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15321600000023

第23章 燃烧的梦想(3)

上海大捷之后,石狮人意犹未尽,又进行了一场更猛烈的“庆亚运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昌、石狮六城市服装展销会”,所到之处无不掀起波澜,有的企业趁势打入北京的七大商场,首都的媒体同样是一片不遗余力的溢美之词,纷纷做起《誉满京华》、《城小活力大》的文章来。很快,石狮政府又拉着家乡的企业队伍进军天津、郑州、哈尔滨、牡丹江、大连、沈阳、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城市,一口气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小拇指”征服了“老大哥”。

从1990年4月在上海“一百”开始到1993年,石狮先后在大江南北的12个大中城市攻城略地,不仅使石狮的农民企业家们在胜利之余进一步加深了对市场的了解,而且使他们开始更加自信地组织全国商品营销网络,不仅加速了全国跑石狮的趋势,更拉开了石狮跑全国的大幕。直到今天,石狮人已遍布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市场集散地,他们已经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商会在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长驱直入。他们与不断寻找商业洼地的温州人一样,四处显示着商帮的力量。

大概是因为尝到了“甜头”,有感于政府的强大助推作用,有的企业开始把“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大幅标语刷在工厂最醒目的墙面上,就像有人至今仍在工厂里挂着那句著名的话——“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样,那个时候的石狮企业家们与政府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浮想联翩。

如果用“风生水起、富贵逼人”这句话来形容20世纪90年代初的石狮也丝毫不过分。到1991年,短短建市3年时间,石狮的工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国民生产总值8.7亿元,财政收入8925万元,分别比建市前的1987年增长了3.8倍、3.5倍和4.5倍,福建媒体惊呼:“石狮人解放思想、发愤图强,以改革开放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小城市、大网络;小商品,大产值;小洋货,大创汇’的格局,实现了用3年时间‘把一个石狮变成三个石狮’的目标。”更有媒体禁不住这样为石狮叫好:“百年变化看上海,十年变化看深圳,五年变化看石狮!”

伴随着媒体阵阵的喝彩声,石狮就像一个来到世界上的小巨人,如同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的传世小说《巨人传》中所描写的主人公庞大固埃那样,这个孩子生而不凡,一落地吼声就震破众人的耳朵,力大无穷,酒量其大无比,能够伸出舌头为千军万马遮蔽风雨。

虽然后者带有极度的文学夸张色彩,但此时的石狮却颇有几分神似之处,就连街头卖盒饭的老太太每天都赚得盆满钵满,眉开眼笑,怎一个“火”字了得:1万多家中小企业把城市变成了永不停息的加工厂;数千名石狮人扛着行囊奔赴长城内外;近60家民办联运站日夜打包,一条街上的货物堆积得遮云蔽日;狭小的商业街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操着全国各地方言的来客,人根本就动不了;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商场设有1200多个石狮产品专柜,在黑龙江、吉林、新疆、云南设有270多个边贸点;外来常住人口已达到15万多,日进出人流量6万多。

在这段如火如荼的岁月里,石狮这两个字成了人见人爱的又一个“海南岛”,成了号令江湖的金字招牌。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是服装产业。在一位企业家的记忆中,那个时候只要有1万元就可以立马起家,自己忙活销售,家人有的锁边,有的踩缝纫机,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多少,可谓日进斗金。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个星期就赚一台吉普车。”但他也会讲起背后的辛苦与勤奋,以至于妻子临产还在生产线旁。

在某种意义上,此时的石狮已经成了闽南服装企业的“黄埔军校”。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就在当地一条火暴的小街上,后来纵横全国的很多晋江服装品牌,如“七匹狼”、“劲霸”、“九牧王”等都热火朝天地做着服装批发生意,那个时候的他们还不敢想象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七匹狼”曾经还一度把企业总部设在石狮,因为这里几乎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市场中心、信息中心和时尚中心。很多年后,这些当年在石狮练摊的服装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仍对石狮这片土地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无论他们的事业发展到哪里,谈起石狮时仍不免流露出几分应有的敬意。

一个戏剧性的变化是,就在石狮乃至周边晋江地区的梦想一起从大地上升起的时候,就在所有的人们征服着全国各地蜂拥而来的“猎物”并为此而陶醉的时候,他们也悄悄成了有些人眼中的“猎物”。

1992年春,一群得开放风气之先的深圳人兴冲冲地从南海边来到石狮,他们显然是嗅到了石狮身上特有的气息,然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蓝图。这一次,连同样是敢为天下先的石狮人都吓了一跳。

如同20世纪90年代曾经风云一时的著名企业家牟其中那样——此人曾计划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50公里、深2000多米的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流顺势而入,把我国干旱的广大西北地区变成北国江南,而且还要把造价上亿美元的国际卫星一个个发射到太空中去,似乎整个地球已容不下他的想象力。这一回,深圳人的胃口也不小,他们要通过一个国际商业城的项目把石狮再次送上巅峰。

深圳人的方案看上去很完美,也很震撼:这个国际商业城总面积168万平方米,有1万多个多功能标准商业单位,十几个大型商场。按照商业类别,商业城分为16~18个不同功能的商贸街区,将开设中国名优新产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轻工产品市场、纺织原料市场、服装鞋帽市场、玩具市场、电子产品市场、包装装潢市场、汽车配件市场、装饰材料市场、建筑材料市场、日用工艺市场、医疗保健品市场、五金电器市场、图书音像市场、家具市场、烟酒市场、餐饮市场、港澳台及外国商品市场以及开设专利转让市场、拍卖市场、信息市场、招商市场和证券市场。它的规模居然超过了石狮当时所有商业店铺、商场、商业街的面积总和,而且如果建成,可称为无所不包的“天下第一市场”,另外它还有一个磅礴大气的名字——联邦商业城。

不光有项目的宏伟蓝图,深圳人还为石狮重新定了位:这个商业城将成为跨地区、跨省、跨国的商业大都会,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集金融贸易为一体、聚海内外商业营销之精髓、架商品流通之金桥、永不落幕的商品交易会,然后通过商业城这个“超级杠杆”,要在闽南“金三角”创造东南沿海的又一个经济奇迹,把石狮这个侨乡小城一举建设成为台湾海峡地区的“深圳”!

或许在这些深圳人眼里,虽然石狮这些年发展得不错,但跟深圳比起来还是一只“丑小鸭”,他们要把石狮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它自由地翱翔于云霄之间,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但童话终归是童话,直到今天,这个梦幻般的构想仍孤独地矗立在距离城市中心不远的地方,轮回着每一个无人问津的晨昏日落,偶尔可见几家商户顽强地坚守在几间摇摇欲坠的危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