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编科学育儿百科
15129000000037

第37章 25~36个月:为宝宝打开知识的门窗(1)

在这个阶段,父母首先要善于给宝宝提问题,激发宝宝对周围世界的一种求知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创设学习环境,时时处处为宝宝打开知识的门窗,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使宝宝更聪明、更可爱。

本阶段身体发育特点

2~3岁的宝宝是婴幼儿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宝宝的智力和情感的成长速度非常惊人。在2岁多宝宝的身上同时有着有些事想要自己干的欲望和缠着妈妈撒娇的强烈依赖性。

身高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96.3厘米,女宝宝的平均身高约为93.9厘米。

体重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体重约为14.6千克,女宝宝的体重平均约为14.1千克。

头围

这时男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9.1厘米,女宝宝的平均头围约为48.1厘米。

情感发育状况

宝宝很想探索外面的世界并寻求冒险经历,但宝宝仍缺乏在冒险过程中必需的许多技能,因此需要父母的保护。

宝宝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因此宝宝生气和遇到挫折感时会哭泣、踢打和尖叫。

社交能力发育状况

宝宝更关心自己的需要,而且行为也更加自私。因为宝宝不理解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的感受,认为每一个人的感受和想法都与他们完全一样。

科学的饮食营养

现阶段的宝宝,饮食状况基本稳定,但爸爸妈妈仍要注意避免产生营养补充的误区和不合理的进食方式。

宝宝缺乏营养的对策

当宝宝情绪不佳、有异常时,应考虑其体内可能缺乏某些营养素。

反应迟钝、表情麻木提示体内缺乏蛋白质与铁。

固执、胆小,多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钙摄取不足所致。

不爱交往、行为孤僻、动作笨拙可能缺乏维生素C。

夜间磨牙、手脚抽动、易惊醒常是缺乏钙的一种信号。

喜吃纸屑、煤渣、泥土,多与体内缺乏铁、锌、锰等有关。

一旦发现宝宝异常、营养不良,务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宝宝饮食和补充营养物质。

纠正宝宝贪吃零食方法

爱吃零食会导致宝宝饮食规律不正常,破坏消化功能,引起食欲减退,降低身体免疫力。纠正吃零食的坏习惯要做到以下几点。

不要让宝宝吃过多零食,首先大人也不吃零食,至少不在宝宝面前吃零食。

宝宝吵着吃零食的时候,可以带他做一些有趣的活动,转移他对零食的注意力。

经常和宝宝讲吃零食造成的不好后果,如有蛀牙、影响生长发育等。

不要拿零食做诱饵来逗引宝宝,以免让他觉得零食是好东西。

不要饮食无度

避免对宝宝过分迁就,要吃什么就给什么,要吃多少就给多少,有的父母总认为宝宝没吃饱,像填鸭似的往宝宝嘴里塞,认为只要吃下去就有营养,结果引起积食及肥胖。严格来讲,饮食应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来供给,每餐进食量要相对固定,品种要丰富,营养要均衡。

宝宝不宜多吃巧克力

虽然巧克力的热量高,但它所含营养成分的比例,不符合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在巧克力中含量均较低;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素平衡的膳食,如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粮食等,这是巧克力无法代替的;食物中的纤维素能刺激胃肠的正常蠕动,而巧克力不含纤维素;巧克力中所含脂肪较多,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较长,不易被宝宝消化吸收。吃巧克力后容易产生饱腹感。如果宝宝饭前吃了巧克力,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会没有食欲,即使再好的饭菜也会吃不下。可是过了吃饭时间后宝宝又会感到饿,这样就打乱了宝宝正常的生活规律和良好的进餐习惯;此外,巧克力吃多了容易在胃肠内反酸产气而引起腹痛。

进食定时定量

如果宝宝什么时候要吃,就什么时候喂,没有按时进食的习惯,每天餐次太多,餐与餐之间间隙不合适,饥饱不均,会造成宝宝消化功能紊乱,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素得不到满足。因此,宝宝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一日三餐为正餐,早餐后2小时和午睡后可适当加餐,但也要定量。

充分咀嚼食物

不要过分要求宝宝加快吃饭速度。由于宝宝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善,胃蠕动能力较差,分泌胃液的质和量均不如成人。如果在进食时充分咀嚼,在口腔中就能将食物充分的研磨和初步消化,就可以减轻下一步胃肠道消化食物的负担,提高宝宝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保护胃肠道,促进营养素的充分吸收和利用。

预防宝宝早期肥胖

据有关数据表明,小儿肥胖与遗传有关。父母中如有一人肥胖,那么,宝宝出现肥胖的概率约为40%。若父母双方均为肥胖者,那么宝宝肥胖的概率可达70%。对有肥胖家族史的孩子来说,预防肥胖尤为重要。预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合理喂养。营养品种多样化,热量摄入应按照月龄需要喂养,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为好。

期间饮食需要有规律,不要用哺喂的方法应对孩子的非饥饿性哭闹。

宝宝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大量蛋白质供应,但是对于肥胖孩子来说,要控制其动物性脂肪和糖类的摄入,注意坚持锻炼身体,多参加户外活动。

精心的日常呵护

幼儿时期是良好习惯和不良行为养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应多留意宝宝的举动,及时矫正宝宝的不良行为,并鼓励和肯定宝宝的良好习惯。

主动使用礼貌用语

礼貌用语虽然都很简单,但要让宝宝养成习惯并主动说出,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如果宝宝主动叫人或使用文明用语,做父母的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宝宝知道懂礼貌的宝宝是人人喜爱的。

养成良好的行为

一些良好的行为在家就要训练好。大人要训练宝宝说话时不要大声喧哗、说话要清楚,与大人讲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注意倾听。

当大人正在谈话时,宝宝不要随便乱插嘴等。

学会接待客人

客人到家,正是妈妈训练宝宝礼貌待客的好机会。客人进门,宝宝甜甜地问声好,将客人领进来,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摆糖果、放放饮料等。如果有宝宝的小客人来访,大人除了热情招待外,还要让宝宝自己学做小主人,领着小朋友到处看看,拿出心爱的玩具和小客人一起分享。

用自己的方式与小伙伴相处

告诉宝宝和小伙伴交往要谦和。小朋友有自己的交往方式,懂礼貌的小朋友见了面会拉拉小手,碰碰身体,点点头。遇到矛盾,大人要引导宝宝轻松解决,小朋友一起商量,学会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交往的法则,这样宝宝交往起来会觉得很轻松,性格也会更温和。

做客的学问

带宝宝到别人家做客时,要教育宝宝不要大声喧哗,不要狠抓主人递过来的糖果,和主人家小朋友要友好相处。在做客处一定不可去拉别人家的抽屉或翻别人的柜子,也不要到主人家的卧室特别是床上打打闹闹。

让宝宝练习用筷子

教宝宝使用筷子会促进宝宝手的灵活性,并由此而促进脑的发育,增强智力。随着宝宝手的灵活性的不断发展,可逐渐培养宝宝使用筷子。当然宝宝在这个年龄段想要学会自己吃饭主要还是用勺子,筷子只能是作为一项练习,例如在给宝宝吃香蕉时,可以将香蕉切成小块放入盘子中,让宝宝试着用筷子把香蕉夹起来并送入嘴里,父母要对宝宝的进步与成功给予及时的真诚的夸奖。

认识日常用品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结合具体的情况教宝宝认识日常用品的用途,这样做的目的是丰富宝宝的词汇量,发展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利于发展宝宝对周围事物的兴趣,这对培养宝宝独立生活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

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服

家庭生活中经常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整理衣服,当妈妈从晾衣服的地方将全家人的衣服收拢,放在床上时,就一定要请宝宝帮助收拾。从日常生活和观察中,宝宝就能认识这是妈妈的裙子,那是爸爸的裤子,这是宝宝的外衣等。先让宝宝学习将衣服大致叠好,将属于每个人的衣服各放在一边,然后找到衣柜中放妈妈裙子的地方,放爸爸裤子的地方,放自己衣服的地方并把衣服放好。当宝宝认识了每个人放东西的地方之后,他就可以随时帮助父母取到所需要的东西,而且知道了家中的东西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意放置。宝宝得到了经常练习的机会,熟能生巧,渐渐地学会衣服怎样叠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