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艺术
15050700000062

第62章 在唐山,看《唐山大地震》

对于当前风靡的《唐山大地震》我原本是不敢看也没打算看的,就如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不敢看电视一样,对于太过悲惨的画面我怕自己难以承受。然而近日却在唐山南湖公园的一个电影院里出其不意地看了这部电影。

在唐山看《唐山大地震》还是有着不同的感受,那是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似乎离事件更近了,更何况电影结尾那面怵目惊心的地震纪念墙就在南湖的边上!更何况,陪同我们看电影的人中就有人亲历过那场灾难!唐山的LJ告诉我,这个电影他也不敢看,一是这场大地震他亲身经历过;二是汶川地震时他曾去了现场,目睹了痛苦的场面,而且他还有同事不幸地牺牲在了那里……听后感到十分同情。

然而《大地震》的处理不像想象得那么残酷,就如《2012》不像想象得那么恐怖一样,冯小刚将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转移到了对人性和情感的关注,通过对人性的贴近和情感的挖掘产生恒久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许这就是大导演和小工匠的区别——我认为任何借助于艺术放大抑或真实地再现人类面临的残忍、恐怖细节的行为都是恶劣而有失道德的。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题材,艺术都应尽可能地去发掘人性中闪耀光辉的东西,大美,或者是大爱,给人类以温暖和慰藉。

无疑地,冯小刚作了这样的努力。

抛开徐帆,抛开电影里许多人性纠缠的感人细节,我特别想说的是我对陈道明扮演的养父印象深刻,总觉得那个人就在身边,如此熟悉,在他的身上,在他对养女的百般娇宠和依顺之中,有着一种说不清的感人的东西,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甚至交替地闪现某一个时刻咪咪爸对咪咪宝的无原则宠爱,二者是何等的相似——是啊,一切的爱都是相似的。而当一个导演抛开了对技术、技巧的过度追求与依赖,复归到最本真的人性和情感的时候,反而最易获得成功。

当然,《大地震》感动我的还有很多。但谈起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身边的人看过的没看过的都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电影的名字和内容不符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还是叫《余震》更合适;有的说开头满天飞的蜻蜓和跳出鱼缸的鱼太假了是可笑的胡编乱造……我想我永远成不了一个批评家,从审美的角度,这部电影还是给了我一些朴实的震撼。

2010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