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三经
15330100000043

第43章 百变魔方:四两拨千斤的技巧(1)

经济活动始终受到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支配作用:不管是投资决策、负债经营、资本运作、还是风险投机、融资方式、借船出海,所有的资金周转形式都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因此,如何运用资本这个“杠杆”来获得可观的资本回报率,则是企业管理者们所苦思冥想的一个话题——所有的资本持有人都想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获得“四两拨千金”的理想效果,但真正能够从技术层面上实现这个目标的投资者,却为数极少,但这恰恰激励了我们为之探索的兴趣。

1美元买了一颗原子弹

作为一个商人,你是希望获得近在咫尺的绳头小利,还是寄希望获得长远的可观利润。近在眼前的利益虽然微不足道,却因唾手可得而格外诱人;远在天边的利润虽然令人垂涎,却让人可望不可及,以至于许多商人陷入了“鲸鱼追逐沙丁鱼”的困境。

有一群巨大的鲸鱼,在追逐一个庞大的沙丁鱼群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被困在了一个海湾里,等待它们的是饥饿和死亡。

我们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在经济活动中,许多企业容易被眼前的微小利益所诱惑而放弃了追逐长远利益的勇气。许多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缺乏远大理想而热衷于追逐眼前利益,结果陷入了困境:要么因决策失误而一蹶不振,要么因一时冲动而被套牢了资金。这种丢西瓜拣芝麻的情况,往往会发生在中小企业中,尤其会发生在那些原本就资金短缺的私营企业中,以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正确选择,不仅事关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还是用来衡量一个企业管理者如何看待财富的心态问题。你是用西瓜去换几粒芝麻,还是用芝麻去赢得一个西瓜,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著名的杜邦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榜样。

杜邦公司是美国十大财团之一,全美化学工业和军火工业大王,最初以制造火药起家,鼎盛时期发展到金融、交通、航空等几乎无所不包。让杜邦家族为之自豪的是,近代工业上的一些重大发明,都与杜邦财团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就是杜邦财团研制出来的,如黄色炸药、人造橡胶、亮漆、包装纸、塑胶材料、尼龙袜子等,这些发明每次都引发了一场世界同行业的革命。在杜邦财团家族历史中,以杜邦四世皮艾尔·杜邦最为著称,在他的领导下,杜邦财团开创了一系列超乎寻常的业绩,其中制造原子弹不取分文就是典型一例。

1944年,新墨西哥州圣大菲北方34英里(约54公里)处,有一个叫罗斯阿拉摩斯地方,此地建有一个秘密实验室。在奥本海默博士的指导下,正在秘密制造装有起爆剂的原子弹。

经过有关各方面的长时间努力,葛罗普斯准将终于和当时的杜邦公司总经理卡班达成了关于杜邦公司全面协助曼哈顿计划的契约:1.杜邦公司负责全部计划所需工程的设计、建造及安全运转。报酬除成本费以外,再加上适当的利润,但杜邦公司自愿将利润定为1美元。2.在整个计划中,杜邦公司开发出来的新技术一律为陆军所拥有。

杜邦公司为了这项工程,将6万名职工从东向西搬迁了2700英里(约4345公里),到头来却仅仅索取1美元的利润。这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无论如何,这项浩大的工程如期完工了。

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将他们研制的铀235原子弹投在了广岛;同年9月9日,美国人又在长崎投下了他们研制的铀239原子弹。

杜邦之所以用1美元的价格订下了制造原子弹的契约,是因为考虑到这项专门知识会在战后带来天文数字般的财富。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战后的杜邦集团,凭借其制造原子弹带来的重大政治影响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取得了敛聚巨富的极好机会。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艾奇逊本人就是杜邦公司的法律顾问。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居然是杜邦公司GM的常务理事,他曾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把生产大量轮胎的订单交给杜邦公司。前任中央情报局局长达列,则是杜邦公司联合水果公司的董事长,虽然杜邦声称制造原子弹只挣到1美元,但他拿到了比表面财富更多的东西。

杜邦公司除了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拼命积累财富,还借机网络了大批年轻的化学家,并借助政府的力量从战败的德国接收了大批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给他带来了惊人的财富。

商人当然是要谋利的,问题是,你要分清是谋长远利益,还是谋短期的蝇头小利?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像杜邦那样放眼未来的企业家是凤毛麟角的,倒是那些为蝇头小利而整日奔波的商人却比比皆是。

杜邦在为自己赚得了良好的政治名声的同时,也用芝麻换回了一个大西瓜。

就这样一夜变成亿万富翁

假如你想做一个成功的老板,假如你想在一夜间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那就学习一下杨致远的圈钱技巧。先用假想中的股份收购钞票,再用特别股份收购人才。不难想象,一个人财双赢的人又何愁做不了亿万富翁呢?

杨致远7岁那年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到美国,创办公司那年他年仅26岁。1994年,他在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攻读博士,苦于在Internet上要找一个有兴趣的题目需要很多时间,于是就想自己设计一套系统性的编目办法。1995年3月,他和几个同学联手,用了约50万美元创建了YAHOO公司,其产品大受同学欢迎,当时他所在的研究所附设的学生电脑部门庭若市,结果引起了校方董事会的抱怨,最后他不得不主动离开了斯坦福大学,从此专注于他的事业。

杨致远知道,要想办一家成功的公司,必须充分重视技术、资金和管理科学的应用。那么,他是如何募集到充足的资金并组成了一支具有卓越经营能力的管理团队的呢?他又如何快速使YAHOO的价值被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呢?杨致远的秘诀就是利益共享。

在公司尚未组成之前,他就开始用特别股的形式向外界公开筹集开办公司所需要的资金:一开始他以每股0.20元募集到约100万美元,第二次以每股1.95元募集到500万美元,第三次则以每股1.5元募集到6375万元,第四次则以每股13元将260万股票公开上市自由买卖。该公司在股票上市前总计募得7000多万元,加上公开上市的3000多万元,总共筹集到了1亿美元的资金,这笔钱足够公司未来3年的发展及业务开拓了,而这一切都是在公司创业的最初阶段完成的。杨致远在筹集资金上之所以一次比一次出的价位高,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创办的节目越来越受到青年人的欢迎,于是他决定不断提高股价,而股价越高,愿意入股的人就越多,所筹集的资金就越多,由此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公司正常运转后,杨致远又把这种办法运用到吸引人才的战略上:杨致远用YAHOO的特别股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到他的麾下供职,而不是用传统的高薪手段来吸引人才。如该公司的总经理年薪不过10万美元,但有权用每股2分的价格购买公司110万股的股票;一位董事不拿薪水,却有权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11万股。当然,公司同时又规定,这些特别股买进4年以后才能自由买卖,以防止董事们在股票上市后抛售,这样做的好处是促使这些人才首先把YAHOO公司的长期发展放在首位,而不要过早考虑个人的收益。

这是一箭双雕的用人战略:刚上市公司的股票大多都不值钱,所以杨致远规定公司管理人员在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后,必须要在4年后才能拿到市面上进行自由买卖,为了日后能够获得可观的利润,这些人自然会通过努力工作来提高YAH00的社会知名度,以期待股票市值的不断上涨,而作为YAH00创始人的杨致远则是最大的赢家。

YAHOO不仅用上述办法成功地解决了公司创业时期的巨额资金问题,还将公司的命运与私人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并使公司迅速与世界级公司结成合作伙伴,互相投资,交叉持股,形成策略联盟。

不难发现,杨致远之所以能够“空手套白狼”,得益于他通过发行公司特别股吸引了大量资金,他的精明之处还表现在,他一边筹集资金一边运作他的公司,结果,公司的节目越是受到欢迎,公司的社会名气越大,他的股价就越是不断地蹿升,以至于从第一次的每股2美分,上升到第四次每股的13元,而这些股票在未上市之前,只是一种账面资金而不具有实际意义,但他利用了投资人幻想攫取巨额利润的贪婪欲望,用“画饼充饥”的方式调动了部下的工作积极性,最终推动了股票的上市,在滚动中完成了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的转变。

顺便说一下,杨致远不仅舍得将公司的股票与他人共享,而且把公司的重要经营管理职位拱手让人,使自己专注于技术的创新和开发。YAHOO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和三位副总经理都是由外界的专家担任的,这些专业人士分别在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财务调度、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公司董事更是由传播界、出版界、电讯网络界、金融界和财经界的佼佼者出任的,这些人的工资都很有限,但个个持有一大笔股份,狡猾的杨致远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与企业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目前,杨致远持有YAH00公司500万股股票,每股股价为32美元,按股票市值计,个人财富已达1.6亿多美元,这真可谓是一夜间名利双收,一举进入美国亿万富翁之列!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中小型私营企业家们,不妨以杨致远的经营模式为榜样,在创业时以股权形式来吸引社会游资,以解决资金问题,同时以股权形式吸引人才,甚至将股权分配给员工,以此促进他们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的信念。创业者虽然在经济上有所损失,却用几粒芝麻换来了西瓜,不难想象,当公司成为全体员工自己的公司时,这家公司又何愁在市场竞争中站不住脚。

谁能打开“葛第士绳结”

聪明的企业家,总是会用最小的资本投入来换取巨额资本回报,就像聪明的老鼠略施小计就能绊倒大象一样,前提是,企业家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因为,唯有通过另类思维才能获得出奇制胜的资本回报率。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当然,你要借多少?”“1美元。”

“你只借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无妨。”“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届时我们就会把这些股票都还给你。”“谢谢。”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这位先生……”

“有什么问题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30、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实话告诉你,在来贵行之前,我问过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想用这种方式把这些贵重物品存放在贵行。”犹太人一脸得意地说,“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须花6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