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1530100000007

第7章 萧条下的中国互联网

2001年年初,中国移动全球通号码的每一位手机用户都接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通知:从2月21日起,信息点播费为通信费+信息费,其中通信费为0.1元/条。在这个寒冷的冬季,新的短信收费规定,却为困境中的互联网带来了一丝生机。

门户网站首先进入了以短信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当中。2001年1月17日,搜狐正式宣布推出短信服务,5月22日,新浪网也随即推出短信息服务。毕竟,在众多收费的项目中,短信收费是当时所能看到的最能为网民接受的一项服务,为网站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

但仅仅靠短信服务,并不能完全缓解网站此时的盈利之困。处于互联网严冬之中的网站,迫切需要新的盈利模式来寻求自保。在迫于无奈之下,网易最先开始尝试收费。2001年3月,网易宣布推出收费的个人主页服务,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跟风:263、21CN、新浪等相继推出收费邮箱。这些举动也在网上引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应不应该收费?什么样的服务应该收费?”成为这场讨论的核心。

不过在这场竞相收费的较量中,最大的赢家却是腾讯公司。2001年,腾讯QQ成为腾讯公司最风光的生财之道:卖企鹅玩具,移动QQ收费,插广告,多种多样的收费模式让腾讯公司赚得盆满钵溢。

对互联网收费的探索,不仅成就了腾讯,也拯救了几乎山穷水尽的网易。2001年9月,纳斯达克股市以财务报表存在疑点为理由宣布停牌网易股票交易,丁磊也因此而宣布辞去网易公司董事长和CEO的职务。迷茫之中,丁磊一度产生了卖掉网易的念头,但他最终大梦初醒,坚持了下来,宣布网易转型,投资开发网络游戏《大话西游》和推出短信业务。虽然在2001年亏损巨大,但网易终于挺过了寒冬,生存了下来。

丁磊的沉浮说明,在低迷的产业环境下,即使是那些最耀眼的互联网创业者,也难以逃离席卷而来的命运漩涡。而新浪网创始人王志东的出局与落寞,更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印证了这一切。

事实上,互联网股价的狂跌一直在持续,这种情况在2001年愈演愈烈,新浪也不能幸免于难。新浪董事会终于决定有所作为,他们做出的集体举动是让王志东出局。6月4日,一条新闻出现在新浪网主页的显著位置:新浪首席执行官王志东因个人原因辞职,同时还辞去了新浪网总裁与董事会董事的职务。这条新闻在当时所引发的爆炸性效应可想而知。二十天后,王志东举办新闻发布会,宣称自己从未主动辞职,而是遭到了董事会突然袭击。“我现在在法律意义上依然是新浪的法人代表,对新浪负法律责任。”王志东说。但在资本与个人的较量中,王志东成了悲情人物。虽然舆论的力量倒向了他,但资本的力量并没有因为舆论和王志东的反抗而妥协。一个月后,王志东宣布离开新浪网,创办新的公司。

这个事件成了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最经典的一个案例。以情谊为重的东方商业伦理与资本的理性在这里发生了最激烈的碰撞,最终较量结果可以以王志东的一句名言来总结:今天的互联网就是一个战场,每时每刻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故事。

一组数据表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从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间,规模最大的前20%企业中只有1/3生存下来,活下来的企业中,只有1/5之一仍然居于前20%之列。

不过相比在此期间其他互联网行业的低迷,2001年却是中国网络游戏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陈天桥于1999年成立的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在此前一直前途黯淡,直到2001年11月,盛大代理了韩国大型网络游戏《传奇》。这款游戏迅速扭转了盛大网络的命运。谁也没有想到原本以为不入流的网络游戏会在此后两年时间内,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行业。

随着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电信行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互联网市场的基础,中国电信业上演了一场分分合合的好戏。中国电信进行了拆分,现有资源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联通则建设成了继GSM网之后的第二个全国性移动通信网络——CDMA;此外,铁通则转变成一个对外运营电信业务的经营性公司。中国电信市场出现七大运营商。同时,阿尔卡特同中国签署协议,把在华的主要业务与上海贝尔进行合并,建立新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这是首家在中国电信领域成立股份制企业的国际公司,标志着电信运营市场的壁垒正在逐步对外资打开。

在互联网股票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软件企业却成为一个特例。国内两大企业软件公司纷纷选择在这一年上市。2001年2月,金蝶集团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这极大鼓舞了软件企业的上市热情。随后的4月,用友发布了在内地主板上市的公告,带来了国内软件行业股票的全线飘红。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正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