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异域风情
15142000000018

第18章 佛寺

西藏佛寺很多放眼望去,只要山顶上有特殊造型,有塔、法轮、舍利塔.....几乎都是寺院,佛寺内部装饰以壁画色彩浓艳,配合醚油灯、藏香弥漫着佛寺内的佛菩萨。与中原的佛寺的气息是不同的,西藏每个佛寺的主供佛都不同,现介绍下列各佛寺的主供佛。

(一)哲蚌寺:是西藏葛鲁派拉萨三大寺院的首寺,大殿内以三世佛为主,即过去佛、未来佛、现在佛,并以佛龛做成三座镀金的铜塔,其它地方不多见。哲蚌寺周围是砂石构成,荒山秃岭不见草木,明朝后期云南木天王找人用金汁抄经文170多部送在此处供奉。

(二)色拉寺:是我国黄教六大名寺之一,主供黄教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它是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于明成祖永乐17年建造的,佛寺内的殿堂内绘画充满了色彩缤纷,佛像、唐卡、法器、经幡、经幢比比皆是,此外有明朝赐给的经典、佛像、法器等重要文物,对研究西藏历史建筑艺术有重要价值。寺内有几处繁茂树木的场院为有名的辨经场,喇嘛们可参加大辩经,可以取得格西的学位资格。很幸运,我们看到这一盛况,同时也看到一位女性喇嘛。明朝永乐年间,宗喀巴由于推行宗教改革声名大振,所以明朝据明史记载出宣宗加封为大慈法王给释迦也失,目前有缂丝像经500多年仍鲜艳,人物和蔼可亲栩栩如生。

(三)大昭寺:西藏最早的木质建筑(以唐的风格建立),大昭寺共三层,殿顶盖用西藏民族的铜鎏金,金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照射宏伟壮观。主供佛是文成公主由唐朝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佛,旁侧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及一些活佛菩萨,与一般佛寺相同有壁画,内除佛经外,有记戴文成公主及随从人员、一些工匠修理大昭寺的情形。佛寺内有唐朝风格的雕塑与敦煌石窟相似的天女,人面狮身伏兽,公元641年(唐贞观15年)唐太宗以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妻,这件事对藏族是非常重要,因为有此次的和亲才使汉藏二族文化得以交流,也因在同时又有尼泊尔公主入门,也有汉族文化得到传到尼泊尔,例如唐时期汉族的冶金制陶、制酒、建筑、造纸、农事、历算,对西藏文化都有相当的影响。松赞干布的像貌栩栩如生,英俊有为,聪明有慧,使笔者联想当时的松赞干布王一定是位仁慈、有智慧而且胸襟宽厚的国王。他善待藏族王妃、文成公主及尼泊尔公主,大家一同为国事努力建立了一个特殊文化的王国,也难怪文成公主无怨无悔的在那海拔3700公尺的高原上付出了青春岁月,将中原的知识也传到西藏,藏族对文成公主非常重视及礼敬,对于当时文成公主到西藏的一切行事及用具,全部都记录在大昭寺,而且应用在生活中,同时塑像以纪念,如此想来也很安慰了。

(四)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历代达赖的冬宫,宫内的殿堂很多,文物丰富,雕刻艺术及各种文物都各具风格,是最具风格的博物馆。宫内主供佛是南无观音如来,内有各种殿堂,每殿堂主供佛及功能也不同。布达拉宫有红宫,是佛菩萨所住的殿,也有白宫,是达赖的寝宫及政教的中心,所以布达拉宫是政教合一的中心,也是全世界最高的佛寺。下列各殿的功能如下:

(1) 曲吉卓布(法王禅定宫):建于7世纪,位于红山最高点。

(2) 帕巴拉康(圣耆佛殿):有清同治皇帝题"福田妙果 "匾额。

(3) 指钦鲁(东大殿):建于17世纪,为白宫内最大宫殿。有清赐"振锡绥疆"匾额。

(4) 措钦鲁(西大殿):宫内最大殿堂,一些重大宗教活动在此举行,有清赐"涌莲初地"匾额。

(5) 萨松朗杰(三界兴盛殿):有藏汉满蒙四种字体,每年新年时达赖喇嘛要向禄位和画轴举行朝拜。

(6) 洛拉康(砖城殿):供奉密宗"桑第杰松"三佛及一尊很有感觉的弥勒佛。

(7) 东西日光殿(建白宫最高处)达赖早朝时的地方,规定4品官才可入内。

(8) 喇嘛拉康(上师殿):供奉三世、五世、六世达赖、宗喀巴及莲花生大士。

(9) 李玛拉康(于阗铜佛殿):内有8百多尊佛像,由印度及尼泊尔所铸。

(10) 甘珠拉康:珍藏各种经典。

(11) 曼拉康(药师殿):供药师琉璃光如来及药师7佛,此外供奉满、印度、尼泊尔著名药师佛像三百余尊。

(12) 堆廓拉康:恭奉泥塑喇嘛系像。

(13) 朗仁拉康(上天的道佛殿):供奉格鲁派和噶当派著名僧人像。

(14) 仁增拉康(持明佛殿):供莲花生大士及八百化身像,并有八个铜制佛塔。莲花生大士是佛宁玛派祖师。

(15) 仲热拉康(世系殿):供释迦牟尼三世佛、药师佛、达赖及灵塔。

(16) 甘丹吉,又叫长寿佛殿:供大小无量寿佛约一千尊。

(17) 藏林静吉是五世达赖的灵塔。

(18) 格来顿觉(善妙如意)是3世达赖灵塔。

布达拉宫是地球上最高古代宫堡,集中了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耸立在拉萨红山之顶,阳光照耀金顶之上,金光闪耀,依山凌空,屋楼层迭,巍峨壮观的雄姿,高117公尺,东西360公尺长,主楼外观 13层以石、木为结构材质,厚2~5公尺,全部用花岗岩建成,每隔一段距离用铁柱灌注,使墙稳住,抗震能力好,经过了1300多年,仍完整无损。

布达拉宫建筑分红宫、白宫两大部份,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迭,外观属于宫殿及寺院的双重特点,宫殿顶各具金顶、四角鏊突,兽吻飞檐,金面包以鍌金,屋脊饰以镀金共命鸟和塔式宝瓶,加上一排排金色的经幢,金光闪闪,格外壮丽。内部也以密宗坛城形式建成,宫内画栋雕梁,长廊交错,壁画鲜艳,富丽堂皇,佛殿的柱枋梁充满彩色雕画,一入其内仿佛到迷宫,置身一个神秘的世界。

由上述知,布达拉宫红宫顶供奉了一位观音如来及诸佛菩萨,为历代达赖的修行的场所。白宫是历代达赖实行菩萨道的政教合一的场所,也就是将佛法的理念用于西藏的社会中。由建筑及供佛的方法来看,达赖是主修南无观如来法门,以教化人心,实行佛法的场所。也因为达赖的愿力才能生生世世依此愿力再乘愿而来,造福藏民。这应是说明灵童转世原因之说。对一般人不明的人会觉得奇怪,但对学佛有修行的人己知跳出三界能乘愿而来,这是很正常之事。由达赖修行时可看出他是以观音法门一门深入,而供奉诸佛菩萨及龙天诸护法护持着,以完成他的菩萨心愿,才有今日的西藏政教文化的特色。

(五)桑耶寺:桑耶寺建立于公元779年,位于拉萨南部的泽当县内,是唐太宗大历14年,吐蕃王赤松德赞建立主殿,以后由历代增修扩建形成一个宏伟的古代建筑物。桑耶寺是西藏佛寺中最古老佛寺之一,是南无莲花生大士由印度到西藏时建立的一个五方佛坛城的道场,是西藏史第一座具有佛、法、僧的佛寺。成立比丘僧人的道场,及翻印佛经之处,对西藏文化发展及佛学的传承都有相当的意思。

桑耶寺建筑物以三种风格同时存在,并包括印度式、藏式、唐代的建筑。屋顶装饰也以梵汉藏三种形式,大门左右有大象浮雕属印度,左边浮雕是海藻仙草鲜花双鱼宝伞法轮和经幢吉祥结属藏式八吉祥,寺内有石狮、石雕属唐时期的风格视为珍品。寺内有大铜钟,钟上有古藏文,属少数民族古文字的青铜器,十分稀少(铜高1.1公尺,直径1.5公尺),除此以外,建筑的木制的结构也以唐式的方法。佛寺内最下层左边有位南无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石雕栩栩如生,造型独特,内有石雕作品,右边是金刚菩萨护法殿,因现愤怒相,所以用布遮住,内有一喇嘛,正在系鼓唱诵,声音朗朗有力,为大众祈福。桑耶寺主供佛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因此处舍利塔显红光才逃过一场文革浩劫,现传为美谈一椿。

二楼供奉五方佛,顶楼供奉南无毗卢遮那佛,因法身佛无相所以顶楼用柱子一根,周围用"哈达"(一种白色丝巾)以示恭敬心,四周全部以金刚萨埵壁画为主,此金刚萨埵是佛教密部的大护法,寺的周围有舍利塔,红白黑黄4种。全寺内有柱184根,廓下木柱林立,每人都须谦卑,弯腰有礼的前进,才可走完。佛寺顶山有多个舍利塔,石塔耸立在山顶上,见到无不欢喜。桑耶寺是南无莲花生大士所建的一个坛城,完全用人间法布局出来,非常感谢大师的所为,也可证实修行的成果,那么赤稞稞的表现出一切的真理,那么真实及体切,无知的人还以为是迷信,怎不可悲呢?因此藏传佛教应是真正的佛教之一。

藏族人士一生要到桑耶寺、神湖、神山朝圣一次,也代表往生以后,可以回净土。沿途中可以看到他们用石头布局的小舍利塔,代表净土已有了位置。他们内心深处了解这秘密,依此建筑形式,人们心中净土不也如此吗?只佩服大师的教育,对藏民是牢不可破,非常的成功的教化。总之,一般凡夫俗子看佛寺以神秘色彩的论点来看,佛弟子应以内行人了解南无莲花生大师建寺理念及其义思,对世人的教导尽在不言中,才不枉费这份实体的教育。今天我们对前人建佛寺的毅力及前辈历代大师高僧大德,维护佛寺及有关人员,以十二万分的敬意感谢他们。没有这些传承的维持,今日我们又何处(在人间相法中)去追寻到真理,宇宙间的定理。此行更使我肯定佛理是一切真理,是宇宙间的一个开关,愿大家能启动这个开关,而了知一切真相。即大家常论的开悟见性,由空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