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夜间恐怖故事集第二部
15156800000072

第72章 山西一窟鬼

只见一个人貌类狱子院家打扮,从隔壁竹篱笆里跳入墓园,走将去墓堆于上叫道:“朱小四,你这所有人请唤,今日顿当你这厮出头。”墓堆子里漫应道:“阿公,小四来也。”不多时,墓上土开,跳出一个人来,狱子厮赶着了自去。

大宋绍兴十年,福州戚武地区有个姓吴的读书人因为进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不中,又没有了回乡的盘缠,只好在临安的郊区随便开了个小小的学堂,教写邻家的子弟读书度日,期望着三年之后,又逢大比之期的时候能够时来运转,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可谁知这位吴教授只在临安附近待了一年,就碰上了一件既可惊、又可怖的诡异事。

原来那一日吴教授正如往常一样在学堂里教孩子们读书,突然听到挂在学堂门口青布门帘上的铃儿乱响,随即走进一个人来。

走进学堂的人是一个老太太,与吴教授也认识,正是一年前吴教授刚刚搬来这里之时的邻居王婆婆,可吴教授分明记得这位王婆婆早在自己搬来不久就搬走了,乡亲们也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甚至吴教授还知道这位王婆婆其实就是一个媒婆,专靠替人家说媒讨生活。

纵然心中有些奇怪这王婆婆如何会来找自己,但吴教授毕竟是个知礼的读书人,所以仍然紧走几步赶到王婆婆面前,作揖行礼:“好久不见了,敢问王婆婆您搬到哪里去了?”

“呵呵,我还说你早就忘了我这个老太太呢,如今我搬到钱塘门附近的城墙边上了。”

“那是个好地方,婆婆您今年高寿了啊?”

吴教授继续有一搭无一搭地与对方对付,等待着对方说明来意。

“我呀,我都七十五岁了,敢问教授青春几何?”

王婆婆不知打的什么心思,却也绝口不谈自己上门的理由,也只是与对方打太极。

“我今年二十有二。”吴教授的话音未落,那王婆婆赶忙接过了话茬:“教授您才二十二岁啊,看上去跟三十多了似的,可见您平日里太费心神了。要照我说,您一个大男人孤身在外,总也少不得娶个媳妇。我这里正有一桩好亲事,有个官邸出身的姑娘,人长得漂亮,能写能算,知书达理,还多才多艺,能摆弄各种乐器。带着个丫鬟从嫁,还有一千贯的嫁妆钱,这姑娘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嫁个读书人,教授您看如何?”

还有这种好事?

吴教授听了王婆婆的话当时欢喜得眉开眼笑:“真的?如果真有这个人,不知她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

“这小娘子是秦太师府通判的家人,只是父母双亡失了依靠,因她乐器演奏得好,人们都叫他李乐娘,现在她就住在白雁池一带……”

王婆婆的话刚说到这里,恰好一阵风吹过,飘起的门帘之外有个人走了过去。

那王婆看了看门外赶紧又说道:“教授,你看到刚刚过去那人吗?那正是李乐娘的干娘,现今那小娘子就借住在她家,可巧的正从这门外经过,还不是你们的缘分到了?”

说罢一把拉起吴教授就往门外冲去,紧走几步赶上了那刚刚从门口过的中年妇人,高声叫道:“陈干娘,你那干闺女定了亲事没?”

那被唤作陈干娘的妇人听到人叫,回过头来,见到王婆婆赶紧行了礼,显得很是熟悉,张口回答道:“唉,别提了,不是没人想要娶她,只是这丫头太犟,必定要嫁个读书人,你我这身份到哪里去给她找个读书的人家?”

王婆婆满脸堆起笑来:“我这正好有个读书人,就是不知你们愿意不愿意……”

王婆婆话音未落,那陈干娘就赶忙追问:“哪里有个读书人,王婆婆别卖关子。”

那王婆婆听了对方的询问,用手指着身边的吴教授笑道:“这不就是个读书人,干娘你意下如何?”

“嫁给如此的好人家当然好了,只是不知这位官人可愿意吗?”

听对方应允了,王婆婆赶紧一边打发吴教授回去先将孩子们放学回家,一边又张罗着将陈干娘与吴教授一起带到了一个饭店里,吴教授也自然地买了些酒菜款待这两位。

喝了几杯酒之后王婆婆才站起身来:“既然陈干娘有意,教授也有心,咱们定个日子,带那小娘子与她的丫鬟锦儿到这家酒店来,我也带着吴教授来,让吴教授过过目,若是中意,这亲事咱们就定下来,如何?”

陈干娘与吴教授自然都应允了王婆婆的建议,各自谢了这婆子,算还了酒钱,各自回家等待消息。

几天之后到了约定的日期,那吴教授还特意换了件平日舍不得穿的好衣服,早早地放了学生假来到酒店,远远就看到那王婆子等在门口。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一同走进酒店,上了楼就见陈干娘果然也在,吴教授赶紧问道:“您的干闺女在何处?”

陈干娘指着大堂东边的一间雅座:“就在里边,教授可以去过过目,看看是否中意。”

听了陈干娘的话,这吴教授蹑手蹑脚地走到雅间窗外,用手沾着唾沫轻轻将窗纸捅开一个小洞,眯着眼睛看去,里边竟然是两个绝色美女:

坐着的定然是小姐李乐娘,这姑娘不但美貌,而且气质俨然,明显一副大家闺秀的风度;

而那从嫁的丫鬟锦儿正侍立在李乐娘身边,看去年纪还小,但也照样生得美艳可爱。

看罢了李乐娘与锦儿,吴教授当即表示自己应允这门亲事,接下来筹备婚礼,过了些时日吴教授就将这两位美女娶回了家中。

而且自从李乐娘嫁到吴家,他们夫妻两个的感情如胶似漆,和睦得令旁人羡慕。

吴教授与李乐娘过了一段日子,转眼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学生们都随着家长前去祭扫先人,而吴教授得了一日空闲,也与李乐娘交代了一句就走出家门闲逛。

走着走着,吴教授来到了一座名为净慈寺的寺庙,这时寺院对面的酒店之中跑出来一个小二打扮的人对着吴教授行礼道:“店中有一位官人吩咐小的过来请官人前去相见。”

想来可能是偶遇熟人的吴教授跟随着那小二进了店门,一眼看见请自己的果然是相熟的朋友,一个名唤王三七的举人。

“刚才看到教授在对面,不敢贸然过去打扰,所以吩咐这店家前去请教授过来,今日我做东,请教授喝几杯如何?我本打算去上坟的,我家祖坟在西山驰献岭下,那里每年桃花开时的新酒最是有名,不如咱们一起去喝几杯?”

吴教授想自己也没有什么事情在身,又觉对方盛情难却,于是也就答应了。

两人又走了半日才到了驰献岭,进入了王家的祖坟,王七三又吩咐自己的从人去安排些酒菜,不一时酒菜买来,这王三七就请吴教授席地而坐,两人边喝边聊,很是尽兴,唯一的问题是吴教授不习惯喝这种桃花酒,所以有些醉了。

喝了一会,眼看天色渐渐晚了,这王三七又对吴教授说:“天色晚了,要不咱们过驰献岭找个青楼住宿一夜,快活快活如何?”

听了对方的建议吴教授却有些踌躇,他觉得自己新婚的妻子在家中,如果自己一夜不回,李乐娘那里不好交代,但是又想到这里离家那么远,即便是现在赶回去恐怕城门也早已落锁,回不了家了。

所以他最终还是同意了王三七的建议,两个人相互搀扶着走上了驰献岭。

果真天有不测风云,吴教授与王三七刚刚走上驰献岭不久,突然四周阴云密布,伴随着雷电,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王三七拉着吴教授向前跑了几步,突然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个小小的竹门楼,为了避雨,两个人又朝竹门楼跑去。

好不容易跑到了竹门楼的吴教授和王三七失望地发现那里并不是人家,只是一处墓园,园中除了数堆坟冢以外全无建筑,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竹门楼立在那里。

吴教授两人无奈,也只好将身体蜷缩在这小竹门楼之下尽量躲避着雨水,可就在他们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那墓园外的草丛里突然跳出来一个仆佣打扮的家伙,只见那人跳进墓园,走到一座坟包上叫道:“朱小四,朱小四,今天该你出头。”

这跳进来的家伙话音未落,吴教授两人又听那坟墓之中有人搭腔:“好嘞,我来了。”

随着答应声,两只手从坟包上方伸了出来。

那手用力地扒开坟土,紧接着一个人从坟里跳了出来,跟随着那仆佣打扮的家伙去了。

吴教授与王三七已经吓坏了,又冷又怕的他们眼看两人消失在夜色之中也赶紧起身逃跑,他们再也不敢在这个墓园待下去了。

就这样,吴教授两人在夜色之中冒雨飞跑,连头都不敢回,可是跑了一段发现前边路上有两个人,而那两个家伙正是刚刚那仆佣模样的人和那个坟墓里爬出来的人。

吴教授与王三七赶紧折返个方向再逃,又跑了一段总算跑到了一座荒废的山神庙,两人赶忙躲了进去,并用破败的供案顶住了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