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革命
15330000000019

第19章 基本法则(4)

索尼公司持久革新的“飞轮效应”

如今令人振奋的成功奇迹充满世界电子消费品市场,其中许多公司的成功经营惹人注目。比如电子游戏机的发明者——原先的ATARI公司,以及生产流行电子表的SWATH公司,它们都是通过营销取胜的。

除此以外,电子行业还有大量以模仿改进为主的公司,如卡西欧、三星、三洋、东芝及三菱,它们生产数以百万计的令人难以区分的计算器、录像机、微波炉、电视机、音响等等,但很少注意拥有巨大潜力的新市场。

然而称霸世界的是索尼公司,它以那最持久的革新为主导的经营方式闻名天下,45年来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它通常是在尚未引起注意的市场上投入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再通过精巧逗人的产品设计改变人们的工作和休息赋闲方式,从而建立起一个全新市场。索尼推广了各种小型化产品,如口袋般大小的晶体管收音机,电池驱动的电视机、录像机和摄像机、激光唱盘机。获得爱密奖的索尼曲立松牌电视机,仍被作为电视图像质量的监测标准。再者,有谁会忽略那无人不晓的索尼小宝贝录音机呢?

在索尼发展的道路上,当然有过许多不成功的例子。那可以回溯到上世纪40年代末期索尼在消费品市场上的尝试,那时的角逐几乎葬送了这家刚成立不久的公司。尽管对手的VHS制式录像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索尼的BETAMAX制式录像机遭到最严重的挫折,但它仍保持着可观的市场盈利。

但是不如意的事仍属少数,今日索尼日益扩展的业务范围从日常消费品的半导体、电池、录音带和录像机、录音机的传动齿轮,到专业上应用的计算机通信设备,甚至包括工业机器人,所有这些都是索尼9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努力的成果。他们分布在东京的实验室或车间中,每天大多工作10~12小时(全世界共有112900名索尼员工)。

光环效应

(Halo Effect)

“光环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爱屋及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认识。这种给人以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像月晕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一心理效应为“光环效应”。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光环效应”的例子不胜枚举。

一般说来,外貌的魅力很容易导致“光环效应”。虽然歌星、影星与广告中的商品质量并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光环效应的作用,明星做过广告的商品很显然会比由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拍广告片的商品更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已经获得了关于这个人某些方面的有利信息,就很容易认为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不错,从而对这个人形成良好的整体印象。

人生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要使人生美妙与和谐,就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与人交往时不要吹毛求疵,不要太挑剔。人们之间的交往要用感情润泽,而润泽剂就是“光环效应”。从对方身上发现亮点、美点,并从这亮点、美点的润泽出发,去感受对方其他方面的美和整体的美。

“光环效应”在人们交往中的表现,具体有导向、放大、回避、虚化四个方面:感情导向将指引你着重去认识一个人的某个侧面,其他方面则会忽略不管。在某种感情作用下,人们往往会放大符合自己感情状态的东西。同时,个人感情的偏好还会促使你去回避某些与自己既定感情不相符合的方面。感情的主观性导致你把某些缺点和缺陷虚化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强理性的作用,尽可能全面地去了解事物,不要被光环所蒙蔽。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营销手段不断发展。打造企业的“光环”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其中借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为核心组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形象营销”,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形象营销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为产品打造光环,来提高产品及企业的竞争力。这可以通过一个公式来说明:竞争力=产品+光环。有效的形象营销建立在准确的形象定位的基础之上,而准确的形象定位又是以准确的战略定位为前提的。

“变革大师”、佐治亚州大学教授罗伯特·戈连比耶夫斯基说:“企业革新关键在于价值观重塑。”因此,要想成功打造光环,必先从革新意识做起。企业必须清楚要把自己的主力用在哪里。把资源集中放在培养核心竞争力、开发核心产品上,发展出自己的流程和技术,并且把品质标准提升到世界水准,到国际上参与竞争。只有企业的自我认知清楚、战略定位明晰,才能确立准确的形象定位,找到自己合适的“光环”,打造自己独特的品牌。品牌就是生产力,品牌就是竞争力。掌握运用好品牌的光环效应,才能掌握主动权,最终赢得竞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光环”是通过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营销手段,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中逐步累积而成的综合效应。“光环效应”不是静态的,而是可以叠加和放大的。营销过程应该是“光环效应”累积的过程。企业通过形象营销,以企业形象营销带动产品营销,最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消费者在购买时,总会先入为主,购买众人知情的名牌商品,认为名牌产品一定会比那些不知名的产品质量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某人驾车经过路边两家从没到过的饭店,打算选一家进餐时,第一选择一定是店门前停车最多的那家。理由很简单,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也是一种品牌形象。企业的某一品牌形象确立后,这种独具吸引力的、被公认为高质量的品牌就将占据着极为有利的竞争地位。此时,在众多商品中,用户或消费者无疑会更多地考虑这一品牌。这是品牌的“光环效应”最直接的体现。

“光环效应”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新闻宣传中,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中往往被新闻事件或者新闻人物的外表装饰和特征影响、迷惑甚至操纵。生活中其实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执拗地利用光环效应。好与坏有时是很难分辨的,大多数人常常会放弃自己的主张或信念,转而去迎合社会上的“权威”的说法,因此,事实上人们很容易被利用。

孔府家酒运用“光环效应”再创辉煌

孔府家酒有个15秒广告,“荣获布鲁塞尔金奖,出口量居全国第一。”这正是营销学上“光环效应”的典型案例。

孔府家酒“回家篇”的成功之处在于利用“光环效应”原理,使“孔府家酒”尽得风流,一夜成名。

孔府家酒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归纳起来,突出点就是几个“一”:

第一,启用了一个恰到好处的形象人——王姬。王姬的身份很特殊,她既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游子,又是《北京人在纽约》的女主角。一个角色独特的公众人物伴着产品标志,以一个特写镜头面向观众,说出了:“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其诱惑力、散发的文化魅力是有足够力度的,令人难以忘怀。凭借这部优秀的广告片和巨额的投入,孔府家酒一夜成名,该广告在全国的影响之大,广告时效之长,对产品促销之强,作为策划创作人是始料不及的。

第二,很有心计地选用了广告音乐——刘欢作曲的主题曲“千万里,我追寻着你”,音乐主旋律十分接近于《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让观众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在似与不似之间,使观众饶有兴趣地一次又一次地把广告看完。

第三,捕捉了一个机遇——当时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播出红火时。这个电视剧题材新颖,整部剧作对以往的“出国热”作了一番理性的反思,从而唤起了一种本土文化的回归意识,其巨大的社会影响烘托了“回家篇”,起到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四,瞄准了一个时间——“新春探家”时。“回家篇”选定在1994年元旦——春节的档期首播,这是中国人回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的年关时节,广告的煽情性与观众的接受氛围特别相融。

第五,抓住了一个观念——家庭观念。家庭观念,这是人类特别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我们中国人把家看作是自己感情的归宿,成长的摇篮,事业的支柱,灵魂之乡。孔府家酒,是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孔圣人的家乡酒,与传统文化、家乡、家庭、家人、亲情等是相吻合的。

第六,构思了一个绝佳的文案——“回家篇”。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勾起无数人对家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回溯追源,使广告推销的产品与品牌不差一字,尽得风流:

“千万里,千万里,我一定要回到我的家。我的家啊!永世永世不能忘,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羊群效应

(Sheep-Flock Effect)

有则幽默讲: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笑过之后,聪明的你应该很快就能明白什么是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有一只羊在一片新的肥沃的绿草地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你争我夺,全然不顾旁边有虎视眈眈的狼,或者远处还有更好的青草。人类也有这么一种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现象被称为“羊群效应”。人们用“羊群”来比喻没有自己的判断力、经常盲从的普通大众。

任何现象的发生总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众现象的存在也有它发展的土壤。不仅是心理因素,还有社会、风俗、民族积淀下的传统等因素。我们可以注意这样一个现象:工厂的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地放松了。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一个人超出定额,就等于冒犯了众人;干得太少,又会影响整体业绩。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如果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遭到众人的排斥甚至谴责。其实人们对于过于标新立异、不从俗流的个别人总是采取排斥与谴责的态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人是需要非凡勇气的,于是,人们的“从众”或多或少有点无奈。

随着信息经济学和博奕论的发展,经济学家注意到: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很大。他们认为,人类有限的理性,对信号的观测及识别的能力较差就是“羊群效应”产生的根源。“羊群效应”实际上是对个体经济自发性、盲目性以及自然趋势的最真实写照。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能对任何事情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有时候也不得不采取“随大流”的做法,以免走入刚愎自用的误区。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很难坚持自己的意见,往往并不是自己坚持的就是错的,而是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人们不自觉地就会怀疑自己原本确信无疑的坚持是否正确。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大众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

一般我们都对“羊群效应”持否定态度,其实,辩证地来看,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搜集不到准确的信息,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来选择策略有时也是很必要的,在企业发展初期,许多企业和行业采取模仿策略都收到了很大成效。

一、“羊群效应”的潜在优势

1.示范效应。寻找好的领头羊是利用“羊群效应”的关键。人们的行为和意识易趋于一致,节约了盲目投资的成本。

2.学习效应。人们容易从“领头羊”的身上学到一些经验和教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个体投资者投资失败的不确定性:

(1)节约了寻找新的投资项目的交易费用;

(2)可以产生聚集效应和协同效应;

(3)容易产生规模效应,为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施“羊群效应”的基本方法

商场上的跟随者是悲哀的。有这样的说法:同样的一桩生意,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做的是蠢才,第四个做的就要入棺材了。所以,我们应该擦亮双眼,去辨别哪些是假象,哪些是真实,不要成为追尾的羊群。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判断,理智地去做出决定。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独立的判断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人们既容易被利用,又不容易得到保护和引导,因此,要是不想成为没有创新的跟随者,成为市场残酷竞争中的牺牲品,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决不能做一只温顺的羔羊,而要做一头狼,成为商场“食物链”中的强者,具备狼的警惕性、纪律性、有目的性和应变能力、生存能力及抗争能力等等。

2.收集正确全面的信息。“羊群”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未来状况的不确定性及信息不对称,导致人们的判断力出了问题,因而才有了从众的盲动性。因此,正确全面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在这个时代,敏锐的判断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不重视信息收集的企业和个人无异于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