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15051000000024

第24章 男孩女孩都用“爱”来养

梁启超家教的突出特点是注重亲情,充满人情味。他十分强调情感教育,指出“古来大宗教家大教育家,都最注意情感的陶养,老实说,把情感教育放在第一位”。以“爱”来陶养孩子,给子女以浓浓爱意,让子女沐浴在父爱与家庭的亲情之中,是梁启超成就中国第一精英家庭的最重要秘诀所在。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养男,富养女”。许多家长视其为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父母在培养孩子时注意子女的性别差异、心理差异,并根据性别差异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多元化思维,有一定道理。对男孩的培养更注意意志、精神的磨练、磨砺,对女孩的培养更注意气质、品味的涵养、熏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男女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毕竟是有区别的。

不过,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更多地体现了男女平等对待的思想,不仅不重男轻女,而且,正如他自己所言还要偏爱女孩一些。他对男孩、女孩都尽可能地创造接受优质教育的条件,男孩思成、思永、思忠去海外学习,女孩思庄也去了海外留学。同时与思顺、思成、思庄等都提醒过要保重身体,不必过于节俭。他对儿女的要求是一样的严格,他跟思成说过“省钱”、“撙节着用”、“小挫折正是磨练德性之好机会”一类的话,和思顺也有守寒士家风、“处忧患是人生幸事”之类似的告诫。所以,他对男孩女孩是都富养——尽可能接受优质教育,尽量多走走多看看,尽量多见世面;又都穷养——都要求其守寒士家风,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他和思成说了“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也和思庄说了“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在父亲的教育下,九个子女都自强自立,如吴荔明在《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后记中所说:“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奋斗史,但每个人都是成功者。”“父亲的‘光环’并没有保护他们,他们经历了中国知识分子所经历的一切苦难,但他们都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笑对人生,这就是梁启超对儿女们的珍传。”

都富养,也都穷养,也就是梁启超在给思忠所说的“爹爹虽然是挚爱你们,却从不肯姑息溺爱,常常盼望你们在苦困危险中把人格能磨练出来”。男孩女孩都用爱来养,深爱每一个孩子,但都不溺爱,这就是梁启超对待儿女的态度。他的家书“笔锋常带感情”,诸如“我很后悔,不该和你说那一大套话,只怕把我的小宝贝急坏了,不知哭了几场”、“怎么啦,吓着没有”、“我又想起你来了,说不写信又写了”之类饱含亲情的话,亲切、温馨、幽默,在其书信中随处可见,把一个知冷知热、体贴入微的“慈父”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也就不存在重男轻女、区别对待之类的问题。作为现在孩子的父亲,也许面临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共性,条件差一些的家庭需要筹措孩子的教育费用,而条件好的家庭则要避免孩子养成奢华习气,杜绝与别人攀比心理,特别是要杜绝如有的“官二代”、“富二代”所表现的“我爸是李刚”之类的张狂。

家庭条件可以有富与穷的区别,但再富不能“溺爱”,再穷也能“挚爱”,都要以“爱”来养孩子,以“爱”来养男孩与女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要善于爱孩子,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温暖、关怀、鼓励与帮助,而不是任何其他东西”。总之,爱是教育的奥妙与本质所在,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石,但要懂得如何去正确地爱孩子,学校教育是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梁启超的“挚爱”而不“姑息溺爱”,依然是我们今天教育子女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