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像梁启超那样做父亲
15051000000023

第23章 健康是基础,做人最重要

梁启超家教案例的现代启示

梁启超家教思想的最核心理念是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做人,他把培养有健康体魄、智仁勇兼备的下一代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梁启超在书信中固然也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他关注最多的是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他的目标是要让孩子成为身体健康、心智健全的正常的人。他在书信中频频问及与提及思顺、思成、思庄的身体情况和“老白鼻”思礼的病情,频频劝告思庄不必为“立进大学”、为英语成绩不及格、为学习成绩排名不靠前(三十七人考到第十六)而焦急,频频操心思成是否因与徽因的情感与家里的不幸而忧伤憔悴、思庄性格是否有些孤寂、思忠“过度的热度,遇着冷水浇过来,就会抵不住”。他没有对子女们有太多苛求,“你们弟兄姊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他告诫子女,“尽自己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总会对社会有多少贡献,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首先是让孩子成为健康健全的正常人,这应成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宗旨。但现实中,学校教育中梁启超当年所批评的“第二层的情育,第三层的意育,可以说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第一层的智育”情况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更为严重。家庭教育中,也有的家长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其他方面关心不够。正如梁思礼围绕“父亲思想”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谈:“年轻的父母望子成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目前学校、家庭教育存在着问题,把小孩变成了考试的机器,考试变成了成才的‘独木桥’,好像只有考上了重点大学,才会有前途。从前中学教育,老师们除了教授功课外,还教育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合格的人,怎样做一个崇高的人。现在往往有很多人考试很好,成为高考状元,但其他能力很差。由于学校只追求升学率,使得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强迫子女读书,要求子女从重点中学到重点大学,忽视了培养子女做人的道理,因此学校也应该重视素质教育。”

看来,教育还是要回归它的本质,也就是梁启超所说的教育“为的是学做人”。素质教育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