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15316800000011

第11章 父母给孩子的最好补品:鼓励与赞美(4)

“……可能是因为经常骂他,所以如此,可是好好跟他说,也没有起到作用……”阿和母亲看来真的不知如何是好了,去和班主任老师探讨。班主任老师问阿和母亲,阿和有没有什么优点。阿和母亲回答,只有轮到清扫工作或当值日生时,他就兴致勃勃!

于是,班主任老师与阿和妈妈想到了能让阿和改正缺点的方法。通常清扫工作是别人不太愿做的,阿和却很热心,试图让阿和在家里多帮帮母亲的忙,受到家人的赞美,也许是启发他进步最有效的方法。

这么一来,妈妈经常称赞他:“阿和,你帮妈妈做事,妈妈真高兴!”妈妈不嫌阿和有时把事情做坏或碍手碍脚;阿和在妈妈的鼓励下继续帮妈妈做事;渐渐地阿和感受到与别人一起合作的乐趣、被肯定时的愉快、完成工作时的满足,开始按照妈妈的指点,改正了许多缺点,而他的每一点进步,班主任老师都给予了赞扬,妈妈更会有奖励阿和的小礼物,阿和更加激励着他向比他好的同学看齐。

无论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父母都应该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在孩子的错误当中寻找正确点,加以鼓励和赞美,令孩子更进步。粗暴地责骂与批评作用是不会明显的。

对孩子的爱是一种主动,一种身不由己的心甘情愿。孩子那么可爱,由不得你不爱。对孩子的爱是一种真挚的爱,这种骨肉之情若陷于盲目,真可以使你为孩子牺牲一切,包括你自己。

上小学的玲玲并不是一个在学习上十分聪明的孩子,但她对自己的学习很在意,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虽然玲玲的学习不怎么好,但她是在学习上努力、勤奋的孩子,她的自尊心很强。

有一天,玲玲兴高采烈地拿着一张百分数学试卷跑回家,一进门就喊:“爸爸,我今天数学得100分了。”

爸爸正在忙着,说:“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再说,有什么好看的,别的小朋友不是经常得100分吗?你早该得满分了,你要注意保持成绩稳定,别骄傲啊!下次测验时还应该得100分。”

孩子是我么希望爸爸夸奖自己一番,和爸爸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没想到,爸爸却泼来一瓢冷水,让玲玲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

上面例子中,玲玲的爸爸得知女儿成绩上升当然高兴,之所以采取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因为他不知道赞美可以使孩子更上进,不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赞美,只是担心过多的表扬使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虽然这也是一种爱,但却没有将这种爱变成赞美,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这种爱。

然而,很多时候,许多家长的态度刚好错位得令人遗憾甚至悲哀。孩子就是孩子,孩子的心比大人的更加脆弱,进步时需要有父母的肯定,渴望听到赞美,就在这该把孩子当孩子的时候,却不把孩子当孩子。孩子的玩具扔了一地,孩子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的书,以及孩子洗脸时所需的水全由爸爸妈妈来办,就是在这不该把孩子看成孩子时候,又把孩子当成孩子。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如果只是一味地苦读,尝不到一点收获成功的回报,就如同走一条坎坷不平又看不到尽头的小路,走的久了,难免会怀疑自己走错了路,更有可能怀疑自己的能力,时间长了势必会厌倦。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和成功,都应看到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哪怕是一句“今天很不错”的话。让孩子体验到奋斗的价值,从而自己激励自己再下苦工夫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请不要吝啬您的赞美了,赞美可让您的孩子更加上进!

目光紧盯孩子的优点

大人们常常为了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穷追猛打,这就使注意力无形中聚焦在了孩子的坏的方面,以致双方都丧失了信心。作为父母,主要的并不是对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责备,而是对孩子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夸奖。只要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父母就应该及时进行正面强化,巩固这种行为。

一个家庭中,一个5岁的小女孩泰瑞总打她2岁的弟弟,她的父母也总是告诫她别碰弟弟或做点好事,如若不然,她就会受到惩罚,但泰瑞的行为却没有丝毫改变。因此,泰瑞常常是在挨骂之后再被送进她自己的房间。

泰瑞总感到自己的位置被小弟弟取代了,而她又太小,不知道怎样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打弟弟是获得父母的关注的惟一办法。上面事例中,泰瑞和弟弟的矛盾其实很容易化解。心理咨询专家告诉泰瑞的父母,以后应该关注有多少次泰瑞没打弟弟。

采取心理咨询专家出的高招,泰瑞的父母经常表扬她与弟弟好好玩,夸奖泰瑞会照顾弟弟,让泰瑞知道父母为他们的表现而感到骄傲。泰瑞父母所说的这些话,在小泰瑞的眼中与心里,是父母的注意力已从盯着泰瑞的错误行为转为关注她的正确行为。泰瑞的思想认识发生了转变随之就要付诸行动了,果然,泰瑞变得热心起来开始照顾弟弟了。

提起父母爱孩子,几乎没有人反对;如果说理解孩子,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孩子就是孩子啊,对孩子当然爱,在孩子的优点与犯错误相比,家长们当然更欢迎前者了;但对其两者的反应,却是更关注后者。做为父母,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孩子有时是通过犯错误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的。

公交车站牌下,一对母子正在等车。一阵大风把妈妈的围巾撩了起来,妈妈想用手按住围巾,可是手里还提着皮包,非常不方便。看到这个情形,小男孩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帮你拿包吧。”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把皮包递给了小男孩,然后整理她的围巾。

没想到风更大了,小男孩一不小心,把皮包掉在了地上的水洼里。小男孩马上把皮包捡了起来,一脸的惊恐。

妈妈的脸色立刻变得非常难看,厉声训斥小男孩:“你怎么连个皮包都拿不住啊?你看,包都脏了,你让我怎么拿?你真笨……”

小男孩一声不吭,眼泪却哗哗地涌出来。

母亲的训斥一定伤透了孩子的心。以后再有这样的情况,小男孩还会主动从妈妈的手里接过皮包吗?而如果妈妈的反应不是这样的呢?

妈妈看到小男孩惊恐的表情,先从孩子的手中接过皮包,用纸巾擦干净,然后对孩子说:“没事的,你看,皮包擦擦就干净了。”

“我不是故意的,妈妈你不怪我吧?”孩子小声地问。

“当然不怪你。你能主动帮我拿皮包,说明你很有爱心,还乐于助人,真让妈妈高兴。”妈妈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可是皮包掉在水洼里了。”小男孩还是很后悔。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每个人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妈妈也犯过这种错误,不过妈妈以后就特别注意了,相信你也会吸取教训的!”

“嗯,我以后不会再犯这种错误了,我还想帮你拿包,好吗?”孩子说。

“好啊,妈妈相信你!”说完,妈妈又把皮包交给了小男孩。公交车来了,母子俩高兴地上了车。

从上面事例中不难看出,只要父母忽视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多加赞美与鼓励,只要父母将爱化作宽容、关怀、耐心、理解,孩子就会取得进步。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专门去教训和打骂,而要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对于那些个性很强,精神旺盛,从不受别人指使的孩子更加应该这样。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长处,尽量对他的良好行为进行夸奖,当他听到父母的夸奖时,一定会变得听话起来。

孩子是渴望赞美与夸奖的。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从出生起,孩子就渴望从父母的眼神、手臂得到称赞。孩子需要父母的教育指点,不仅需要错误时的批评和纠正,更渴求进步时的鼓励。

父母教育孩子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不断进步。教育的方式却不惟一,有的父母平时对孩子少了些关心,只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才对其教育一番;有的父母在孩子的平常行为中寻找“闪光点”,对孩子加以鼓励。前者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后者则为孩子增加信心!自信是孩子进步的强大内驱力。

要想找出孩子在错误中的优点,必须首先了解孩子犯错误的过程,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发现孩子的优点。如果陶行知不对王友用泥巴砸同学的过程进行调查,他就不会知道事情的起因是那几个同学欺负女生,也就不会发现王友为人正直、敢于打抱不平的优点。

另外,必须对孩子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予赏识。如果孩子已经认识到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父母就不应该再穷追不舍,而应该鼓励和肯定孩子敢于认错的勇气。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却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以及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

当孩子犯了错误,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你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还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时候,孩子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大人的误导。例如孩子和老师顶嘴,可能是因为父母经常在他小时候说“等你上学了,让老师管教你!”之类的话,让孩子误认为老师和自己是对立的、是敌人,从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必须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的同时,对孩子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优点给予赏识。

孩子暂时的“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崩塌和自信心的丧失。过多的责备,会使孩子觉得他自己一无是处,就会自暴自弃,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只要孩子保持着自信,就有希望,就有进步的希望!因而,所有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切记:紧盯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忽视孩子的缺点,让缺点渐渐消失!

为赞美注入夸张的成分

“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给予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

这些话是洛卡尔·威特所说。一些教子无方、束手无策的父母们,不妨从中吸取些有益的东西吧!

在日本,铃木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之所以名声鹊起,是因为他找到了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最佳教育方法,每年培养六七百个和莫扎特同龄水平的神童。

一天,一位年轻的母亲不远千里找到铃木,愁眉苦脸地说:“你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小提琴家,而我的孩子已经练了几年了,也没有长进,你若能把他教好,我就服了你。”

铃木简单地询问了一些情况后,跟着那位母亲到了她家。原来孩子只有五六岁。

母亲让孩子把小提琴拿出来,演奏一段给铃木听听。小男孩听说面前的人就是铃木大师,心中有些害怕,吱吱呀呀拉了一遍,简直不像一首乐曲,而是青蛙鼓噪,甚至还比不上平常的水平。

母亲的脸色非常难看,连头都不敢抬起,更不敢请求铃木指点他的孩子了。谁知铃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把搂住孩子说:“天哪,你拉得太好了,太优美了,你再拉一段给我听听好吗?”

孩子激动得满脸通红,接着又拉了一段,比第一遍好一些。母亲在一边看得瞠木结舌。拉完了,铃木又是鼓掌又是赞扬。

到走的时候,孩子已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神童的感觉里。母亲送铃木走的时候,说:“铃木先生,我真的搞不懂,你怎么能在孩子面前说假话呢?明明我儿子拉得那么难听,你还夸奖他?”

铃木回答道:“你要知道你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了,我是在治他的心病。你有没有发现,我第一次夸奖他时,他的眼睛一亮,这说明孩子受到了震动,心灵开始转变了,一感觉找到了。”

后来,铃木专门辅导这个孩子。不到两年,这个孩子就举办了独奏音乐会。

爱自己的孩子是连母鸡都可以做到的事情,然而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并非每位父母都能选择好。通常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往往采取鼓励的方式更好,爱和教育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激励是教育手段与爱的延伸,更重要的是孩子渴望得到激励与爱。在孩子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进步时,做父母的不妨在赞美时夸张一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美国有一种自然教学法,只要是孩子乐意做的事,家长、老师的评价永远是这样的话:

太好了,除了不对的地方;

太优秀了,总共四只蝴蝶,只是少数了两个;

太好了,10道应用题只错了9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想都不敢想啊;

太棒了,只不过把“嘴”念成了“堆”。

除了上述这种教育方法外,在美国低年级学校里,每个老师都学会了对孩子竖大拇指,两三岁的孩子学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竖大拇指,向同伴表达自己的爱。每位老师,给学生批作业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画个神采飞扬的大拇指,赐予孩子力量。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弱小的生命常常担心自己不行。“太好了”三个字,就是给孩子们服下了一粒定心丸,使他们有勇气去做更多事情,所以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应该及时给予带有夸张成分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