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细读菜根谭
15052600000007

第7章 器识(3)

第五十四节 富贵不是林中花舒徐繁衍尽妄言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舒徐:从容自然。

槛:栅栏。

迁徙:转移生存环境。

富贵名誉如果是因为有德有才而获得的,那就如生长在自然中的野花,会不断地自由繁衍生生不息;若是因战功或政绩而获得的,那就像花圃中的盆栽一样,任何移植或挪动都将影响它的生长;如果是依靠权力而得到的,那就跟插在花瓶里的花一样,由于根部没有土壤,其凋谢零落是指日可待的。

富贵名誉来自功业的,只要政权或上层一有变动,这份富贵也就算到头了,多数情况都是这样。一朝君子一朝臣嘛。和珅何等富贵,但乾隆一死,他也就随之败落。

因为有权有势而取得的富贵名誉,因为其本身多是明抢暗窃而来,因此,不但权力变更会影响他的延续,就是平常,也有随时被制裁的可能。

至于因有德有才而获得的富贵名誉,其“舒徐繁衍”也只是意愿和理论上的事情。它的命运与前两者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任何天灾人祸都将对其产生直接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就是,这种富贵名誉,居之心安理得,失之痛断肝肠,仅此而已。

所以说,任何富贵名誉,都不是“山林中花”,都无法“舒徐繁衍”。

第五十五节 立独特之言行本分之事

春至时和,花尚铺一段好色,鸟犹啭几句好音。士君子幸值清时,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好色:好景色。

啭:鸟鸣(“雁儿高啭,唤来彩云游天际”——郭小川《春暖花开》)。

士君子:1、古代指上层统治人物。周制,“士”指州长、党正;“君子”指卿、大夫和士;2、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3、泛指读书人。

春天到来,时令刚好,花儿尚且要铺满大地造一片美好景色,鸟儿都要啭呖几段美妙的歌声。士君子有幸生在清明之世,又无温饱之虞,若不想着写几篇对人有益的文章,做一些对人有益的事情,那就算在世上活了一百年,也就如同一天都没活过。

为人一世,是该做点有益于人的事情。比如把自己的美好情怀,独到的见解写出来与世人分享,或许真能启迪人的心智,陶冶人的情操呢。不要担心文笔不好,思想不深,其实,大家同世为人,谁也比谁强不了多少。你的文笔不好,若勤奋地写下去,也许就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了呢;而你的思想是你从自己的角度观察事物所形成的,你看到的,别人不一定看到,你想到的,别人不一定想到。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无所谓深浅,只在乎是否独特。只要是你的真实见解,那就一定独特。

行好事,不容易。那就别做坏事吧。

第五十六节 造化喜弄人君子与之戏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天之机:天机,上天的意思。指人力所无法预料和控制的未来。

缄不测:密闭不可测知。缄:密闭,封闭,沉默。

播弄:挑拨、戏弄;摆布;支配。

伎俩:此指手段,花招。

天机深不可测,时而帮助你,时而为难你,帮你却要难你,难你却又帮你,这都是在调教和戏弄所谓的英雄豪杰。所以,君子只能是顺应规律,时刻惕厉,这样老天的伎俩也就没有用了。

这里的天与天机指的不过是我们常说的命运。

命运之所以作弄人,是因为人需要作弄。不被命运作弄,我们怎么成人?英雄豪杰哪里来的本事?

命运在作弄人的时候,总是让你防不胜防,一会儿甜、一会儿苦,一会儿顺、一会儿逆,出乎左而见乎右,耍得人团团转。转不晕的,就可能成为英雄豪杰了。

第五十七节 不疑无信即信则诚

一苦一乐相磨炼,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参勘:领悟,琢磨;调查,分析,考察。

人生是苦乐相间的,这些苦乐之事的经历对人就是一种磨炼,经得起这种磨炼而得到的幸福,往往都会长久;看人看事做学问,都要遇到很多疑问和无法把握的事情,所以,要详加分析。敢于质疑、敢于相信。当质疑与释疑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了,你就能获得有用知识和真实的才干。

人生苦乐磨砺人,这个就不说了。关键是“一疑一信相参勘”,这个很重要。

看电影、看电视剧、读小说,以及在生活中,我们都听到过这样的话:“你不信任我!”“你怀疑我!”等等。我当时就想,为什么要信任你呢?凭什么不怀疑你呢?你真的那么值得信任吗?信任真的是无条件的吗?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疑问,如果有,那很好,说明你还不是太糊涂;如果没有,那就从现在开始有吧。

无论是信人、还是信事、抑或是信理,都不能是无条件的,必须要有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了解了真相!对人的信任源于既知道他(她)的人品,还知道他(她)做了什么;对事的信任源于了解它是否真的发生、为什么发生,以及现在的状况;对理(知识、观点)的信任源于确认它反映了客观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信任就是愚蠢的迷信,就是把神圣的智慧变成了卑贱的奴仆。

所以,我们要有勇于信任和“即信则诚”的品格,同时也要坚持“不疑无信”的原则。

第五十八节 惺惺不昧独坐中堂

耳闻目见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惺惺:清醒;机警。

昧:昏暗不明;愚蠢,糊涂。

中堂:古代住宅的正房大厅,也指挂在其正中的书画。此指中正的品格与操守。

耳闻目睹的外界诱惑是外贼,而自我心里生成的欲望是内贼,只是因为主人清醒机警,心思清正,这些贼才变成了自己的家人而不为贼了。

常言道:“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外界的景物声音之所以对我们形成诱惑,那是因为我们心里早就对它们存有希冀与渴望;它们之所以能惑乱我们的心志与言行,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思不正、品格不纯、定力不足。

所以,我们在做了糗事之后,不要怪这怪那,一切都是你自己责任。对自己这样,对待亲朋也是一样。有的父母,当孩子做了坏事、或行为上有不端之迹的时候,不是怪张家的孩子给带的,就赖李家的孩子给影响的。或许别人家的孩子对他家的孩子确实有过不良的影响,但这不是他做坏事的根本原因。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孩子有学坏的思想和品格基础。

第五十九节 闲而不荒静而不迷处暗而不昧

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静中不落空,动处有受用;暗中不欺隐,明处有受用。

欺隐:依仗别人不知道的条件和环境。喻以为别人不知道而做丑事。

受用:受益,好处。

闲暇的时候也可以思考和处理一些事情,这样到繁忙的时候就可以减轻一些负担;心绪宁静的时候不要傻呆着,可以整理一下思想,检讨一下以往的言行,这样有利于在情绪波动的时候修正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私下里不要存有龌龊的念头或做不体面的事情,这样在人前也就坦然自若,气定神闲了。

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根本就不用译成白话。原文的意思已经很浅白了,而且更加凝练。

人的一生真的没有绝对的闲与忙、静与动、暗与明。所谓的闲不过是从一种忙得状态转入了另一种忙得状态,静动、明暗也是如此。事实的情况往往是:手闲而心忙、身静而心动、境暗而心明;闲是准备着忙、静是准备着动、而暗处之所为,最终都将在明处得到结果。

因此,我们应该闲而不荒、静而不迷、处暗而不昧心。

做一个勤奋、多思、隐不纵行的人,既是德行也是无奈啊。

第六十节 伪妄之人形骸徒具

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摧、金石可贯。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己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

贯:穿透。

形骸:指人的形体。

人的心意只要真诚,就可以五月飞霜、恸倒长城、金石亦为之而开。如果为人虚伪不诚,那不过是光有个躯壳,在人前面目可憎,而独自一人的时候则暗自羞愧。

“霜可飞”指的是“五月飞霜”。

春秋战国时期的燕惠王有一个忠臣叫邹衍。他忠于燕惠王,但左右大臣却屡屡在燕惠王面前诬陷他。后来燕惠王听信了谗言,把邹衍罢官下狱。邹衍仰天大哭,呼号冤枉。时值五月,竟然漫天飞霜。

“城可摧”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

秦代孟姜女,千里寻夫,至长城脚下。而其夫已经劳累而死,孟姜女悲忿交加,抚尸骨而恸哭,霎时间大段长城为之坍塌。

“金石可贯”讲的是“李广射石”。

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精于射箭。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随后近前一看,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李广很惊讶,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上述三个故事讲的都是“诚可感天”的道理。尽管唯心了一点,但道理是唯物的。心不诚、意不专,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没有成功的可能。而那些虚伪至极的人,尽管也有侥幸得逞的时候,更有一生都比较得意的,但在私下里,他终究连自己都不敢面对。其孤苦也是别人所不能体味的。

第六十一节 曲意逢迎人轻贱直节守正须多能

曲意而使人喜,不若直节而使人忌;无善而致人誉,不如无恶而致人毁。

曲意:改变自己的意愿。

直节:坚持自己的节操。

与其曲意逢迎而讨好别人,不如保持自己完整的人格与尊严而遭人忌恨;与其没有德行和功劳而得到赞誉,不如什么坏事都没做而被人毁谤。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在人格不受损伤的前提下而取得事业及感情的成功。如果人格受到了损伤,那么,财富、名声、“爱人”还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呢?

曲意折节尽管容易获利,但在获利的同时却丢掉了幸福的根本。这绝对不是大话。好多英雄人物并非不贪生、不怕死,只是情势所迫,不得不死;只是因为如果屈节而不死,那得到的将是生不如死的耻辱。

一个曲意逢迎者大行其道的社会是个窳败寡趣的社会,一个曲意逢迎而能安享其得、喜笑颜开的人,是个寡廉鲜耻少有人味的人。看看你的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吧。如果有的话,迫于无奈,你可以与之周旋,但千万不要和他(她)做朋友,更不要娶她或者嫁他。

至于“直节而使人忌”,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的一生总是要面对一些麻烦的。我们为什么要长能耐?就是为了对付这些麻烦的。再说,曲意逢迎之后的麻烦绝对不比直节守正的麻烦少。只不过曲意逢迎者的麻烦总是来自于别人的胯下,而直节守正者的麻烦常来自于背后罢了。

第六十二节 毋偏信自任毋嬉短忌能

毋偏信而为奸所欺,毋自任而为气所使;毋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毋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

自任:任性、自负。

形:此处意为比较。

不要偏听偏信而被小人的奸险用心所欺骗,不要自负任性而被缺乏理性的意气所左右;不要以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别人的短处,不要因为自己笨拙就嫉妒别人的才能。

偏听偏信是心智不周而气韵不稳的表现。这种人天生就是小人的工具。

自负任性的毛病多出在年轻的男性身上。这个毛病不知道坏了多少人的好事,毁了多少人的一生。这个毛病非常难改,如果不吃够了亏,恐怕谁也没办法。就算孔圣人连同洪应明老先生一起做他的家庭教师也没用。

“以己之长而形人之短”,如果不是一贯地、明目张胆地进行,其实也没什么大碍。只是,一不要在别人面前那样做,二不要陶醉于比较的结果就行了。尽管有点无聊,但人性都如此,偷着享受一下也无妨。

“以己之拙而忌人之能”,这个危险。如果有了这样的习性,估计生活中的麻烦不会少。“不服高人有罪”,有罪就必然受罚。不如改一改,一方面承认现实,一方面与能者相好,一方面努力修炼。事实就是,接纳贤能,自爱养技是一流的人物。

第六十三节 昏散处要知提醒吃紧时要知放下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

念头:此指思维和心理状态。

昏散:迷茫混乱。

憧憧:摇曳不定。

当感到思绪迷茫的时候,应该想办法清醒下来;当感到心绪不宁的时候,应该想办法平静下来。不然,恐怕刚克服了思绪的迷茫,就又要忍受心绪不宁的折磨。

自己克服自己的情绪,难了点。若不是心智成熟的人很难做到这一点。一般人都是过了很久才想起来后悔,而当时却浑然不觉。

我个人认为,思绪迷茫的时候,也就是非常想思考,但又千头万绪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或者不知道该想什么的时候。这个时候,应该什么都别想,看电影和电视剧最好。千万不要看小说,看小说牵扯的精力太大,它需要你去进行形象思维。而电影、电视剧也要看意义不是很深刻,但感官刺激比较强烈的商业大片。

当心绪不宁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人来聊天。通过聊天,让别人来帮你稳定自己的心绪。聊天的人尽量不选自己的老婆孩子亲戚朋友,最好是陌生人。比如工地的民工,街头的大爷大妈,推车小贩。因为,亲近人的谈话总会牵出很多烦恼……

第六十四节 与其胜私制欲不如严法厉刑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慧剑:智慧之剑(“以智慧之剑破烦恼”——《维摩诘经·菩萨行品》)。

战胜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人说:是因为没及时发现私欲的害处,同时又缺乏坚定的意志去克制。还有人说:尽管能看清物欲的害处,但却又无法抵御物欲引诱。所以,智慧是识别欲魔的明珠,而意志则是斩杀欲魔的利剑,两者不可或缺。

一利当前,人们往往只见其益而不见其害,为什么?因为馋涎迷住了心窍。所以贪官卖权而盗贼越货。到头来亏心损寿,砍头坐牢。

一欲生心,人们总是只见其乐而不见其苦,为什么?因为欲火烧乱了心性。所以师表窃文而君子跳床。到最后丧节取耻,亲痛仇快。

何苦呢?依我看来,天生就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会做这样的事。跟“明珠”、“慧剑”扯不上什么关系,那东西他们都有,问题是他们根本就没打算用。所以我说:与其胜私制欲,不如严法厉刑。

第六十五节 集思广益克己奉公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群疑:大家都怀疑。

小惠:相对较小的利益。

大体:全局,大局;根本利益;整体利益。

公论:公众的言论。

不要因为大家的质疑就放弃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无视别人的看法,不要为了小利而损害整体的利益,不要借助公众舆论来实现个人的目的。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大家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而自己的见解则未必不对。不是说“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边”吗?“独见”是不是真理,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坚持真理和善于独立思考的品格和素养。

“毋任己意而废人言”。兼听则明,不是一句空话。固执己见力排众议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必须有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毋私小惠而伤大体”。什么是小惠?什么是大体?说不好。对于一个人来说,国家利益当然是大体,那么妻子儿女的幸福是不是大体?这就要看当事人的身份和所担当的职责了。总之,最后不被大多数人咒骂,大致就是没有伤了大体。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信息时代、媒体狂躁……这个不说了,会气死人的!

第六十六节 有才无德害世坑人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魍魉:传说中的一种鬼怪;山川木石的精怪(“木石之怪曰魍魉”——《孔子家语》)。

猖狂:肆无忌惮地表达意思和行事。

品德才能的主人,而才能是品德的奴仆。有才能而没有品德,就仿佛一个大户人家里没有主人而奴仆当家做主一样,妖魔岂能不肆虐横行?

世界上有四种人:德才兼备的人、无才无德的人、有德无才的人、有才无德的人。

德才兼备当然好了,但哪里去找这样的人呢?我们最好不要抱着这样的幻想去生活。

无才无德的人最难弄。他虽无德也不见得去做太大的坏事,多是打老婆骂孩子,教邻居的小孩儿做点儿无聊事,或者下流地议论议论人家的女人;而他无才也就不显山不露水,不惊天也动地。如果不是被枪毙杀头或经常接触,一般是辨认不出来这种人的。

有德无才的人也不是很多。你刚觉得一个人有德,就发现他并非如此,这种事很常见。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对人的评价可以先确定他是否有才,而是否有德,则要有点耐性,走着瞧。

最可恶的就是有才无德的人了。德是什么我们就不用强调了,关键是才。能把人家口袋里的钱瞬间弄到自己手里的是才,能花言巧语把你骗得进高粱地里的也是才;做教授是才、当医生是才;当县长是才、当市长更是才……才越高坑人害世就越严重。

我们不要指望有才无德者自己去修养品德,我们只要去监督他的行为就可以了。洪应明的这句话也不是对有才无德者说的,他是在提醒我们:要小心这样的人。

第六十七节 不为无量功德但求心情舒畅

士君子贫而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劝解之,亦是无量功德。

济物:用金钱救助人。

无量功德:功德无量,原意是称颂一个人的功业甚巨,恩德甚大。现在常用来称道一个人做了有利于人的好事。

一个有学问而品德高尚的人,尽管因为贫穷而无法以钱财去救助别人,可是当遇到有人为虑事不周、行事悖理或处急难而无计可施的时候,能够站出来指点迷津,这也是无量的功德啊。

帮助人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物帮人,可以用德望帮人,可以用技艺帮人,也可以用知识和智慧帮人。究竟用什么帮人的效果更大更好,这将取决于别人所遇到的困难的大小和性质,实在难以一概而论。人患疑难大病,多少钱财也不如高明的医术……

所以,每个人都有帮助人的能力和条件,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帮。也不用考虑什么功德不功德,帮了人之后心情舒畅,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六十八节 荣华随身逝气节颂千秋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如一。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逐世转移:随着时代、世道的变迁而变化。

气节:指人的品格,志气和节操。

信:的确、确实(“……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事业和文章,通常都会随着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而有伟大的精神则会万古不朽;功名富贵,也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转移,而人的品格和节操却会被千古传颂。君子确实不应该为区区一世而弃万古千秋。

每年清明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都会到古今贤人志士的灵前去祭奠一下?如果没有,那么,明年就去吧!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就在心里默默地叨念一番。

那些因气节而名扬千古的人,尽管不会给我们带来汉堡包和冰淇淋,但他们的确是我们民族的阳光,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可以不去大张旗鼓地祭奠他们,但是心里绝对不能忘记他们。

尽管我们不能深切地体察他们舍生取义时的那种激昂、凄苦的心境;但总该明白,他们的衷肠始终牢牢地萦系在我们这些后世子孙的昌隆与幸福之上。

文天祥、张自忠、戴安澜、赵尚志、杨靖宇……忘记他们,那只能说明我们的灵魂在发霉,我们的人味在消失。

第六十九节 为人真恳多成事处世刻板错做人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

念头:此指为人处世的心态。

花子:乞丐的俗称。但此处的意思应该是指虚伪不实的“花把式”,凡事喜弄花架子。

涉世:涉世:接触社会,经历世事。

圆活:圆通灵活;不呆滞、不刻板。

为人若没有点真诚恳切的心思,那就成了个“花把式”,将一事无成;处世若没有股圆通灵活的意趣,那就是个木头人,凡事都不会顺遂。

不实在的人,总爱玩些花把式。对人也好、做事也罢,都喜欢弄出个与实际需要不相符合的款式。明明心里不喜欢,可表面却热情似火;明明心里想要,嘴上却百般推辞;虚头巴脑,繁礼多仪。这种人处不来人,也做不成事。

还有一种人,就是古板艰涩之人。这种人也许比较坚持某种原则,也许是性格使然。但他的表现则一概是生硬刻板,少有变通。大家都不喜欢他,而他自己也总是孤独寡趣的。这种人的症结就在于,他不明白,若要办成事,那么,行事方法就必须有点旋律感;同时,这种人也不知道去体谅别人的心情。他们一般不会办错事,但却常常做错人。

第七十节 一行而堕终身之名一事而酿子孙之祸

有一念而犯鬼神之禁,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行而堕终身之名,一事而酿子孙之祸者,最宜切戒。

天地:人活动的范围。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念头就可能触犯鬼神的禁忌,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彼此的和气,一个举动就可能会毁掉一生的名节,一件事就可能给子孙酿下大祸……所以,最应该避免。

鬼神的禁忌是什么,我不太清楚,估计不过是天地良心不可昧吧。昧了良心倒不一定真有鬼神来找你算账,但自己亏心,也不是很好受的。

一语不慎惹得妻离子散、兄弟反目、好友成仇的事情并不少见。至于行一个举动、做一件事情而败名毁家的事情就更是不胜枚举。经典史籍里面关于这类事情的记载多如牛毛。

因此,我们做人就应该在坦荡活泼的同时,别忘了恭谨而守正。

第七十一节 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谢事:辞去官职。

居身:选择自己的位置。

独后:别人的后面。

不报:无力回报。

辞官退隐应当选在鼎盛的时候,身份名位应当尽量处在别人的后面,修养品德应当关注细微的小节,施恩行善一定要找那些根本就无力回报你的人。

“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此谓急流勇退,不容易做到。但也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可以全身而退。老子云:“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这是上天的意愿。伍子胥没循这个天道、文种循得晚了,而韩信则不知有此天道,结果都被“藏”“烹”一尽。

“居身宜居于独后之地”,此谓“知其雄而守其雌”。老子早有教诲于前,只是后人多不能领悟而已。明知自己强于别人,却甘居人后,这样既显风范,又避风险,聪明狡猾得让人敬佩。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这就不用多说了。大雅毁于小节、长堤溃于蚁穴。

“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实用而感人的高风亮节。“施恩不望报”是个原则,而“务施于不报之人”则是实行这一原则的手段,最见真功夫了。

第七十二节 德者事业之基心者后嗣之根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心者后嗣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叶荣茂者。

栋宇:泛指房屋。

后嗣:后代子孙。

心:此指思想、精神。

品德是事业的基础,没有基础不牢固而房屋能长久稳固的;精神是后辈儿孙的根本,没有根本不确立而枝繁叶茂的。

这里的“德”讲的不单单是道德意义上的品德,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生活态度和恒定的心理素养。

一个人光有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品德是不足以成就事业的,即使成就了事业,也不会因为这些而使事业永远兴旺。善良的心地和高尚的品德,必须辅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坚强的意志等,才能对自己的事业发生影响。

一个家族的繁茂昌盛,靠的不是钱财,也不是权力,它靠的是一种精神、或者是一种围绕某种精神而形成的传统。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家族还是民族都是如此。

第七十三节 勤以养德固可颂勤以济贪亦无妨

勤者敏于德义,而世人借勤以济其贪;俭者淡于货利,而世人假俭以饰其吝。君子持身之符,反为小人营私之具矣,惜哉!

敏:勤勉、努力。

货利:财物。

符:标志、特征。

勤奋本来应该用于修养品德,而世上的人们却总是一味地用其来满足自己的贪欲;俭朴本来是使人不贪财好利的,可世上的人们却总是用它来掩饰自己的吝啬。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的修身之法和标志,反倒成了市井人物的谋私手段,可惜啊!

洪应明有点不太讲理了,走了极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做有道高僧的。

“借勤以济其贪”、“假俭以饰其吝”,尽管不是什么高尚之举,但也无可厚非,更没有什么可惜的。以勤济贪总比以权济贪、以窃济贪、以抢济贪、以色济贪要好得多;而以“假俭以饰其吝”也总比打肿脸充胖子强得多、比没事就搞什么形象工程强得更多。

第七十四节 容恶媚恶,无异于欺善害良

遇欺诈的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曲私的人,以名义气节激励之。则天下之人无不入我陶冶中矣。

暴戾:凶暴残忍。

倾邪曲私:行为不端、邪恶且自私。

陶冶:烧造陶器、冶炼金属;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遇到欺瞒使诈的人,用真诚感动他;遇到凶暴残忍的人,用温和的言行熏陶影响他;遇到邪恶自私的人,用道义气节来激励他。这样,天下的人就都被我感化了。

真诚能感化几个欺诈我们的人呢?

和善的态度真能让暴戾的人温存起来吗?

几曾见过邪恶自私之辈在道义的激励下,而改恶从善、从此就大公无私了?

我们可以把洪应明的这段话当做“理想”,并且,只是他个人的理想。

事实上,对待“欺诈的人”可以根据情况用真诚感动他一下,但更主要的还是要揭穿他、惩罚他、远离他。

对待“暴戾的人”也可以用“和气熏蒸之”,但问题是还没等你把他熏陶出个模样呢,你就给他弄得没个模样了。所以,这种人若是你的亲人,可以对他有点耐心,如果不是,那就狠狠地打击他或者避开他。

对待“倾邪曲私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巧妙地“陷害”他,同时,等着法律来制裁他。

我们的真诚、我们的和气、我们的爱心只能献给好人和一时误入歧途的人,而不是那些奸险、残暴、邪恶、自私之徒。我们实在不需要一个容恶、媚恶的社会!

第七十五节 本来不失堂正做人

夸逞功业、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体莹然,本来不失,即无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处。

夸逞:夸大。

莹然:形容光洁明亮的样子。莹:似玉的宝石。

本来:原来,根本。

夸大功绩、炫耀文章,这都是靠身外之物来做人。不知道人心本来就是一块光洁明亮的宝玉吗?如果不失掉自己人性的根本,即使是寸功未立、只字未留,也仍然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啊!

功业是不能因夸而大的,夸的结果是欺世一时,而遗羞一世。而文章是能够炫耀的,只不过,本来不错的文章,一经炫耀就减了光彩。这往往让炫耀者疑惑不解,我也觉得莫名其妙。大家是否知道这到底是因为什么?

第七十六节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昧:昏暗不明;愚蠢,糊涂。此指自昧、自我蒙蔽、自我欺骗。

拂:违背,逆。

竭:干涸,枯竭;穷尽。

生民:指人民。

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违背世道常情,不浪费社会资源,做到这三点,就可以在人间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为人民谋划生息之业,为子孙后代创造福祉。

心地良善、通晓世情、珍惜民物……多好的人啊!真希望当权的人都能这样,也希望我们将来若是有了权位也能这样。

宋代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当读到这句话,心就往下一沉!

现在,谁为天地立心?谁为生民立命?往圣之绝学给了我们什么?万世的太平又在哪里?

……

第七十七节 公生明廉生威恕则睦俭则足

居官有二语,曰: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居家有二语,曰:唯恕则情平、唯俭则用足。

唯:只有。

恕:原谅,宽免。

情平:情绪平和。指和睦。

做官有两点:只要公正就能清明、只要廉洁就能立威;治家也有两点:只要宽厚就能和睦、只要节俭家用自然充足。

西安碑林之中有一块《官箴》刻石,上面刻着这样一段话:“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公生明,廉生威”是历代仁人志士所推崇的从政之道,也是古往今来平民百姓对当权者的期盼。只是身体力行者不多,而如愿以偿者就更少。

亲人之间理当和睦,然而,也有些家庭,或者可以说是很多家庭里,亲人间的关系反倒不如与外人的关系亲近。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少了点忠恕之心。当年烧杀抢掠的贼寇,现在我们都能把它当做友人,为什么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亲人却如同路人?真是让人费解。

第七十八节 过俭反伤雅道过让多出机心

俭,美德也,过俭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过让则为足恭,为曲谨,多出机心。

悭吝:小气,吝啬。

鄙啬:卑下的吝啬。

雅道:正确、合乎规范,高尚,美好的为人之道。

懿行:善行、美好的言行。

足恭:为了讨好别人而作出的恭敬之态。

曲谨:指把谨慎细心专用在微小地方,有假装恭敬周到的意思。

机心:有特定意图的用心。

俭朴是美好的品德,过于俭朴了就是小气、吝啬,反而有伤为人之道;礼让是美好的行为,让之太过就成了故意讨好,容易让人以为有特殊的目的。

俭朴而吝啬的人我倒没见过几个,但是,不俭朴但却异常吝啬的人倒是常常见到。

现在的富商巨贾、明星大腕儿哪个俭朴?但大多吝啬至极。而“希望老人”江诗信,为了救助失学的孩子们,古稀之年的他,竟然坚持12年奔走山区,行程达20多万公里;他节衣缩食,抽劣烟,穿草鞋,却把一生仅有的7万元积蓄,全部花在了孩子们身上……由此看来,俭朴与吝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吝啬不一定俭朴,而俭朴也不一定吝啬。

礼让的问题不好把握。不让,人家说你无礼;让了,人家说你献媚。怎么弄?全凭良心办事吧。不与人争非分之利、不与人较无益之气;但也不必成全个别龟孙子的非分之想、不纵容个别混账的无礼之行。

第七十九节 声色犬马无善类争名夺位多莠臣

饮宴之乐多,不是好人家;声华之习胜,不是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工。

声华:此指音乐和华丽的衣服。

士子:古代男子的美称,多指年轻人。

名位:名分和地位。

臣工:服务于封建王朝的官吏。

经常饮宴作乐的,不是个好家庭;过分喜好弦歌华服的,不是个好青年;名位观念太重的,不是个好臣子。

“饮宴之乐多”、“声华之习胜”说的就是一句话:吃喝玩乐、声色犬马。热衷于这些的还真的没有几个好东西(我说的是热衷)。如果你到现实中观察一下:经常人来人往、吆五喝六、划拳行令的家庭,不是缺乏教养,就是跟行贿受贿扯着关系;你再到夜总会去看看,灯红酒绿之中,你还真就找不出几块好饼;你若看到一个年轻人,衣着精致而油头粉面……也许他不坏,但也绝对不是个让你尊敬的人。

过于注重名位的臣子(现在叫公仆),肯定不是个好臣子,可能也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奸臣,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太注重名位了,还哪有心思关心公务呢?

第八十节 轻诺必寡信善始要善终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轻诺:轻易许诺。

嗔:责怪、埋怨;生气,发怒。

鲜:小,少。

不可趁着高兴就随便许下诺言,不可借酒撒疯或乱发怨气;不要借着诸事顺遂之机就揽事生事,不要因身体疲劳和心理厌倦就有始无终。

轻诺者必然寡信!随便就给人家承诺的人,千万不要信他,我们也不要做那样的人。

任何诺言的履行都需要一个客观、实在的基础和条件,而轻诺时往往没有时间充分评估这些基础和条件。结果,一旦到了该去履行诺言的时候,往往就力不从心。结果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成了一个轻诺寡信的人了。这种人没有分量,活着很痛苦。

借酒撒疯,打人骂人,砸东西发牢骚,这种人谁都讨厌。重则惹祸上身,轻则被人蔑视。想不做这样的人,那就得永远别喝醉(最好是别喝酒)。

事情已顺利了,就得意忘形,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于是就去揽事。进而,平时能忍下的事情,此时也不忍了,到头来,常常是把自己弄到麻烦里面无法脱身。

做事用情,要善始善终。不论做什么,在事情进入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总会出现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倦的现象,这个时候,就要好好地调整一下,但却不能轻易放弃。轻易放弃一件曾经尽心而为的事情,是对自己和亲人的不负责。

第八十一节 用书之智全在书外

只解读有字之书,而不知读无字之书;只解弹有弦之琴,而不知弹无弦之琴。以迹求而不以神求,何以得琴书之妙谛?

解:此当“能、会”解。

无字之书:天书无字。此指书外的道理。

只知道去读有字的书,而不知道去读没有字的书;只知道弹奏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去弹没有弦的琴。这是只知道在乎事物的形式而不关注事物的神韵,如何能掌握书中的真义和琴里的奥妙呢?

死读书不会得到真实的学问和才干。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光读书不去思考,那就会越读越愚蠢。那么,“思”什么呢?这个“思”,就是把书中所言与书外的世界联系起来,也就是洪应明说的去“读无字之书”。读了“无字之书”,回头再来看“有字之书”,就知道书里说的是什么了。

我们所熟悉的“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和“……用书之智,不在书内而在书外,全凭观察体验而得之”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至于弹“无弦之琴”,其道理跟读书是一样的。据说陶渊明就有一把无弦琴,没事就拿出来煞有介事地扒拉几下,还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不知道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反正这种事情我们做不来。姑且高看他老先生一眼,权当一种意境来领会吧。

第八十二节 进步处便思退步着手时先图放手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庶:这里表示希望发生或出现某事,进行推测;但愿,或许。

触藩:犄角插入篱笆。

着手:开始做一件事。

事业顺利的时候,应该有急流勇退的心思,这样或许可以避免羊角触藩、进退不得的局面;准备开展一项事业之前,应该预先想好在什么情况下罢手,这样才不至于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周易·大壮》里记载:“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一头公羊自恃犄角的坚硬,去撞篱笆,结果犄角被篱笆卡住,进也不得,退也不是。这样很可笑,跟有些人似的。

“着手时先图放手”,就是“未思进,先思退”,看似消极,其实不然。这是成熟而有实际意义的积极。狡兔尚有三窟,何况我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