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艺术
15050700000048

第48章 《西藏组画》随想

先是被陈丹青的书吸引的,继而产生想看他的画的欲望,一个人因一组油画而在画界奠定长久地位,被称作“中国当代美术史的里程碑”,是徒有虚名吗?

网上看到《西藏组画》的第一眼就被画布上厚重的色彩吸引了,一股沉沉的气息扑面而来,像他的文字一样,带着思索的重量。老藏民沟沟壑壑的脸和雕塑般的神态,少妇拽着丈夫衣襟进城的淳朴表情,以及如实交代的黯淡的环境及背景,无不带着深刻的高原符号和直指人心的人文力量。此画虽然只是陈丹青当年的毕业作品,但笔触和情感间仍然有种老辣的感觉,总而言之,很喜欢。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画如其人,然而我惊叹于他文字和绘画的高度统一——时隔20多年,他文字中诚实的艺术追求和他绘画中原生态的写实态度仍然高度吻合着。这在现时社会仿佛并不多见——如今见多了散布于各处的词藻华丽的艺术评论,待见到艺人(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个严谨的词汇)的真作品,失望未免多于振奋,繁荣的市场间有许多的作品就是这样仿若躯壳般被人健忘的。而陈丹青不同,他的画和他的文字一样货真价实,没让我失望。这不禁让我想到“人如其文”“人如其画”“人如其……”了——我相信陈丹青如果从事的不是绘画,而是其他艺术门类,那他的作品也一定会打上他自己的烙印——一个具有艺术才情和纯洁灵魂的艺术家,一个在世事变迁中做着不懈坚守的人,是具有在一切艺术领域奠定“里程碑”的可能的。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在美术馆看到的甘少诚的雕塑,原本对人名极不敏感的我,却因着一个人顷刻间击倒人心的作品而将他的名字牢牢地永久地记住了,然而一切似乎都在不经意间——虽然那个“一边喝着天上的雨水,一边喝着地上的热水”的艺术家已经早早地辞别人世。还有多年前在风入松书店的角落里偶然发现,并花一块钱被我买来的陈志农的剪纸,我一直视为上好的作品而兴奋不已。

这一切与陈丹青,与《西藏组画》,以及如陈丹青一样的艺术家和如《西藏组画》一样的艺术作品,难道不是有着某种冥冥的深切的关联吗?

如今,我又在读《陈丹青音乐笔记》了,就如我看《西藏组画》不是因为绘画,我读《陈丹青音乐笔记》自然也不是因为音乐。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