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三经
15330100000036

第36章 马太效应:管好你的第一桶金(3)

他说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那年他已经52岁了。

克罗克的成功赋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一个富有理想的未来企业家可以通过合作形式获得让梦想成真的机会。如果还有另外一个启示的话,那就是,一个想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应该像克罗克那样,把一项事业当成自己的信仰,通过真诚坦率的态度去赢得合作者的信任,由此走出资金不足的困境。

有一个记者曾问李嘉诚的长子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什么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则说他父亲从没有教给他赚钱的办法,只教给他做人处世的道理。“我父亲跟我说,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6分就可以了。”

从表面上看,李家少拿两分很吃亏,可事实上,人们都知道和李嘉诚合作会赚很多钱,所以人们都真诚地希望能与他合作。试想一下,虽然他只拿6分,但如果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他最后能拿多少分?

台湾一个建筑公司的老板,他的资产从1万台币成长到100亿台币。他在别人问他的成功经验时说:“我当年也曾问过我的老板,我如何能跟你一样成功?老板说我给你看一个报道,这个报道是关于李嘉诚的,上面写着:7分合理,8分也可以,那我只拿6分。就是李嘉诚的这套人生哲学,使他从一个小员工变成了百亿台币的董事长。”

空手套白狼的绝招

通过举债经营来获得长足发展,是那些心怀远大抱负的未来企业家们所普遍采用的一种创业形式。先利用有限的家底获得第一桶金,然后像滚雪球似地通过循环贷款来获得一条源源不断的资金链,从而让一只“穷街老鼠”变成了一头大象。

众所周知,企业资金紧张,一方面是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资金使用不合理,对外欠款较多,资金周转慢,资金使用效益差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若不树立超前意识,不在资金问题上多动动脑子、想想办法,不在资金上做一些深层次文章,就会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

直到今天,仍有许多民营企业家在解决资金问题上显得观念陈旧,目光狭窄,甚至一提到资金就头痛、就动摇、就失去发展的信心。许多中小型企业家仍然满足于无债经营、无债发展的思维方式,而不敢通过举债经营走出资金困境。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社会中,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市场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换句话说,谁能弄到大量的资金,谁的企业就有活力、就有竞争力。国内外许多大企业的实践证明,走举债经营的路子,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成功之路。在这个问题上,蜚声海外的香港船王包玉刚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

20世纪50年代初,包玉刚从一条旧船起家,第二年以这条旧船做抵押,借钱购入第二条船,第三年以第二条船做抵押,借钱购入第三条船。接着,用日本银行70%的造船贷款开始在日本投资造船,而他那30%的资金也是由香港汇丰银行提供的。就这样,到了80年代,包玉刚已成为拥有1800万吨运量的大型远洋船舶企业的老板。

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成功事例。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美国船运大亨洛维格身上。出生于1879年的洛维格是在德克萨斯州小城阿瑟港长大的。9岁那年他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他邻居的一条柴油机帆船沉在了离岸不远的海底,船主想放弃它。洛维格向父亲借了50美元,他用四分之一的钱雇人把船打捞上来,又用同样的钱从船主手里买下了它,再用剩下的钱请人把那条几乎报废的船修好,然后用100美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这样他就净赚了50美元。他知道如果没有父亲那50美元,他就难以做成这笔交易。这笔交易让洛维格意识到:对一个一贫如洗的人来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通过借贷来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

这个来自童年的念头促使成年后的洛维格想通过银行贷款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可让他失望的是,尽管他天天到各家银行申请贷款,可所有的银行都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可用于抵押的资产。就在他绝望之际,他突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父亲留给他一条几乎是报废的、但尚能航行的老油轮,他何不利用这条破船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于是他向朋友借一笔钱,找人修理并改装了这条船,把它精心“打扮”了一番后,以低廉的价格包租给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后,他带着租约合同去找纽约的大通银行,说他有一条被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轮,如果银行肯贷款给他,他可以让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转给银行,来分期抵付银行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经过研究,大通银行答应了他的要求。大通银行的理由是,尽管洛维格本人没有资产信用,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有足够的信誉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只要这家石油公司不倒闭,银行就吃不了亏。洛维格的精明之处在于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誉为自己的贷款提供了信誉担保。

拿到第一笔贷款后,他马上买下了一条旧货轮,然后动手改装,使之成为一条装载量比较大的油轮。他采取同样的方式,把油轮包租给石油公司,获取租金,然后又以包租金为抵押,重新向银行贷款,然后又去买船,如此循环往复,像滚雪球似的,买下了一艘又一艘油轮,然后租出去,一旦还清贷款,整艘油轮就属于他的了。随着一笔笔贷款逐渐还清,油轮的包租金不再用来抵付给银行,而转到了他的私人账户上。

随着财富积累,洛维格又有了一个新的设想:自己造油轮出租。但家里人却对他的想法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万一费了一大笔钱造好了油轮租不出去怎么办?凭着对船的特殊爱好,洛维格清楚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类型的船,什么样的船能给运输商们带来最好的经济效益。他开始为一些顾客“量体裁衣”地设计油轮和货船。然后拿着设计好的图纸,找到顾客,待顾客满意后,就签订协议并收取一定的订金。船造好后,由这位顾客承租。

洛维格拿着这些协议,再向银行申请高额贷款。此时他在银行家心目中的地位已非同寻常。以他的信誉加上承租人的信誉,洛维格要求银行给予他一般的贷款者所享受不到的“延期偿还贷款”的待遇,也就是说,在船造好之前,银行暂时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正式营运后,再开始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这样一来,洛维格可以先用银行的钱造船,然后租出,以后就是承租商和银行的事,只要承租商还清了银行的贷款本息,他就可以坐收源源不断的租金,自然而然地成为船的主人了。整个过程他不用投资一文钱。

洛维格这种“空手套白狼”的赚钱方式,乍看有些荒诞不经,其实每一步骤都很合理,没有任何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方。

当然,中国的国情也许无法让民营企业家们通过上述方式获得贷款,但可以从这两个事例中获得某种灵感——举债经营既需要胆量,又需要魄力,当然,举债经营的最大风险在于战略决策,只要决策正确,那么,通过举债经营来解决由资金不足给企业造成的困境,则是帮助企业走出发展瓶颈的上策。

反过来看,一个企业如果长期被资金所束缚,那么它必然会丧失许多发展的机会,甚至会在日益强化的激烈竞争中逐步萎缩,最后走向衰亡。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应该用市场眼光来看待举债经营的重要意义,在解决资金问题上要敢于借钱,敢于自我加压。当然,借了钱,举了债,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还要合理、灵活运用,善于经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企业发展上。“借鸡生蛋,贷钱生财”,这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具体表现。

财运之门总为捷足先登者打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任何机遇都稍纵即逝,因此,一个企业领导者如果想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的成倍增长,就必须具备一旦捕捉到机会就果断出手的能力,只要领先一步,就会步步领先,由此形成投资的良性循环——让小钱变大钱的前提就是处处都领先一步。

佐佐木是日本神户的一位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分在一家酒吧打短工时,认识了一位中东来的游客,两人聊得很投机,分手时,他很慷慨地送给佐佐木一个很有特色的打火机。这只打火机的奇特之处,在于每当打火时,机身会发出亮光,并出现美丽的图案;火一熄,画面也随之消失。

佐佐木反复玩弄着这只打火机,觉得它十分美妙、新奇。于是他向游客阿拉罕打听它的来历。对方告诉他,这是他在法国购买的。佐佐木灵机一动,心想,要是他能代理销售这种产品,一定会受到很多人,尤其是日本青年人的欢迎。他马上行动起来。他想办法找到了法国打火机的制造商,他十分恳切地要求代理这种产品。最后他花了1万美元获得了这种打火机在日本的代理权。

在佐佐木为代理权而奔波的时候,日本也有几个商人想获得这种打火机的代理权,名不见的佐佐木如果不是捷足先登,依他的实力,他根本就不是那些商人的竞争对手。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一边销售打火机,一边沉浸在由打火机所赋予他的激情创造中,不久他便用赚到手的钱开始发展起成人玩具来。他按打火机的思路发明了一种带画面的水杯:水倒进杯子后,杯的四周便出现各种美丽的图案,随着水位的不同,画面也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用这种水杯品茶聊天,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

后来佐佐木成立了一家成人玩具公司,专门制造带有娱乐功能的打火机、火柴、水杯、圆珠笔、钥匙扣、皮带扣等带有奇妙特色的产品。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没有,但在造型和功能上,佐佐木的产品却比其他同类产品都略胜一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他凭着才气和灵活的头脑,终于从一个穷书生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

一个人在创业过程中需要通过先发制人来赢得先手,同样,在资本运作上也需要先发制人的勇气。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里,投资机遇往往都稍纵即逝,何况,眼下有大批经营者手持资金而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此,只要发现了一个合适项目并作出理性推论后,就应该迅速投入,只要你能抢先别人一步占领市场,那么,后来者便很难在短期内超越你。中国近30年的市场经济已经反复向我们昭示了这样一个辩证法则:一种新产品一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别的同类产品就很难再被消费者所接受,即使有朝一日后来者居上了,那时你的投资也都收回来了,甚至会大赚上一笔,到那时,你可以主动放弃这种产品,再去开发另一种新产品。如果企业家们在资本运作上能够处处领先一步,那么,只要决策不失误,他们就会在步步领先的过程中迅速成为巨人。

让我们看一下著名的朗讯公司因慢走一步而处处被动的事例。朗讯科技公司原先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网络系统技术部,于1996年正式独立,其主要业务是发展宽带与移动因特网的基础设施,生产通信软件、半导体和光电子设备。由于有贝尔实验室和多位诺贝尔获奖者作后盾,并且抓住了因特网市场迅速扩张的机遇,成立才短短几年的朗讯公司就大步超过了竞争对手,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1999年的销售收入达到380亿美元,公司的股票更是蹿升到82美元,比前一年上涨了300%,成为华尔街的科技明星。但到了2000年,朗讯便开始走下坡路。说起来令人不可置信,导致朗讯公司一路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它的反应迟钝。2000年,朗讯率先开发出最新产品“OC——192”速度传输数据的光纤通信设备——所谓的“OC——192”是指每秒传输量为10G比特,相当于200页文件。当时朗讯公司却错误地估计了市场变化,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它的用户还不需要这么快的传输速度,市场也没有这么高的要求,所以坚持向用户提供每秒2.5G比特的设备,却把已经开发出来的10G比特技术锁在保险柜里。这个错误判断和决策却给了竞争对手以捷足先登的机会:加拿大北方电讯公司抢先推出了“OC——192”设备,此举让它在光纤联网设备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们知道,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导致了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需求瞬息万变的新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服务要求却越来越高。保守的思想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按部就班的生产经营规程,都难以抵御新型市场强大而无情的冲击。让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这中间还必须有一座畅通的桥梁,即商业化的实现。朗讯在把科技成果推向市场过程中由于反应迟钝,结果给了对手一个机会,自己却陷入了兵败如山倒的境地。

朗讯的教训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新经济时代没有永远的赢家。骄傲的朗讯可能没有意识到,它的对手始终在暗中窥视着它,等待它犯错误的机会,而朗讯的愚蠢就在于它主观地认为2.5G比特的系统已经足够快,它的用户根本不需要10G比特传输速度的光纤设备。可谁知,市场似乎在一夜间就转向了10G比特。就在同一时间,独具慧眼的北电网络将赌注下在10G系统上,并一举在光纤联网设备市场赢得了主导地位,这一快一慢就导致了两家公司不同的命运归宿:北方公司因领先一步而获得了54%的市场份额,朗讯的市场份额则跌到了1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