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300000009

第9章 葡萄非侵染性病害的(1)

识别与防治

一、缺素症

缺氮症

主要症状:缺氮时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失绿黄化,叶小而薄、严重时叶片提早脱落;新梢生长缓慢,枝蔓细弱、节间短;植株矮小;花序纤细、大量落花落果、果穗松散,成熟期不整齐,产量低。

发病规律:土壤肥力差、氮素含量低以及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易引起缺氮。若叶片氮含量低于1.3%,即为缺氮,常发生于7~8月。

防治方法:

(1)根施氮肥:结合施有机肥,每亩施尿素30~50千克。

(2)追肥:生长期追施适量氮肥。其中前期以速效氮肥为主,果实成熟前控制氮肥,采收后适量根施速效氮肥。

(3)叶面喷施:常用叶面肥有尿素、硫酸铵、硝酸铵等,其中尿素效果较好。常用浓度为葡萄缺氮病症0.2%~0.5%尿素水溶液。

(4)氮素过量会引起枝叶徒长,延迟浆果成熟与着色,影响花芽分化,枝条易受冻害,因此应科学使用。

缺磷症

主要症状:缺磷时病症先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新叶发展。叶片变小、无光泽,向上卷曲,出现紫红斑;副梢生长衰弱,花序柔嫩,花梗细长,易落花落果、果实成熟晚,着色差,含糖量低。萌芽晚,萌发率也低。

发病规律:磷是细胞中核苷酸、核蛋白与磷脂类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与细胞分裂关系密切,磷也是酶与辅酶的重要成分,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碳水化合物与氮化物的代谢、糖分的运转等。磷在植物组织中容易移动,在代谢旺盛的幼嫩组织中含量较多。磷一般从葡萄萌芽开始吸收,到果实膨大期以后逐渐减少,进入成熟期几乎停止吸收。土壤中含钙量多或土壤酸度较高时,磷素被固定成磷酸钙或磷酸铁铝,不能被果树吸收,是造成缺磷的原因之一。葡萄叶片中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低于0.14%时为缺乏,0.14%~0.41%为适量;叶柄中磷(五氧化二磷)含量低于0.1%时为缺乏,0.10%~0.44%为适量。

防治方法:

(1)增施腐熟有机肥,促进葡萄根系对磷的吸收。

(2)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调节土壤pH值,以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

(3)根施磷肥:开花前每亩施过磷酸钙20~40千克,以促进花序发育,促进坐果;果实着色、枝条成熟期,每亩可施过磷酸钙20~40千克,促进果实着色、增加浆果含糖量和促进枝条充实;采收后,每株成龄树一般施过磷酸钙0.5~1千克,与其他肥料一同深施于树盘内或施肥沟内即可。

(4)叶面追肥:常用种类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常用浓度为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3%~5%过磷酸钙浸出液。一般幼果膨大期每7~10天喷施1次,共喷2~3次。

注意,磷过量会影响葡萄植株对钙、锌、铁的吸收。

缺钾症

主要症状:缺钾时基部老叶边缘和叶脉失绿黄化,发展成黄褐色斑块,严重时叶缘呈烧焦状;植株矮小,枝蔓发育不良,脆而易断,抗病性降低,果实粒小而少、味酸、着色不良,果皮易裂,果梗褐变,成熟不整齐,易落果。

发病规律:钾参与碳水化合物、氮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等,葡萄缺钾多在旺盛生长期出现。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40毫克/千克缺钾严重。一般细沙土、酸性土以及有机质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钾症。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或沤制的堆肥。如草木灰、腐熟的植物秸秆及其他农家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2)根施:每株葡萄施草木灰0.5~1千克或每亩施50%硫酸钾50千克,分两次施,第一次在花后20天,第二次在硬核前,采用沟施或穴施,也可每亩施氯化钾0.1~0.15千克。

(3)叶面喷施:3%草木灰浸出液、50%硫酸钾溶液500倍液、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0.3%的氯化钾溶液。

(4)注意钾肥不宜过量,否则会引起缺镁症。

缺钙症

病 状:缺钙时,葡萄叶色变淡、幼叶脉间及叶缘退绿,随后在近叶缘处有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后叶缘焦枯,叶片向下卷曲,新梢顶端生长点枯死;花朵萎缩,果实糖分积累少,味淡,果粉少,不耐贮藏;新根短粗、弯曲,根尖易变褐枯死。

发病规律:钙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在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中钾、铵、钠、镁等离子过多,阻碍了对钙的吸收易引起缺钙;空气湿度小,水分蒸发快,土壤干旱,土壤溶液浓度大等都不利于钙的吸收,易引起缺钙症。

7~8月叶片干重钙含量达1.27%~3.19%为适量,叶柄干重含量达0.7%~20%为适量,低于上述标准即为缺钙。

防治方法:

(1)适量灌溉,保证水分充足。

(2)根施钙肥:每亩施石灰75~100千克或草木灰200~300千克。钙、镁、磷肥含氧化钙25%~30%、氧化镁16%、五氧化二磷14%~18%、二氧化硅40%,也可补充钙的不足。

(3)叶面喷施:常用钙肥有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矽酸钙等,2%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3%氯化钙水溶液。

(4)注意避免一次性施用大量钾肥和氮肥,也不应过量使用钙肥,提倡测土、平衡施肥技术。

缺镁症

主要症状:缺镁时葡萄蔓基部老叶叶脉间明显失绿呈黄白色至灰白色,出现清晰的网状脉络,叶脉发紫;中部叶片叶脉绿色,脉间黄绿色。上部叶片水渍状,后形成较大的坏死斑块;果实着色差、成熟推迟、糖分低,但果粒大小和产量变化不大。

发病规律:本病主要是由于有机肥不足或质量差,导致土壤中可置换性镁不足引起。酸性土壤中镁较易流失,大量施钾肥、石灰或硝酸钠影响植株对镁的吸收,易造成缺镁。一般夏季大雨过后,缺镁现象显著发生。

防治方法:

(1)定植时要施足优质有机肥料。

(2)叶面喷施:在葡萄开始出现缺镁症时,叶面喷3%~4%硫酸镁,隔20~30天喷1次,共喷3~4次。

(3)根施:缺镁严重的土壤,每亩施硫酸镁100千克。也可开沟施入硫酸镁,每株0.9~1.5千克,连施二年,可与有机肥混施。

(4)注意,缺镁严重的葡萄园应适量减少钾肥的施用量,提倡平衡施用氮、磷、钾和镁肥。

缺铁症

主要症状:缺铁时新生叶片叶脉间失绿,逐渐发展至整个叶片呈黄绿色到黄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由病梢叶片开始,从上而下叶片呈黄白色到白色,有时有褐色坏死斑出现,叶片看似灼烧状,最后干枯死亡。新梢生长缓慢;花穗及穗轴变为浅黄色,坐果少,果实色浅粒小,发育不良。

葡萄缺铁叶片黄化,叶脉仍为绿色 缺铁病树田间状发病规律:铁可以促进多种酶的活性,缺铁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田间铁以氧化物、盐类等形式存在于土壤里,分解后释放出少量铁,一般以二价铁离子状态被根吸收。但有时土壤中不缺乏铁,而是因土壤状况或其他限制因素阻碍植株对铁离子的吸收。如黏土地土壤排水不良、土温过低,盐碱地土壤含盐量过高或树龄过大、树体老化、生活衰弱、结果量偏多,均易引起植株对铁吸收困难,同时造成铁离子在植株体内移动性较差,因此缺铁在新梢或新展开的叶片上常见。在春天冷凉、潮湿天气时,常遇到大量缺铁问题,新梢快速生长期也可诱发缺铁。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地面覆盖、及时松土提高地温。增施有机肥,调节土壤pH值达到6~6.5,降低土壤含盐量。

(2)发芽前,土壤施硫酸亚铁,每株沟施或穴施50~100克,若掺在有机肥中使用效果更好。严重缺铁的病树 严重缺铁致叶片发白,上有枯死斑缺铁新梢逐渐干枯。

(3)叶面喷用0.1%~0.2%硫酸亚铁溶液,或0.1%~0.2%硫酸亚铁+0.15%柠檬酸溶液喷雾,隔15~20天喷1次。

(4)涂抹枝条:修剪后,用每升水加硫酸亚铁179~197克溶液涂抹顶芽以上部位。

缺硼症

主要症状:葡萄缺硼时,植株矮小,副梢生长弱、节间变短,顶芽易枯死。新梢顶端的幼叶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叶片明显变小、增厚、发脆、皱缩、向下弯曲,叶缘出现失绿黄斑,随后连成一片,使叶脉间的组织变黄色,最后变褐色枯死。花序附近的叶片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点,并逐渐扩展,重者脱落。花序小,花蕾少,开花时花冠常不脱落或花期落花落果严重,果穗中无籽小果增多。根系分布浅,易死根。

发病规律:硼属于微量元素。参与细胞分裂、生长、组织分化、细胞壁形成及部分酶的活性、碳水化合物运输等。缺硼的发生与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在缺乏有机质的瘠薄土壤、土壤干旱地区、pH值高达7.5~8.5的碱性土壤、易干燥的沙性土缺硼现象严重。根系分布浅土壤线虫重,根系吸收功能差,也容易发生缺硼症。

防治方法:

(1)增施优质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2)适时浇水,提高土壤可溶性硼的含量,以利植株吸收。

(3)土壤施硼:结合秋施基肥,每株追施硼砂或硼酸50克,以补充硼的不足。

(4)叶面喷硼:花前一周、盛花期连续喷施2次0.1%~0.3%的硼砂(或硼酸)溶液。

缺锰症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是幼叶先表现症状,最初在主脉和侧脉间出现淡绿色至黄色斑,黄化面积扩大时,大部分叶片在主脉之间失绿,而侧脉之间仍保持绿色。与缺镁症不同的是退绿部分与绿色部分界线不清晰,也不出现如缺铁症引起的变褐枯死斑。