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肥胖病知识读本
15054800000022

第22章 肥胖病治疗方式与评价(8)

(1)当前,肥胖病的药物治疗,只是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的补充,而不是首选和单独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只在严重的肥胖病时才给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时间、用药群体的选择;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药物中毒;还要注意减肥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发生等。

(2)化学药物依旧是今后肥胖病研究领域的热点,尽管风险与减重并存,但很多时候,过于饱和的肥胖人群对于减肥的渴望会远远抵消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如芬氟拉明制剂引起的副作用,尽管造成了人体的损害,但是还会成为一些人的希望所在,所以这类药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尤其是在一些非法的减肥药物或保健品中添加,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3)减肥药的开发充满希望。实际上,减肥药的开发虽然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靶点,但是在针对肥胖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研发相应的药物也是很好的治疗手段,如对血脂的影响药物、干扰脂肪吸收的药物等,在一定人群中可以采用,虽不直接针对脂肪作用,但可发挥间接减肥作用。

(4)对减肥药不能完全依赖。减肥药有一定的减肥效果,但是必须掌握适应证。首先应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当肥胖病患者合并有并发症,才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一般下述情况应采用药物治疗:①在饮食控制时,有难以忍受的饥饿感或难以克服的食欲亢进可加用药物以使患者能继续控制体重。②用限制饮食来降低体重已失败的患者。③重度肥胖者。④轻中度肥胖者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减退,或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病患者。⑤某些患有消化性溃疡的肥胖者,进行饮食治疗控制有困难,可加用一些药物。

(二)药物减肥的注意事项

1药物的选择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减肥药品五花八门,多如牛毛,在我国市场上出售的减肥产品已达90余种。面对这些层出不穷的减肥产品,肥胖病患者常常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往往是“跟着广告走”。可是有的减肥品广告经常夸大宣传、误导患者。减肥的药物选择对减肥的效果和安全性非常关键,由于一些以前国外非常流行的食欲抑制剂如芬氟拉明等对心脏有很严重的并发症,所以目前在美国已被禁用。因此,肥胖者减肥时必须弄清楚各种药物的成分和作用的原理。

2用药时机

药物治疗的一般规律是先用饮食控制,使患者体重降低并达到平坦曲线之后,再用药物则效果较好。此外,在综合治疗中,如果减肥药物经调整剂量或已使用了最大耐受量达6~8周后,而体重仍未明显减轻,则应停止该类药物的治疗。

3用药时间

药物治疗一般在短时间内(6个月以内)是有效的,长时间(2年以上)的治疗效果尚未做深入研究,远期疗效尚不肯定。不同的药物用药时间也不同。有人主张食欲抑制药只能在饮食控制等效果不佳时短期应用,但亦有人认为食欲抑制药可以较长时间使用,以保持减肥疗效,防止体重回升。芬氟拉明服用2年仍能保持疗效。但长期应用吗吲哚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长期治疗时效果降低。食欲抑制药长期治疗究竟应维持多久尚无定论,多数患者可在12~24周达到减肥目的,此后可在必要时间断服药以保持疗效。把握适当时机可减少肥胖治疗时体重波动,停药时能否保持减肥效果,还需依其他综合因素而定。

4中毒处理

减肥药应用过量时,可出现中毒,药物的兴奋作用加剧,如躁动、高血压、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语言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发冷、反射亢进、呼吸急促、发热、头痛,以及幻听、幻视和类偏执狂样妄想等中毒性的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热、胸痛、急性循环衰竭、惊厥、昏迷,甚至死亡。芬氟拉明中毒可发生旋转性的眼球震颤和下颌持续震颤,还可发生明显的嗜睡或兴奋症状。

治疗原则为立即停止用药,尽可能给予洗胃和催吐,并将患者置于安静的环境中特别护理,并予以对症治疗,如降压、降温、维持呼吸循环系统稳定等。酸化尿液可促进一部分苯乙胺类药物排出。

抗精神性药如氯丙嗪等用于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患者,可产生较好的疗效。如短期内用过抗胆碱药物,则可改用抗胆碱作用不明显的抗精神药物如氟哌啶醇。

总之,减肥药物属于化学制剂,在使用中必须坚持科学的原则,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滥用;如果把化学药物作为寄托造成滥用,再好的减肥药都会走向被淘汰的境地。科学使用减肥药,正确理解减肥药的使用原则,熟悉减肥药的知识,是进行药物减肥的必须。

手术疗法

肥胖病患者在通过严格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后,仍未达到有效减轻体重的目的,这时就需要考虑选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外科手术主要针对肥胖病状而设计手术方案。通过手术以影响食物摄入量,或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肥胖病的外科治疗方法包括胃肠减肥手术、脂肪切除术和脂肪抽吸术。前者通过小肠短路术或胃成形术等方法,造成营养物质吸收障碍或限制饮食以达到减重及减轻并发症的目的,后者通过切除或抽吸的方法去除局部堆积的脂肪以改善形体外观。

外科手术治疗虽然能够迅速见效,但往往存在并发症,操作不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医患双方应充分认识不同手术的过程及并发症,并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一、胃肠道减肥手术

胃肠道减肥手术主要用来治疗严重的肥胖(morbid obesity)患者,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倍,或超过正常体重45千克,或体重指数(BMI)超过40千克/米2,同时有与肥胖密切相关并发症的严重肥胖病。有的肥胖病体重为标准体重的200%,体重指数(BMI)超过50千克/米2,也称为超级肥胖。此类手术主要目的是以限制食物摄入及(或)减少吸收为目的。

根据2007年中国肥胖病外科治疗指南,将此类手术分为以下五种。

(一)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

1手术技术

胃小囊要限制在约15厘米,而且主要位于胃前壁。胃前壁缝合固定胃绑带时要牢固确切,将绑带的前侧段完全包埋,且包埋不可太紧。连接注水泵后要将其牢固地固定在腹直肌前鞘上。经过注水泵来调节是该手术治疗中的关键一环,决定着治疗的效果。

2减重效果

腹腔镜手术后2年大约可以减重超重部分的50%,减少术前BMI的25%。术后1个月开始首次注水,此后根据减重情况决定总注水量的增减,前期满意的减重指标是每周减轻05~10千克。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围手术期死亡率约01%。

3并发症

手术并发症包括胃下垂、出口梗阻、食管和胃小囊的扩张、绑带对胃壁的侵蚀甚至胃壁坏死,以及一些有关注水泵的问题如注水泵失灵和植入物感染。

4复原和再手术

该手术可以完全复原。对于术后效果不佳的病例,可改做任何其他形式的减重手术。由于该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并发症少,以及其可恢复性,对国人推荐采用此术式,尤其是对年轻患者更为合适,在其生长发育和特定生理改变(如妊娠)时,可以进行安全有效的调节。

可调节胃绑带术是所有减重手术中创伤最小的手术。该手术不损伤胃肠道的完整性,而且不改变胃肠道固有的生理状态。完全可逆。

(二)垂直绑带式胃减容术

1手术技术

该手术从贲门口沿胃小弯向下建立一个垂直的手指大小(15~25毫升)的胃小囊。如果选用的是硅胶出口限制环,它特制的闭合器前端有一个打孔器,硅胶环可以从孔中穿过来限制胃小囊的出口。如果选用的是网状补片来限制出口,则先要用吻合器在拟定的胃小囊下端稍外侧开胃窗,再用闭合器自胃窗向上进行胃的分隔,最后穿过胃窗缝合网状补片来限制胃小囊的出口。出口的直径为075~125厘米。

2减重效果

手术可减超重部分的50%~60%,减少术前BMI的25%~30%。减重在2年左右达到平台期,达到体重最低点后可能会有部分患者体重反弹。该手术围手术期死亡率约为01%,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

3远期并发症

本手术远期可能会有呕吐,与患者食量过大有关。有时可能会有药片或胶囊卡在出口限制环内,如果这种情况在24小时内还不能解决,应使用内镜取出。由粘连或限制环扭曲所造成的出口梗阻须再手术解除。

4复原和再手术

手术移除限制环,出口可以不断扩张,使患者逐渐达到功能上的复原。减重效果不佳者可以改行胃短路术或十二指肠转位术。

此手术已逐渐被可调节胃绑带术所取代。

(三)胃短路术

1手术技术

该手术胃小囊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垂直的,但更重要的是容量要限制在12~25毫升。胃小囊要与远侧的胃完全分开,或至少要用有四排钉子的直行切割吻合器分隔。旷置全部的十二指肠及大约40厘米的近端空肠。胃小囊与空肠Roux臂的吻合可以是结肠前的,也可以是结肠后的。吻合口的直径为175~1 125厘米。Roux臂的长度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在75~150厘米之间选择。

2减重效果

术后标准的75厘米 Roux臂的胃短路术通常可以减重50千克,是体重超重部分的65%~70%,减少术前BMI的35%。减重可在1~2年达到平台期,在达到减重最低点以后,可能会有约10千克的体重反弹。围手术期(手术30天以内)病死率约为15%。

3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漏、出血、切口感染、肺栓塞等,发生率约为5%。与剖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腹腔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略高,但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患者恢复更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远期并发症可能有倾倒综合征、吻合口狭窄、边缘性溃疡、闭合线开裂及内疝。需要终生补充维生素B12,还要根据需要补充铁、复合维生素B、叶酸和钙。

4复原和再手术

胃短路术是可逆的。但手术恢复原来的状态后,患者不可避免地再度增重。胃短路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再手术延长Roux肠襻。因国人胃部疾病发生率较高,此手术以后旷置的胃大囊发生病变的机会也将增加。而对胃大囊的检查受很多限制,如胃镜无法进入等,应慎重采用。虽然该术式操作复杂,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需要相关营养物质的监测与补充,以及上述术后胃部检查上的困难等多种因素,但经验表明,该术式可以使一些长期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相对于这些疾病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存活期的影响,在综合考虑风险/收效比的情况下,该术式更适合于此类患者。

(四)袖状胃切除术

1手术技术

该手术沿胃小弯走行方向保留4~8厘米幽门以上胃窦,切除胃的大部,使残留的胃呈“香蕉状”,约胃镜直径的通道,容积在100毫升左右。此手术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产生营养物质的缺乏。

2减重效果

此手术适用于高危的和极重度肥胖病患者。经过6~12个月可望减重超重部分的30%~60%。该手术中胃的切除使用切割吻合器完成。

3并发症

本手术并发症包括为切缘的出血、渗漏及狭窄等。

4复原和再手术

该手术切除的胃无法复原。对于极重度肥胖,以及合并其他严重肥胖并发症的高危患者,可以先行此手术,以采用相对安全的手段使患者的肥胖程度得到较快的控制,较早地消除相关高危因素。此后根据患者术后减重的情况及对减重效果的期盼决定是否需要二期手术。二期手术通常在一期手术后6~18个月后进行。

(五)胆胰旷置术和十二指肠转位术

1手术技术

两种手术都要保留100~150毫升容量的胃囊。肠襻和胆胰襻汇合形成的共同通道在回盲瓣近侧50~150厘米。胆胰旷置术需要做一个水平的胃切除和结肠后的胃空肠吻合。长的Roux臂与从近端封闭的十二指肠开始的胆胰臂吻合。对于十二指肠转流术,需要做一个保留幽门的胃垂直袖套样切除,与胃相连的近侧十二指肠套在结肠后与小肠的远端吻合。对于极重度肥胖病患者(BMI>;60千克/米2),腹腔镜十二指肠转位手术可以分两期进行,首先做胃垂直袖套样切除。

2减重效果

大约可以减超重部分的70%,减少术前BMI的35%。减重效果可以长期维持,达到最低值后不会出现体重反弹。该手术围手术期病死率约为1%,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

3远期并发症

手述远期并发症可能有腹泻,有维生素、矿物质、营养物质的缺乏,特别是蛋白质的缺乏。每日需要补充75~80克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B、钙和铁。行胆胰旷置术的患者可能还会产生倾倒综合征。

4复原和再手术

术后肠道的原有的连续性可以复原,但胃大部切除是无法还原的。对于减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进一步缩短肠道的共同通道,对有些患者有效。该两种术式虽然减重效果好,但手术操作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其他术式高,加之对营养代谢紊乱要定时严格监控、及时正确途径补充,对国人暂不推荐推广。

二、局部脂肪切除术

传统的皮肤脂肪切除术应用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它常用于腹壁、臀部、大腿的整形,创面均在直视下进行,又称开放式手术。尽管它有较好的疗效,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手术大多遗留长而宽大甚至高起增厚的瘢痕,影响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