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桃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400000005

第5章 桃树虫害的识别与防治(2)

白星花金龟子为害状 白星花金龟子属鞘翅目,花金龟科。俗名纺花妞,铜克螂。为害桃、梨、杏、李、樱桃、葡萄等果树及玉米等大田作物。以成虫啃食成熟的果实,使其失去商品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0~24毫米,体紫铜色,前胸背板及鞘翅有不规则的白斑10多个。

发生规律 白星花金龟子每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壤、有机肥中越冬,鸡粪中易生该种金龟子,成虫在6~9月羽化,飞到果园喜欢聚集为害成熟的果实。成虫对糖醋液有趋性,7月成虫寻找适宜场所产卵。

防治方法

(1)在使用有机肥,特别是鸡粪时,应先进行药剂处理,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对有机肥喷雾,边喷雾边翻搅,然后粪堆表面封土发酵腐熟,消灭粪中幼虫。

(2)在成虫发生期诱杀,可用糖∶醋∶水=1∶4∶16按比例配成糖醋液,挂于田间白星花金龟子成虫为害果实诱集成虫。

(3)成虫为害时,也可喷药防治,使用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

(4)果实套袋,在果实生理落果期过后,用纸袋或塑料袋对果实套袋,可防治多种病虫害。

二、叶部害虫

苹小卷叶蛾

苹小卷叶蛾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为害桃、杏、李、梨、梅、樱桃等多种果树。幼虫吐丝将嫩叶缀合为害,或将叶贴在果实上啃食果皮。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9毫米,黄褐色,静止时呈古钟形,前翅中带浓褐色,呈“h”形,卵聚产成块,数十粒排成鱼鳞状,淡黄色。老熟幼虫体长13~18毫米,翠绿色,前胸、背板淡黄色,可区别于苹大卷叶蛾。

发生规律 苹小卷叶蛾每年发生3~4代,以低龄幼虫吐丝结薄茧在树皮下、剪锯口苹小卷叶蛾成虫苹小卷叶蛾幼虫处越冬。桃花芽开绽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为害,出蛰早的先在嫩芽、花蕾上取食,展叶后开始吐丝缀叶为害。6月以前多为害叶片,6月后为害果实增多。成虫有趋光性,对糖醋液也有较强的趋性。

防治方法

(1)发芽前用100倍80%敌敌畏乳油刷老剪锯口,杀灭越冬幼虫。

(2)成虫发生期可在果园挂糖醋液诱杀成虫,也可在各代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3)为害严重时,可在成虫发生期喷洒5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杀虫畏乳油500~1 000倍液,喷药时间掌握在成虫产卵期。

黄斑卷叶蛾

为害状 黄斑卷叶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又名桃黄斑卷叶虫、黄斑长翅卷叶蛾、黄斑卷蛾。分布很广,为害桃、李、杏等果树。幼虫吐丝连接几片叶片,在其中咬食叶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9毫米,翅展17~20毫米。分为夏型和冬型。夏型成虫前翅金苹小卷叶蛾在果实上产的卵苹小卷叶蛾蛹黄色,上面有银白色突起的鳞毛丛,后翅灰白色;冬型成虫前翅暗褐色,后翅灰褐色。卵椭圆形,扁平。初产淡黄白色,后为暗褐色,单粒散产。老熟幼虫体长约20毫米,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身体黄绿色。蛹黑褐色,长约10毫米。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3~4代,以冬型成虫在果园内杂草或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桃花芽膨大期时出蛰活动。卵散产于芽腋间或枝条上。4~5月为第一代发生期,6~7月为第二代发生期,8~10月为第三代发生期。老幼虫在卷叶内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成虫。

(2)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摘除虫苞。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黑星麦蛾

为害状 黑星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又名黑星卷叶蛾。为害桃、李、杏、樱桃、梨等果树。以幼虫食叶为害,叶丝将数片叶纵卷成圆筒形,在其内将叶肉吃光留下网状叶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5毫米,灰褐色,前翅端部1/4处有一浅色横带,翅中有2个纵列黑色星点,故名黑星麦蛾。幼虫体长约10毫米,背面有数条黄白色和紫红色相间的纵带。

发生规律 每年3~4代,以蛹在树下杂草内越冬。春季果树萌芽时羽化为成虫,产卵于枝梢顶部叶的叶柄处。4月上中旬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取食嫩叶,稍大的幼虫即吐丝将新梢顶部的数片叶纵卷成筒形,常数头至数十头群居食叶为害,啃食叶肉留下表皮黄斑卷叶蛾成虫和网状叶脉。幼虫老熟后于5月在被害叶内结茧化蛹。其后还会发生2~3代,世代重叠,时间规律不强。

防治方法

(1)清除落叶和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2)越冬代及第一代幼虫发生期剪除危害梢。一般情况下不用专门喷药防治。

(3)为害严重时,可在成虫发生期喷洒52.5%农地乐乳油2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0%杀虫畏乳油500~1 000倍液,喷药时间掌握在成虫产卵期。

桃白条紫斑螟为害状 桃白条紫斑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桃、李、杏、梅、樱桃等果树。幼虫吐丝拉网成巢,常数头群集巢内取食叶片,对新梢生长影响较大。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8~10毫米,翅展18~20毫米,体灰色,前翅暗紫色,基部2/5处有1条白横带,老熟幼虫体长15~18毫米,多为暗紫红色,田间见到幼虫体色多变,有淡绿色、绿色、紫红色。

发生规律 桃白条紫斑螟每年发生2~3代,在树冠下表土中结茧化蛹越冬,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前期由于防治蚜虫、食心虫喷药,田间很少见到为害。早熟桃采收以后,为害逐渐加重,幼虫发生期很不整齐,在一个梢上可见到多龄态幼虫共生。幼虫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春季越冬幼虫羽化前,翻树盘消灭越冬蛹。

(2)幼虫发生期喷药防治,可用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混加20%杀灭菊酯乳油黑星麦蛾幼虫10 000倍液喷雾,或用Bt乳剂(1亿国际单位/克)300倍液喷雾。

桃条麦蛾为害状 桃条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俗称桃蛀梢虫,桃果蛀虫。以幼虫蛀食桃梢和桃果为主,幼虫为害桃梢后,新梢顶部萎蔫下垂,最后焦枯,和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很相似,但从蛀孔处排出的桃胶多于梨小食心虫为害的桃梢多,第二代幼虫为害桃果也出现较多的流胶。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4毫米,统体灰褐色,头部鳞毛平滑,复眼黑色,下唇须向上翘起超过头部,前翅上有多条与前缘斜行的黑白相间的条纹,后翅缘毛较长。老熟幼虫体长9~10毫米,前胸背板、胸足、臀板均为黑色,体背红棕色,腹面灰白色。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4~5代,以低龄幼虫在桃的冬芽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早春花芽膨大期出蛰,开始进行转芽为害;在蛀孔处留下虫粪,被害芽失去开放能力,花芽开绽以后,幼虫可为害花蕊和子房,有时也咬食嫩芽。在第二代幼虫期基本都为害果实,在秋季果实和桃梢都可受害,在9月下旬开始蛀芽越冬。

防治方法

(1)保持果园清洁,随时清理地面落果。

(2)在越冬幼虫出蛰转芽期剪除受害枝条。

(3)药剂防治:在花芽膨大露红期,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

桃潜叶蛾

为害状 桃潜叶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杏、李、樱桃等果树。以幼虫潜入叶内为害,在表皮下取食叶肉,不破坏上表皮,随幼虫蛀食,留下弯弯曲曲的虫道。

幼虫由小到大,虫道也由细变粗。虫量大时,叶面虫道很多,最后使叶片上部失去营养而干枯脱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毫米,翅展6毫米,体银白色,前翅狭长,有长缘毛,翅顶端有黑色斑纹。

幼虫体长6毫米,淡绿色。幼虫脱出后结“工”字形外茧,悬吊一长椭圆形白色丝茧,幼虫居内化蛹。桃潜叶蛾成虫桃潜叶蛾为害状桃潜叶蛾在叶片上结茧化蛹发生规律 桃潜叶蛾每年发生7~8代,在落叶中以蛹在茧内越冬。翌年桃展叶后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在叶肉里取食,幼虫老熟后从叶下表皮钻出,在叶背面结白色茧化蛹,两端用丝黏在叶上。

防治方法

(1)冬季彻底清除落叶,消灭越冬蛹。

(2)在麦收前,可结合防治红蜘蛛,喷洒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间隔一个月(麦收后)再喷一次,两种害虫均可得到控制。单独防治时在成虫发生期喷药,可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液,或20%杀铃脲乳油8 000倍液喷雾,喷药时间要在发生前期进行,为害严重时再喷药既浪费药,效果也不好。

小绿叶蝉

为害状 小绿叶蝉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名桃小绿叶蝉、绿叶蝉、桃小叶蝉、桃小浮尘子。分布面很广,为害桃、杏、李、樱桃、梨、山楂、葡萄等多种果树。以成虫、若虫吸食叶、嫩梢汁液,喜在叶背面群集为害,被害叶面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苍白早落。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毫米,淡黄色或绿色,前翅半透明,略呈革质,后足跳跃式。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善跳跃。

小绿叶蝉成虫小绿叶蝉若虫发生规律 小绿叶蝉每年发生4~6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丛中越冬,翌年桃发芽后成虫出蛰,经取食后产卵,卵多产在新梢或叶片主脉里;一般前期发生不多,8月后为害加重。

防治方法

(1)成虫出蛰前彻底清除杂草、落叶,减少越冬虫源。

(2)在为害前期喷药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6 000倍液喷雾,或20%叶蝉散乳油800倍液喷雾。

绿盲蝽

为害状 绿盲蝽往常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如棉花、豆类、玉米、马铃薯、瓜类、十字花科蔬菜等。但近年在果树上为害逐年加重,特别是对枣、葡萄的为害十分严重,造成部分果园绝收。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对桃、苹果的为害也不容忽视。该虫以成虫、若虫刺吸新梢顶芽、嫩叶、花蕾及幼果上汁液。幼芽受害后,随叶片生长伸展而使叶片具有大量破孔、皱缩不平,形成“破叶疯”。花或幼果受害后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幼果受害后到后期在果面上形成黑点,严重影响果品质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5毫米,宽2.2毫米,绿色,密被短毛。头部三角形,黄绿色,复眼黑色突出,无单眼,触角4节丝状,较短,约为体长的2/3,第2节长等于3、4节之和,向端部颜色渐深,1节黄绿色,4节黑褐色。前胸背板深绿色,布许多小黑点,前缘宽。小盾片三角形微突,黄绿色,中央具1条浅纵纹。前翅膜片半透明暗灰色,余绿色。足黄绿色,肠节末端、财节色较深,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雌虫后足腿节较雄虫短,不超腹部末端,跗节3节,末端黑色。卵长1毫米,黄绿色,长口袋形,卵盖奶黄色,中央凹陷,两端突起,边缘无附属物。若虫5龄,与成虫相似。初孵时绿色,复眼桃红色。2龄黄褐色,3龄出现翅芽,4龄超过第1腹节,2~4龄触角端和足端黑褐色,5龄后全体鲜绿色,密被黑细毛;触角淡黄色,端部色渐深;眼灰色。

发生规律 北方年生3~5代,运城4代,陕西泾阳、河南安阳5代,江西6~7代,在果园以卵在果树去年修剪口、翘皮或断枝内及土中越冬。翌春3~4月旬均温高于10 ℃或连续5日均温达11 ℃,相对湿度高于70%,卵开始孵化。卵孵化后若虫即可为害果树嫩芽、花蕾。成虫寿命长,卵期30~40天,发生期不整齐。成虫飞行力强,喜食花蜜,羽化后6~7天开始产卵。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茎、叶柄、叶脉、嫩蕾等组织内,外露黄色卵盖,卵期7~9天。6月中旬棉花现蕾后迁入棉田,7月达高峰,8月下旬棉田花蕾渐少,便迁至其他寄主上为害蔬菜或果树。果树上以春、秋两季受害较重,主要天敌有寄生蜂、草蛉、捕食性蜘蛛等。

防治方法

(1)早春越冬卵孵化前,剪除上年修剪的老剪口枝头,清除棉田及附近杂草,当卵已孵化则应在越冬虫源寄主上喷洒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可减少越冬虫源。

(2)从棉花苗期至蕾铃期当百株有成虫、若虫1~2头或新被害株达3%时,马上用40%毒死蜱乳油或50%乙酰甲胺磷药液滴心,可有效防治多种盲蝽、蚜虫及叶螨,且不伤害天敌昆虫。方法参见棉蚜。

(3)成株期喷洒35%赛丹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1 0%除尽乳油,或20%灭多威乳油2 000倍液,或25%广克威乳油2 000倍液,或25%硫双威乳油1 500倍液,5.7%百树菊酯乳油2 000倍液。绿盲蝽在剪口处产的越冬卵。

苹毛金龟子属鞘翅目,丽金龟科。又名苹毛丽金龟、金克螂。为害桃、梨、杏、李、樱桃、板栗、葡萄等果树。苹毛金龟子是一种杂食性害虫,成虫在花期取食花器,当数量大时可造成一定为害。幼虫为蛴螬,在土壤中取食植物幼根,一般为害不明显。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9~12毫米,体卵圆形,头胸背面古铜色,鞘翅茶褐色,具淡绿色光泽。卵椭圆形,乳白色。幼虫通称为“蛴螬”。老熟幼虫体长约15毫米,体肥大,绿盲蝽卵放大绿盲蝽若虫绿盲蝽成虫绿盲蝽为害新梢呈乳白色。有3对足,无腹足。蛹为裸蛹,长约13毫米,初为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灰色至深红色。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出蛰活动,成虫喜欢取食花蕾,具假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