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15321600000042

第42章 一方水土一方魂(2)

实际上,石狮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应该并不陌生,改革开放后的他们曾亲身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时期的石狮可谓一枝独秀,势不可当,它夜以继日地催生着市场经济的灵感,同时,市场经济的先行一步也为它带来了应有的荣耀与光环;第二阶段从90年代中后期至今,随着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石狮的先发优势已不再明显,甚至在市场上遭遇了强劲的竞争对手,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这一点石狮人并不否认,甚至有人说,石狮今后的挑战大于机遇。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涨潮的前夜,一群人摸索着率先开始了征服大海的旅程,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什么,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的收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于是他们呐喊着一次次冲向海洋。渐渐的,天光照亮了整个天空,他们突然发现身边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船只,而且风浪越来越大,自己只能更坚定地前行,否则就可能跟不上潮流。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场没有彼岸的征程,浩瀚的大海正逐渐显现出它所有的诱惑与力量。

但我们更感兴趣的,恰恰是石狮90年代中后期的故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企业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他们很快学会了在竞争中强壮自己,继续拥有着市场中的一席之地,虽然他们不像温州人那样善于在各个领域尝鲜,但在服装产业方面的力量依然强大。

刚刚过去的事实证明,当机遇来临时,闽南人不仅具有灵敏的嗅觉与坚决的行动能力,在“气候”变化时,他们也不会束手就擒,而是想方设法拓展生存空间,把足迹踏遍每一个战场。

那么对石狮来说,这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冬天”呢?以往的经验表明,每一个“冬天”的开始都意味着另一个“春天”的来临,中国经济的再生能力极强,当各种深层次矛盾集中体现出来的时候,恰恰也是推动下一步改革的绝佳时机。虽然我们无法预言谁将熬过这个季节成为最后的强者,但可以断言的是,这将是一个无比热闹的“冬天”,也将是一个再次激发勇气和智慧的“冬天”。

历史如同罗马神话里的“双面神”雅努斯(Janus)一样有着两副面孔,一副回望过去,一副凝视未来。当今天的石狮人一次次追问未来的时候,或许答案就在这样的回望与凝视之中。

没有人否认过去30年的中国奇迹,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民众基于自由的改革。”

回首1978年,那时的中国孤独地行走在世界的边缘,长期的政治斗争让人们对未来感到心灰意冷,个人的力量被严重束缚。开放之初,从领导者到普通百姓都显得有些茫然无措——外援无望,内资匮乏,僵硬的体制捆住了所有人的手脚,中国人生活在远离文明与富强的另一端。

1979年的那个春天,一位小个子巨人在中国的南海边打开了一个口子,一个昔日的小渔村日后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发动机之一,几乎在同一时刻,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闽南小镇也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从此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石狮这两个字开始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这一切来得并不容易。还是在国门打开前的漫漫长夜里,很多石狮人为了追求幸福想尽各种办法逃离家乡。而在改革开放后,又有不知多少石狮人投奔远在海外的亲友,似乎每一次成功的登陆都是一次希望的开始。但很快这些人又有机会卷土重来,不仅有满头白发的老华侨,也有刚刚“镀金”的新华侨,他们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子民,不约而同地奔着同一个目标而来。

等待石狮人的不仅有鲜花和掌声,直到1992年,那场围绕姓“资”姓“社”的意识形态斗争仍旧如影随形,但与温州等其他地区不同,这里的人们再也没有为此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包容,包容着这里的每一个富有创业精神的人。在闽南这块躁动的土地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舞台,他们终于可以释放压抑已久的激情,放飞自己的梦想。于是,他们从家乡出发,将商品经济的威力无以复加地传递到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过去的30年,石狮人有理由感到骄傲。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探险者之一,几乎每一个石狮人都加入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大合唱中,他们放开喉咙大声歌唱生命与自由;1988年,作为福建省综合实验区,建市后的石狮人又开始了探索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从当年的“竞选市长”到“小政府、大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再到今天的民主党派空前活跃,这些都为中国特色的政治与民主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考的空间;在随后的20年里,石狮一直没有停止城乡一体化的努力,更为可贵的是,政府采取了很多把共同富裕的理想落到实处的举措,老百姓获得了实惠,从而一次次激发着人们的创业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感情。

可以说,石狮的故事本身就是中国30年崛起的一个缩影,它所有的生机与活力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石狮人用自己的行动讲述了一个古老的民族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从闭关锁国走向全球化、从乡土文明走向城市化的一段真实历史。没有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就不可能有石狮的今天,另一方面,石狮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然命题。简单地说,要想真正了解和感受中国过去30年的巨变,石狮是一个谁也不应忽略的节点。

实际上,无论用怎样的语言都很难讲述一个国家和民族过去30年的心路历程。在这段惊心动魄的岁月里,人们为了摆脱物质上的窘迫义无反顾地起程,又随着时代的变换一次次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你几乎看不到任何一个旁观者,无论是否情愿,任谁都会不由自主地卷入到时代的洪流中来。当13亿中国人都开始觉醒的时候,世界看到了人类历史上最不平凡的一个奇迹。

或许这场奇迹并没有绝对的秘密可言,当然也找不到经济学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客观规律,如果一定要寻找答案,我们只能去梳理历史的脉络。1840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中日甲午海战的硝烟彻底打碎了一个古老帝国最后的光环,在其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充斥着动荡与辛酸,如此备受西方世界的嘲弄。

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梁启超先生曾在《饮冰室文集》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吾昔游伦敦博物院,有人制之怪物焉,状若狮子,然偃卧无生动气。或语余曰:子无轻视此物,其内有机焉,一拨捩之,则张牙舞爪,以搏以噬,千人之力,未之敌也。余询其名,其人曰:英语谓之佛兰金仙,昔支那公使曾侯纪泽,译其名之睡狮,又谓之先睡后醒之巨物,余试拨其机,则动力未发……既就锈蚀,而又有他物梗之者,非更易新机,则此佛兰金仙者,将长睡不醒矣。惜哉!梁启超历历备闻其言,默然以思,愀然以悲,瞿然以兴,曰:呜呼!是可以为我四万万人告矣。”

一个多世纪后的1978年,中国这头睡狮终于醒来,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光荣与梦想不再只属于一小部分人。每一个普通人,而且恰恰是处于社会底层和边缘的人们揭开了历史的序幕,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时代。这个时代将赋予他们近乎超人的力量,无论个人命运的结局如何,他们都曾经无比真切地贴近过时代的脉搏。

在这样一个不可复制的年代里,每一个人的故事与变迁都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小说,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30年的记忆不是个人记忆的简单集合,也不仅是一方水土的记忆,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当我们走进一座城市时,实际上已经开始了一段更为久远而悠长的时光旅程。

正是从中国醒来的第一个瞬间开始,石狮人就将自己的命运与一个国家的复兴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从此,他们的每一次喜怒哀乐其实都是国家表情的一部分,他们的每一次命运浮沉都折射出时代嬗变的奥秘。实际上,无论他们的个人力量如何强大,都不曾一刻离开过大地母亲的怀抱。

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石狮人都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曾经开创了一个时代,时代也造就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