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只有失败的父母 没有平庸的孩子
15316800000010

第10章 父母给孩子的最好补品:鼓励与赞美(3)

大人们常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我们的每一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我们这么做就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做这类事情。但是,往往孩子在那个时刻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我们却人为地推迟了他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我们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种消极影响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有作用。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父母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不能在孩子脑中留下他是“笨蛋”的印象。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是说明这个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本身的价值。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同时并不降低他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只要孩子显示出要为自己做事情,父母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比大人们想象到的多。他可能需要父母的帮助、监督、鼓励和训练,我们必须向他们提供这些服务。任何父母都没有权力去为孩子们做所有的事情,也没权力制止他们做贡献的激情。

鼓励孩子发挥特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许多父母都鼓励并为孩子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供一切条件——想方设法、省吃俭用,为子女添置设备,让孩子去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学英语……或许正因为是这个原因吧,我国出现的神童、天才,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常见媒介的很多报道往往会使人们对这些神童、天才的能力感到吃惊。

相信有很多人都还记得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我国乐坛上的童星徐唱。1992年,才7岁的徐唱已出版个人录音专辑4盘,为《编辑部的故事》等5部电视连续剧配唱,成了一名颇受欢迎的小歌手。

徐唱的父亲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徐沛东。徐沛东在进棚录音时喜欢带着宝贝女儿,久而久之,小徐唱看到叔叔、阿姨唱歌,她也抢话筒要唱。开始徐沛东并没想到将女儿培养成为儿童歌唱家,当时只是觉得这是小孩瞎闹,不许小徐唱影响工作。有一次,录完音,实在磨不过,就让徐唱唱了一首歌,大家都认为还是那么回事,在场的专家说,她对唱歌很有敏感,懂得调整,还很会用气。

通过这一次试唱,徐唱的特长所在,徐唱的兴趣所向,被父亲认识到了,父亲开始着意地培养小徐唱在声乐方面的才能。徐唱在特浓的音乐气氛环境的熏陶下,更重要的是她在音乐方面的素养,很快,徐唱就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小歌星。

徐沛东对女儿的成长持一种很平和的心态,他对女儿盼女成凤之前,先望女成人。他说:“我要求女儿每天坚持练琴,练好基本功,目的是让她养成一种刻苦、不怕困难的好习惯,从没想过把徐唱培养成钢琴家、歌唱家。让她学琴,是为了开发她的智力,让她多学一门手艺。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要想真学出来,很难。现在的孩子,逼得太紧了也不行,顺其自然最好。作为父亲,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徐唱从小打好基础,如果她有这方面的天赋,以后愿意弹琴、唱歌,我会培养、帮助她,如果她想干别的也可以。”

有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从小多受文化艺术陶冶、启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自身素质,使之成为聪明、高雅、健康和有用的人,每天背着琴,骑着车,带孩子上少年宫、培训班。利用孩子的兴趣,挖掘孩子的潜能,这些父母怀着平和的心态,不单是在培养自己的孩子,实际上也在为提高整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作着贡献。

许多成功人士的成功都离不开小时候的兴趣、爱好。有一个出生的时候体质很差,脑袋出奇大的孩子,医生断定他得了脑炎症。孩子上学了,可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他总爱问“为什么A要念[ei]呢?”“为什么1+1等于2呢?”等问题,当这些怪问题激怒了老师,以为他存心捣蛋,于是他被认为是坏学生。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由此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不久,他考了倒数第一,终于被学校开除了。

这位孩子的母亲属于真正的智慧型母亲,她并没有生气,更没有丝毫责备儿子的意思,作为母亲,她了解孩子的性格,只不过是好奇心强罢了。既然他好奇心强,那就从培养好奇心开始,决心挑起教育的重担。

母子俩一起,边晒太阳边上课,从自然科学到政治历史,科学家的故事和实验深深吸引着这个被学校遗弃的孩子。

这个孩子对什么都好奇,书本中关于科学实验的事例,他就照着琢磨,亲手实验。12岁的时候,他就在火车上自己卖报纸开始赚钱,并利用空余的时间做实验。没想到一次不慎失火,他被赶下了火车。

母亲依然理解和原谅他,这为孩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母子俩共同努力,建立了相对“安全”的实验室。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有所成功的,这点相信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他是谁呢?这个当初被学校开除的孩子就是大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小时候好奇心特别强,被老师认为是调皮捣蛋,险些世界就少了一位天才的发明家。幸亏有位智慧型妈妈,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鼓励孩子发挥专长,培养孩子的这一兴趣,不断支持,才为世界上“保留”下这位发明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昔日的“淘气包”、“低能儿”会变成今日的能工巧匠、各路英才。他们的贡献和成绩,就连那些当年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好学生都感到吃惊和惭愧。因此,家长应公平地对待孩子,尤其是要正确对待自己“不争气”的孩子,既不可施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也不可放弃信心而让其放任自流,而要善于发现,顺其自然,诱导孩子成才。

每位家长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去做音乐家、演奏家、书法家、舞蹈家。很多孩子可能根本对音乐、对书法、对舞蹈就没有什么兴趣,父母的强迫反而造成孩子性格的扭曲,甚至引起了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所以,虽然音乐、书法等才艺学习可以成就孩子的身前身后名,但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如果孩子对音乐兴趣索然,不怎么“知音”,就该允许孩子另有选择,切勿牛不吃草强按头。以免对孩子造成性格扭曲,避免发生一系列不该发生的悲剧。

每个孩子都蕴藏着自己的特长,关键在于发现它。钢琴前的笨蛋也许是画布前专心操作的小学徒,数学课上的迟钝者也许是手工方面的小能人。因此,发现了每个孩子的特长,就不必仿照攀比,非要把他培养成音乐家、科学家不可。

发现孩子特长仅仅是开始,关键在于引导和培养。一旦确认了孩子某方面的特长,就应引导他将特长发挥出来,并制定长远规划,一步一步提高,使其不断发展。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期望,如何培养孩子成才,最好的办法是能根据孩子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培养和发挥孩子的特长。

用“鼓励”纠正“缺点”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孩子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做父母的责任就是一次次把孩子从错误的边缘拉回来。可是现实中有些父母对待孩子错误的方法却不正确,他们要么对孩子的错误听之任之,一味顺从,对孩子百般溺爱;要么就采用粗暴手段,对孩子轻则吹胡子瞪眼,重则拳脚相加。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极不可取的,对孩子的成长都是特别不利的。

改掉一些不良的习惯,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行为,激发并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发展良好行为。在这方面,鼓励所能带来的巨大威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据了解,一直以来马戏团就是用强化训练的方式来训练动物的。目标这种方法被用来教会动物去完成实际上应该由人类完成的高级技艺。在美国,同样采用奖励强化训练出一只可以检查流水线上移动的半导体零件的鸽子。它能仔细检查每一个经过眼前的零件,把有缺损的零件从传送带上叼衔出来,为此这只鸽子能够得到一小把麦子作为奖赏。一只鸽子都可以利用强化训练成为一名“检查员”,以此方法教育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妈妈要亮亮去厨房端菜,结果一不小心把菜洒在地上,母亲便大声责备道:“你真是笨!连这种事都做不好!”

亮亮本来准备光荣而圆满地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谁料竟然出现了这种结果。他越想越觉得受了委曲,于是站在角落哭起了鼻子。

相信大多数母亲都会这样责备,其实未免太不公平了。因为母亲没有考虑孩子是否能端饭,这样来分析就不会把责任推给孩子了。

勤勤的妈妈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教育方法。勤勤七岁生日那天,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吃饭时,大家说说笑笑,气氛非常热烈。可能是由于心情高兴的缘故,勤勤的爸爸和客人们喝了两瓶白酒仍然感觉没有尽兴,于是让勤勤到厨房再取两瓶白酒。

勤勤答应一声,马上跑进厨房。不大一会儿,厨房传来“砰砰!”两声巨响。妈妈立即跑进去。原来勤勤关厨柜门的时候,把左手的一瓶白酒也交给了右手,由于手太小,没有抓牢,两瓶酒全部摔在地上。勤勤吓傻了,以为妈妈会训他一顿。

可是妈妈却这样说:“乖孩子,对不起啊!是妈妈不好,没有告诉你怎么才能拿好。被玻璃割着了没有?以后小心点儿就好了。快去吃饭吧,妈妈来拿酒。”

只要母亲能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就会得到安慰,在他心中不知有多么遗憾,有多么内疚,一定记住这个教训,下次怎能不将事情做好呢!

年幼的孩子自制力不够,犯某种小错也是常有之事。若父母去惩罚他们恐怕不是明智之举。要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可孩子不会主动想起来去收拾玩具,因为孩子很可能就认为这并不重要。如父母因此而惩罚他,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即使孩子别无选择,只好照父母要求做了,这并非好的形象。如果亲子之间形成了这样的模式,等孩子年纪大一点,孩子会对父母的要求置之不理;年纪小的孩子自我评价还没发展好,他们的自我评价是完全建立在他人对他们的评价上。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经常批评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创伤,孩子很难找到自信,自我评价更不会好。

有些父母常常因为“孩子不能守约”而烦恼不堪,实际上多半原因在于父母没有全面认真地考虑。

例如,孩子一时高兴脱口而出:“在放暑假时,我要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这时父母这样鼓励说:“哇!你可真了不起呀!”但是父母应该为孩子着想,如果每天6点钟起床,对于一个孩子来讲,对健康是否有利,或者自己的孩子可以吃得消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或难以回答,就这样对孩子来说:

“你如果真那么早起,妈妈一定受不了,你改成7点起床怎么样?”

这样就可能避免孩子因达不到目标而失去信心,让孩子体会到经过努力就有回报,从而使孩子对未来怀有一颗上进的心。

即便这样还是未能完成目标,孩子心里也不会好受,此时父母千万不能落井下石,说一些责备的话,只能从孩子的角度分析,说:“那真是太可惜了。”最好的做法就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为他惋惜。

作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着想,考虑到孩子的好强好胜心理,父母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忘记了,妈妈能不能提醒你呢?”

这时孩子可能会回答:“不!我自己会想起来。”或是:“好,妈妈你提醒我吧!”如果孩子要求“提醒”,母亲可以以“是不是到了你做事的时间啦”的方式提醒,这样不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当孩子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全家不妨开一个“庆功宴”,让孩子体会到,自己付出努力,取得进步是会受到夸奖的,同时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真心地为他取得胜利而高兴。

作为一名称职的父母,既不能因为爱孩子而一味娇惯,也不能以严格要求为名,用粗野的方式,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要培养孩子知错必改的精神,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赞美孩子是一门艺术。孩子需要的是建设性的赞美,让孩子在赞美声中逐渐成长进步。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有好的表现行为,自然应该给予赞美。而有些父母往往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什么可赞美的,因为他们对于自己孩子的行为表现,大部分的父母却只记得孩子的缺点,所以,赞美这一激励孩子进步的手段就很难充分应用。

上小学二年级的阿和,个性粗暴,难得有安静的时候,不管是在家中或学校,都是个令人头痛的孩子。家中的阿和经常挨骂,有时也会被责打;在学校上课时,阿和在教室里,任意地走来走去扰乱上课秩序,做自己喜欢的事,老师若是劝阻他,他就大吼大叫,阻碍同学上课,结果被老师打了一耳光,还流出鼻血。自此之后,阿和安静下来一段时间,但不久又故态复萌。阿和甚至变本加厉起来,开始要求同学为他做事,又要求同学回家带东西来给他,同学的母亲几乎每天都打电话到他家抗议。无论阿和去哪位同学家去玩,同学们都说:“妈妈不准我跟你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