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不争权利的品质,集中体现在他与麦克阿瑟的关系上。马歇尔与麦克阿瑟在陆军中同事多年,并肩作战。麦克阿瑟通常带领大军,亲临战场,而马歇尔默默无闻在后方为他准备一切,然而麦克阿瑟却总是抱怨和指责马歇尔,二次大战中也不例外。相反马歇尔却从来不曾有过片言只语和一举一动表示不满,甚至遭到麦克阿瑟当面指责时,他也总是和颜悦色、心平气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马歇尔对麦克阿瑟说自己的坏话充耳不闻,仍然以国家利益为重,给麦克阿瑟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歇尔曾两度使麦克阿瑟免于被解除军衔。美国海军对这一骄横的将军非常不喜欢,总是想时机一到,剥夺亚太地区麦克阿瑟的指挥权。马歇尔却镇定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必须让麦克阿瑟担任这个职务,这纯粹是出于能力方面的考虑。”马歇尔曾经说过这样一些话:麦克阿瑟的做法和主张引起疑问、遭到反对的时候,我总是不顾一切支持他,他这个人个性鲜明、感情强烈……我始终为他出力。这并不是马歇尔在讨好麦克阿瑟,是因为他欣赏作为军人的麦克阿瑟领兵作战能力过人、筹谋指挥充满自信、身当大任举重若轻。马歇尔并不以自己的恩怨来评价一个将领,而是以他的作战能力为标准。作战能力低的,即使是他的老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降他的职,作战能力高的将军,即使对他蛮横无理,只要能打胜仗他也不会计较。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转机,同盟国决心在1944年组织远征军发动“霸王行动。”“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由谁出任为全世界所关注。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马歇尔。然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却为此事大伤脑筋。从感情上讲,如果不给马歇尔一个亲临前线统兵作战的机会就太不公平了。
1943年马上就过去了,罗斯福必须作出决定。12月的一天,他单刀直入地问马歇尔:“乔治,你愿意指挥‘霸王行动’还是愿意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我将完全尊重你本人的意见。”“总统先生,这个问题应由您来决定,不管您任命我担任什么职务,我都同样乐意。”“我仔细考虑了这个问题,决定你继续担任陆军参谋长,由艾森豪威尔指挥‘霸王行动。’”马歇尔毫无表情地接受了总统的决定。决定一经宣布,陆军部长史汀生惊呆了,因为只有他知道做了一辈子参谋军官的马歇尔“珍藏在内心深处高于一切的秘密愿望,就是指挥盟国远征军。”只要马歇尔向总统稍微暗示一下,其愿望便能得到满足。然而为了国家利益,马歇尔没有这样做。
低调使马歇尔获得了更多人的尊敬,他个人的光辉虽然被掩在了幕后,但他却给美国的历史留下了一路铿镪有力的跫音。
4.收敛起自己的过分言行
在言行上趾高气扬、放浪不羁历来是做人的大忌。而低调做人正好可以收敛自己的过分言行。社会上有一些人喜欢说大话、吹牛皮、翘尾巴、抖精神、摆架子、耍威风,张扬卖弄,神气十足,到头来只能淹没在别人鄙夷的目光中,他们不管显达也罢,落魄也罢,都可能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挫折,承受更多的社会心理的龃龉和舆论的轻蔑。所以,只有学会低调做人,才能为自己营造出更温馨的生存空间和更融洽的人际环境。
收敛起自己的出格语言
社会要求人们在说话的时候讲究平易、和善,多一些关爱、谦虚和随和,少一些教训、责难和讥讽。
林肯总统喜欢走出办公室,到民众中去。而他在白宫的办公室,门总是开着,任何人想进来谈谈都受欢迎,他不管多忙也要接见来访者。
林肯总统不愿意在他和民众之间拉开距离。这使保卫工作颇不好做。他也常抱怨那些忠心地执行职责的保卫人员:“让民众知道我不怕到他们当中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他先这样说,接着就开始躲避他的卫兵或命令他们回到陆军部去。他不愿意成为白宫办公室的囚徒。他保持着最高行政官所不寻常的灵活性。
1861年,林肯在白宫外面度过的时间要比在白宫多。他常常不顾总统礼节,在内阁部长正在主持会议时闯进去。他不愿坐在白宫,当他无法从白宫脱身时,他打开白宫办公室的门,让政府官员、商人、普通市民们沿着行政官邸的围墙排着队去见他。林肯很少拒绝人,甚至对有的人还鼓励他们来访。1863年,林肯写信给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公民:“对来见我的人们我一般不拒绝见他们;如果你来的话,我也许会见你的。”他曾说:“告诉你,我把这种接见叫做我的‘民意浴’——-因为我很少有时间去读报纸,所以用这种方法搜集民意;虽然民众意见并不是时时处处令人愉快,但总的来说,其效果还是具有新意、令人鼓舞的。”林肯说“民意浴”,缩短了他与下属与人民的距离,加深了彼此的感情,激发了人民参与国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民利国。
古今中外,大凡有高深修养的人士无不如此,当成就了事业之后,更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决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左武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由上可见,低调做人该是何等重要。
收敛起自己的出格行为
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力求在现实生活中摒弃那些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指手画脚的行为,大家都知道“格物致知”一词,其能格物者,亦必能致知;能致知者,亦必能格物。就是说,万事万物都自有其格,社会行为亦自有其格,出乎其格者便有失于人们的认识规则和心理认同理念,这当然是很深的哲学问题。而低调做人则正是对人生哲学的活学活用。
汉元光五年,信奉儒家学说的汉武帝征召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年已70多岁的川人公孙弘的策文被汉武帝欣赏,提名为对策第一。汉武帝刚即位时也曾征召贤良文学士,那时公孙弘才60岁,以贤良征为博士。后来,他奉命出使匈奴,回来向汉武帝汇报情况,因不合皇上意图,引起皇上发怒,他只好称病回归故乡。这次他荣幸地获得对策第一,重新进入京都大门,就思量着要吸取上次教训,凡事必须保持低调些才好。
从此,公孙弘上朝开会,从来没有发生过与皇上意见不一致时当面庭争的情况。凡事都顺着汉武帝的意思,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汉武帝认为他谨慎淳厚,又熟习文法和官场事务,一年不到,就提拔他为左内史。
有一次,公孙弘因事上朝奏报,他的意见和主爵都尉汲黯一致,两人商量好要坚持共同的主张。谁知当汉武帝升殿,邀集群臣议论时,公孙弘竟推翻自己先前的主张,提出由皇上自己拿主意。汲黯顿时十分恼怒,当廷责问公孙弘说:“我听说齐国人大多狡诈而无情义,你开始时与我持一致意见,现在却背弃刚才的意见,岂不是太不忠诚了吗?”汉武帝问公孙弘说:“你有没有食言?”公孙弘谢罪说:“如果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忠诚;如果不了解臣的为人,便会说臣不忠诚!”汉武帝倒也十分同意公孙弘的说法。左右幸臣每次诋毁公孙弘,皇上都宽厚地为他开脱,几年后提拔他为御史大夫。
公孙弘平时是个谈笑风生、博学多闻之人。他常常说:“君主常犯的错误往往是不虚心纳言,臣子常犯的错误是生活奢侈不节俭。”公孙弘在皇上眼中是个谨慎淳厚的臣子,但有些大臣却以为他是个伪君子。有一次,主爵都尉汲黯听说公孙弘生活节俭,晚上睡觉盖的是布被,便入宫向汉武帝进言说:“公孙弘居于三公之位,俸禄这么多,但是他睡觉盖布被,这是假装节俭,这样做岂不是为了欺世盗名吗?”汉武帝马上召见公孙弘,问他说:“有没有盖布被之事?”公孙弘谢罪说:“有此事。现在汲黯是九卿之中与臣最友好的朋友,然而他今日当廷责备我,这正好说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居三公而盖布被,诚然是用欺诈手段来沽名钓誉。臣听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时,市租都归于国库,齐国由此而称霸;到晏婴任齐景公的丞相时从来不吃肉,妾不穿丝帛做的衣服,齐国得到治理。今日臣虽然身居御史大夫之位,但睡觉却盖布被,这无非是说与小官吏没什么两样,怪不得汲黯颇有微议,说臣沽名钓誉。况且陛下若不遇到汲黯,还听不到这样的议论呢!”汉武帝听公孙弘满口认错,更加觉得他是个凡事退让的谦谦君子,因此更加信任他。元狩五年,汉武帝免去薛泽的丞相之位,由公孙弘继任。汉朝通常都是列侯才能拜为丞相,而公孙弘却没有爵位,于是,皇上又下诏封他为平津侯。
公孙弘拜为丞相后,名重一时。当时,汉武帝正想建功立业,多次征召贤良之士。公孙弘便在丞相府开办了各种客馆,开放东阁迎接各地来的贤人。每次会见宾客,他都格外谦让恭敬。有一次,他的老朋友高贺前来进谒,公孙弘接待了他,而且,留他在丞相府邸住宿。不过每顿饭只吃一种肉菜,饭也比较粗糙,睡觉只让他盖布被。高贺还以为公孙弘故意怠慢他,到侍者那里一打听,原来公孙弘自己的饮食服饰同样如此简朴。公孙弘的俸禄很多,但由于许多宾客朋友的衣食都仰仗于他,因此家里并没有多余的财产。
公孙弘活到八十岁,在丞相位上去世。以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嫠相继成为丞相。从李蔡到石庆,丞相府的客馆都形同虚设,到公孙贺、刘屈嫠任丞相时,原来的客馆都被人误认为是马厩车库了。这些人中只有石庆在丞相位上去世,其他人都遭到诛杀。看来,公孙弘不肯廷争,取容当世也是一种不得已的处世方法。而他身居相位,能做到厉行节约,布被粗饭,却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现在有一些成功人士在官场上和商场上很老到,但在“自我保全”上却不够成熟,高级饭店、豪华轿车、漂亮女人成了他们的“日常消费”,社交上讲究排场,花销阔绰,非常张扬。这显然不是一种理智的处世态度,要知道花开总有花落时,花落还有车辗过,何必让自己的行为招摇于众目之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