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生谁死
1530100000011

第11章 裂变下的门户发展趋向

2009年5月的一个早上,搜狐员工梁怡怀着当年查看高考分数般的心情,紧张而又迫不及待地搜寻公司最新季度的财报,结果让他大大松了口气,露出灿烂的笑容。2009年第一季度,搜狐总营收达到1.15亿美元。同一时期,腾讯营收数值为3.664亿美元,网易为1.144亿美元,同比均有上升。而新浪7380万美元中,非广告营收达到接近半数的3060万美元,同期增长30%,新浪公司公关经理表示,这主要是来源于无线业务的贡献。

虽然营收数字令人欣慰,但在其背后,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却是,传统的门户业务的贡献率却在日益缩小。在搜狐的非广告收入中,最主要的网络游戏业务收入为6160万美元,同比增长50%,对总收入的贡献率高达53.24%;网易总收入中,在线游戏收入占92%;腾讯以小额消费为基础,其76%的总收入由互联网增值服务(网游收入、QQ会员及QQ空间贡献最大的社区收入)贡献。唯独新浪基本都靠门户业务获得利润,但其2009第一季度的总营收明显落后其他门户。

事实上,4大门户网站的分化早已出现。除去网站本身的基因不同,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环境和各家门户网站对于门户概念的不同理解,也使得门户网站在经历了最初的共同的发展模式后,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现状。

素有“门户黄埔军校”之称的新浪依然最为纯粹。作为新闻门户,它虽有着无可撼动的权威和影响力,但不如其他门户网站过得滋润,相对单一的业务结构令其在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显得相当吃力。从2006年5月继任新浪CEO兼总裁开始,曹国伟就一直坚守“以门户和广告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在他看来,企业不可能同时做几十件事情而成为世界500强,互联网也一样。新浪的媒体品牌最强,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必须充分利用。曹国伟认为,“门户+广告”的概念更多是指“内容+产品+广告”,因此需要新的产品来增加影响力,博客和播客(视频分享)便是由此产生。

在曹国伟上任后,他收缩了一系列难以贡献业绩的业务。不断“瘦身”的新浪在与分众达成合并协议后,曹国伟明确表示,新浪的长期战略是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新媒体公司,而不单纯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公司有关高层也宣布,“新浪未来的业务重点依然是网络新闻和网络广告,无线业务也会是收入的重要部分。”

相比新浪,最初定位同样是资讯服务的搜狐转型则更加大刀阔斧。其CEO张朝阳对门户的理解并不局限在新闻内容上:“门户就是让用户进来,能找到他想要的一切。”在这个“大门户”思维下,搜狐走了一条多元化发展之路:通过对ChinaRen、17173、焦点网、图行天下、Goodfeel的收购,和Web2.0萌芽时的“技术驱动和产品导向”战略,搜狐大肆在搜索、桌面工具、社区、视频、网游等各个环节的全面布局,并将网游业务拆分上市,这使得搜狐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分别以门户业务和网游业务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张朝阳直言,他并不满足于别人只在网上敲打sohu.com上搜狐网站,他要打造的是以搜狐为品牌的“门户矩阵”。在他眼中,媒体平台现在是搜狐最核心的一个东西,线下、网上两个渠道“一个都不能少”,不论网游业务如何突出,都不会影响搜狐的“大门户”战略。在张朝阳看来,“媒体+游戏+无线+搜索”的多元化模式是新的门户形式,有了多元化长期积累,将来就有可能在某一个领域实现飞跃式发展,这也是互联网最稳定的发展模式。

作为南派门户网站代表,网易走的却是一条更加务实的路,公司基本面的良性发展被摆在首位,也许正因如此,网易永远都有令人羡慕的现金流。

实际上,早在SP产业令互联网界狂热的2002年,丁磊就陷入了有关网易战略转型的思考。在2003年进军网游后,网易在短短几年赚得盆满钵满,门户业务反而成了弱项。尤其在赢得中国大陆最为风靡的网游《魔兽世界》独家运营权后,网易门户业务的边缘化就显得更为突出。

不过对此丁磊明确表示,“我们准备大力拓展门户网站业务”。丁磊的家在广州,在杭州也置有房产,但他毅然将网易新闻中心迁到了新闻从业环境更好的北京。他为此坦言,网易之所以要重振门户业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到了其中的市场空间。曾在知名财经杂志担任总编辑的网易副总裁李甬还透露,公司甚至专门成立了独立运作门户推广的市场部。

与之前的老牌三大门户网站相比,在门户领域,腾讯只能算是后起之秀,它的门户之路也走得与别家不同。业界认为,腾讯是因为QQ影响力较大,受众群相对固定,才涉足门户网站的。如今,这家以憨态可掬的企鹅形象示人的企业常常被贴上“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最不担心流量的中国网站”等标签,它对无线增值业务、门户、社区、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搜索等业务均有涉猎,几乎涵盖互联网的全部业务。

同步发展众多看似并不相关且“烧钱”的业务,缘于腾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的战略目标,门户网站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腾讯CEO马化腾认为,腾讯对门户业务的涉足确实较晚,但仍必须坚持。在他看来,未来三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可能迎来“超级竞争”阶段,互联网企业必须提前布局。马化腾为此全力低调地打造着“企鹅帝国”的生态链。对马化腾全业务的战略,互联网实验室评论员柳华芳评价道:“全业务是一种概念,但不代表任何业务都能做到最好,很多时候只是为了等待机会和牵制对手。”

门户网站的裂变有其对未来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不同解读的因素,但更多是为形势所迫。互联网世界日新月异,激烈的行业竞争迫使任何企业都无法固步自封,守着一种固定的模式持久地经营下去,中华网、TOM和雅虎中国的退出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仅仅考虑“如何用好手头资源”而忽略用户的需求,无疑是一种错误的想法。

尽管目前看来,传统的门户业务似乎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新浪、搜狐、网易和腾讯都没有放弃门户业务的打算。事实上,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它们而言,不论发展门户业务还是非门户业务,面临的挑战都不会轻松。

在非门户业务方面,多头出击为门户网站提供了眼前的收益来源,在线游戏等也让它们尝尽甜头,但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原有品牌的优势正在因此而弱化。并且像网易、搜狐、腾讯的在线游戏业务除了应对来自彼此间的同门之争,还要同时面对外部如盛大、完美等垂直网游公司的市场争夺。何况,每个产业都有不同周期:网络游戏现在在国内很火,但谁又能保证好势头能够永远持续呢?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游戏公司利润大降,已经开始裁员。

纯粹如新浪的门户网站则更头疼。此类门户网站依然要面对发展模式上的窘境,从几大门户网站历年营收状况看,门户业务所能创造的收入来源仍局限于网络广告和无线增值业务,而在经济环境多变的今天,单一的收入无疑会增加门户网站的经营风险。即便是作为门户核心的内容业务和网络广告,自身也存在问题。

曾在传统平面媒体浸淫多年的李甬表示,门户网站极大地发挥了互联网的特性,显示了自己巨大的威力,但在资讯品质方面的进步却不尽如人意,这也影响了门户网站的价值。

在业界,不少人认为新浪是国内仅次于央视的第二大强势媒体,但二者广告营收方面的差距却很大。网易较强的新闻资讯有目共睹,但却有营销不足的弱势。发展逾十年的几大门户网站,广告收入和实际影响力始终不成比例。互联网资深人士谢文认为,新浪长期雄踞网络资讯首位,但整个产业业态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告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定价权的削弱,而这种结果并不全部来自四大网站间的竞争,当前的广告商正变得日益细分化,财经、汽车等专业网站也同时分流了一大批广告客户。

另外,受众群体也在变,广告商可以选择手机搜索引擎等方式投广告,传统门户服务模式的业内地位已实质性地在下降。而这是一种全球性的趋势,近几年雅虎和AOL的行业地位今不如昔,注定网络商业将走向“更成熟,更广泛,更复杂,更专业”。

当前现实下,业内人士分析,在门户业务尚未探索出新的收入增长点,且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内容产品时,以其他业务收入支持门户业务发展显然是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毕竟多年以来门户承载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不可能轻易放弃。

正如李甬所说:“业务无论是多元化还是专业化都不重要,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谢文也表示:“只有具备危机感、忧患意识和自我革新精神,企业才能走得更远”。保持创新精神就要时刻顺应局势的变化,或者门户自身求变,实现内涵式发展;或者是公司商业模式求变,向外延拓展。

不过有利的一点是,中国门户网站的商业化程度都很高,几乎都是由市场驱动。不过无论如何,产品依旧是门户网站未来最需要关注的部分,尤其是资讯和应用性产品的结合。例如对博客、SNS、邮箱等的整合。

虽然形势驱使门户网站不断与过去的自己裂变,但万变终究不离其宗,门户之争仍将以核心的门户业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