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智慧进退之法
15329300000002

第2章 强进无退:一往无前有时正是最佳的成事策略(1)

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勇往直前不回头、不退缩、不妥协,正是高超的领导智慧的一种体现形式。这时候,丝毫的犹豫不决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只有鼓足十分的勇气,以大无畏的气概披荆斩棘、奋力前行,才能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1.以攻制攻让对手气焰全无

面对对手咄咄逼人的攻势该怎么办?有时候你退一尺人家就要进一丈,让你退无可退;有时候尽管你可以采取退守的策略,但同时也留下了莫大的隐患,而主动出击、以攻制攻,则可以打消对手的气焰,让自己一劳永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犯人”是避免别人“犯我”的最有效的办法。

以攻制攻这一领导智慧,在战争中体现得最直观,其中以战止战就是对这一智慧的化用。

以战止战的意思是用战争去制止和消除战争。《商君书·画策》云:“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作为应变术,以战止战是指用进攻的手段来反击对手的进攻的一种策略。

以战止战是一种积极的应变术。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决不要采取完全消极的防御,而要从正面或侧面攻击敌人,甚至当敌人正在进攻我们的时候,也要这样做。”

公元996年5月,北宋叛军李继迁率万余人围攻灵州(宁夏灵武),北宋朝廷一面命灵州守将窦神通率众兵坚守城防,一面采取以战止战的策略,于9月兵分五路进击李继迁。五路兵马形成庞大的合围之势,约期会师于乌白池(宁夏盐池)。尽管五路进军未能按预期方案行动,但对制止李继迁对灵州的围攻起到了重要作用。次年2月,李继迁在形势逼迫下从灵州撤军。

1888年8月,明将徐达、常遇春等率军攻占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出都城,元朝即告灭亡。接着,明军乘势进军山西,清扫元军余部。这时,明将冯宗异、汤和率领军兵进入山西后,被元朝太原守将扩廓帖木儿打得大败,并且,扩廓帖木儿乘势率军出雁门关,经保安(河北涿鹿),准备夺下居庸关后,进袭北京。面对元军的咄咄攻势,明军有的将领认为应该退保北京。徐达在认真分析了敌我态势后,主张以攻制攻。他亲自率军进入山西,直捣太原。在进袭途中,夜袭元营获得成功,扩廓帖木儿落荒而逃,元军由此大乱,徐达乘胜攻取了太原。

以攻制攻在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运用。特别是面对恶势力的威胁时,不屈膝,不退缩,以攻制攻,是一个人的气节和操行的体现。

相传,明代海瑞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期间,当时的浙江总督是胡宗宪,乃当朝著名权相严嵩的党羽。有一次,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依仗自己是总督的公子,大耍威风,因嫌驿站的马匹不称心,供应不周到,便令手下奴仆将驿吏捆绑起来,倒着吊在树上。驿站的其他人员不知所措,慌忙跑到县衙向知县报告。海瑞闻讯后十分气愤,决心惩治一下这个恶棍。他带领衙役迅速来到驿站,只见众人围观,鲜衣华服的胡公子还在指手画脚地骂个不停。胡公子见到海瑞,便迎上来恶人先告状。然而,海瑞并不理会他,而是分开众人,径直走进驿站内室。进室后,海瑞一眼看见胡公子所携带的大小几十只箱子,都贴着总督府的封条。他立刻变了脸色,命人将箱子全部打开,只见里面装的都是沉甸甸的白银。海瑞指着箱子说道:“这狂徒真是可恶,竟敢冒充总督家的人,败坏总督大人的名声。上次总督来巡查时,再三布告地方不要铺张。可这狂徒带着这么多银子,怎么会是胡总督的儿子?一定是假冒的。要严加惩办!”接着,他命令差役将胡公子抓起来痛打一顿,并将其敲诈来的银两全部没收充公。事过之后,海瑞修书一封,连同胡公子一块儿送交胡宗宪,说此人冒充胡公子违反您关于驿费从简、体恤百姓的规定,败坏您的名声。胡宗宪见信后哭笑不得,气急败坏。但自己理屈,又怕海瑞真的把事情闹大,只好忍气吞声,不敢声张。海瑞以战止战,智斗恶少,表现了他不屈不挠、大智大勇的精神气质。

以攻制攻的策略是一步智招,也是一步险招,没有大无畏的勇气不行,没有机智应变的智慧也难以成事。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灭对手威风、长自己志气的目的。

2.对奸邪之徒不妨试试以毒攻毒的招法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的确是一种有效的感化手段,但前提条件是对方良心未泯或有心向善,否则,也只能是剃刀挑子一头热,甚至反为其害。对于善于逞奸耍滑的小人,领导者也应以变应变,以毒攻毒的手法逼其就范。

以毒攻毒的本意是用毒药来治疗毒疮等毒症,是医学上的一个术语。明·陶宗仪《辍耕录》二十九云:“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盖以毒攻毒也。”后来人们将以毒攻毒这个术语借用到社会生活中,比喻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来制服对手的策略。那些利用坏人惩治坏人,利用恶人制服恶人,以坏办法来对付坏办法等计谋,都可以称作以毒攻毒。

东汉安帝时,朝歌(河南汤阴西南)一带的土匪十分猖獗,曾攻占朝歌县城,杀死县令。州郡都拿他们没办法。虞诩接任朝歌县令后,先去谒见太守,要求太守给他自主的权力,让他放手行事,不要阻碍他制服土匪的计划。太守应允。于是虞诩向社会广泛招募壮士,包括善长攻击、劫掠的,能够伤人、偷盗的,不务正业的等,都予以招收。不日招得百余人,虞诩设酒席款待,并宣布赦免他们的全部劣行,听候调遣。按照虞诩的计划,这百余人混进了土匪之中,并及时向虞诩通报土匪的情况。当土匪出动打家劫舍时,虞诩组织官军事先设下埋伏,一举消灭了百余名土匪。后来又多次出击匪巢,土匪们被整得心惊肉跳,终于溃散。

以毒攻毒的基本要领是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身。用以毒攻毒之术制服奸贼、恶人、小人,有时往往能收到奇效。历史上权谋超群的女皇武则天,运用以毒攻毒谋略,借酷吏之手,为自己扫荡了政敌,又借用酷吏的头颅,洗清自身,缓和危机。酷吏周兴以善于制造“谋反”罪而著称。他草菅人命,残害无辜,杀人数千,恶贯满盈,朝野上下无不对他恨之入骨。正在他横行得意之时,有人告发他“谋反”,武则天令酷吏来俊臣审理周兴案。来俊臣同周兴一样,也是一个靠告密起家的酷吏,官拜左台御史中丞。来俊臣深知周兴老奸巨猾,诡计多端,难于招供,不好对付,便想出一计。他派人将周兴请至家中饮酒,席间,来俊臣说:“罪犯不肯认罪,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事容易,拿来一个大瓮,四周燃起炭火,把囚犯装入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于是叫人抬来一口大瓮,按照周兴说的办法,用炭火围住烧烤,然后站起身来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谋反,宫里命令叫我审讯老兄,请老兄入瓮吧!”周兴恍然大悟,惶恐不安,只好叩头认罪。来俊臣将周兴押至宫中,武则天看在为自己出过力的面子上,判处周兴流放岭南,然而,刚到半路,就被仇人杀死了。

以毒攻毒在领导者的日常生活应变中也可以运用。相传,张易在歙州做通判时,听说刺史宋匡业常常酗酒欺凌人,没有人敢碰他。张易决定治一治他。一次,张易去宋匡业家赴宴,事先张易已喝了一些酒,当宴席开始不久,张易就借机寻找宋匡业的一个小过失而大耍酒疯,先是用劲摔酒杯,推翻桌子,挥着衣襟,大喊大叫,接着厉声责骂宋匡业,一件件地数他的罪过。宋匡业顿时愕然,只是喃喃地说:“通判醉酒后使性子,真是势不可当。”张易骂完后,拂袖而去,宋匡业立即叫小吏搀扶张易上马。从此,宋匡业不敢再耍酒疯。

还有一个以毒攻毒解决朋友过结的实例。当然,这里的“毒”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毒”性,不过其中体现的以其矛攻其盾的智慧还是值得领导者玩味的。北宋大才子刘原父,与欧阳修是好友,刘原父晚年丧妻后,又续取了一位美艳少妇,招致人们一些闲语。欧阳修作为原父的好友,在这件事上理应不该说什么。然而,欧阳修恃才自傲,写了一首嘲讽原父的诗,曰:“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桃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原父得到诗后心里老大不高兴,想报复,又一直找不到机会。有一天,御史中丞王拱辰请客,欧阳修、刘原父均在座。席间,原父突然心生一计,说:“我有一个笑话,讲给诸位听,以助酒兴。从前,有一个学究训导学子,读书读到《毛诗》‘委蛇委蛇’处时,学子将‘蛇’字念成原音‘she’,学究责备说:‘蛇当读作姨字,不要再读错了。’学子牢记在心。第二天学子在去学堂的路上看乞丐玩蛇,迟误了上学的时间。学究问其迟到的原因,学子如实告诉先生,是观看乞丐玩蛇而耽误的。但是,这次学子把‘蛇’字读成了‘姨’音,因此,他对学究的回答就成了这样一句话:‘路遇有弄姨者,从众观之,先弄大姨,后弄小姨,是以来迟。”原父讲毕,含意深刻地看了看欧阳修,然后开怀大笑。欧阳修起初不解原父讲故事的用意,经原父一笑,马上明白原父是在嘲弄自己先娶了薛简肃公的大女儿,后又续娶了薛简肃公的小女儿这件事,立刻后悔先前不该嘲弄原父晚年娶少妇的事,不禁汗颜。

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不出手则已,出手就必攻其痒处和痛处,让他自食放“毒”的恶果。学会了这一招,领导者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误吃毒蟾蜍的段誉那样,能做到百毒不侵了。

3.领导者要有破釜沉舟的胆略

有了破釜沉舟的胆略,智计的妙用便能发挥到极致,而有时,胆略本身也成了智谋的有机成分。

釜是古时候烧饭用的大锅。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下决心干到底。《孙子·九地篇》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破釜沉舟是人们在危难面前使用的一种极端的应变策略。其极端之处在于,它用置自身于死地的方法,来激励士气,团结奋斗,共同求生。这种“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方法,对于既定目标的实现,往往起到极大的动力作用。

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运用破釜沉舟最出色的是项羽与秦军的河北之战。秦末,各地纷纷举兵反秦,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其列。项梁率领大军和项羽等人在山东、河南一带,连续击败秦军,打了好几个胜仗。可是,定陶一战,秦将章邯却将楚军打得大败,项梁也在此战役中战死。章邯击败楚军后,便渡过黄河北攻赵地。楚王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领楚军前去救赵。楚军开到安阳(山东曹县东南),停留不进,直等了46天。项羽忍耐不住,催宋义快快渡河,同赵军里应外合,打垮秦军。宋义迟迟不下命令。此时正值冬季,天气很冷,士兵们饥寒交加,而宋义只顾自己吃喝,项羽十分气愤。第二天清早去见宋义时,就在宋义营帐中将其杀死,还割下他的头,号令全军。将领们见项羽杀了上将军,个个惊惧,表示愿意服从其指挥。项羽报告给楚王,楚王即命项羽为上将军。于是,项羽立即行动,亲自率领全军渡河北上。过河以后,项羽命令将渡船全部凿沉,饭锅全部砸破,岸边的房屋也统统烧光,每人只发三天的粮食。项羽以此表示这一仗只有拼命、誓不后退的坚强决心。楚军一到前线,立即把秦军包围,截断了其运粮的后路。经过一场恶战,秦军被打得落花流水,这一战役胜利结束后,项羽召见各地援军的将领,他们都拜伏在项羽脚下。从此,项羽便成为抗秦队伍中的首领。

在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有些领导者也是以其破釜沉舟的胆略为自己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的。

在太平天国的攻势下,清军连吃败仗,这给清政府的统治者以不小的震动。面对皇帝的昏庸、官员的无能和政府的种种弊端,曾国藩冒着被降职、杀头的风险,于咸丰元年(1851年)四月上一疏《敬陈胜德三端预防流弊》,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目的就是要杜绝咸丰皇帝由于年轻而引发的骄矜之气和扭转朝野上下的“惟阿之风”。

奏疏中,他率直指出如要转移政治风气,培养有用人才,全在皇帝个人的态度。他认为皇帝的第一样“圣德”是敬慎。每当皇帝祭祀之时,“对越肃雍,跬步必谨。而寻常莅事,亦推求精到,此敬慎之美德也。而辨之不早,其流弊为琐碎,是不可不预防。”琐碎之弊病在于,见小而遗大,谨其所不必谨,而于国计之远大者,反略而不问。他批评咸丰皇帝苛于小节,疏于大计,对发往广西的人员安排不当。这对于当时自上而下的避重就轻,涂饰细行,以求容悦取宠的作风,不啻为无情的棒喝。

皇帝的第二样“圣德”是好古。皇帝于“百忙之中,养修精神阅览古籍;游艺之末亦法前贤,此好古之美德也。辨别不仔细,其弊徒尚文饰,亦不可不预防。”文饰之弊端,在于崇尚虚文而却不务实际。他直言咸丰皇帝徒尚虚文,不求实际。奏折说:“自去岁求言以来,岂无一二嘉谟至计,究其归宿,大抵皆以‘无庸议’三字了之。间有特被奖许者,手诏以褒倭仁,最终而疏之万里之外;优旨以答苏廷魁,最终而斥为乱道之流。是鲜察言之实意,只是装饰一下纳谏这张虚假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