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谈中年养生
15316600000020

第20章 重视疾病,预防与治疗一个都不能少(2)

对于经常伏案工作或端坐电脑前的中年人来说,坚持以上几种体育锻炼是防治肩周炎最有效的方法。

杨力谈养生: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疗法

盐750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红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三七1克,将盐和中药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2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腰肌劳损要及时治疗

人到中年常有腰肌劳损,尤其是在长期保持坐立姿势工作的中年人中,腰肌劳损患者更为多见。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椎间盘与韧带组织的慢性损伤,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三种:第一种,长期工作姿势不良,如弯腰用一侧肩膀扛抬重物,或是习惯性姿势不良,使腰肌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造成累积性劳损变性,软组织疲劳则产生腰背酸痛;第二种,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或下腰短缩畸形,或腰部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腰背肌长时间疲劳等;第三种,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反复损伤使组织不能得到充分修复,产生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腰肌劳损的症状表现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那么,对于慢性腰肌劳损我们应该治疗呢?

1、“拱桥”运动

“拱桥”运动难度不大,时间不多,不费多少工夫,腰肌劳损就会无影无踪。“拱桥”运动分为两种,一种是“三点”拱桥式:仰卧于硬床上,用头顶、双足支撑,全身呈弓形撑起,保持一定时间后重复两遍;一种是“五点”拱桥式:仰卧于硬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支撑点,使背部、腰部、臂部及下肢呈弓形撑起,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重复2~3遍。

2、推拿治疗

慢性腰肌劳损运用推拿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在所有治疗方法中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治疗时以局部放松腰肌为主,常用手法如按揉法、攘法、擦法、肘推法等。如有明显畏寒表现,症状于天气变冷时加重时,可于推拿后加湿热敷。

3、针灸治疗

取肾俞、大肠俞、腰眼、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等穴,用毫针疗法,留针15~20分钟,针后加拔火罐,隔日1次,10次为l疗程。

4、中药薰蒸疗法

以生川乌10克,生草乌15克,白附子10克,细辛6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甘松15克,山柰15克,红花10克,加清水适量煎30分钟,将药水置于敞口盆中,趁热薰蒸腰部(药有毒,切忌入口)。

5、药膳食疗

(1)损腰汤。鳊鱼2条(约500克,去鳞及内脏),大茴香3克,香附6克,延胡索9克,桃仁6克,杜仲6克,狗脊6克,陈皮6克,生姜5片,葱白5根,黄酒30克。先将损腰汤加水煎,去渣留汁,加入洗净的鳊鱼、姜、葱、酒煮熟,主食鱼肉,稍饮汤。

(2)固腰方。山药30克,黄豆30克,鸡血藤30克,五味子3克。水煎服,每日2次。

(3)黑豆猪腰方。黑豆60克,陈皮3克,小茴香3克,姜片10克,猪腰1对。文火炖熟后,加适量食盐服食。

(4)酒煮韭菜。韭菜40克,白酒60克。将韭菜和白酒同煮,沸腾后服用。

慢性腰肌劳损一旦形成,病程比较长,较难根治,因此应注意预防本病的发生。常用预防保健方法有:

1、注意劳逸结合

慢性腰肌劳损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治疗。急性腰扭伤者应彻底治疗。

2、保持良好的姿势

正确的姿势应是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避免颈椎和腰椎过分前弯。对姿势不良者应及时予以纠正。当下肢或骨盆出现畸形或活动障碍时,应加以纠正。

3、加强体育锻炼

既可选择一般体育运动,也可选择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锻炼方法。适当的体育锻炼能使肌肉、韧带、关节囊经常处于健康和发育良好的状态。肌肉强健、韧带弹性大者,发生劳损的概率大大减少。

杨力谈养生:

自我按摩来防治腰肌劳损

我们来介绍一下通过自我按摩来防治腰肌劳损和几种方法:

1、点

取坐位,用两手中指的指尖分别点按两腿委中穴(膝关节后窝正中)1~2分钟,被按部位应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2、推

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为止。

3、捏

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4、揉

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后腰左右两侧,用掌心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5、滚

两手握拳,从腰部向上下滚动、按摩。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上身可配合前倾、后仰。

6、压

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两侧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7、叩

用双手半握拳,用两拳的背面轻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8、抓

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到骶部顺序进行,两侧各抓36次。

9、按

取坐位,以中指指尖揉人中穴1~2分钟。

10、抖

两手置腰部,掌根按于腰眼处,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中年易患的内科疾病

中年男性面对高血压的压迫

高血压是指人体血压超过正常标准。它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全身性慢性血管性疾病,常可造成心、脑、肾等脏器损害。高血压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医属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范畴。如出现脑血管意外则成为“中风”,如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则又属于“心悸”、“胸痹”等范围;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它系统疾病(如肾脏、颅内病变、内分泌等)所引起的一种症侯,也叫作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虽多见于老年人,但中年人患高血压也极为常见。高血压的发病率年龄以30至60岁为多见,而第一次发现高血压年龄高峰为40至49岁。据最新统计资料报道:我国37岁至74岁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27%,患者人数已接近1.6亿,每年新增加患者300万人以上,每3个家庭中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每3分钟就有一位高血压患者突发脑中风,每11分钟就有一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高血压如果得不到彻底的控制,即可引发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70%的患者出现脑中风;20%的心脏病合并成冠心病;10%转为肾脏病变。我国每年由高血压导致脑中风或脑溢血病人死亡人数超过150万,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位!!

中年时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对于中年男性朋友来说,工作较繁忙,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少,又是身体容易发胖的年龄。一旦发现高血压,如不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继而引起心脏增大,冠心病等并发症。有不少中年男性朋友,已发现血压偏高,脑率高,因暂时没有不适症状,或都有对危害认识不够,通常不迅速采取防治措施,这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不利的。

高血压不是病!高血压是“自我调整”综合症。药物降压危害更大,所以应限制或避免使用作用强的降压药!治疗高血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生活方式。减少烟酒,适当运动,减少盐、脂肪、糖、拒绝动物内脏红肉类的摄入,不食污染的食品,不过多的应酬,修养身心、调整平衡。

2、多次血稀平衡,尽量使Hct等高指标接近黄金公式(0.618),血液年轻,血流通畅,(流速快,侧压力减少),彻底软化血管是降低或稳定血压的根本。

3、血压以控制正常(120/70mmH克)或正常偏高(130/85mmH克)为好,如血压高首选健脑神中药口服。较重高血压,可应用小剂量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半片1~2次/日),有脑中风史者血压宜偏高。

4、血压较高(140/90mmH克以上),如心率在80次/分以上,可服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氨酰心安等半片1~2次/日),心率60次/分以下停服,或改用小剂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5、避免或慎用钙离子拮抗剂、扩血管药等作用较强的血管扩张剂降血压,如心痛定等,以免产生全身盗血综合症等毒副反应。

步入中年应定期测量血压,还应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等。运动量一定要适当,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最新一项调查表明,无论何种职业的人,体力活动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

杨力谈养生:

高血压的自检

自检血压的方案目前还不统一,应根据临床上高血压病人的情况,采取下列方法:

1、血压计的选择:可根据需要选购小巧、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读数准确、使用方法容易掌握的血压计。

2、自检血压的部位:最好在上臂肱动脉处。手腕部位因明显低于心脏水平,测量数据可能相对偏低;手指部位的动脉压力波形提前受到反射波叠加,测量数据相对偏高并且变异较大,因此在手腕和手指部位进行自检血压有待继续研究。

3、测血压的体位:平卧或坐位,使上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

4、自检血压的方法:可根据病人的需要,血压平稳时每周测1~2次,血压波动时至少每天1~2次;最好是在晨起7:00~8:00和下午7:00~8:00测量,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记录。

5、家庭用的血压计特别是电子血压计,读数可能会有偏差。建议与医院的水银柱血压计校对。

冠心病人警惕突发猝死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危害中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冠心病的常见表现形式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由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从而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一杀手”。冠心病的发病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程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从40岁开始,每增加10岁,患病率将会增加1倍。

近几十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渐增高,而且脑力劳动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比体力劳动者至少高出一倍。特别是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中年朋友,由于缺少体力活动,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将导致更高的冠心病发病率。

据上海一份病理解剖资料表明,在160例猝死者中,40~59岁的中年人竟有123例;在睡眠时猝死的50例中,中年人占了80%!经解剖证实,多数是因为冠状动脉硬化。我们知道,心脏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中枢,时刻都在不停地在跳动。据测定,我国正常成人每天的心脏跳动次数平均为10万次以上。据此计算,活到40岁的中年人,其心脏跳动次数已超过14亿以上,这意味着中年人的心脏经过几十年的跳动而开始衰老,特别是到了更年期,动脉硬化的程度会以不同的速度逐渐加重。

人到中年以后,除了人体本身的代谢逐渐不平衡,脂质代谢失常外,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会对冠心病的发生产生一定影响。再加上中年人中吸烟者较多,有资料表明,吸烟者的心脏病意外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倍,冠心病患者中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死亡率高5倍。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如果中年朋友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

1、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

2、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肩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

5、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

对于冠心病患者,应给予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如虾皮、牡蛎、鲜贝、虾皮、海虾、牡蛎、巴鱼、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如酵母、牛肉、肝、全谷类、干酪、红糖、蛋、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