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15321600000030

第30章 在低潮中挺进(3)

在“盖奇”这家老牌服装企业里,我们看到,它所生产的复合休闲面料甚至受到国际品牌的青睐,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丝光棉”生产基地,它已不再简单地为国际品牌代工,而是为这些品牌提供最新水准的面料,既可以为它们单纯地提供面料,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生产成衣。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起,这家企业就已经开始进军长三角,在江苏常熟、苏州等地建起了宽阔的厂房,同时在原材料研发方面与国际最新潮流紧密衔接,一直保持着T恤面料的龙头企业地位。

我们至今仍记得不久前与“盖奇”董事长王衍筑的一次谈话。尽管一开始他表现出意料之中的低调,但当他明白了我们并不是为他的企业树碑立传时,还是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热情接待了我们。他的语调始终非常匀速,谈起以往的得意之笔时,他会露出一丝微笑,但他似乎更在意整个石狮服装产业的发展,他首先告诉我们,简单地谈石狮没多大意思,整个闽南其实是一个板块。随后,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渐渐看到了一幅闽南服装产业发展的历史画卷。

谈起曾经风光一时的往事,王衍筑已不再激动,他只是笑笑说:“石狮华侨多,是时尚的发源地,又赶上了好时代,大家都敢拼,非常勤奋,但起点低,只是为了改变生活现状,10多岁的孩子就开始接触服装,也没有长远的规划,那个时候,在石狮会做服装的不算能人。”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位业界的“长者”在谈话中表现出对产业发展态势的高度清醒,他并不讳言石狮的劣势,比如土地资源紧张,区位条件不好,成本压力不断上涨,但在谈到21世纪初石狮的二次崛起时仍流露出几分自豪。他认为,这些年广东企业靠港资带动起家,但投机性强,产品创新理念不如福建企业,并且,尽管生产能力大,但品牌不多,抗风险能力较差,而闽派服装则凭借在原材料上的功夫以及超前的品牌意识,正不断提高整个行业的品位。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石狮企业跳出地理上的石狮走向世界已是发展的必然,而随着长三角高端产业链的形成,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石狮人进军长三角,去迎接高潮的真正到来。

或许从历史的角度看,王衍筑这一代企业家真的是承上启下的一批人,他们曾经风华正茂,而今也丝毫没有懈怠之意,但他们的脚步已悄悄完成了从家乡到异地的跨越,每时每刻仍追赶着最新的国际潮流。这一代人为家乡的服装事业投入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又把自己的经验与心得无言地传递给下一代,实际上他们依然年轻,而且还将乐此不疲地走在路上。

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创业的第一代企业家相比,如今的王衍筑们已多了几分沉甸甸的理性和成熟,他们的眼界更开阔,危机感更强,但根基也扎得更牢,更自信。最后,王衍筑愉快地告诉我们:“市场千变万化,没有永远的赢家,但现在整个板块的竞争力还是非常强,石狮既不要自以为是,也不要自欺欺人,更不要妄自菲薄,随着时代的变迁,或许真正的辉煌将在下一代人身上出现。”

望着王衍筑送别后的背影,此时的我们已不再对闽南服装板块的再度崛起之谜感到困惑了。

走在石狮的街头,你不要轻视擦身而过的每一个人,也许他们看起来其貌不扬,不修边幅,但很有可能就是一个身价不菲的老板,在村子的某一个角落,他的工厂始终在24小时运转。

在创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常常因此而感到困惑,究竟该把笔墨对准哪些人呢?他们可能低调得令人难以想象,而且即使面对,他们也可能不善言谈,好像我们的到来与他们无关。

但有这样一家企业你很难回避,它的企业形象深深烙在了这座城市最醒目的地方,在城市中心最繁华的路口,树立着它的雕塑,而在一条通往城市新区的宽阔道路上,一条大幅标语——“富贵鸟穿越世界”无遮拦地横跨在特意为此修建的门廊之上,隐约让人感到几分按捺不住的霸气。

其实,最早听到创建了这家制鞋企业的老板林和平的名字,是从一个笑话开始的。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的某一天,这位老板刚刚结束了在意大利的考察准备返程,由于语言不通,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他没办法跟出租车司机讲明自己要赶往火车站,一阵激烈的表达之后,老外仍不理解他到底要去哪里,急得林和平满头大汗,最后他只好瞪大眼睛,鼓起腮帮子,两手做车轮向前滚动状,然后从喉咙里喷发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火车汽笛的“呜呜”声,才终于让对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可以想象,这位来自中国本土的农民企业家肯定不是第一次用肢体语言和老外们沟通了。

听到这个笑话,我们不禁开始佩服起林和平的勇气与魄力,一个石狮的“皮鞋佬”出现在意大利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花絮,但这个花絮背后所蕴涵的,恰恰是“中国制造”最初走出国门的那一份尴尬与无奈。意大利人不会想到,这位中国人少年时还是当地街头的一个卖鱼仔,他会为每天把鱼卖了个好价钱而心满意足,与石狮的很多企业家一样,贫困使他的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但就是这个“卖鱼仔”,在80年代中期开始创业生产皮鞋,90年代突然成了“中国鞋王”。富有戏剧性的是我们的采访不得不中断的原因,竟是因为一位意大利设计师刚刚为富贵鸟设计出一款最新的产品。

当林和平第一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正是心情有点不好,没有握手,没有寒暄,一开口声量就大得惊人。当时正值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不久,他毫不犹豫地出手500万元人民币,指明要捐给希望工程,但由于种种原因碰到了一些阻碍,“气得我嗓子直冒烟”,他瞪着眼睛说。

从他面部粗犷的轮廓,以及粗壮的骨骼来看,这无疑是石狮人中标准的“硬汉”形象,你很难把他的形象与一款款做工精良、质地考究的皮鞋联系起来,如果你听他说话,更像是一头“愤怒的公牛”。他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绪激动时就仰起脖子望着天花板直喘气。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2005年,这家企业已经拥有16条国外先进制鞋流水线,员工近5000人,年产皮鞋500万双,年销售额超15亿元;到了2007年,员工已达6000多人,拥有生产流水线66条,标准化厂房达42.5万平方米,年产值30多亿元,出口创汇增加70%。据一家权威机构的评估,截至2007年11月,“富贵鸟”的品牌价值已高达62.8亿元,而到了2008年,“富贵鸟”又征得300亩地,投资4亿多元建设1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预计生产规模将翻一番。

从某种意义上说,“富贵鸟”的成长历程演绎了一条“中国制造”的品牌之路,同时也是石狮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化石。围绕这家“巨无霸”企业所发生的故事太多,在此我们只撷取几个历史的瞬间。

“富贵鸟”曾经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1984年,19个堂兄弟联合起来,一人管两三个工人,就这样叮叮当当地开始了。当时他们都不懂制鞋,全靠一位叔叔手把手地教,可5年下来却没赚到钱,因为起点高,全部材料都是进口,但在价格上只能跟着市场走,于是15个堂兄弟在1989年春节的时候集体要求退股,当时的总股金不过4万元,但剩下的4个兄弟也要到处借钱才能退清股份。而就在这最困难的一年,他们注册了“富贵鸟”的商标,寓意为林家要兴旺,就要林中有鸟,要保护鸟,这个极为朴素而又不乏浪漫的想法是“富贵鸟”品牌意识的开始。

1997年,随着中国皮鞋市场需求的迅猛放量,此时的“富贵鸟”已经长大成人,于是他们来到意大利,第一次看到了全球最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兴奋之余一口气就订了12条,从此用的是意大利的生产设备,材料也都是从意大利进口,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意大利鞋也一模一样。在意大利的博览会上,国外客商看到“富贵鸟”的产品说什么也不敢相信,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中国货从来就是低档产品的代名词,他们不敢冒这个风险,“富贵鸟”的国际品牌梦不得不暂时熄灭。

意大利受挫之后,2001年“富贵鸟”又转战俄罗斯,大受市场欢迎,随后机敏的意大利人闻风而来,以100元一双的价格从“富贵鸟”大量下订单,然后到俄罗斯卖400多元。不甘心的俄罗斯人很快发现了其中的奥秘,终于跟踪到北京的柜台上找到了真正的“娘家”——来自中国的“富贵鸟”,但俄罗斯人坚持要求用他们的品牌,“富贵鸟”坚决不干,最终凭着过硬的质量和适中的价格换来了属于自己的国外市场品牌,并且注册了两个洋品牌——“MOLINA”和“ENALENA”。

我们可以发现,从注册自己的商标到拥有自己的国际市场品牌,“富贵鸟”整整用了12年的时间。这12年来,“富贵鸟”的起点不可谓不高,一开始生产皮鞋就敢于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尽管产品质量相差无几,但在欧美发达国家仍无法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有什么比改变人们的观念更难的事情了。直到今天,“中国制造”仍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很多国内优秀制鞋企业仍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也就是贴上别人的牌子,然后在包装盒上写明是中国公司制造。它们无不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大大方方地打出自己的品牌,但这一天总是姗姗来迟。

对于一个有着数百年制鞋历史的老牌国家意大利来说,他们当然不会容忍“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更不会答应自己当年的小学生“富贵鸟”来抢自己的金饭碗,但“富贵鸟”还是凭借实力和一股韧劲儿在俄罗斯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几年前的故事今天听起来仍令人鼓舞,或许它预示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道路尽管曲折,但光荣与梦想终将属于那些敢于坚持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富贵鸟”是一条值得尊敬的“硬汉”。20年来,他们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自己的产品始终定位在中高端,同时在国内外市场两线作战,不仅要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市场,而且要打进等级森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国际市场,为此他们曾经付出过很多鲜为人知的代价,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双重考验,使得“富贵鸟”获得了一次次凤凰的涅槃。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有谁能够想象,一个普普通通的石狮农民的儿子如今会成为笑傲江湖的一代成功企业家;一个到意大利晕头转向的石狮青年会带着自己的兄弟打造出一个制鞋王国;又有谁能想象,20年前他们还没穿过皮鞋,他们摸索着用最传统的生产方式放飞梦想,而今天一个季度的新产品就达到5000多种,他们已经能熟练地跟外商谈判、与国外设计师合作。

但有一点不变的是,他们仍如当年一样充满了斗志,敢于向任何传统势力挑战,敢于向任何竞争对手发起攻击,只要给他们一丝机会,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朝着胜利的彼岸不断进发。

事实上,“富贵鸟”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闽派服装所面临的全方位竞争也才刚刚开始,在经历了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的区域竞争之后,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闽南人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这场变革的真正意义在于,它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有经过风霜并最终存活下来的物种,才是真正强壮的物种。他们的眼界从此更加开阔,头脑更加清醒,步伐更加坚定,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他们没有因此而沮丧,也没有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借机完成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一批新型的企业家逐渐浮出水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走出闽南奔赴市场竞争最激烈的前线,真正活跃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从而在逆境中再一次迸发出耀眼的青春。

对于一家没有经历过低谷的企业来说,昨天的成功终将是脆弱的,任何一个风浪都可能使他们退出历史舞台,但失败对于强者来说,只能使得他们重新燃烧激情,并怀有谨慎的理性。

在越过了一个个高岗之后,或许真正留下的只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而这种不灭的精神,也将激励他们一代代地奋斗下去,无论日后遇到多大的危机,它都将是值得后人一次次回归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