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1],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2]。
【注释】
[1]逼则反兵,走则减势:逼,以武力相威胁,指正面进攻。走,跑。把敌人逼得太紧,他可能会拼死反扑,若让他逃跑则可减削他的气势。
[2]需,有孚,光:语出《易经·需卦》。需,等待、顺应。孚,诚心。整句话句意为:要善于等待,缓和战局,有诚心和耐性,才会有大吉大利。
【译文】
把敌人逼得太甚,就会遭到猛烈反扑;顺应敌人,任其逃走,敌方其实自然会减弱。紧跟着敌人,却又不把他们逼得过于紧张,而是要消耗他们的体力,瓦解他们的斗志,等到他们人心散了不再众志成城之时,再一举擒获。这样用兵,不费一兵一卒,避免了流血牺牲。因此要善于等待,顺应时机,才能战胜敌人。
【按语】
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辗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评析】
欲擒故纵,有时也写作“欲擒姑纵”,要捉住他,故意(或者姑且)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要想使濒于失败的敌人放弃抵抗,必须让他们看到一线生路,让他们抱有不战而逃的念头。如果一丝生机都没有,那他们可能就会拼死反抗,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所谓的“纵”,并不是把敌人放走就万事大吉、不管不问了,而是要尾随其后,不即不离地观察其表现,等待机会。《孙子兵法·军争篇》说:“对陷于绝境的敌人,不要穷追猛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所谓不追,并不是不跟随,而是不要逼迫太紧。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国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孔明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
诸葛亮二放孟获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
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孟获再次回到营房,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了他。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就这样,孟获前后七次被擒,他才心服口服,发誓以后将绝不再谋反。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魏国去了。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既是释放又是追踪。他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拓展疆土,利用孟获作为典型以使其他部落服从。这就不仅仅是兵法的需要,而且也是出于政治的目的了。如果仅仅按照作战的要求,那么擒获的人是不能再释放的。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1],击蒙也[2]。
【注释】
[1]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
[2]击蒙也:语出《周易·蒙卦》。蒙,幼稚无知。击,打击敌人。击蒙,使诱惑敌人的谋略实现。
【译文】
用相类似的事物去诱惑对方,诱使敌人懵懂上当。
【按语】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
【评析】
抛砖引玉,本来是指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是谦虚的话。相传唐代诗人赵嘏才思超群,另一个诗人常建自愧不如。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经过苏州灵岩寺,他就故意在庙墙上写上两句诗。赵嘏路过时看到了,就续了两句,使之成为一首完整的诗。续的两句比前两句高明得多。后人就把常建这种行为称为“抛砖引玉”。用在计谋上,抛砖引玉是指一方故意制造一些弱小的假象来迷惑另一方,从而取得胜利。公元前700年,楚国攻打绞国。楚军兵临城下,气势旺盛,绞国自知出城迎战肯定会大败亏输,就坚守城池,不去迎战。绞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而击退了楚军的多次进攻。两军相持一个多月后,楚国大夫屈瑕向楚王献上一条“以鱼饵钓大鱼”的计谋。他命一些士兵装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绞国的探子向绞侯报告说,楚国的挑夫三三两两进出,并无兵士跟随。绞侯马上布置人马,待“樵夫”背柴出山之机,突然袭击,果然顺利得手,抓了三十多个“樵夫”,夺得不少柴草。一连几天,都有可观的收获。见到有利可图,出城劫夺柴草的绞国士兵越来越多。楚王见敌人已经吞下钓饵,便决定迅速钓大鱼。这天绞国士兵又像前几天一样出城劫掠,“樵夫”见绞军又来劫掠,吓得飞速逃奔,绞国士兵在后面追赶,不知不觉被引入楚军的埋伏圈内。绞国士兵慌忙败退,又遇伏兵断了归路,死伤无数。楚王趁机攻城,绞侯自知中计,无力抵抗,只得请降。
汉高祖刘邦也中过匈奴人的“抛砖引玉”之计。汉初,匈奴趁着西汉立国未稳,就南下侵略,一直攻打到太原。刘邦亲自带兵出征。当时正值天气严寒,很多士兵冻掉了手指。匈奴单于冒顿在刘邦进攻下假装败走,用老弱残兵掩护退后,暗中却埋伏了精兵。刘邦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敌人真的在败走,就想把匈奴一网打尽,以绝后患,于是他下令三十二万军队向北追击。刘邦先期到达平城,后面的军队没有跟上。这时冒顿指挥精锐骑兵四十万,将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史称“白登之围”。后来靠陈平的计谋,刘邦才得以脱身。这是匈奴对刘邦成功实行的一次“抛砖引玉”之计。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1],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2]。
【注释】
[1]魁:魁首,头领。
[2]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语出《周易·坤卦》。龙在田野大地上作战,必然会陷于绝境。这是形容战斗中擒贼擒王这一计谋的威力。
【译文】
摧毁敌军的有生力量,抓住敌人的主帅,就能瓦解敌方全军。擒贼擒王,就像使龙离开大海而被困在田野里一样,必然令其陷入绝境。
【按语】
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也。全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琦战,直冲贼营,至子琦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琦而不识,剡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琦乃收军退还。
【评析】
擒贼擒王,出自杜甫《前出塞》诗:“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意思是作战时要先擒拿敌方首领,比喻做事要抓住关键因素。正如俗语所说“打蛇要打七寸”,擒贼擒王是使敌人损兵折将、遭受彻底惨败的计谋。按语中说,取得了对敌作战的胜利,就要趁此机会扩大战果。如果只满足于眼前的既得战果,就会失去战机,从而牺牲掉更大的胜利。这样虽有利于减少士兵伤亡,但是却会导致指挥者受拖累、主帅遭遇祸害,甚至前功尽弃。只取得一些小胜利而不再继续歼灭敌人主力、擒获敌人首领,就像放虎归山一样留下后患。擒获敌人首领的办法,不应当只是从旌旗上辨认,还要观察敌人军队中谁指挥整个军队的调动。唐肃宗时,安史之乱中张巡和安禄山的部将尹子琦对战,张巡率领的唐军一举攻到敌方帅旗下面。尹子琦营中大乱,被张巡斩杀的敌将有五十多人,士兵五千多。
张巡想用冷箭射死尹子琦,可是又不知道哪个人是他。于是他命士兵把稻秆削成箭形射向敌人,中箭的敌兵也没有大的损伤,他们都很高兴,以为张巡军队的箭已经用完,就马上跑到尹子琦面前报告。这样,张巡就认出了尹子琦,确定了他所在的位置。张巡命令手下南霁云放箭,正中尹子琦左眼。尹子琦差一点被张巡俘虏,幸亏他下令收兵退回跑得快,才幸免于难。
第四套混战计
混战,指在混乱局势下进行的战争。混战计就是在乱战局势下应用的计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1],而消其势[2],兑下乾上之象[3]。
【注释】
[1]不敌其力:敌,抗衡,攻打。不敌其力,不直接攻打敌人,不与敌人进行消耗战。
[2]而消其势:势,气势,在这里指敌军赖以生存的根本。
[3]兑下乾上之象:“兑”和“乾”是《周易》中的卦名,此句意思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译文】
无须对敌人进行迎头痛击、正面作战,也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打击敌人。因为,我们可以用以柔克刚的方法去战胜敌人。
【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当;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阳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当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顷乃定。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即不直当其力而扑消其势力。宋薛长儒为汉州通判。戍卒开营门,放火杀入,谋杀知州、兵马监押。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出营,谕之曰:“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作此?然不与谋者,各在一边。”于是不敢动。惟本谋者八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曰: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
【评析】
釜底抽薪,字面意思是从锅底把柴火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能够沸腾,靠的是火这种力量。火,是阳中之阳,是强大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迅猛而不可阻挡。柴草,正是火的灵魂,是火之源。柴草本身并没有杀伤力,就是靠近也不会伤害到你。所以,当无法正面直接把火灭掉时,可以从本源上把火消弭。先秦时期着名的兵法大师尉缭子说:“士兵气势充盈就向敌人进攻,士兵气势消沉就退走。”降低敌人士气的办法,就在于攻心。
东汉初年,吴汉任大司马。有一次敌人夜间进攻汉营,士兵都惊惶不定,可是吴汉却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后来士兵发现吴汉镇定如常,没有任何动静,就都恢复了平静。这时吴汉抓住战机,挑选精兵,乘夜反击,就把敌人击退了。吴汉的做法就是不直接和正面来攻的敌人对抗,而是用计谋从根源上消解敌人气势。北宋时薛长儒任汉州通判,有一次守卫部队突然发生叛乱,他们打开营门,四处放火。进入府门,扬言要杀死知州和兵马监押。知州和兵马监押听到后,吓得不敢出来。这时薛长儒挺身而出,对作乱的士兵说:“你们也都有父母妻子儿女,为什么做这样的事?只要不是主谋,而是被迫胁从的,站到一边去。”于是那些附从作乱的都站着一动不动,只有主谋八个人夺门而出,流窜到乡下,不久就被捕获。当时人们说,如果不是薛长儒,全城就会陷入混战之中,老百姓就要遭受劫难了。这就是攻心之策。有人说:“趁着两敌火拼之时,我方捣毁敌人薄弱之处,把敌人即将获胜的战机搅黄。”这也是一种釜底抽薪计谋的运用。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1],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2]。
【注释】
[1]乘其阴乱:阴,内部。乘其阴乱,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
[2]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周易·随卦》。随,随从、顺从。向晦入宴息,天色晚了,人们要顺应天时去休息。
【译文】
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它此时力量薄弱自顾不暇,没有主见,我方利用计谋牵着敌人鼻子转,使其顺从于我,就如同天色晚了人们要入寝室休息一样自然。
【按语】
动荡之际,数力冲撞,弱者依违无主,散蔽而不察,我随而取之。《六韬》曰:“三军数惊,士卒不齐,相恐以敌强,相语以不利,耳目相属,妖言不止,众口相惑。不畏法令,不重其将,此弱征也。”是鱼,混战之际,择此而取之。如:刘备之得荆州,取西川,皆此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