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掌握批评的原则
现实中,批评毕竟不如表扬让人愿意接受,因此主管对批评的运用要更加慎重,掌握几点重要的原则,以免使批评出现负面效应。
(1)出发点和动机必须正确
批评是说服人的一种方式,是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更好地工作。因此,批评的目的不是为了整人,不是为了发泄个人情绪,也不是为了把对方压垮。部门主管在实施批评的过程中必须首先遵循"团结——-批评——-团结"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实践证明,部门主管对下属的批评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核心和关键是出发点是否正确,动机是否纯正。如果是从成见出发,即使批评的内容正确,也往往不为下级所接受。同样,部门主管在批评下级时,不能厚此薄彼,而要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公道正派,实事求是,坚持批评面前人人平等。
(2)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批评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一定要抓住对方错误的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主观臆断、想当然,更不能听信谗言,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无中生有。不痛不痒的批评,点不到痛处的批评,含糊其辞的批评,莫名其妙的批评,是不会令人心服口服的。因此,部门主管在实施批评之前,一定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症结,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作具体的分析,分清哪些是主观因素,哪些是客观因素,然后再进行批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批评的公正性,做到有的放矢,收到应有的效果。
(3)要分清场合,选择最佳的批评路径
批评的场合非常重要,一般不要当众批评,否则会增加被批评者的心理负担,影响他们在同事面前的威信,增加他们以后开展工作的难度。有些批评需要当面或在公众场合进行,必须事先做好对方的工作,或以后作适当的解释。如果两位下级心存芥蒂,情绪对立,就不能当着这个批评那个,这样容易使一方认为上级是在支持自己,而另一方则认为上级是在贬低自己,以致激化双方矛盾。选择最佳批评时机,是批评中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取得良好批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或习惯性错误,要及时对当事人提出批评,这样可以避免问题复杂化,同时当事人记忆犹新,也便于总结和改正。同时,还要处理好"时间差"的问题,能及时提出来的要及时提出来,不宜立即提出来的,可先"挂起来",往后拖一拖,实行"冷处理",等到开民主生活会的时候,或者班子考察、年终总结的时候,再提出忠告,这样也便于对方接受。当然,有些批评是必须在公众场合下进行的,背后批评或私下批评效果反而不好。
(4)要区分对象,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
主管对下级的缺点和错误给予批评指正是完全必要的,但批评时一定要区分对象,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批评的效果。例如:对于脾气暴躁、性格内向、好钻牛角尖、爱发牢骚的人,宜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坦率直爽、性格开朗、知错就改、谦逊豁达的人,宜采用一针见血的直接式批评;对于固执己见,自尊心、虚荣心、依赖心理、试探心理都比较强的人,宜采取渐进性的梯次式批评;对于争强好胜、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接受能力强的人,宜采用提示性的批评;对于员工所犯错误与领导布置工作要求过高、脱离实际、指导不力有关时,宜采取自责式批评,在自我批评的同时,达到教育别人的目的。除此之外,批评的方式还有很多,诸如:先扬后抑的褒贬兼容式批评,参照性的对比衬托式批评,沉默性的"冷处理"式批评,等等,都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式。对于这些方式,我们要结合实际,区分不同对象,加以灵活运用,切不可机械地照搬照抄。
(5)要把握分寸,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部门主管对于下属的批评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还有量的规定性,是质和量的统一。一旦批评超出了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超出了某个"临界点",那么批评就会走向反面,起到相反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的需要,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爱护,哪怕是犯了错误的同志也同样如此。作为一名部门主管,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落伍者,而要改变落伍者的态度,批评固然不可少,但批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批评让对方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这需要部门主管具有宽广的胸怀,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通过真诚和理解去温暖被批评者的心灵,用爱护和体贴去换取被批评者的信任。同时,批评的语言要讲究分寸,要有"温度",要拉近与被批评者的距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真正富有感染力、穿透力的批评,不是伤害被批评者心灵的"刑具",也不是为了让对方显得尴尬和无地自容,而是要更好地借助感情的力量,使批评的语言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因素,顺利地进入被批评者的心灵之中,使其自觉自愿地接受,从而达到改正错误、克服缺点的目的。
2.选准批评的最佳时机
部门主管在开展批评时,除了要把握批评的准确性和运用恰当的方法外,还应注意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情绪对工作、生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良的心理情绪则对工作、生活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批评者的思想情绪、被批评者的心理素质,以及批评时所处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批评的实施。因此,选准时机开展批评,能提高批评的效果。
(1)选择批评对象心理适应的最佳时机
下属有了过失后,必然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有的恐惧,害怕被他人特别是被主管发现;有的后悔,想法寻求弥补的途径;也有的会产生愤懑对抗心理,企图报复,等等。对下属的失误或不良行为进行批评,应选择下属处于良好心理状态之时。一般地说,在下属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定的认识,有接受批评的愿望时实施批评,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若在下属害怕问题暴露时而当众把问题捅出来,很可能会产生负效应,甚至带来其他问题。
(2)选择批评者情绪适应的最佳时机
下属出了问题,特别是影响到本单位声誉的问题,主管难免出现气愤、急躁情绪,有的甚至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一顿,出出气再说。在实施批评之前,主管应自我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境处于最佳状态。一是要把"火"压一压,让心情缓和一些,防止向下属发泄怒气;二是不要急于批评,静下心来把问题搞清楚,防止说错话,批评过头;三是不要怕影响自己和本单位的威信,要把心胸放宽一些。单纯的"怕出丑"容易给当事者以不良的心理暗示。
(3)选择环境适应的最佳时机
批评对象的思想基础、个性心理以及问题的性质不同,选择批评的环境也应有所不同。如果场合选择不当,会适得其反。正确的选择应当是:属工作失误上的问题可在会上批评,让大家共同吸取教训;属思想意识上的问题可在会下批评,特别是那些小偷小摸、迟到早退的事,应在小范围内教育处理;属个别的问题要个别批评,单个帮助教育;属倾向性的问题要公开批评,特别是对那些已形成不良风气的问题,更应在公开的场合批评,让大家警醒;属性质严重的问题要在全体人员大会上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影响大、后果严重的问题,要利用干部、职工大会批评教育;属一般性的问题可在小会上批评,不宜随意扩大范围。
3.批评的方法
(1)批评同级:宜义正辞和,忌"声色俱厉"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同级之间,彼此的职责和地位相等,相互之间没有统属关系,在进行批评时,往往容易使被批评者产生"越界干涉"、"出风头"、"多管闲事"、"故意找茬"等误解,严重者可能发生争执甚至反过来开展人身攻击。因此,在对同级部门主管开展批评时,除了要态度诚恳、分寸适度外,既要有理有据,客观公正,更要和颜悦色,善于用平和的语气、中听的措辞,消除对方对批评本能的反感,让被批评者比较乐意地听取批评意见。宜采取商讨、双向交流的方式,一般可用"我想"、"我觉得"、"我个人认为"等语气来向被批评者表明其批评意见纯是个人的看法,绝非是绝对真理,使被批评者感到你是为了协调工作,而不是为了贬低人,这样才容易使对方接受。"声色俱厉"、"义正辞严"、"脸红脖子粗"往往达不到批评的目的。切忌用"你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我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等等语言。用责备、埋怨、嘲笑、威逼、质问等语气来批评人,只会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心,加深相互间的隔膜,徒劳而无益。
(2)批评领导:宜间接委婉,忌"大张旗鼓"
再高明的领导也会犯错误,如部门主管发现上级领导在管理工作上或行事习惯上存在着毛病,也可理直气壮的提出批评,但领导毕竟影响重大,对领导的批评更应注意方式方法。
如果大张旗鼓地批评领导就会触犯其威信和尊严,十有八九是要碰壁的,因此,批评领导,宜用"商讨式"、"启发式"、"迂回式"的语言,切忌用"响鼓重锤"。只要主管能用恰如其分的批评方式,让领导认识到错误,他就会心服口服的接受批评。
(3)批评下级:宜循循善诱,忌"电闪雷鸣"
批评下属,指出其错误,是主管的权利,更是一种责任,下级接受上级的批评是必须遵守的组织原则。但是部门主管批评下级时,也要注意方法,讲究艺术,不能无视下级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否则,不仅难以收到积极效果,而且还会影响领导形象,更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关系。一般来说,下属对上级主管的批评总是相当敏感的,尤其关注"弦外之音"是否含有极度不信任的威胁意味。对于主管来说,通常情况下,对下属的错误容易产生恼火、厌恶的感情,如果不注意控制感情,要么就会对下属横眉冷对,劈头盖脸,大发雷霆,要么讽刺挖苦,要么表现出"不冷不热"的大度,使主管原本不折不扣的关心和爱护的"忠言"因为态度、措词、语言欠斟酌而变了味、走了调,使下属感到批评含有极度不信任的意味,从而产生反感、逃避情绪。"以理服人,威信自生;以势压人,无威无信"。因此,主管在批评下属时,应该是说服而不是压服,应该是鼓励而不是威胁,应该是尊重而不是鄙视,应该是循循善诱而不是"电闪雷鸣",要善于从正面肯定并欣赏下属为完成工作所付出的努力,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让下属首先从自己那里获得安慰和自信,进而指出他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如果一味刺耳地批评不仅会挫伤下属的自尊心,也会在其他员工中产生不利的影响,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作为主管要特别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