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层领导艺术
15328700000022

第22章 中层领导正副职之间相处的艺术(2)

不为正职的“代理”

代理者,取代正职也。这种类型的中层副职,自恃其能,又“朝中有人”,或明于逆“正”而行,或暗于与“正”抗争,而“贪污受贿,滥施收买,用人唯亲,欺上压下”则是他们常用的手段,近年来被新闻媒体曝光的一些腐败分子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这样的副职。由于他们有“实力”,别人不敢惹,所以对正职不是“泡”而是“玩”,很有些“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味道。在有这种副职的班子里,“班长”也是“一言难尽”的。

8.3.2有所为时别越位

“有所为”也表现在很多方面,但最有价值的则在于:帮助正职少犯错误或不犯大错误,帮助正职多作正确而有效的决策。

以言谏“正”

危害的时候,就得郑重其事又讲究方式地给他“提个醒”。一次不听,来个“再次”及至“再而三”。谏非万能,“三谏”还不听,只好“让水覆舟”。不过,你已尽了力,日后他会对你有所感怀。多些这样的副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正职从“金字塔顶端”栽倒下来。

以行辅“正”

谐音一下,副职副职,就是“辅佐正职之职”。设副职,意在给正职添左右手,以便正职“左右逢源”。副职以行辅“正”,需得兼有参谋能力和操作能力。参谋能力集中地表现在帮助正职作出正确有效的决策,操作能力则突出地表现在把正职的正确有效决策执行得正确有效。果然如此,那就堪称“得力助手”。张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孔明辅佐刘备实现“三国鼎立”,周恩来等辅佐毛泽东把旧中国变为新中国,都值得副职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以德化“正”

同“以言谏正”比较起来,“以德化正”的层次更高,也更难“为”。一旦做到了,也就更难能可贵。根据“春风拂杨柳”的自然规律与“德高能感人”的社会经验,“以德化正”也并非是“蜀道之难”。重要的问题在于善“化”,其“化”有三:一是“不令而化”,叫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二是“明理而化”,叫做“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是“超常而化”,叫做“先让你反感,后让你反思”。孙悟空为了唐僧的安全,先给他“画地为牢”,并一再“请”他不可“越权”。但他莫名其妙,所以经不住白骨精一变再变的“诱骗”而差点被吃掉。在节骨眼上,孙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来个“三打白骨精”。可唐僧却以怨报德,不但滥念“紧箍咒”,而且立即“发文”将美猴王永远开除“徒籍”。个中见得,运用“超常而悔悟,而猪八戒不是又去把孙悟空请了回来吗?!”

不当为而为之,那是“越位”;当为而不为,则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因此,应慎重“定位”,好自“为”之,以示“名副其实”。至于合格不合格,那就要相信唯物论:你合格,人家说你不合格,你也是合格;你不合格,人家说你合格,你还是不合格。“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吃了“副职”这碗饭,最好就是这么办——有所不为有所为。

8.4中层副职领导要有行权之术

在一个实行正职负责制的中层领导班子内部,从总体上说,正职具有统辖全局的权力,而副职只有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权力;正职具有最终决策权,而副职只有决策参与权和执行权。副职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仅就部门内部而言,特别需要掌握行权的艺术,搞好同正职、其他副职等中层领导的关系。

8.4.1尊重、服从,求信任

一个部门的正职领导处于班子的核心地位。副职希望获得正职的信任,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正职,尤其是对于年龄比自己小的正职,更要注意这一点;副职希望获得正职的支持,就要在平时多向正职汇报工作,尤其是任务重、时间长的工作,要在适当的时候向正职汇报阶段性的进展情况,并及时提出存在的困难,以便早日研究解决。

同时,副职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副职要主动出力而不越位,出谋划策而不拍板。副职分管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工作,应该全力配合正职,落实正职作出的决策,求得正职的信任。同时,副职又要坚持原则。正职确实做得不对,比如决策严重脱离实际或者以权谋私,8.4.2谦虚、协作,求支持副职与副职之间,有时候免不了有利益冲突,比如政治荣誉的归属和经济收益的分配。这时候,副职就要谦虚,主动礼让,不要争功,更不要诿过。副职要主动征求其他副职对自己工作和作风上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主动给其他副职提出意见和建议,彼此真诚相待。至于职务的升迁,自有基层群众的意愿和上级领导安排,个人多虑大都徒劳无益。

一个副职只分管了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工作,但是,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又必然涉及其他方面或者其他科室,这就需要其他副职的配合和协作。常说的“分工不分家”,就是既要划分责任范围,又要互相合作。副职与副职之间,有时候又有责任轻重的冲突。这时候,副职要真诚协作,多做工作,多承担责任。这一次你帮助了我,下一次我必然会帮助你。所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8.4.3信任、分权,求信服

副职对下属要信任。我国古代有一句名言,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副职对下属充满信任,那么下属就会受到感动和激励,就会自觉维护副职的威信,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

副职对下属要再次分权。与正职相比较而言,副职的权力已经不算大了,于是多数副职就舍不得再向下面分权。其实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这种情形比较普遍,一个权力大的部门,正职自顾不暇,每个副职都能够轻易分到很大的权力,这个中层领导班子的成员往往皆大欢喜,彼此团结合作;而一个权力小的部门,有的正职觉得自己的权力已经相当小了,就舍不得给副职分权,这个班子的副职必然会有不满情绪,严重时一定的权力,那么下属也会有不满情绪。而且,下属就像在前线战斗一样,没有足够的动力,怎么能够顺利完成战斗任务呢?这不是争权夺利,这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怎么可能呢?

副职要与下属员工处好关系。正职具有人权、财权和事权的绝对优势,正职越过副职直接给下属员工布置工作、给予奖励,就自然而然地把副职架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副职和下属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副职就指挥不动下属了。因此,副职需要与下属搞好关系,遇到上述情况,副职还可以凭借同下属员工的良好关系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步履维艰地发挥作用,委曲求全地履行职责。

8.5中层副职领导要讲做人之本

中层副职能否有所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能否以健全的人格、高超的应变能力和在参谋佐助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自己开辟足够的用武之地。具体来讲,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8.5.1换位思考,泰然处之

民主决策是个博采众长、集体酝酿、集思广益的过程,但由于正职在一个部门承担着主要责任,思考问题往往全局性较强,因而决定了他在采取重大举措的时候具有对建议进行取舍的“特权”。中层副职由于受经历和经验所囿,提供的建议或设想不可避免地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被采纳或“放一放”是很正常的现象。作为副职,切不可以为这是正职的霸道、不民主,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以致产生反感情绪,闹不团结,而应来个“换位思考”,多从正职的位置考虑问题,充分理解正职的良好愿望。

圈子,既增长见识,又开阔心胸。

8.5.2把握角色,甘做配角

身处正职位的中层领导,其性格各有特点。有的性情谦逊,遇事喜欢向部属征求意见,反复商议;有的喜好自主,不大愿意别人指指点点;有的沉默寡言,凡事不思考成熟不轻易说出;有的性格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有什么事情和盘托出。在具有这些性格特点的正职中,最令副职难处的恐怕就是那种喜好自主类型的正职了。针对这种情况,副职一定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无能”,而要充分把握好分寸,努力当好配角。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不卑不亢,始终保持自己健康独立的人格,千万不要试图通过无原则的谦让来显现副职的“配合”,因为这只能引起正职对你的反感和轻视。正确的方法是在充分尊重正职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正职的工作安排,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默契的配合和不凡的工作成绩来赢得正职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身为中层副职,要充分认识到,正职喜欢自主也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在这种中层领导作风带动下,人心齐、效率高、意图明,副职肩上的责任相对减轻许多,但也往往给局外人造成一种“正强副弱”的印象。这时候,中层副职一定不要怕别人说自己“无能”,而要充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乐于做一个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8.5.3临辱不乱,心态平和

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的多面性。与副职相比,中层正职掌握着一个部门的决定权,即使有人对他们不满,也只能“腹诽”而不能发之于外。副职就不同了。虽说副职也是领导成员,但因为没有决定权,许多到一些人有意无意的轻慢、调侃或奚落。作为副职,一旦遇上这种事,一定要稳住自己,临辱不乱,以理智的态度化解矛盾。对那些背景复杂、一时弄不清的问题,要先来个冷处理,让时光冲淡你和部属间的不快。切忌斤斤计较,更不可陷入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无聊小事之中。不然的话,浪费了精力不说,还有可能对你造成不良影响,失去群众的信任。所以,聪明的副职应把这种事情看成是正常现象,要有面对那些曾经与自己过不去的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需要指出的是,这个“相逢一笑”,并非是要副职去做那种胆小、怕事、处处用笑脸取悦于人的“好好先生”,而是淡化个人恩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用不凡的工作业绩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

8.5.4避功就过,赢得人心

应该说,一个部门,如果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那是班子团结、决策正确的结果。但是,这里的主角是正职,副职尽管在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有时甚至是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毕竟不是一把手,而是一名执行决策的配角。如果在荣誉和赞扬面前抛头露面,争功劳抢头彩,有意无意地表白自己的能量,凸显自己的作用,不仅会引起正职的反感,而且会失去人心,在今后的工作中陷于被动的境地。因此,中层副职要有推功揽过的襟怀和自知之明,即使有上佳表现,也不要过于张扬,这样往往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