻重也有所不同。比如:琐事缠身,无法将精力集中到工作之中,只有被上司逼着才向前走,不愿意自己主动开拓;反复修改计划,有着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该实施的行动被无休止的“完善”所拖延;虽然下定决心立即行动,但就是总找不到行动的方法;做事磨磨蹭蹭,有着一种病态的悠闲,以至问题久拖不决;情绪低落,对任何工作都没有兴趣,也没有什么人生的憧憬。
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意志薄弱,他们或者不敢面对现实,习惯于逃避困难,惧怕艰苦,缺乏约束自我的毅力;或者目标和想法太多,导致无从下手,缺乏应有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或者没有目标,甚至不知道应该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另外,认为条件不成熟,无法开始行动也是导致拖延的原因之一。
对每一个渴望有所成就的人来说,拖延是最具破坏性的,它是一种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脱,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心生悔意,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地拖延下去。几次三番之后,我们竟视这种恶习为平常之事,以致漠视了它对工作的危害。
事实上,拖延绝不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一个公司很有可能因为短暂的拖延而损失惨重,这并非危言耸听。1989年3月24日,埃克森公司的一艘巨型油轮在阿拉斯加触礁,原油大量泄漏,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但埃克森公司却迟迟没有做出外界期待的反应,以致引发了一场“反埃克森运动”,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布什总统。最后,埃克森公司总损失达几亿美元,形象严重受损。
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没有在关键时刻及时做出决定或行动,而让事情拖延下去,这会给自身带来严重的伤害。那些经常说“唉,这件事情很烦人,还有其他的事等着做,先做其他的事情吧”的人,总是奢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难题会自动消失或有另外的人解决它。须知这不过是自欺欺人。不论他们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还是得做。而拖延则是一种相当累人的折磨,随着完成期限的迫近,工作的压力反而与日俱增,这会让人觉得更加疲惫不堪。
拖延并不能使问题消失也不能使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起来,而只会使问题深化,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危害。我们没解决的问题,会由小变大、由简单变复杂,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解决起来也越来越难。而且,没有任何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可想而知。
如果你希望通过拖延来瞒过公司,那你就犯了一个大错误。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雇主,但受伤害更深的则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拖延工作,却不肯花相同的精力去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上司,其实,他们愚弄的竟是自己。上司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熟知每一份工作的细节,但是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很清楚拖延最终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升迁和奖励是不会落在惯于拖延工作的人身上的。
更严重的是,拖延会侵蚀人的意志和心灵,消耗人的能量,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挥。处于拖延状态的人,常常陷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恶性循环就是:“拖延——低效能+情绪困扰——拖延”。
为此,他们常常苦恼、自责、悔恨,但又无力自拔,结果一事无成。
商场就是战场,工作就如同战斗。要想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效能战斗团队。任何一个经营者都知道,对那些做事拖延的人,是不可能给予太高的期望的。
优秀的员工做事从不拖延,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在上司交办工作的时候,他们只有两个回答。一个是:
“是的,我立刻去做!”另一个是:“对不起,这件事我干不了。”
某件工作能做就立刻去做,不能做就立刻说出自己不能做,拖延往往与优秀员工无关。
社会学家库尔特·卢因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力量分析”。在这里面,他描述了两种力量:阻力和动力。他说,有些人一生都踩着刹车前进,比如被拖延、害怕和消极的想法捆住手脚;有的人则是一路踩着油门呼啸前进,比如始终保持积极、合理和自信的心态。这一分析同样适用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