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茄果类蔬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55300000018

第18章 虫害(3)

在广东年发生5代,无越冬现象。每年以5月发生数量最多,为害最重。成虫白天活动,以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最为活跃,午前多在叶背取食,午后转向叶面取食。成虫有假死性和自残性。雌成虫将卵块产于叶背。幼虫共4龄,初孵幼虫群集为害,2龄后分散为害。

老熟幼虫在原处或枯叶中化蛹。卵期5~6天,幼虫期15~25天,蛹期4~15天,成虫寿命25~60天。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成虫,利用成虫假死习性,用盆承接并叩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灭之。

(2)人工摘除卵块,此虫产卵集中成群,颜色鲜艳,极易发现,易于摘除。

(3)药剂防治,要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及时施药,可用21%增效氰·马乳油2500~3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或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4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0~1200倍液,或50%杀虫环可溶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75%硫双威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

蓟马

蓟马种类很多,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

瓜蓟马主要为害各种瓜类作物及茄子等。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

为害特点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茄子受害时,叶脉变黑褐色,发生严重时,影响植株生长。

形态特征蓟马系小型昆虫。蓟马全生育阶段分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不完全变态类型。

瓜蓟马成虫体长1毫米,金黄色,锉吸式口器,头近方形,复眼稍突出,单眼3只,红色,排成三角形,单眼间鬃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外缘,触角7节,翅两对,周围有细长的缘毛,腹部扁长。卵长0.2毫米,长椭圆形,淡黄色。若虫黄白色,3龄,复眼红色。

葱蓟马体型较大,体长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

生活习性蓟马成虫活泼,善飞能跳,又能借风力传播。蓟马有趋嫩绿的习性,怕光。白天一般集中在叶背为害,阴雨天、傍晚可在叶面活动。蓟马一般进行孤雌生殖,偶尔进行两性生殖。蓟马的适宜生育环境温度因种类不同有所差异,最适宜发育温度瓜蓟马为24~30℃、葱蓟马为23~26℃,相对湿度为40%~70%,若温度达35℃以上,虫口则明显下降。

蓟马为害辣(甜)椒植株蓟马为害辣(甜)椒叶片蓟马为害辣(甜)椒顶部幼嫩组织因蓟马繁殖速度快、易成灾,应加强田间观察,掌握发生动态,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在害虫初发期及时喷药防治。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残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和若虫。加强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利用蓟马趋蓝色的习性,在田间设置蓝色粘虫板,诱杀成虫。每亩地悬挂规格为25厘米×40厘米蓝色粘虫板20片,或25厘米×20厘米蓝色粘虫板40片,或视情况增加粘虫板数量。悬挂高度以粘虫板板下端高于植株顶部15~20厘米为宜。

(3)化学防治:可选择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200~15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毒·啶乳油1500倍液。为提高防治效果,以上药剂要交替使用,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在喷雾防治时,应全面细致,减少残留虫口。

为害蔬菜的主要有东北大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金龟等。其幼虫通称蛴螬、白地蚕、白土蚕。属鞘翅目,鳃金龟科。

为害特点蛴螬是多食性害虫,可食害各种蔬菜种子和地下根茎,造成缺苗断垄。

成虫统称金龟甲和金龟子,主要为害蔬菜的叶、花、果实及嫩茎等。

形态特征东北大黑鳃金龟:成虫长椭圆形,(16~22)毫米×(8~11)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小盾片近半圆形,前胸背板有点刻,每鞘翅上有4条明显的纵肋。前足胫节外侧有3个齿,内侧有1根距。腹面各体节之间分界线断开,臀板弧形,顶端呈球形。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长2.5~3.5毫米,近孵化时为黄白色。幼虫老熟后体长35~45毫米,头部黄褐色,胸、腹部乳白色,具胸足3对,静止时呈“C”形。头部前顶刚毛每侧各有3根,排成一纵列,肛门孔呈三射裂缝状,肛腹片后部覆毛区散生钩状刚毛,无刺毛列,两侧无裸区。蛹长20~23毫米,由白色变黄色,再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具尾突1对。

华北大黑鳃金龟:与东北大黑鳃金龟相似,但成虫腹部各体节之间,分界线明显,臀板后缘较直,顶端虽钝,但为直角。幼虫肛腹片后部的钩状刚毛群紧挨肛门孔裂缝处,两侧具明显的横向小椭圆形无毛裸区。铜绿金龟:成虫长椭圆形,体长18~21毫米,前胸背板及鞘翅铜绿色,有光泽,前胸背板两侧缘黄褐。

蛴螬

色,各鞘翅上有3条隆起纵纹。腹部腹面深褐色(雄)或黄白色(雌)。卵长1.5毫米,初产乳白色,后变淡黄色。幼虫老熟后体长23~33毫米,肛门“一”字形横裂,肛腹片后部覆毛区正中有15~18对刚毛组成的刺毛列,刺毛列外围有深黄色钩状刚毛。蛹长18~25毫米,淡黄色,羽化前黄褐色,末端圆,有细毛。

生活习性东北大黑鳃金龟每两年发生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于3~4月开始出现,4~6月为盛发期,卵产于松软湿润的土壤中。幼虫6月中旬至7月中旬孵化,整个幼虫期在土内活动,为害地下根茎,于11月潜入50厘米以下深处越冬。越冬幼虫5月上中旬开始上升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害最重,7月中旬开始下移做土室化蛹,羽化后进入越冬状态。幼虫在地下的活动受土壤温度影响较大。10厘米地温5℃时开始上升为害,13~18℃时活动为害最盛,23℃以上则垂直向下移动,5℃以下时开始越冬。蛴螬的发生也受湿度的影响,土壤过干或过湿均可迫使其向深处转移,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20%,以15%~18%最为有利。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入土潜伏,夜间出来活动、取食、交配,具有假死性。华北大黑鳃金龟发生规律与东北大黑鳃金龟相似。铜绿金龟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成虫以为害果树为主,趋光性很强。

6月成虫羽化出土,进行繁殖产卵,幼虫孵化后在土中取食为害寄主根、茎和播下的种子,10月开始下移越冬。卵孵化最适温度为25℃,土壤含水量为8%~15%。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进行冬耕:对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并且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压低虫量15%~30%,明显减轻翌年的为害。

②合理灌溉:土壤温、湿度直接影响着蛴螬的活动,蛴螬发育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土壤过干过湿,均会迫使蛴螬向土壤深层转移,如持续过干或过湿,则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虫致死,成虫的繁殖和生活力严重受阻。因此,在蛴螬发生区,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对灌溉要合理控制。

③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金龟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虫,如菠菜潜叶蝇、种蝇等,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常将卵产于其内,如施入田中,则带入大量虫源。而腐熟的有机肥可改良土壤的透水、通气性状,提供给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良好条件,使根系发育快,苗齐苗壮,增强作物的抗虫性,并且由于蛴螬喜食腐熟的有机肥,也可减轻对作物的为害。

④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氢铵、腐殖酸铵、氨水、氨化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散发出氨气对蛴螬等地下害虫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⑤合理安排茬口:前茬为豆类、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块,常会引起蛴螬的严重为害,这与蛴螬成虫的取食和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