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生活:让你受益一生的88个心理学定律
15214100000023

第23章 点破情场中的迷津(1)

婚恋—一个多么熟悉的词,但是很多人熟悉的仅仅是它的字面意思,而非它的真谛。要知道一个人生活的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婚恋生活。聪明的人,总是在婚恋生活里从容不迫,但是,也有很多人却是在婚姻的生活里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不过是苦恼自己如何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本章婚恋心理学就将为你指点情场中的迷津!

亲和动机:人人都渴望温情

出门在外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与人初次见面时,彼此间开门见山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家在哪?”倘若巧遇故乡人,即便素不相识,也会备感亲切,从心理上就会感觉彼此间的距离更近了一点,彼此的交往也就会更加融洽。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亲和动机,也被称做亲和效应。

亲和动机指人们往往会由彼此存在着某种共同、共通或相似之处,而感到更容易接近。接近后,彼此间又因此产生亲切感。这些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或地域上的,也可以是志向、兴趣、爱好、利益上的。我们往往更喜欢与那些和自己有着相同志向、爱好、兴趣的人做朋友。这一心理现象提醒我们,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寻找彼此间的共同点,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家庭是社会中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温情尤为重要。一个毫无温情可言的家庭,犹如死海一隅,毫无生机、喜悦可言。想让自己徜徉在爱的海洋,就必须努力打造充满温情的家庭,否则你就失去了幸福的源泉。

王强和晓梅是大学同学,四年的恋爱中,他们吵吵闹闹,分分合合。大学毕业后,他们一起到北京追求共同的梦想。在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里,他们相依为命,一起找最廉价的房子,一起挤公车,一起跑人才市场。周末的时候,王强则带着晓梅绕遍大半个北京城去淘价格几乎是北京最便宜,但款式还算时髦的衣服。

毕业两年后,他们终于在这座城市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尽管房子还是租来的,可是他们各自有了稳定的收入。

后来他们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但对于晓梅来说,婚礼有些仓促,是趁王强没有出差的一个周末请大家吃了一顿饭就算完事。晓梅对此颇有怨言,王强则笑着安慰道:“媳妇儿,我们这都老夫老妻了,结婚也就一个形式,你老公我这不忙着赚钱让你过好日子嘛。”

结婚后,王强更忙了,经常是一出差半个月不回来,晓梅独守空房。开始的时候,晓梅几乎是数着日子盼着王强早点出差回来。后来,她渐渐习惯了王强经常出差的生活。再后来,她感到自己很寂寞、很空虚,日子很寂寥。为了打发时间,她周末的时候出去跟朋友一起爬山、郊游,还学会了喝酒。可这一切,王强都无暇顾及。他在忙着赚钱,希望让晓梅早日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

晓梅也曾经抱怨日子过得太寂寞,可对此,王强每次都是老一套的说辞。后来,晓梅再也不愿意一个人回到那个冰冷的家。有一天,王强出差回来,抬头望到自家漆黑的窗户,他的心理不免一震:“这么晚了,晓梅是不在家,还是已经睡下了?”结果,敲门无人应答。

王强进屋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脑子里猜想种种。正在他走神的时候,他听到了楼下的汽车鸣笛声。王强快步走到窗台,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错,正是晓梅,跟一个男人正耳鬓厮磨着。

王强想立刻冲到楼下给那个男人两个耳光,可他的脚却动弹不得,他趔趄地挣扎回沙发上,感觉自己的身体犹如一袋沉沉的米一样,瘫倒在沙发上。

事后,王强以为晓梅会为此愧疚不已,晓梅却冷静到让他脊背发凉。晓梅收拾完衣物后说:“我们离婚吧!”晓梅对自己坚决要结束这段婚姻的理由是,有温情的屋子叫家,而没有温情的屋子就只是用来睡觉的地方。她和王强的那间屋子,给不了她任何的温情。

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多方面的,女人尤其需要温情。毫无温情的环境,犹如一望无垠的沙漠,让人绝望。爱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带给彼此温情。一旦温情不在,爱就成为空头的承诺。

心理学家更是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亲和动机,每个人都渴望温情。而当一个人身临险境,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和恐怖时,他的“亲和需求”就会更加强烈。这个时候,唯一能够给他带来慰藉的就是温情。

契可尼效应:初恋为何总令人难忘怀

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那些中断了的、未完成的事情却总是无法忘怀。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契可尼效应”。

生活中到处是“契可尼效应”的例证。比如学生时代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一次数学考试中总共有20道题,但其中19道题你都完成得很好,唯独一道题直到下课铃响的时候仍旧没有解算出来。考试结束后你跟同学对答案,发现那19道题都是对的。因此对于那道未完成的数学题,你会一直记忆犹新,而那19道已经被你解答出来的题却早就被你忘到九霄云外了。

同样的道理,初恋是美好的,也是酸涩的,很多人的初恋都是有始无终的。因此,初恋就成了那道未能解答出来的算术题,让人们久久无法释怀。

何芸最近心情很不好,因为她发现自己的老公李斌竟然跟十几年前的初恋女友联系上了,而且二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尽管他们两个人一南一北完全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可是,何芸的心里仍旧是七上八下的。她忘不了老公接到初恋女友电话时眼里流露出来的惊喜。尤其是当初恋女友说她这几年在南方过得很不如意时,老公看起来很难过。

老公的这种反应,让何芸很不自在,她实在不明白自己跟他在一起生活好几年了,可仍旧比不上老公懵懂时代的初恋女友,况且他们也只不过是在初中的时候,背着自己的父母偷偷地交往了半年而已。后来,女方转学后,他们的关系也就不了了之了。

何芸跟李斌谈恋爱的时候,李斌无意间谈到自己的初恋女友,何芸发过几次脾气后,李斌就闭口不谈了。

可是现在,那个似乎已经彻底冰封在记忆里的人,一时间在现实中又重现了。李斌也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初恋时光,他时而发呆,时而忧伤,时而傻笑。

何芸为此已经跟他吵过好几次了,每次他都说那只是一段回忆,自己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是何芸太多疑了。可是,何芸却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取代不了初恋女友在老公心目中的地位。

何芸显然不懂得心理学上的“契可尼效应”,李斌之所以对自己的初恋女友念念不忘,是因为那是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正因为没有结局,才给他留下了遗憾,这种缺失的美,让他念念不忘。

人们不是也经常说“没有得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吗,得不到的成了那道没有解答出来的题,而这道题通常都会终生没有答案。这也正是初恋让人们终生难以忘怀的原因。

没有人可以轻易将记忆抹去,不去触碰和提及并不代表着忘却,更何况初恋是千百年来被歌颂为最为美好的时光。加之人们心理上的“契可尼效应”,初恋的不容易被忘怀也就变得更加好理解了。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的另一半对自己的初恋总是念念不忘时,不要总是满腹牢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心理每个人都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人的记忆里,更不可能说谁替代谁。你是你,她是她,倘若你一直想着把她替代,那毫不客气地说,你的努力用错了方向。因此,为了自己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好好地把握现在才是你获取幸福的捷径!

晕环效应:情人眼里为何出西施

心理学上有一种晕环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成见效应,指的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受到晕环效应影响的人们,往往把别人的形象看得过于完美,这就好比佛像背后始终闪闪发光的光环,让人为之倾倒。美国心理学家H.凯利等人在印象形成实验中证实了这种心理效应是真实存在着的。

H.凯利把55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向两组学生介绍一位新任的教师A氏。介绍的内容有两部分,一部分是A氏的基本情况:26岁,已婚,是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曾经任心理学教师3年,还当过兵。

在此部分,心理学家主要想告诉学生的是,A氏是一个既好学又有教学经验和判断能力的人,这个情况,他给两个组的学生介绍得都是一样。

另一部分关于教师A氏的情况,他在跟两组学生介绍时则完全不同。他对第一组介绍说,A氏为人非常热情,课堂气氛活跃,上他的课,大家会感到很轻松、愉快;对第二组则介绍说,A氏为人非常冷漠,性情古怪,对自己的学生要求极其严格。

介绍完后,他令A氏与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了20分钟的课堂讨论,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他的方式、风格是一样的。讨论结束后,实验者让学生陈述对A氏的印象。

实验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对A氏的印象大相径庭。第一组学生认为,A氏富有同情心,而且会体贴人,富有幽默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第二组学生则认为,A氏非常严厉、专横,待人很不友好,不善社交。

此外,心理学家还惊奇地发现,两个组的学生发言情况也很不一样。第一组学生的发言率高达56%,另一个组则仅有32%。这种现象表明,A氏给两组学生完全不同的印象。积极的学生由于受到他的感染而变得比较积极;而认为他消极的学生,由于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比较消极。但事实上,A氏对两组学生的态度并没有不同,不同的是学生们的心态。

很显然,两种截然不同的实验结果就是晕环效应造成的。

玛丽莲·梦露是美国20世纪最为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是聚光灯下的性感女王。她动人的表演风格和正值盛年的陨落,更是为她保留了在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女神形象,成为美国那个年代的代表性人物。

玛丽莲·梦露的死,正如一颗璀璨的流星的陨落,让无数人为之心痛、惋惜。梦露走了,她生前用过的衣物则成为人们思念的寄托。据说,有一位收藏家有幸收藏了一只梦露生前曾经穿过的鞋子,他把这只鞋子拿出来展示,参观者只要出100美元的高价就可以闻一下这只鞋子。结果,愿意高价钱去闻鞋子的人络绎不绝,人们甚至愿意花一上午或者更长的时间排长队,为的就是能够亲自俯身去闻一闻自己偶像生前留下来的那只鞋子。

梦露的那只鞋子难道真的有那么大的魅力吗?其实不然,或许在纽约的商场里,你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能找到比那更好的鞋子,但人们为什么愿意出高价、排长队去一闻那只鞋子呢?说到底,还是人们心理上的晕环效应在作怪。

玛丽莲·梦露的鞋子之所以如此具有魅力,正是因为它的主人赋予了它“光环”。鞋子本身的价值,是人们赋予它的,倘若那只鞋子只是被一个普通的女士买去,只能是在主人不喜欢的时候被丢进垃圾桶。但它被梦露买去,命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把它当做稀世珍宝收藏。

一只鞋子,由于主人的不同,它的命运就会有天壤之别。人也一样,欣赏你的人,你的缺点在他那里都会变成可爱,不欣赏你的人,你的优点在他那里就会变成矫揉造作。这就是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可这句话更是恰如其分地验证了心理学上的晕环效应。

婷婷从小就是个人见人爱的可爱小姑娘,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学生时代,她是男生心目中的大众情人。父母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王子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小公主。

婷婷第一次把男朋友郑亮领回家的时候,父母惊讶得半天没有合上嘴。郑亮确实长得貌不惊人,二十几岁身材已经有发胖的趋势,身高也很不理想,胖嘟嘟的脸上架着厚厚的眼镜片。

可是父母看得出来,女儿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非常喜欢,两个人在一起眉开眼笑。说到他的好处的时候,婷婷马上手舞足蹈地说出一连串来,出众的才华,超人的能力,坦率的个性,重义气,对自己真心之类,等等。总而言之,在她眼里,他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男友。

父母听罢,只好摇头叹息一声:“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呀!”再也没有了下文。

像婷婷这种“情人眼里出西施”,说到底也是人们心理上的“晕环效应”。在婷婷看来,男友身上的光环早已让那些缺点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恋爱的过程中,我们一旦了解了对方的某些方面的优点,往往就会认为对方的其他方面也一定很不错,从而对这个人的整体印象就会非常良好。倘若最先了解到的是有关这个人的一些缺点,情况就会恰恰相反。

因此,一定要认识到晕环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它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放大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但是每个人既然有优点,就会有缺点,晕环效应往往会让我们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无法对一个人做出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秘密效应:保留你和他的隐私

倘若有人问你,你有秘密吗?你的回答或许会是“我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为承载自己的秘密留下的一块空地,这是每个人心灵中的禁区,任何人不得侵犯。这块最为私密的空间,往往深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一旦受到侵害,就会触及一个人的底线。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就是秘密效应。

夏琳的老公在一家IT公司做领导,既然是领导,就免不了有应酬。可是夏琳对自己老公看得似乎有些紧,她要求老公每天白天要给自己打四个电话,告诉自己他正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