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肿瘤揭秘
15054100000004

第4章 预防癌症——御癌于妖魔化之前(1)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简单十几个字就把预防在疾病控制和健康维护上的重要作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对待疾病的策略上,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向全国人民发出过“预防为主”的号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遵照“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使多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如今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谱发生了改变,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生活方式疾病成了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年来,癌症更是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第一因素。

形势严峻,防控癌症已是刻不容缓。

面对癌症,我们要做的工作可分为三大块。一块是预防,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祛除病因让人不得癌症,以及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癌症死亡;第二块是临床治疗,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清除体内癌灶,争取治愈癌症;第三块是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提高和维持临床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几十年来的癌症防控经验告诉我们,单靠临床治疗来降低癌症死亡率,收效甚微。原因是接受临床治疗的大都是中晚期患者,而现今对中晚期癌症的治疗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比之下,肿瘤预防倒是非常有效的。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明确指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1/3的中晚期癌症也可通过合理的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已经证明,采取控制环境污染,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措施,可大大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遗憾的是,就整体而言,这种可喜的成就还没有在我们国家看到。庆幸的是,癌症的预防工作已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卫生部已经制定了《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提出把癌症医学研究的重点从治疗转向预防。

有关癌症预防,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提出了癌症三级预防的概念:

肿瘤一级预防即初级预防,目的是防止发生肿瘤,措施是搞清病因,提高机体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肿瘤二级预防为临床前预防,目标是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肿瘤三级预防即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2.1远离致癌因素

目前,虽然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找到了不少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致癌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有外界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也有内在因素(遗传、营养等);有环境因素(环境污染等),也有个人行为因素(抽烟、酗酒等)。毫无疑问,远离这些致癌因素,就能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或减少致癌因素对人的影响呢?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许多致癌因素之所以能够引发机体患癌,都与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系。如果说各种致癌因素是患癌的直接罪犯,那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引狼入室的介绍人。因此,预防癌症就从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

2.1.1合理膳食

饮食营养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饮食不当、营养失调可诱发癌症;另一方面是合理的饮食营养可以阻止癌症的发生。如能在生活中把握好这两个环节,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癌症作用。

有关怎样通过改变饮食习惯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提出了饮食预防癌症14法。

(1)合理安排饮食。选择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包括各种蔬菜、水果、豆类以及粗加工的主食。植物性食品应占所有饭菜的2/3以上。

(2)控制体重。保持热量摄入和体力活动的平衡,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

(3)坚持体育锻炼。如果工作时很少活动或仅有轻度活动,每天应进行约1小时的快走或类似的运动量。每星期至少还要进行1小时的出汗运动。

(4)多吃蔬菜、水果。一年四季,坚持每天吃400~800克的各种蔬菜和水果。

(5)淀粉类食物。每天吃600~800克的各种谷物、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少的食物越好。要限制精制糖的摄入量。

(6)不提倡饮酒。

(7)肉类食物的选择。每天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应少于90克。最好的选择是吃鱼和家禽。

(8)脂肪的摄入。限制高脂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选择恰当的植物性油脂并节制用量。

(9)少吃盐。限制腌制食物的摄入并控制烹调盐和调料盐的食用。每人每天6克盐较为合适。

(10)不要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11)用冷藏或其他适宜的方法保存易腐烂的食物。

(12)当食物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和残留物的水平低于国家所规定的标准时,它们在食品或饮料中的存在是无害的。但是乱用或使用不当可能影响健康。

(13)注意食物烹制。不吃烧焦的食物,直接在火上烧烤的肉类或腌肉、熏肉只能偶尔食用。

(14)不必普遍使用营养补充剂。如能遵循前述建议,一般不必食用营养补充剂。

在饮食防癌抗癌方面,除了避免摄入含潜在致癌物和被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减少致癌物的产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以外,有意识地摄入一些含有抗癌活性成分的食物也是比较明智的。目前比较公认的防癌抗癌食物有甘薯、大豆、薏米、大蒜、萝卜、无花果、香菇、木耳、芦笋、西红柿、山楂等。

2.1.2戒烟限酒

就癌症的一级预防而言,戒烟是控制癌症发生的最有效措施。有人估计,假如全世界的人都不吸烟,男性癌症患者数量要减少2/5,女性癌症患者数量也会减少1/3。戒烟5年者,肺癌死亡率可下降50%,口腔癌的危险性下降近50%。戒烟10年者,肺癌死亡率与不吸烟者相同,癌前病变细胞恢复正常,患口腔癌、食管癌、膀胱癌、肾癌及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将明显减少。

人体对酒精无任何生理需要,它只是一种成瘾性饮品。鉴于酒精对口腔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癌症的发生具有帮凶作用,人们平时还是少饮酒为好。

2.1.3预防相关感染性疾病

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保健意识,预防EB病毒感染,可减少鼻咽癌及伯基特淋巴瘤的发生;预防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可减少肝癌的发生;预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可减少宫颈癌的发生;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减少胃癌的发生。

另外,加强环保意识,减少致癌因素对生存环境的污染,以及做好劳动保护,减少与致癌因素的接触等,都能起到有效预防癌症的作用。

2.2培养正气,遏制癌邪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说的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正气是指人的抗病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机体的抗病能力足够强,即使有致病因素存在也不至于得病。具体到癌症上就是说:只要机体的抗癌能力足够强大,即使有致癌因素干扰也不会患癌。

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平添了太多的致癌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被致癌因素所包围的汪洋大海之中。事实上,因为诸多致癌因素的攻击,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不时都会有细胞顶不住“唆使”而变为癌细胞。照此说来,理论上应该人人都患癌症才是。然而实际上只有少数人患癌症,大多数人并不患癌。

为什么?原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机体专门形成了一种叫做免疫监视的功能。所谓免疫监视,就是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通过细胞免疫机制破坏带有非自身标记的癌细胞。机体借免疫监视功能,可使新出现的癌细胞在尚未形成肿瘤前即被清除。这正是在同样环境中生活的大多数人们不患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少数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就不难理解了。肯定是免疫监视功能出了问题,才使得癌细胞逃脱免疫监控,进而生长和繁殖,发展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