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
15052400000014

第14章 淮南道

第一节 扬州

1.白沙别业

《全唐文》卷七六一褚藏言《窦常传》:“厥后载罹家祸,因卜居广陵之柳杨西偏,疏泉种竹,隐几读书者又十载。……寝疾告终于广陵之白沙别业。”据此知窦常别业在广陵(治所在今江苏扬州)柳杨西偏。

2.瓜洲别业

《全唐诗》卷五三五许浑有《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诗。王相公,郭文镐考证为王播,据此知别业在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南之长江北岸,为运河注入长江之口岸)。

3.崔行军山亭

《全唐诗续拾》卷一六独孤及有《扬州崔行军水亭泛舟望月燕集赋诗并序》,据此知水亭在扬州(今属江苏)。

4.樱桃园

《太平广记》卷一七《裴谌》:“吾与山中之友市药于广陵,亦有息肩之地,青园桥东,有数里樱桃园,园北车门,即吾宅也。……人引以入,初尚荒凉,移步愈佳,行数百步,方及大门,楼阁重复,花木鲜秀,似非人境。烟翠葱笼,景色妍媚,不可形状。”据此知园在广陵青园桥东。

5.席氏园

《重修扬州府志》卷三古迹一:“席氏园,在南门外,宋时改为寺,名静慧园。”据此知园在扬州。

6.南郭幽居

《全唐诗》卷一八一李白有《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诗。据此知幽居在广陵。

7.安宜园林

《全唐诗》卷一三七储光羲《安宜园林献高使君》:“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据此知园林在安宜(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南)。

第二节 滁州

1.滁州园池

《全唐诗》卷一八六韦应物《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日暮游清池,疏林罗高天。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宾退录》卷九引沈作《补韦刺史传》:“建中二年,拜尚书比部员外郎。明年,出为滁州刺史。”据此知园池在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2.怀崧楼

《全唐文》卷七八李德裕《怀崧楼记》:“怀崧,思解组也。元和庚子岁,予获在内庭,同僚九人,丞弼者五,数十年间,零落将尽。今所存在,惟三川守李公而已。……竹树阴合,檐槛昼昏,喧雀所依,凉飚罕至,余尽去危堞,敞为虚楼,剪榛木而始见前山,除密筱而近对嘉树,延清辉于月观,留爱景于寒荣。晨憩宵游,皆有殊致,周视原野,永怀崧峰,肇此佳名,且符夙尚。……丙辰岁丙辰月,银青光禄大夫守滁州李德裕记。”据此知楼当在滁州,由李德裕重修并题名。

3.荇溪新亭

《全唐文》卷七六一李《荇溪新亭记》:“上临御明年,自洛阳令之太守,诏牧滁民之三月,得古溪郡之东北十里。按地图志,在皇道山之右。昔始皇途经是山,因以名焉。其下西永阳岭,迸流于荇溪,此溪是也。……有废亭占胜之地,其状依然也。照晴而空水相鲜,澄远而霁山泻色。趋向奇状,不可穷竟。访郡之长老,考亭之废兴。皆曰三十甲子二周星,而不知其所由来矣。验图籍,亦昧其始兴之岁也。秋七月,前河中监察汝南公况,前武宁军殿中陇西公拱,迁客司马宏农公绍复咸以胜概为宴之须,乃卜于亭,是咨是谋,遂古创今,佥曰惟允。不越月,他工具,洎六旬有六日,新亭就。楹不,昭其俭也;甍不仡仡,示无僭也;内不重门,旷其景也;外不崇墉,达其望也。”据此知新亭在滁州东北5公里处。

第三节 和州

1.历阳山居

《全唐诗》卷五三三许浑《题勤尊师历阳山居并序》:“鸡笼山上云多处,自黄精不可寻。”据此知勤尊师山居在历阳(治所在今安徽和县)。

2.乔公亭

《全唐文》卷八八二徐铉《乔公亭记》:“同安城北,有双溪禅院焉。皖水经其南,求塘出其左,前瞻城邑,则万井连;却眺平陆,则三峰积翠。朱桥偃蹇,倒影于清流;巨木轮,交荫于别岛。其地丰润,故植之者茂遂;其气清粹,故宅之者英秀。闻诸耆耋,乔公之旧居也。虽年世屡迁,而风流不泯。故有方外之士,爰构经行之室,回廊重宇,耽若深岩,水濒最胜,犹鞠茂草。甲寅岁,前吏部郎中钟君某字某,左官兹郡,来游此溪,顾瞻徘徊,有怀创造。审曲面势,经之营之。院主僧自新,聿应善言,允符夙契,即日而栽,愈月而毕。不奢不陋,既幽既闲,冯轩俯盼,尽濠梁之乐;开牖长瞩,忘汉阴之机。川原之景象咸归,卉木之光华一变。每冠盖萃止,壶觞毕陈,吟啸发其和,琴棋助其适,郡人瞻望,飘若神仙,署曰乔公之亭,志古也。”据此知亭于南唐保大十二年甲寅岁(954),郡佐钟某重修,在同安(治所在今安徽桐城附近)城北。

3.州东别墅

《全唐诗》卷六八皮日休《三羞诗三首》其一序:“丙戌岁,日休射策不上,东退于肥陵。”其三序:“丙戌岁,淮右蝗旱,日休寓小墅于州东,下第后归之”。《全唐文》卷七九六皮日休《文薮序》:“咸通丙戌中,日休射策不上第,退归州东别墅,编次其文,复将贡于有司。”据此知皮日休有别墅在寿州(治所在今安徽寿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