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部门主管手册
15327800000018

第18章 部门主管的能力构成(13)

部门主管参与上级领导的决策过程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主动提出工作建议;二是对处理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意见;三是上级领导确定目标后,提出可供选择的具体实施方案;四是决策形成后,在试点或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提出修正决策和方案的意见等。这些形式充分反映出部门主管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这些参谋咨询意见,上级领导所做出的任何决策方案都将难以达到科学、可行和优化。

部门主管是通过发挥参谋咨询的作用来参与上级决策过程的,这就要求部门主管必须具有相应的参谋咨询能力。

一参与要积极慎重

作为部门主管,对于上级要进行的决策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并慎重地提出参考意见,这种参谋、助手的作用,是部门主管做好工作不可缺少的。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部门主管善于给上级领导出谋划策,上级领导也会乐于倾听他的意见。有的部门主管则敷衍、应酬地"参谋"一通,有的甚至不负责任地向上级提出一些虚假信息,以误导领导决策,这种情况是要坚决杜绝的。

1.参谋大事,不干扰主题

给上级领导出主意、提建议,要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大事,着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不要事无巨细,用成堆的无足轻重的小事、琐事乱了上级领导的"章程"。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当时的中心工作,搞好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信息,总结推广经验,及时给领导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这样的"参谋",才是合格的主管所为。

2.把握分寸,不要勉强领导

给上级领导出主意、提建议,也要因人而异,特别对于水平高、能力强的领导,你在出主意时,一般应"宜精不宜细",说个大概意思,不要怕上级领导听不懂。而对于新任职的上级领导或能力较弱的上级领导,则可以说得细一些,必要时可把背景情况和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以加深上级领导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不论给什么样的领导出主意、提建议,都要掌握好分寸。凡事皆有个"度",作为部属,既不要为了让上级领导接受你的主意和建议而言词激烈,言过其实;也不要为上级领导不采纳你的正确意见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因为,部门主管的主意和建议是为上级领导决策服务的,上级领导采纳与否,这完全是上级领导的事,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

作为部门主管,你的参谋作用发挥得好,毫无疑问会加深上级领导对你的认识,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与友谊,你工作起来一定会感到得心应手。相反,你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好,上级领导也会透过一件事情"看透"你,逐渐增加对你的不信任感,日久天长,你就可能被调换岗位,远离"决策圈"。因此,必须慎重为之。

3.勤勉多思,不要粗心大意

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资料要准确详实,要有第一手调查材料,此外,参考资料应对领导决策有帮助,有参考价值,这就是需要每个主管在调取资料前做到:

(1)脑要勤

要按照上级领导的意图和中心工作,主动用脑思考问题。平时,脑子里要多装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个问题。这样,日久天长,养成"多思"的习惯,就能有效地克服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等毛病。要及时将思考所得汇报给上级领导,特别是好的建议和意见要毫无保留地给上级领导,进而变成上级领导的思想并付诸实施。这样的建议才有意义。

(2)嘴要勤

要多向周围人请教,特别要多向上级领导请示报告,以便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与支持。嘴勤不等于喋喋不休,说个没完,问个不停。要注意把握分寸,哪些该汇报,什么时候汇报,都要事先考虑好。

(3)腿要勤

要尽可能多地到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千万不要用"工作忙,走不开"之类的理由来搪塞,从而失去沟通和交往的机会。必要时,一个人也要到基层去,到第一线去调查研究,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你才能当好领导的一流参谋。

二参谋的技巧

一个好的部门主管,不仅表现为服务领导,努力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也表现为善当助手和参谋,会给上级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尤其是当上级领导的决策、指示不符合客观实际甚至出现错误时,能够通过部门主管的努力,使上级领导改变初衷。要做到这点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主管领导不会轻易就按照你的说法去做,所以,要当好参谋,就需要一定的参谋技巧。比如,古人"谏"的艺术就值得学习,"谏",旧时指规劝帝王、将相改正错误。部属要敢于和善于给领导"进谏",这是维护企业或部门利益,对事业、领导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对部门主管的"进谏"是持欢迎态度的。但作为部门主管,应尽量讲究"进谏"的艺术,使上级领导乐于接受你的"谏言"。

1.把意见变成问题提出来

当你认为上级领导的决策、指示不正确时,一般不要直接反对,更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上级领导的决策、指示。你可以将意见变通成问题,当面向上级领导提出来。在提问题时,要一并将可能产生的后果阐述清楚,特别对于上级领导事先没有掌握的情况和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要"借题发挥",以期动摇上级领导的决心,最终改变主意。即使提些问题,也要把握越少越好,越精越好的尺度,时刻记住牵牛鼻子,抓关键问题突出重点,在最要害问题上作文章。把意见变通成问题向上级领导提出来,还要十分注意表达的语气和分寸,要让上级领导觉得你是真诚善意的,不能因为你表达不当,而使上级领导者觉得你"耍花招",变着法子对付他,如果那样,就有害无益了。

2.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专人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斩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处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于是,晏子便对着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

"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儿而杀人,这是你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条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这个故事就是下级迂回地批评领导,表达反对性意见,并被领导心悦诚服地接受的很好的一个例证。很明显,晏子是反对景公重鸟轻人的,但他看到景公正处于气头上,直谏反而不妙,于是就采取了以退为进、以迂为直的方法来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齐景公得以领悟其中的利害关系和是非曲直,达到了既救烛邹之命,又得以说服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触犯景公,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领导者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的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贲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做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映。

自然,对于许多领导者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做出过激的反应。而且,许多领导者还是有一定胸怀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领导者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入了权力的因素,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者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者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者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了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是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的。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么会使领导者不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者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所在吧!

原因其实很简单,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或转移焦点,从而减少领导者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地考虑你的意见,不敢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有些问题可以不必采用直接批评的方法,相反,采用间接的方法来指出问题,有时效果反而会更好。

其实,领导者也是很普通的人,通过迂回的办法去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并力求使领导者改变主张,仍然是十分奏效的方法。你无须过多的言辞、无须撕破脸面,更无须牺牲自己,就可以说服领导者,接受你的意见。

3.备选多套方案

这种方法也是不直接反对上级领导的决策,而是通过实际调研,拿出几套优劣不同的方案,供上级领导从中选择。在提供多个方案时,要详细列出每个方案的优劣。对上级领导认可的但又实在是效果不佳的方案,要尽量把新情况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把利害关系讲清楚,供领导者重新考虑原先方案的正确性。对隐含你主张和建议的方案,要尽量陈述得客观些、严谨些。要将你的论据有条理地逐一呈现在上级领导面前,以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无论是哪一套方案,都要阐明其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要知道,往往哪一种方案优缺点阐述得越完整越透彻,被上级领导采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