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艺术
15050700000024

第24章 找到心中的歌唱——读蒋勋《给青年艺术家的信》

一个人的夜晚,手捧《给青年艺术家的信》,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这本书适合朗读,至少对我来说是如此,因为每当翻开来,都有一种想要朗读的欲望,情绪随着文字的节奏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仿佛不知不觉进入到生命的同一波段,同一频道,于无形中嗅到一份相投的气息。那是一种享受。

我不知道“丫民”是谁,不知道“丫民”是作者的什么人,但作者写给丫民的每一封信都如散文诗般怡和流畅,像信,又像是自言自语,没有对象地兀自沉浸着,述说着,陶醉着,像一组组的镜头,随眼前的景物、内心的思绪、头脑的记忆悠悠地拉近,悠悠地拉远,心平,气和,自然和谐。没有说“美”,但美就在其中,没有谈“艺术”,但艺术就在其中!……与其说那是写给“丫民”的信,不如说是作者内在的流淌和忠于自我的诚挚表达——钟情艺术的人不都是如此吗?钟情艺术的人不都须执着地守候内心的那一份忠实与虔诚吗?

假如那不是信,假如将抬头的“丫民”去掉,留下来的依然是一篇一篇的好散文,能看到阳光从树木的缝隙间洒落下来,能呼吸到清新透明的空气,能捕捉到人性之中散落的星星点点的美和温暖。是的,让我们“远远地离开艺术,先回到生活里,认真去感觉自己”,“美学并不仅仅只关系着艺术,更关系着生命的本质”。而那一刻,我只想朗读。仿佛唯有朗读,才能更深刻地领会他文字里传达的美;唯有朗读,才能更全然地体会那样的一种感觉;唯有朗读,才能更直接、更快速地完成与自我生命的某种默契与联结。

我的朗读是缓慢,甚至是沉郁的,世间感人的东西并不都是明朗艳丽的,愈是沉到人性的深处,就愈显深沉;愈是见到生命的底色,就愈加坚定。那是引起共鸣的记忆与情感,是源自内在的生命能量,亦是艺术之中不会衰败的灵魂。

昨读完了蒋勋写给丫民的最后两封信,意犹未尽。读书也像喝茶,要找到自己的那一款。而迄今勾起我朗诵欲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蒋勋,一个是奥修。

和奥修相遇,曾使我获得了许多内在的欣喜,他的文字带给我的是心性的发现,是突至的、瞬间的唤发,是融入其中不分彼此的感觉,是情不自禁的内在歌唱,充满了喜悦和神奇。于那一个时刻,乃至许多个时刻、每一个时刻,我心怀喜悦,感受“生命的花开”。很多东西,天性本具,只须观照,“生命是接连不断的庆祝”,“你就在你此时此地的荣耀中”——奥修给我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使我更加清晰地看见了自性的美好,那一刻,我似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清澈,安然,被美充溢。

而蒋勋,更多的也许是特定的时间里情绪抑或情感的契合,或者某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的巧合,然而也那么美好,似冥定的缘分,偶然,而又必然。顺着他的节奏和气息读下去,读下去,依然是种愉悦的感觉。在他的文字里,能看到清晨的雾,能看到午后的阳光,能看到阳光一点点从窗台移进来,洒在书上,能看见随手拈来的身边的树木花草河流,一切都是流动的、感性的,只在那一刻、只在那一处发生,没有杂质,没有旁念,与美同在,与自我同在,与那一个时刻的真实发生同在!他的思维像条流动的河,而他又是一个热衷美学、热衷艺术的赤诚之子,于是他的文字里有诗,有画,有视觉、味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每一种感觉都带着与生俱来的灵敏,带着天然的气息,带着透明的质感,潮潮的,湿湿的,让你感受并看见那一刻的美好。

蒋勋是生活的,艺术和美也是生活的,让我们在尘世中找到艺术,找到美,找到心中的歌唱。(《给青年艺术家的信》,蒋勋,三联书店,2009年5月第1版,2011年3月第3次)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