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元朝人游高棉
在去吴哥窟之前,我一直在读一本中国人写的吴哥旅行指南。这本旅行指南虽然内容少了一些,却比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或者《罗浮旅游指南》(Rough Guide)有趣,不仅介绍了吴哥的地理和景点,还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当地人的生活和习俗,甚至还被翻译成了外文进行专门的研究。
更为难得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13世纪的中国人,但他写的内容即便到了现在仍然不过时,游客可以拿着这本书游览吴哥遗迹,还可以了解近千年前的风土人情。这位穿越了时间的作者叫周达观,他生活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
周达观,字草庭,浙江温州人。如同古代吴哥的社会风俗主要由他的记载才为现代所知一样,现代人记住周达观,也主要是因为他的著作《真腊风土记》,实际上,除了这本书,历史上没有太多关于周达观的记载。
元朝的蒙古人虽然没有占领东南亚,然而对于这个地区的冲击却影响深远,不管是越南、占婆,还是吴哥、蒲甘,莫不由于元朝的入侵和威胁形成了一股民族势力,并借助抵抗元朝而凝聚成整体。甚至可以说,东南亚民族的文艺复兴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由于蒙古人无法通过武力征服高棉,他们采取了另外的手法:用武力作胁迫,用谈判作手段。元朝的目的是通过谈判获得宗主权,只要对方愿意进贡,那么就假装它们已经属于自己了。到了明朝,这样的进贡规矩更是发展到了最高峰,皇帝千方百计鼓励外国人前来进贡,只要对方肯来,皇帝会拿出价值更高的物品返还(赏赐)给对方,于是,所谓的进贡团实际上成了贸易团队,一方获得了名分,而另一方获得了实惠。
在周达观之前,蒙古人向吴哥派遣了一个千户长和一个万户长,但是两人一去不返,不知是被害,还是病死了。
公元1296年,周达观接受了朝廷的命令扬帆出海,前往吴哥的土地,历时一年半,对吴哥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真腊风土记》,其中详细记载了吴哥的建筑、风俗和政治,成了一部独一无二的旅行指南。
在周达观到达的时候,虽然他仍然把柬埔寨称为真腊,但根据现在历史学家的划分,此时的柬埔寨已经进入了吴哥时期。
至于真腊如何变成吴哥,最接近的叙述来自于阿拉伯人。
由于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贸易联系,阿拉伯的商人们很早就曾经到达过东南亚。一位叫作艾布·赛德·哈桑(Abu Zayd Hassan)的人写了一则故事,这则故事来自于一位去过东南亚的商人的道听途说。据说,在公元8世纪末,正是位于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室利佛逝王国最兴盛的时候,真腊国王摩希婆提跋摩一时心血来潮,表示希望看到室利佛逝国王摩诃罗阇的脑袋,再把它盛到盘子里。消息传到了室利佛逝国王的耳朵里,他立即对真腊发起了进攻,抓住了倒霉的真腊国王,砍掉了他的脑袋,装在了坛子里。就这样,真腊灭亡了。
一位叫作阇耶跋摩的人被室利佛逝国王带到了爪哇,过上了客居的生活,当他回到柬埔寨之后,立即扯起了反对室利佛逝的大旗,并取得了成功。反叛者也因此成为国王阇耶跋摩二世,吴哥王朝的开国君主。
阇耶跋摩二世宣告独立时,他把首都定在了三波坡雷古,但随后,他决定把都城迁往洞里萨湖(金边湖)的附近,于是,吴哥和它的周围成了吴哥王朝的中心。在阇耶跋摩二世时代,还没有现在的吴哥城和吴哥窟,据说他选择的都城在距离现在吴哥窟东北40公里的荔枝山上,后来又迁到了暹粒以东13公里的罗洛,形成了如今的罗洛建筑群。
直到200多年后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时代,才开始兴建最为宏伟的建筑吴哥窟(小吴哥),他的时代也是吴哥王朝的最高峰。然而,苏利耶跋摩二世末年,这位好大喜功的国王却对占婆发起了一次灾难性的远征,之后,占婆掠夺了吴哥。
但占婆的占领是短暂的,阇耶跋摩七世赶走了占婆,成为柬埔寨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国王。这个国王建造了著名的吴哥城,也就是大吴哥,并修建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寺庙。只是,谁也没有想到,阇耶跋摩七世的辉煌已是回光返照,这位伟大国王的建筑作品彻底毁掉了帝国的财力,使得资源分配到了浩大的工程之中,以至于吴哥的经济和社会彻底衰落了。
周达观到来的时候,吴哥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正因为如此,那些辉煌的作品都已经完工,周达观看到的吴哥已经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吴哥很相似了。
那个时代,除了这位元朝的使臣之外,还有一批中国人在吴哥做生意,当地人把这些人称为“唐人”。通过一年多的观察,加之在唐人群体中四处打听,周达观的书将一个真实的吴哥反映给了我们。
对于一个读者来说,感受最深的,也许是吴哥王权的威严。周达观向我们描述了国王出行时的情况:
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执巨烛,自成一队,虽白日亦点烛。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又有宫女,手执标枪、标牌为内兵,又成一队。又有羊车、鹿车、马车,皆以金为饰。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远望红凉伞不计其数。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妻妾,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余。其后则是国主,立于象上,手持金剑,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余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
若游近处,止用金轿子,皆以宫女抬之。大凡出入,必迎小金塔金佛在其前,观者皆当跪地顶礼,名为三罢。不然,则为貌视者所擒,不虚释也。
对于吴哥的等级制度,周达观也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比如,在讲到吴哥的建筑时,他不吝笔墨地叙述了国王宫殿的奢华,然而,国君以下的房屋却显得简陋无比,甚至大臣的房屋也不允许全部使用瓦片,而寻常百姓人家更是片瓦不留。
……如国戚大臣等屋,制度广袤,与常人家迥别;周围皆用草盖,独家庙及正寝二处许用瓦。亦各随其官之等级,以为屋室广狭之制。其下如百姓之家止草盖,瓦片不敢上屋。其广狭虽随家之贫富,然终不敢傚府第制度也。
在服饰上,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自国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禓,止以布围腰。出入则加以大布一条,缠于小布之上。布甚有等级。国王所打之布,有直金三四两者,极其华丽精美。其国中虽自织布,暹罗及占城皆有来者,往往以来自西洋者为上,以其精巧而细様故。
人惟国主可打纯花布。头戴金冠子,如金刚头上所戴者;或有时不戴冠,但以线穿香花,如茉莉之类,周匝于髻间。顶上戴大珍珠三斤许。手足及诸指上皆带金镯,指环上皆嵌猫儿眼睛石。其下跣足,足下及手掌皆以红药染赤色。出则手持金剑。
百姓间惟妇女可染手足掌,男子不敢也。大臣国戚可打踈花布,惟官人可打两头画布;百姓间惟妇人可打之。新唐人(指中国居住在柬埔寨的人)虽打两头花布,人亦不敢罪之,以其“暗丁八杀”故也。暗丁八杀,不识体例也。
从周达观的描述来看,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集权制国家。
这样的国家有一个特点,禁忌会非常多。比如,在中国,黄色的物品被认为是皇室的象征,民间禁止使用;而吴哥的禁忌远多于中国,因其集权的程度比中国更高。
另外,在东南亚,鲜花的消耗量始终很大,也可以从上面的文字中找到痕迹。当读到妇女用鲜花串装饰自己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越南胡志明市(西贡)购买花串别在头上的老妇人,以及泰国曼谷那巨大的鲜花集市。反而是柬埔寨地区由于贫穷,鲜花的销售并不多。但总的来说,整个东南亚仍然是最喜欢用鲜花的地方。
在柬埔寨所有的风俗中,最令周达观感到有趣的是一种破处的仪式。由于受孔孟儒教和程朱理学的影响,汉地对处女看得非常之重。汉地的周达观来到吴哥,却发现这里的妇女不仅不看重结婚时是否处女,还刻意要在女孩小时候,找来僧道把她的处女膜刺破。
富室之女自七岁至九岁,至贫之家则止于十一岁,必命僧道去其童身,名曰阵毯。
盖官司每岁于中国四月内,择一日颁行本国应有养女当阵毯之家,先行申报官司。官司先给巨烛一条,烛间刻画一处,约以是夜遇昏点烛,至刻画处,则为阵毯时候矣。先期一月或半月或十日,父母必择一僧或一道,随其何处寺观,往往亦自有主顾。向上好僧,皆为管户富室所先,贫者亦不暇择也。官富之家,馈以酒米、布帛、槟榔、银器之类,至有一百担者,该直中国白金二三百两之物。少者或三四十担,或一二十担,随家丰俭。所以贫人之家至十一岁而始行事者,为难办此物耳。亦有舍钱与贫女阵毯者,谓之做好事。盖一岁之中,一僧止可御一女,僧既允受,更不他许。
是夜,大设饮食鼓乐,会亲邻。门外缚一高棚,装塑泥人泥兽之属于其上,或十余,或止三四枚,贫家则无之。各按故事,凡七日而始撤。既昏,以轿伞鼓乐迎此僧而归。以彩帛结二亭子,一则坐女于其中,一则坐僧于其中,不晓其口说何语。鼓乐之声喧阗,是夜不禁犯夜。闻至期与女俱入房,亲以手去其童,纳之酒中。或谓父母亲邻各点于额上,或谓俱尝以口,或谓僧与女交媾之事,或谓无此。但不容唐人见之,所以莫知其的。至天将明时,则又以轿伞鼓乐送僧去。后当以布帛之类与僧赎身。否则此女终为此僧所有,不可得而他适也。余所见者,大德丁酉之四月初六夜也。
前此父母必与女同寝,此后则斥于房外,任其所之,无复约束提防之矣。至若嫁娶,则虽有纳币之礼,不过苟简从事。多有先奸而后娶者,其风俗既不以为耻,亦不以为怪也。阵毯之夜,一巷中或至十余家。城中迎僧道者,交错于途路间,鼓乐之声无处无之。
从三波坡雷古骑行回到磅同的第二天,我搭了一辆当地的汽车到了暹粒,暹粒是游客们拜访吴哥的大本营,这里住宿便宜,生活设施便利,在整个柬埔寨首屈一指。
参观吴哥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租自行车自己游览,第二种则是当地人在摩托车后面挂一个斗,像是个小型的三轮车(实际上是四轮,车斗两个,摩托车两个),最多可以坐四个游客。
刚刚在磅同骑行了60公里的我信心爆棚,决定骑自行车游览。吴哥的遗址群主要集中在以暹粒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之内,一般人要花三天时间进行游览。这意味着我第一天骑行的距离将在120公里以上,以后每一天的距离大约在50公里左右。
当天傍晚,我购买了可以游览三天的门票后,售票员告诉我,虽然门票从第二天才开始生效,但当天傍晚就允许游客持票进去看一次日落。
吴哥景区的太庞大了,从售票处到吴哥窟要顺着一条笔直的柏油路骑行很久。这条路,当年的周达观可能也走过,那些从南方顺着湄公河和洞里萨湖(金边湖)前来的人们,经过最后一段陆路到达帝国的首都。
接着,前面出现了一片湖区,仔细看起来,这片湖是正方形的,在湖的中间,是一块正方形的陆地。我已经到了吴哥窟(小吴哥)的外围,这片湖实际上是吴哥窟的护城河,而中间陆地的正中央,就是伟大的吴哥窟。只是由于面积太庞大,加上树木林立,还看不到那座巨大的神塔。这里的地域之广,只有到过的人才会有切身的体会。
在周达观的记述里,他把吴哥窟称作鲁班墓。“鲁班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
周达观为什么把吴哥窟称为鲁班墓?这与当地的传说有关。相传建造这座神庙的是一位仙女的儿子,曾经在大神因陀罗的宫殿学习技艺,他也是柬埔寨人尊奉的建筑之神。这个传说到了居住在柬埔寨的唐人口中,则把当地的建筑之神与中国传说中的鲁班相比。
至于为什么将吴哥窟说成是墓地,可能也是有道理的。吴哥窟建于吴哥王朝鼎盛的苏利耶跋摩二世时期,这位国王死后,遗骨可能就葬在了吴哥窟内,他把世界上最恢宏的建筑当成了自己的墓地。
唐人们将这两个传说综合起来,将吴哥窟附会成了鲁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