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了不起的中国人
15322200000016

第16章 温州人的成功(5)

随着温州商人经商范围的扩大,其实力也在增强。据称,美国江浙工商总会拥有会员3000多名,可调动的资金高达300亿美元,其中温州资金所占比例超过30%强。据介绍,目前温州资本主要集中在美国进出口贸易、地产及零售终端业务中。以下是发表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上一篇文章《摊贩起家百亿温州资本热炒美洲超市》,介绍了在温州的华人商超的情况:2007年6月28日,紧邻纽约布碌仑第8大道华人商区的湾脊区福哈明顿公园大道夹67街交口,一家总面积达2.5万平方英尺的大中华超市正式开张。

张利惠对这间分店信心十足,他将1万平方英尺作为划分大型与小型华人超市的分界线。他表示,大中华超市集团旗下拥有8间分店,其规模应该是全美华人超市中的第一。

“刚到美国时,我就是个流动小摊贩。”张利惠说,1992年他与邻居吴宽和、虞锡龙等人赴美。他们先在唐人街或地铁口摆地摊,接着到超市租下了柜台经营。

同年底,吴宽和在纽约第二大唐人街皇后区法拉盛缅街收购了一处韩国人杂货店,改名为中国城超市。

1993年起,虞锡龙在东百老汇开出第一兴龙超市与鹿城超市。到如今,他已在纽约开了6间超市、2家商场。

1996年,张利惠携手福建侨胞邓龙,收购了法拉盛一家越南华侨创办的越华超市。温州人张建中则突进岭南商帮盘踞的纽约华埔勿街,开设新瓯江超市。

此后,这帮温州人分分合合,先后开出了大丰、新中国、黄金、中美、金城发等十几家超市,而外族裔商家则纷纷撤离法拉盛。

2001年10月,位于凯辛娜大道的美国连锁超市Assoctatb关门,虞锡龙以150万美元接盘开设中美超市。“那也许是最后一家老外超市退出法拉盛核心商圈。”张利惠回忆说。

来自台湾的蔬菜批发商林士城,是中美超市唯一的外人股东。他说,温州人脑子灵活,不以利小而不为,而台湾人不喜欢薄利多销,因此逐渐丧失了在法拉盛的市场份额。

追溯美国华埠商战风云,华人超市的兴起不过30年时间。以法拉盛为例,20世纪50年代这里曾是犹太人聚居区,20世纪70年代华人资本涉足当地房地产业,时任亚细亚银行总裁的蔡仁泰之妻在缅街开设大道超市,另有两家名为九华、美廉的台资杂货店开张。

1981年,台湾人黄希隆、黄希敏兄弟在缅街兴办了金山超市。这个营业面积达7400平方英尺的超市,早期曾是当地华人超市的标志。

1986年起,法拉盛房地产出现热涨,商业繁盛一时。直至温州军团登场,零售商战愈发如火如荼。在半径不超过2公里的法拉盛商圈,聚集了十几家以温州资本为主的华人超市。

近年来,温州军团还大举进军费城、波士顿等地,华人零售在终端大战渐处上风。

同样在南美的阿根廷,温州人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新华社报道,在阿根廷华人大约有6万人,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温州人。大部分经商,而超市行业因为对语言要求不高、资金压力不大而成为华人经商的首选。

如今,阿根廷食品和饮料零售市场上30%的占有率已经被华人超市所占据,且其成长势头依旧猛烈,甚至一度以平均每个月新开业19家超市的速度,迅速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大布省地区向阿根廷内陆省份扩张。

温州人:中国的犹太人

不可否认,在欧洲乃至全球其他地方获得成功的中国人中有相当部分都是温州人。温州人一直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他们一直被看做是国人中最有商业头脑、最有全球视野、最贴近草根、最能代表资本逐利趋势的一群人。或许许多人说,正由于这些特点,让温州人更优秀、更勤奋、更适应市场经济——但是,却并不代表整体中国人。

目前有许多神化温州人的思潮,包括大量关于温州人的书籍和研究文章,到处都在称颂温州人的本领和功绩。但许多文章都把温州人当做了一个独特的群体,认为温州人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不一样。

这其实是种误解。如果你真正接触过温州人,就会发现温州人的思想完全是中国式的,他们并没有脱离中国人整体的思维和行动模式。换句话说,基本上,他们并没有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有多少不同!

假如你认真观察下整个中国的发展形势,你就能发现如下事实:虽然温州人在国内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比如大量的民营企业,还有到处遍布的所谓温州炒房团,但是温州人在国内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在欧洲那样的绝对的商业统治力。显然温州人在国内面临的是比他们在国外强度更大的竞争。本质上,温州人还是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性格思维相同。与其说是温州人厉害,不如说是我们中国人这个群体厉害。

温州人敢于赚钱,在无奈的情况下能变通,但是,他们仍然是被中国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传统的中国商人。当然,温州人的确有不同于其他中国人的一些地方。比如,温州人自来就有经商的传统,也因此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一批实践者、启蒙者。在当初基本为铁板一块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温州人敢于冒险,机动灵活变通,不守规则,大胆打出擦边球,这些都已经深深植入温州人的灵魂,成为温州甚至是整个中国一种社会文化形态。这些特征让温州人能够杀出一片新天地,而且也使得温州人能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占据先机。

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中华民族勤奋勇敢、吃苦耐劳精神的代表,而绝非超越中华民族的异类。

很多人只关注到了温州人的成功,却没有看到其走滑铁卢的情况。实际上,在温州历来便不缺乏因生意而失败的人物。早年的时候,就有经营低压电器的所谓温州“八大王”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个体户代表,分别是“螺丝大王”刘大源、“五金大王”胡金林、“目录大王”叶建华、“矿灯大王”程步清、“翻砂大王”吴师廉、“胶木大王”陈银松、“线圈大王”郑祥青和“旧货大王”王迈仟等。——编者注被当做重大经济犯罪分子而被逮捕判刑;后来,在俄罗斯也经常有温州商人遭到勒索逼债,甚至被劫杀;再到前段时间迪拜投资的失败。这一次次悲惨的经商冒险,大多数都不为人所知,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温州人的阔绰。实际上在温州,几乎每年都会有商人突然之间从人间蒸发,再也找不到他们的人影。多数都是经商失败,为躲避债主而匆忙逃走。

在经商智慧、经商才能方面,我们并没有看出温州人比中国其他地区的人有更突出的地方。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草根的温州经商者,他们经过多年的奋斗,并没有取得多么大的成功。之所以温州人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温州人比中国其他地方的人更多地将心思放到了经商、赚钱上面而已。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全球最多的商人、有最勤奋的国民,而且所有从商者都必须飞快反应才不致被淘汰的国度(可以说是世界上商业竞争最激烈的国度),我们会看到,那些最优秀的民营企业,让外国人都为之惊叹的企业,比如沙钢、华为,都并非温州人建立起来的。而这些企业一直也都以其勤奋著称,一点不逊色于温州人,甚至更加勤奋。如果考虑到温州人比其他地方有更早从事商品经济的基础,有最早挖掘到第一桶金等有利条件,那么我们至少可以说温州人在国内并没有表现出特别过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