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学习机会是广泛的,包括你在生活中的每一步都有可学的东西。要从生活中学到东西,就要具备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悟性。俗话说:“水满则溢。”以一种空杯归零的态度,你还能有什么领悟不到的呢?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如果你想学,在乞丐那里都有值得你学的东西;不想学的话,即使在哲人面前,你也会有副不可一世的傲气。因此,学习的过程,应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学状态。
一位师傅让徒弟装来一坛石子,徒弟装了一坛石子回来。师傅问徒弟:“装满了吗?”徒弟说:“装满了。”可师傅却向坛里装进了不少的细沙子后又问徒弟:“这回满了吗?”徒弟说:“这回真满了。”师傅又取很多水倒进去了,满了后问徒弟:“现在满了吗?”
徒弟说:“真的满了。”师傅又将一些干土放进去,而且又放进好多,师傅又问:“这次真的满了吗?”徒弟不敢回答了。师傅又说:
“我还可以倒些水进去,它可能在今天真的满了,可过几天你再来看,它就会空下去很多,因此我告诉你,它永远都不会满的。”
这个小故事其道理是警诫做人永远不要有自满情绪,永远有学习的空间。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有许多我们掌握的学问在明天一觉醒来时可能就被淘汰了。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过程里,任何自满情绪都是导致失败的不良因素,必须戒除这个不良心态,营造一个永远渴求新知识、积极学习的心态。
李嘉诚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的人。他的思维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李嘉诚12岁来香港即负起赚钱养家的重任,但他上进心极强,工余时同事们打麻将玩乐,他就捧着书埋头苦读,天天如此。
如今李嘉诚80岁了,仍爱书如命。他最爱科技、经济、哲学、历史方面的书,每晚睡前都要看一会儿。现在资讯科技的发展如日中天,他也跟着天天更新知识。他形容自己不是求学问,而是抢学问。
他不但要跟随社会进步,还要比社会跑快一点。从他跳出塑胶花厂到发展地产,再搞电讯、港口、网络、投资国外等生意中都可见一斑。
“我要建立的不仅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的企业,而且是让外国人也看得起的企业。”
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的企业家有所区别。早在他办塑胶厂时,他就已订阅有关塑胶的英文杂志,了解世界最新的塑胶行业动态。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他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直接谈生意,使他可以与外籍投资顾问杜辉廉、汇丰银行的大班们打交道。后来,他还收购了“和黄”,成了洋人的老板。
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李嘉诚是怎样学英文的呢?原来,他早年专门聘请了一个私人教师每天早上7点30分上课。他上完课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上班,天天如此。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在为自己的成功拼搏,都想站在成功的巅峰上。但很多的实例说明,成功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学习,永不自满。成功没有捷径可走,有的只有这条向远方无极点伸延的路。
从根本上说,只有走在前面的才是成功者。在这条路上,如果没有以文化知识、实践知识、修养素质以及各种自我条件组合的能力和基本功的话,很容易在路窄的时候被人挤下去。在这条路上,人们都行色匆匆,有很多人就是在稍一回首品味成就的时候被别人超越的。因此,在争取成功的路上,只有困境,没有止境,要真正地争取到美好的未来,你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此外没有第二条路。
进取心是把事做好必不可少的心态
干工作不好不坏,做事不好不赖,这样的人,生活赋予他的自然是不多也不少。这样的人虽算不上是问题员工,但也绝算不上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优秀员工,他还缺少干就干得最好的勇气和心态。这些人在工作中,以位居中游为满足,从没有成为优秀员工的激情。他们对“精益求精”四个字不以为然,凡事只要干得差不多就行,能向上面交差就是胜利,还用“枪打出头鸟”来吓唬别人、安慰自己。
事实上,跑在最前面的总是最安全的。以动物为例:老虎捕不到跑得最快的动物,只能将疲弱的动物当食粮;狼抓不到头羊,只能以老弱病羊当战利品;“枪打出头鸟”只是特殊现象,因为准备不足,猎人往往很难打到第一只飞出来的鸟,反而是飞在后面的最容易遭殃。
在人的世界里也是这样,跑在最后面的总是最危险的:在员工之间,业绩最差的总是最先被淘汰;在企业之间,业绩最差的总是首先倒闭;在国家之间,多少弱国被强国灭掉,“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至今还在上演。时局越动乱,越是最弱小群体遭殃。所谓“枪打出头鸟”,不过是小人物安于现状自欺欺人罢了。不敢“出头”的人,注定了终生碌碌无为。
大人物都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生存的希望在于自己的强大,而不是对手的弱小和同情心。所以他们每做一事,总要竭心尽力,争取做到最好,并超过别人。
鲁迅每写一篇文章,都要修改到7遍以上,直到自己再也不能更改一个字。他用修改的时间完全可以多写出几篇文章。如果这样的话,他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和获得这么大的名声,自然也没有人为他一篇文章付这么高的稿费。
春兰老总陶建幸提出“零缺陷运动”,要求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位员工向一百分努力。他认为,虽然理论上讲,世上没有无缺陷的产品,但可以以无缺陷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超过对手,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事实就是这样,向一百分努力,不一定真的能达到一百分,但是,只要给自己树立一个高标准,即如古人说的:一定是立高取中,立中取低。如果起点就低,那人一定是没啥出息的。
我们做事时最好常常问问自己:是否已为工作或学习倾尽全力?检查刚完成的一件事,是否还有改进余地?如时间许可,就加以改进。思考每日按部就班的事情,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我们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哪怕每天只进步极微小的一点点,那一生的成就也足以令人欣慰。
勇气是进取之路上腾飞的翅膀
从坎坷之路走过来的成功者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进取之路上一定要有勇气,不要为了避免危险而变成胆小鬼,一定要做有一定把握的,但有点冒险的事情,这是成就事业的最好的方法。当你发现成功的可能性有50%的时候,你就可以去做。另外,一定要有一个前提,如果你失败了,你是能够经受住的,不至于变成神经病,不至于自杀。
新东方的创建人俞敏洪说,当初我从北大出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带有风险性的,因为1990年从北大出来意味着失去铁饭碗,意味着是一辈子不知道把户口落到什么地方去,意味着自己的档案不知道往什么地方放,何况我的档案里还有一份一级记过处分的记录。我预料到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敢要我,但是我是有把握的,因为我知道出来以后每天晚上可以去上课,我作为老师是合格的,我每天晚上赚20块钱是合格的。如果我每天晚上能赚20块钱,一个月就能赚600块钱,而当时北大给我开的工资是120块钱。我在外面上课赚的钱比北大拿的工资多了4倍,即使我租房子,也能养得起我的家人。我是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从北大出来的。后来干新东方,也是有前提条件的。我认为,如果把我前两年所赚的几万块钱全部投入进去,即使这些钱都损失了,我也不会自杀。因为这只能说明这两年我在经济上毫无收获,但是我还是一个老师,依然可以从一晚上20块钱开始干起。由于有了这个前提,1993年我就敢于把我所赚的钱一次性投入到新东方。因为我知道,这个失败对我来说能够承受得起。
当你发现一个失败对你来说能够承受得起的时候,你就要去冒险,你就要大胆地去尝试,否则,你的生命将会因为你的谨慎和小心而失去色彩。你会像田螺一样,碰到任何事情就往里缩,因此你就失去了像鱼一样在大海里畅游的机会。一个田螺一辈子所走的路也许很多,但是它永远在那个壳里,永远在那里绕圈子,永远没有离开过自己周围一方寸的沙滩。但是一条鱼可以游遍大海,因为它摆脱了田螺的胆怯。所以一个人对自己的过分保护也会使自己失去机会。如果你要让自己能够像鱼一样畅游大海,那就必须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