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053700000028

第28章 临床疾病基础(4)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引起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肺炎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按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常起病急,发热至39~40°C,咳嗽频繁等。

5.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组织有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低热、乏力、盗汗、咳嗽、咯血等是常见症状。

四、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器官最多,疾病的病因也相当复杂,主要有先天性畸形、遗传因素、感染、外伤、化学或物理损害、营养缺乏、吸收不良、肿瘤、自身免疫、变态反应、医原性因素、神经官能症等。一般按病理器官进行分类。

(一)分类

1.食管疾病常见病种有食管炎、食管癌等。

2.胃、十二指肠疾病常见病种有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十二直肠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

3.小肠疾病常见病种有急性肠炎、肠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4.大肠疾病常见病种有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痔、阑尾炎等。

5.肝脏疾病常见病种有肝炎、肝硬化、肝脓肿、肝寄生虫病、原发性肝癌等。

6.胆管疾病常见病种有胆结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囊癌、胆管蛔虫病等。

7.胰腺疾病常见病种有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8.腹膜、肠系膜疾病常见病种有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系膜淋巴结核等。

(二)主要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障碍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呕血或(及)便血为主,但也可以消瘦、乏力、苍白等一般症状为突出表现。肝胆管疾病可有黄疸。

五、造血系统疾病

造血系统疾病(通称血液病)包括原发于造血器官的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血液病变表现(如感染、恶性肿瘤引起的贫血,肝病引起的出血等)。

(一)分类

1.红细胞疾病

(1)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2)红细胞增多症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白细胞疾病

包括粒细胞和其他淋巴网状系统疾病在内。

(1)白细胞数量或质量异常的疾病如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

(2)白血病如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3)淋巴瘤如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4)浆细胞病如多发性骨髓瘤等。

(5)组织细胞增生病如恶性组织细胞病。

3.出血性疾病

(1)血小板数量或质量异常的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血管性紫癜如过敏性紫癜等。

(3)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等。

(4)其他如脾功能亢进症等。

(二)主要临床表现

造血系统疾病常影响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因而它的临床表现往往是多方面的,主要的病变可归纳如下。

1.贫血贫血是血液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以是造血系统本身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也可继发于其他系统的疾病,如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脏疾病、铅中毒等;溶血性贫血常伴有黄疸,急性血管内溶血除黄疸外可出现发热、腰痛、衰竭及血红蛋白尿。贫血可按程度及发展急缓而出现轻重不同的全身各系统因缺氧所致的功能障碍。

2.感染由于粒细胞缺乏或粒、单、淋巴细胞有质和量的病变时,身体防御功能降低。粒细胞缺乏症常引起严重的口腔、咽峡及其他黏膜的溃疡;白细胞的肿瘤性病变,如白血病或淋巴瘤时均可发生吞噬和免疫功能障碍而易发感染。

3.出血血小板减少或质量异常引起皮肤、黏膜以至内脏发生自发性出血。

4.其他肝、脾、淋巴结肿大。

六、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以肾脏最多见,肾脏疾病分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间质性肾炎、肾小管疾病、感染性肾脏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脏病、尿路结石与梗阻肾病、肾脏肿瘤。此外,各种全身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感染性心内膜炎、代谢性疾病、肿瘤等亦会引起典型的肾脏病变。另一方面,肾脏和肝脏、肾脏和妊娠的关系也很密切,容易互为影响而发病。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则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肾脏移植和血液净化疗法乃是终末期肾衰的有效治疗手段。

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如下所述。

(一)全身症状

除一般疲乏、不适、食欲不振外,最常见的全身症状有以下几种。

1.水肿患者易发生程度不等的水肿,从隐性水肿到全身明显水肿,甚至可有腹(胸)水。产生水肿的原因主要是:①肾脏患病时,肾小球和肾小管对体液的调节功能障碍,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②肾患病时尿中丢失蛋白质多,产生低蛋白血症,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滞留于组织间隙;③低蛋白血症使血管床内的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钠增多,产生水肿;④肾患病时,肾血流量可能减少,通过增加肾素分泌,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多;⑤还可因高血压、体内代谢产物的潴留、酸中毒等因素,使心肌受到损害,而产生水肿。

2.高血压肾病患者容易出现高血压,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①水钠潴留;②肾内升压、降压系统功能失调:高血压可能是肾内升压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和降压系统(激肽,前列腺素)之间的调节功能障碍所致;③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肾病口才的外周血管阻力常增高,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或者是水钠潴留,导致毛细血管内皮肿胀,阻力增大的结果。

3.肾功能不全当肾受到严重损害时,常发生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以至衰竭。

(二)泌尿系统症状

1.肾区不适患者常因肾炎症,充血、肿大而出现程度不等的隐痛、胀痛,亦可在触诊时有局部痛感或叩击痛,偶可有肾绞痛发作。

2.尿改变尿改变是肾病患者几乎必有的症状,尿量、尿色、尿比重(渗透压)、尿酸碱度均可有异常表现。常有蛋白尿,镜检可见多少不行的红、白细胞和管型。

七、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疾病

内分泌系统功能与结构的异常可影响物质代谢与生理功能而产生疾病,而许多疾病又可通过代谢紊乱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与结构。根据病变腺体或组织功能状态引起血中激浓度的高低或正常及其所致的病理生理改变,可分为功能亢进。减退和正常三组。

内分泌疾病一般按内分泌腺体功能进行分类,如肢端肥大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垂体性侏儒症(生长激素分泌过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等。

(一)内分泌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激素分泌的过多或不足可产生各种临床表现,常见的有:过高或过矮,肥胖或消瘦,皮肤色素沉着,毛发增多,减少或脱落,食欲亢进或厌食,多饮,多尿,高血压,男性乳房发育,反常泌乳,性早熟或性幼稚,骨病,骨折,手足抽搐等。

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脂血症等最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