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基础学习精要
15053700000027

第27章 临床疾病基础(3)

十七、尿潴留

尿潴留指膀胱胀满而尿却不能排出。若膀胱长期过度膨胀、压力高,尿液不能随意控制而会出现尿失禁,称为充溢性尿失禁或假性尿失禁。长期尿潴留可引起双侧输尿管及肾积水,导致肾功能受损。

尿潴留分急性与慢性。

1.急性尿潴留发病突然,膀胱胀满但滴尿不出,患者非常痛苦,耻骨上可触及膨胀的膀胱,用手按压有尿意。病因很多,有时是多种原因引起,可见于:

1)机械性梗阻膀胱颈部和尿道的任何梗阻性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和狭窄,膀胱、尿道的结石、肿瘤、异物、盆腔肿瘤、妊娠子宫、婴幼儿直肠内粪块等。

2)动力性梗阻由于排尿功能障碍引起,而膀胱、尿道并无器质性梗阻性病变,如麻醉手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炎症、肿瘤,使用各种松弛平滑肌药物(阿托品、普鲁苯辛、654—2)等。

3)其他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钾、高热、昏迷患者、腹部会阴手术后切口疼痛而不能用力排尿或不习惯卧床排尿等。

2.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历时长久,膀胱明显膨胀,但患者却无痛苦。见于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膀胱癌等。

十八、眩晕

眩晕是多个系统病变时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景物有旋转或摇动的感觉。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亦可由于其他全身性疾患而引起。

1.周围性眩晕(耳性眩晕)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严重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和出汗,发作多短暂,很少超过2周。具有复发性特点。

(2)内耳药物中毒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多为渐进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常先有口周及四肢发麻等。

(3)位置性眩晕患者头部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的症状群,多数不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4)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

2.中枢性眩晕(脑性眩晕)如颅内血管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性疾病、颅内脱髓鞘疾病及变性疾病以及癫痫等。以上疾病可有不同程度眩晕和原发疾病的其他表现。

十九、惊厥

惊厥是指全身任何骨骼肌非自主的强直与阵挛性抽搐,并引起关节运动,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癫痫是惊厥最常见和最有代表性的发作性表现,可能是由于脑部兴奋性过高的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引起,其表现大部分呈惊厥性,其中最常见的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所以临床上常把惊厥看作为癫痫的同义词。

1.脑部疾病脑部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感染: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百日咳、破伤风、狂犬病等,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急性感染引起;②外伤:产伤、颅脑外伤等;③肿瘤;④血管疾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缺氧等;⑤寄生虫病:脑型疟疾、脑血吸虫病、脑包虫病、脑囊虫病等;⑥其他:结节性硬化、脑发育不全、脑积水、核黄疸等。

2.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感染: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败血症、百日咳、破伤风、狂犬病等,小儿高热惊厥主要由急性感染引起;②缺氧:一氧化碳中毒、窒息、溺水、严重贫血、休克等;③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等;④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钠和高钠血症、尿毒症、肝性脑病等;⑤中毒:酒精、砷、汞、有机磷、氨茶碱、阿托品等中毒。

3.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如癔病性惊厥,惊厥发作的典型表现是患者突然意识模糊或丧失,全身强直,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双眼球上翻,瞳孔扩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继之四肢发生阵挛性抽搐,呼吸恢复但不规则,可有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到数分钟,也有反复发作或呈持续状态者。发作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如为肌阵挛性,一般无意识障碍。

二十、意识障碍

(一)病因

正常人意识清醒。某些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出现意识障碍。意识障碍多由于大脑及脑干损害所致,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1.重症急性感染重症急性感染如败血症、肺炎、中毒性菌痢、伤寒、斑疹伤寒、恙虫病和颅脑感染(脑炎、脑膜脑炎、脑型疟疾)等。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尿毒症、肝性脑病、肺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性昏迷、低血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3.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如重度休克、心律失常引起的Adams—Stokes综合征等。

4.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如稀释性低钠血症、低氯性碱中毒、高氟性酸中毒等。

5.外源性中毒外源性中毒如安眠药、酒精、有机磷、氰化物、磷化锌、一氧化碳、吗啡等中毒。

6.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如高温中暑、日射病、触电、高山病等。

7.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1)脑血管疾病:脑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高血压脑病等;2)颅内占位性疾病:脑肿瘤、脑脓肿;3)颅脑损伤:脑震荡、脑挫裂伤、外伤性颅内血肿、颅骨骨折等;4)癫痫。

(二)症状

意识障碍可有下列不同程度的表现:①嗜睡;②意识模糊;③昏睡;④昏迷。

此外,还有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称为谵妄。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躁动不安、言语杂乱。谵妄,可发生于急性感染的发热期,也可见于某些药物中毒(如颠茄类药物中毒、急性酒精中毒)、代谢障碍(如肝性脑病)、循环障碍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由于病因不同,有些患者可以康复,有些患者可发展为昏迷状态。

常见疾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疾病

精神病

精神病或称精神疾病,是一组由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大脑功能紊乱,临床上以精神活动异常表现为主,出现各种精神症状,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注意、情感、行为、意识和智能等方面的异常。国内医学界一般将精神病分为12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类型。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精神病,据国内统计,约占重型精神病的60%,多发生于青少年及成人早期。无大脑器质性病变而出现思维障碍、情感失调、行为脱离现实。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之间完整性破坏。病程多呈慢性进行性。

基本症状有以下几种。

1)思维障碍:特征性的思维过程障碍,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可以出现从思维结构松弛弥散直到思维破裂等多种形式,致使患者的谈话或书写、虽然个别句子可以懂,但联系起来则不知所云。

2)情感障碍:显示情感肤浅、平淡,严重时表现为情感淡漠。常有情感与当时思维或处境不协调,这事本病的主要特点之一。亦可出现情感倒错或反复无常的情感。

3)行为障碍:装怪相、扮鬼脸、古怪动作、奇特姿势、动作刻板重复、整日僵卧等常见于本病不同临床类型中。

2.情感性精神病态本质是以情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病,其情感障碍可以是异常的高涨或低落,并伴有相应的思维、感知、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但这种障碍与患者当时占优势的情感基本上是协调一致的。由于本病常表现为躁狂症或抑郁症,或二者轮替发作,故又称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常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精神正常。多次发病后精神完整性不受损害。

3.更年期精神病本质是指一组首次发病于更年期年龄阶段的精神病。更年期男性为50~60岁,女性为45~55岁。进入更年期躯体各器官开始有不同程度衰退,内分泌系统更明显,特别以性腺功能衰退为最,女性这种衰退较男性更显著,因而从月经紊乱到绝经,卵巢内分泌功能衰退,从而影响垂体前叶、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功能,进而削弱脑细胞功能,使大脑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降低,应激性增高,这是本组疾病发病的生理基础。

本组疾病主要包括更年期忧郁症和更年期妄想症。起病多数缓慢,少数在遭受精神创伤后发病较急,开始有头昏、头痛、乏力、失眠、烦躁等,其后出现较多躯体不适,如心悸、潮热、易出汗、性欲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便秘、胸闷、四肢发麻等。

4.反应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急剧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所引起的精神异常,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这类刺激包括:危及生命财产及使患者惊恐的意外事件、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工作上的严重挫折、婚姻纠葛或家庭纠纷、长期思想矛盾、突然被拘禁与社会隔绝等。

临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情感休克、目光茫然,有时还有无目的动作,严重者呈木僵状态、呆木不动、不语、对刺激无反应,亦可出现表情紧张、恐怖、奔跑、毁物,或出现幻觉,事后不能回忆,或出现忧郁、妄想。

5.神经症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较轻的大脑功能障碍的总称。本组疾病具有下列共同特点:①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②临床表现多样,有精神症状及躯体症状,但缺乏相应病理变化体征;③患者社会适应能力存在,有自知力,主动求医;④患者人格保持完整,虽部分患者可能有性格缺陷。

二、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分类

心血管系统疾病按病理生理分类,包括血液动力学的异常,如心力衰竭、休克、高血压及心律失常、心绞痛等。

(二)主要临床表现

1.心悸心悸是心动异常的感觉。

2.气促气促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轻度左心衰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进而卧位性、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心性哮喘”。

3.胸痛冠心病常引起心绞痛。

4.水肿水肿是右心衰的表现。若体液增加在5L以内,称为隐性水肿。

5.晕厥晕厥常因心律失常、心排出量过低引起。

6.发绀发绀是缺氧的表现。左心衰产生肺郁血可造成换气不良;心内或大血管的颈动脉分流;周围循环衰竭等均可引起发绀。

7.咯血咯血是肺循环压力过高。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分流量打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等。

(三)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临床表现为较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演变;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

(四)休克

休克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的严重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尿量减少、脉搏细速、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昏迷。

一般将休克分为以下5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由大量出血、脱水导致血容量减少引起。如严重创伤、上消化道出血等大量失血;严重烧伤的广泛血浆外渗以及严重的呕吐和腹泻等造成的体液丢失。

(2)感染性休克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致病微生物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细菌败血症所引起。

(3)心源性休克因各种病因引起心脏排血能力降低,以致心排出量锐减而发生休克,临床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脏压塞及大面积肺梗死等。

(4)神经源性休克创伤所致的剧烈疼痛、高位腰麻和脊柱骨折造成的脊髓横断等可导致周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而引起休克。

(5)过敏性休克由于机体对各种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所致,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外周血管扩张,导致机体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锐减。可发生于患者接受某些药物或生物制品注射后,其中以注射青霉素最易引起。

三、呼吸系统疾病

鼻、咽、喉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称下呼吸道。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相通,每天约有10000L气体进出肺脏;存在于空气中的有害尘粉、微生物、过敏原、有害气体等物质,可被吸入肺脏造成病变。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吸入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肺与全身各器官有淋巴管、血管相通,因此全身各器官,包括皮肤的病灶如细菌、肿瘤细胞、血栓等可通过淋巴管、血管到达肺脏,引起病变。

(一)主要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可分为:①全身症状:畏寒、发热、衰竭、乏力、盗汗、消瘦等;②局部症状:咳嗽、咯痰、咯血、气急、哮鸣、胸痛等;③呼吸功能障碍症状:呼吸困难、发绀等。

(二)分类

常见者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和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肺结核等多种。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主要症状是咳嗽和咳痰。发热38°C左右。延续2~3周后转成慢性支气管炎,此时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长期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

2.支气管哮喘(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以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管炎症性疾病。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